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芪珍胶囊与化疗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王学谦;侯炜;董海涛;林洪生

关键词:芪珍胶囊, 恶性肿瘤, 随机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芪珍胶囊治疗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的非小细胞肺癌、胃癌、乳腺癌患者共472例,分为试验组307例和对照组165例,在化疗期间试验组口服芪珍胶囊,对照组口服贞芪扶正胶囊,21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32%和46.67%(P<0.05).卡氏(KPS)评分提高率各病种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CD4/CD8提高率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骨髓抑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芪珍胶囊与化疗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兼瘀阻化热证恶性肿瘤患者,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芪珍胶囊药物安全性良好.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小柴胡汤对哮喘大鼠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汤对卵蛋白(OVA)致敏哮喘SD大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小柴胡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加味小柴胡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西药组)、加味小柴胡汤加地塞米松组(中西药组),每组10只.以OVA致敏激发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L-4和IFN-γ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4的含量明显升高,而IFN-γ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西药组以及中西药组大鼠血清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下降(P<0.01).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可能通过升高血清中IFN-γ,降低血清中IL-4来改善Th1和Th2细胞的失衡状态,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性反应,改善哮喘病情.

    作者:赵克明;鞠宝兆;曲妮妮;郑忻;王国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北京医院3位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章次公、龚志贤、魏龙骧3位已故名老中医治疗老年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通过对章次公、龚志贤、魏龙骧三老治疗老年病的医案进行用药分析,运用Excel软件创建3位名老中医用药数据库,从用药的频次、药性、归经研究3位名老中医用药特点.结果:在用药种类上,补虚药占35.43%,远大于其余类药,且补虚药中以补气与补血药为主;在药性上,偏温热性的药占大多数,为44.15%,偏寒凉的药占31.83%,而平性的药占24.02%;在归经上,入五脏的占大部分,为74.76%.诸脏中,以入脾经多,肺经其次,胃经占第3.结论:3位名老中医把补虚作为老年病的基本治法,在此基础上施用清热、活血、化痰等祛邪治法,特别注意调养脾胃,处方谨慎,注意药气平和,无大毒峻猛及气味腥臭之药.

    作者:赵展荣;吴翥镗;张军;方传明;王宝;李晔;李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养生思想与实践

    总结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养生经验及其实践.结合何任教授的生活实践,认为养生之道包括5个方面,即养生养心,养心重在诚;整洁环境,居家卫生;顺时养生,不逆时令;饮食有度,起居有常;虚人药补,益寿延年.养生的理念和做法融入生活,融入工作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作者:顾锡冬;徐光星;何若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癌性贫血的中医证候与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论文,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癌性贫血为虚证(75.61%);常见类型为脾肾两虚(29.27%)、气血两虚(12.20%)和脾虚血亏(7.32%);多认为病位在脾、肾,而其中脾虚是癌性贫血的重要发病因素,治疗选药首位亦为健脾益气.结论:目前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证型分析尚属研究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作者:娄彦妮;陈信义;侯丽;李园;谭煌英;刘猛;贾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频数分析的骨伤科中成药用药规律与合理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骨伤科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与合理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中药卷)收载的骨伤科类、内科类蠲痹通络剂及我院骨伤科类口服中成药共124首为研究对象,运用频数分析的方法研究其核心药物的组成,各类方剂高频药物、方药特点及临床合理使用注意事项.结果:常用骨伤科中成药以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为核心药物,各类方剂高频药物、方药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有明显区别.结论:该研究结果为骨伤科中成药合理使用原则的制定及新药开发提供了参考.

    作者:周永梅;房德敏;冯鑫;王巨存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汤加味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积雪草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去势手术加背部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复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以消炎痛为阳性对照,观察补中益气汤加积雪草对模型大鼠整体状况和解剖特征、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密度、前列腺脏器指数及前列腺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补中益气汤加积雪草组大鼠毛发基本正常,体质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卵磷脂小体密度增加;补中益气汤加积雪草能有效提高前列腺指数(P<0.01);明显减轻模型大鼠前列腺组织内炎细胞浸润,抑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结论:补中益气汤加积雪草可能有减轻前列腺组织的炎性反应、减少纤维化程度、调节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黄建波;张光霁;楼招欢;徐孝平;申力;陈明显;周本初;张广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商榷

    文章根据中医药学的经典理论原则,对人卫版“十二五”教材《中医妇科学》的几个错误理论进行了商榷和质疑.首先,该教材对“胞宫的基本概念”做了错误论述;其二,该教材在已确定“阴户”为女性外生殖器后,又另论男性“阴器”,制造理论混乱;其三,在病因方面另设“环境因素”“病理产物(瘀血、痰饮)”,亦造成理论混乱;其四,在病机上单列“冲任损伤”,与“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并列,制造理论原则错误;其五,该教材将月经的6个病种合在一起论述,既让理论混乱,又使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其六,该教材在中医妇科杂病中废弃中医病名,参入了3种西医妇科病名,是否有变相否定中医之嫌;其七,对妇科列入的新方剂无方解,无法提高学生论治思维能力.

