学术投稿

痛风气雾剂抗炎镇痛作用的研究

刘维超;万春平;钟晓君;狄朋桃;杨会军;吴晶金;彭江云;李兆福

关键词:痛风, 关节炎, 痛风气雾剂, 抗炎, 镇痛
摘要:目的:通过对痛风气雾剂的抗炎镇痛实验,探讨该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药效学,为下一步开展临床前研究,开发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痛风外用制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尿酸钠晶体(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足肿胀观察痛风气雾剂的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小鼠醋酸扭体法检测痛风气雾剂对正常小鼠的镇痛作用.结果:痛风气雾剂能明显抑制MSU及角叉菜胶诱发的大鼠足肿胀(P<0.05,P<0.01),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阈值(P<0.01),扭体反应中有效抑制小鼠扭体反应,减少扭体次数(P<0.01).结论:痛风气雾剂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有效的药物.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针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在辅助生殖中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日开始至胚胎移植(ET)日接受电针治疗.检测两组人绒促性素(hCG)注射日、穿刺取卵(OPU)日、ET日血清雌二醇(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2在OPU日、ET日均明显降低(P<0.05);OPU日,卵泡液VEGF、IL-6水平亦明显降低(D<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IL-6均在hCG日水平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CG日、OPU日、ET日血清VEGF、IL-6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移植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辅助能有效防治IVF过程中OHSS发生,且不降低IVF优胚率及妊娠率,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卵巢局部血管通透性有关.

    作者:洪艳丽;谈勇;殷燕云;邹奕洁;郭银华;聂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一气周流”探“消渴外感”

    糖尿病合并感染(DI)是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的糖尿病(DM)并发症之一.现代研究表明,DM和感染密切相关,而今业者论治DI多不顾二者联系,忽视DM之本,临床疗效欠佳.通过30余年临证,朱章志教授反思当代DI论治之弊,回归经典,首倡用“消渴外感”归纳DI,认为“一气不流、运动不圆”致“寒邪内伏”乃“消渴外感”之核心病机,基于“阳气圆运动”之“一气周流”论而立“疏导邪气”“培护圆运”法,验于临床,收效满意.

    作者:谢欣颖;朱章志;林明欣;张莹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表达变化和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至第4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6mol/L,48h)诱导其衰老;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telmisartan)组;观察不同时间点β-半乳糖苷酶染色、NO含量、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p-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增加(P<0.05),NO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AngⅡ组比较,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下降(P<0.05),NO含量增加(P<0.05).AngⅡ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PAR γ mRNA表达,但蛋白表达呈现早升后降趋势;中药提取物和替米沙坦两组PPAR γ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中药早期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诱导PPAR γ表达有关.

    作者:王铭;雷燕;陈连凤;苗立夫;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年代骨关节炎证候分布规律特点的现代文献研究

    目的:探讨建国以来骨关节炎(OA)常见证候类型及其在不同年代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方法:检索1949年1月-2013年8月的有关期刊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OA的证候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9年-1979年没有符合本研究的文献纳入,其余各年代出现的篇数,证候种类及其累计频次如下:80年代(2篇,7种、7次),90年代(4篇,12种、16次),21世纪初(49篇,28种、150次),21世纪10年代(25篇,21种、89次).共80篇42种262次.结论:OA的常见证候随着年代的变化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为肝肾亏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因此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作者:刘维;杨慧;吴沅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中医体质类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FH)高发中医体质类型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677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根据前期研究,笔者发现血瘀质、痰湿质、气虚质是NONFH的高发体质类型,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甘肃省中医院门诊、住院部对NONFH患者及非血缘关系健康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将调查病例所得数据资料建立数据库.从数据库中筛选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3种高发体质患者,采集血液标本共93例NONFH患者(其中血瘀质32例、痰湿质31例、气虚质30例)及83名正常健康非血缘关系志愿者.对每位受检者取血样3mL,提取DNA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检测MTHFR677位点多态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THFRC677T位点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TT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2.340倍(95%CI [1.050-5.217],P=0.038),T等位基因的发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1.667倍(95%CI [1.092-2.545],P=0.018),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血瘀质病例组TT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是CC基因型的3.840倍(95%CI [1.196-12.328],P=0.024),T等位基因的发病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255倍(95%CI[1.232-4.126],P=0.008),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HFRC677T位点的突变使NONFH的发病风险增高,MTHFRC677T位点可能与NONFH发病相关.MTHFRC677T位点的突变使血瘀质NONFH的发病风险增高,MTHFR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痰湿质高发NONFH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作者:李盛华;周明旺;郭铁峰;王晓萍;孙凤岐;穆欢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电针对不同时间段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不同时间段酒精性肝损伤(ALD)模型小鼠的肝血流灌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级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5d酒精肝模型组、30d酒精肝模型组、15d模型加电针太冲组、30d模型加电针太冲组,每组10只.除了正常组外其他组称重后按照50%的酒精10mL/kg/d,分别造模15或30d.正常组给0.9%氯化钠溶液灌胃,方法和时间同模型组.治疗组电针治疗7d后,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检测各时间段的肝脏血流灌注及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15、30d模型组散斑血流量降低(P<0.05),α-SMA表达量增加(P<0.05);与本组电针前比较,15d电针组散斑血流量稍微增加,α-SMA表达量稍微降低(P <0.05),30d电针组散斑血流量明显增加(P<0.05),α-SMA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提高肝脏血流灌注量及降低损伤肝中α-SMA的表达,从而达到肝损伤的治疗目的.

    作者:文梅;李顺月;王淑友;白晓东;张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采用CONSORT和STRICTA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试验报告质量

    目的:探讨采用国际公认的试验报告统一标准(CONSORT)和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国际标准(STRICTA)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试验的报告质量.方法: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CNKI、CBMdisc和VIP 6个数据库.文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STRICTA进行报告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08篇文献.根据CONSORT和STRICTA条目,描述试验设计的有92篇(85%);给出试验开始后试验方法的重大改变及原因的有4篇(4%);援引资料说明选择对照的合理性的有18篇(17%);精确描述对照干预措施的有61篇(56%).结论:目前针灸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普遍较低.今后应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和STRICTA标准对针刺疗法进行规范报告.

    作者:樊凌;吕爱平;符文彬;许能贵;刘建华;李滋平;陈裕曦;吴泰相;欧爱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总结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疮疡治疗,多外治与内治结合,在外治直达病所的情况下,必须立足整体,通过内治法整体调节以改善局部而取得佳效;引温病学说,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早用凉血散血药物,截断扭转病势,擅用通腑、养阴之法;治疗疮疡总以顾护脾胃为本,主张甘寒清热为宜,慎用大寒大苦之品,用药处方时时健脾和胃,倡导药疗与食疗结合,并重视饮食宜忌,主张辨证忌口;提出热毒血瘀为疮疡基本病机,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擅用藤类、络类、虫类等和营通络消肿止痛之品,临证常伍用通里攻下法,使毒从下泄,并认为因虚感邪,既病伤正,主张适时应用生黄芪、皂角刺等扶正托毒,顾护正气,透表达邪外出,并贯穿治疗始终.

    作者:阙华发;徐杰男;张臻;邢捷;王云飞;单玮;肖文;唐汉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PLC-FLD法研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

    目的:探究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大鼠脑组织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方法:邻苯二甲醛柱前衍生化法,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分别检测对照组、模型组、活血胶囊各剂量组脑组织中2种兴奋性氨基酸和3种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荧光检测激发波长Ex为340nm,发射波长Em为455n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活血胶囊8g/kg组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显著性降低(P<0.01),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活血胶囊对气虚血瘀证的治疗作用与其调节氨基酸的含量密切相关.

    作者:陈勇勇;张毅;马晓毅;贾璞;闫高颖;王世祥;刘勤社;郑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中医“胃”相当于解剖学的整个消化道

    笔者通过中医古文献“胃主受纳”“胃主降浊”“五脏以胃气为本”,以及“脾主运化”、小肠“分清泌浊”等概念的原始含意的分析,认为中医“胃”的实质是整个消化道,其功能不仅包含了容纳、饮食物的作用(解剖学的胃的功能),还包含了对饮食物的分解消化为营养成份并吸收入的功能(解剖学的小肠的功能),以及降浊、排泄糟粕的功能(解剖学的大肠的功能).中医“胃”“脾”“小肠”三者的司职分工协作如下:“胃”的功能是容纳、消化饮食物和吸收营养成份(“水谷精微”);“脾”的功能是,把“胃”消化和吸收后转输而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机体可以直接利用的人体成分(气血津液);“小肠”的功能是,把“胃”通过“降浊”功能传导给小肠的食物残渣(“糟粕”)分为尿液(“清”)和粪便(“浊”).

    作者:郑敏麟;阮诗玮;林海鸣;谢永财;李长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养生思想与实践

    总结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养生经验及其实践.结合何任教授的生活实践,认为养生之道包括5个方面,即养生养心,养心重在诚;整洁环境,居家卫生;顺时养生,不逆时令;饮食有度,起居有常;虚人药补,益寿延年.养生的理念和做法融入生活,融入工作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作者:顾锡冬;徐光星;何若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季节因素对精液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与精子参数的关系.方法:571份样本来自2013年1月-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科门诊就诊患者,按取精时间分为春季(春分15d)、夏季(夏至15d)、秋季(秋分15d)、冬季(冬至15d)4组,对所有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精子浓度冬季明显好于其它季节(P<0.05);精子活力以及前向活动精子均是夏季好于其它季节(P<0.05).结论:季节因素对供精志愿者精液参数有影响,在临床应用上应适当考虑.

    作者:张迅;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岭南舌诊特点探析

    随着中医诊断学的长期发展,有些地区会在特定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诊断风格.岭南的舌诊特点是在其地方医学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对传统舌诊经验的继承,又是地方特色的体现.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受温病学派影响较大,对温热性疾病舌象研究深入;重视舌诊对内伤病、儿科病的意义;重视舌的脏腑分部;强调实践,实用务实.

    作者:陈群;孙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芪珍胶囊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芪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的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患者共472例,分为试验组307例和对照组165例,在化疗期间试验组口服芪珍胶囊,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2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32%和46.67%(P<0.05).卡氏(KPS)评分提高率各病种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CD4/CD8提高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芪珍胶囊与化疗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恶性肿瘤患者,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芪珍胶囊药物安全性良好.

    作者:王学谦;侯炜;董海涛;林洪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上市妇科中成药的临床再评价研究

    上市中成药的再评价方法研究是目前中成药临床再评价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妇科上市中成药的再评价研究是一种新的方法学尝试.文章就应用红外热成像对上市妇科中成药女金胶囊、花红胶囊、新生化颗粒、左归丸、右归丸、补血益母颗粒的药性、靶向性及药物功效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提示红外热成像技术是再评价上市中成药研究重要的辅助参考方法.

    作者:郑霞;李启佳;刘奕;杜鹃;陆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痹”字相关术语英译的实证分析

    鉴于“痹”字中医术语英译的混乱,文章遴选、整理《黄帝内经》3个英译版本和5部中医双语字典中“痹”字的相关术语,通过调查问卷等实证方法考察不同层次外国目标读者对“痹”字相关术语不同英译法的反应与接受程度.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指导,提出对于“痹”字相关中医术语的翻译并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而应讲究语境、目的与受众.这项研究为建立中医“痹”字相关术语的英译标准提供了参考,有利于中医痹证理论的国际传播与对外中医教学.

    作者:陈宁;张晓枚;陈锋;沈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82例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55膝,采用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对照组40例(52膝,采用普通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透明质酸(HA)、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关节滑液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收集82例(107例膝),完成治疗79例(103膝),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2膝),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2膝).两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8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有效降低血清中HA、C-RP含量,抑制关节滑液IL-1、IL-6、TNF-α及MMP-3的表达(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P<0.05),降低C-RP、IL-1、IL-6的表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针配合委中放血治疗急性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洪昆达;万甜;陈鸿;龚德贵;蔡树河;陈水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数据挖掘对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用药规律的研究

    目的:探讨名医徐志瑛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处方,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关联规则Aprior-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对筛选出的82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徐志瑛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经验丰富,多用清肺豁痰、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健脾之品.

    作者:何煜舟;祝晨;杜颖;凌红羽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点按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按法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其中,点按法以其操作简便、刺激深透、作用广泛为特点,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治疗手法.文章结合了近几年的相关临床报道,通过探讨点按法治疗中医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应用情况及适用范围,为按法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舟;艾坤;于隽;彭亮;王德军;李武;刘小卫;李江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论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从科学与文化的前因后果、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因后果、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异同等3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医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子系统.中医学典籍尽管不能单纯看作是哲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的古典文本之一重要型类.

    作者:李如辉;王静波;张卓文;张秋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