    作者:马宝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连建伟教授脉学特点探微

    连建伟教授临床上凭脉辨证,脉法特色鲜明,整理研究连建伟教授临床脉法的特点,其中,对连教授辨脉重虚实及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和《伤寒论》加以挖掘整理使之更为系统化和理论化;对连老师辨脉注重关脉反应的气机升降的重要地位加以分析阐释;对连教授《太素脉法》的继承及据此脉法预测的深刻内涵加以分析研究;对连教授判断妊娠的脉法是如何源于《黄帝内经》及经过后世的演变过程、应用等问题的加以分析,使妊娠脉法更加清晰,对临床如何应用此脉法进行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意义.通过以上的角度探求分析连教授脉法的理论渊源和理论依据,为系统的整理和继承连建伟教授的学术思想尤其是连建伟教授的脉学做出基础的理论探讨.

    作者:王栋;常虹;连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瓜蒌皮精制多糖,采用13C-NMR检测其纯度;高效液相色谱结合PMP衍生化法检测精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以精制多糖测得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利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10批不同产地瓜蒌皮多糖的含量.结果:瓜蒌皮精制多糖基本不含其他杂质,多糖精制前后单糖组成无明显变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等7种单糖组成.样品供试液在6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9%,RSD=3.16%(n=6),测定结果显示,四川瓜蒌皮多糖含量较高,其他产地瓜蒌皮多糖含量差异不大.结论:本研究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测定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

    作者:郝变;袁少雄;潘丽丽;杨颂;李莎莎;徐新房;李向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从“双心同调”论治冠心病心绞痛

    文章提出“双心同调”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认为“心”与血脉、神志关系密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君主之心”和“神明之心”相互影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往往出现异常, “双心”异常成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机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双心同调理论运用“活血法”治“君主之心”, “安神法”治“神明之心”,达到“双心”和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叙述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作者:袁蓉;何庆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刍议从肝九法论治偏头痛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痛”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查阅先贤文献,以辨证论治为指导,结合脏腑理论及经络学说,独辟蹊径,指出本病的发生与肝密切相关,以肝之功能失调为病机之关键.临证论治从调理肝脏入手,确立了以疏达肝气和畅达肝络为主的治则.根据肝郁、肝热、肝火、肝风、肝阳、肝虚(虚寒、血虚)、肝瘀及肝络久病的不同病机,分别采用疏肝、清肝、泻肝、平肝、镇肝、温肝、养肝、化肝、搜肝等法治疗,并总结常用方药,获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兰坤;过伟峰;盛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总结顾氏外科诊治疮疡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疮疡治疗,多外治与内治结合,在外治直达病所的情况下,必须立足整体,通过内治法整体调节以改善局部而取得佳效;引温病学说,根据温病卫气营血的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早用凉血散血药物,截断扭转病势,擅用通腑、养阴之法;治疗疮疡总以顾护脾胃为本,主张甘寒清热为宜,慎用大寒大苦之品,用药处方时时健脾和胃,倡导药疗与食疗结合,并重视饮食宜忌,主张辨证忌口;提出热毒血瘀为疮疡基本病机,清热活血为治疗大法,擅用藤类、络类、虫类等和营通络消肿止痛之品,临证常伍用通里攻下法,使毒从下泄,并认为因虚感邪,既病伤正,主张适时应用生黄芪、皂角刺等扶正托毒,顾护正气,透表达邪外出,并贯穿治疗始终.

    作者:阙华发;徐杰男;张臻;邢捷;王云飞;单玮;肖文;唐汉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范永升教授治疗硬皮病经验

    范永升教授认为硬皮病隶属于中医学的“皮痹”“肌痹”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阳虚寒凝,肺脾不足,络脉痹阻,终致皮肤失养所致.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阳亏虚,肺脾不足,标实主要为寒凝、瘀血.提出了“温阳散寒,通络祛瘀,培补肺脾”总的治疗法则.同时也介绍硬皮病累及相关脏腑所出现兼证的治疗经验和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并列举医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吴德鸿;李正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谈点按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按法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其中,点按法以其操作简便、刺激深透、作用广泛为特点,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治疗手法.文章结合了近几年的相关临床报道,通过探讨点按法治疗中医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应用情况及适用范围,为按法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舟;艾坤;于隽;彭亮;王德军;李武;刘小卫;李江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内涵析理

    中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解释性系统,即“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一元论”的原创思维模式.在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中,“取象运数”是一个思维过程,象为意义符号的承载者,数具有生命律动的意涵,而贯穿于临床实践之中;“形神一体”指的是形与神不可分离的相互关系,蕴含着形神合一、心神合一的生命健康信息;“气一元论”是指气在本体论、生成论和存在论上是一元性的.所以,“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一元性的,不是多元性的;其内涵是相对稳定性的,思维方法虽多样,但非流质易变.

    作者:郭刚;王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湿疹乳膏离体透皮与释药特性试验研究

    目的:通过研究湿疹乳膏透皮与释药两个过程的药物动力学特性,为湿疹乳膏药效、毒理试验及临床给药方案设计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有效成分丹皮酚、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盐酸小檗碱累积透皮百分率为测定指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及离体猪耳皮进行实验,高效液相测定不同时间透皮接收液中各成分的含量.比较透皮与释药速度、透皮量与释药量及各成分皮肤储量的差别.结果:湿疹乳膏释药速度快于透皮速度,释药速度(t50%)是透皮速度的2倍以上;释药量高于透皮量,大释药量是透皮量(Qmax)的2倍以上,皮内储存量(以丹皮酚计)占透皮总量的50%以上.结论:湿疹乳膏属于皮肤限速型乳膏,基质对药物的透皮有促进作用,各项透皮参数可满足湿疹局部治疗需要,透皮特性达到临床局部治疗目的;每天用药1次或给药间隔时间确定为15.16-28.40h,科学、合理、可行.

    作者:何群;肖海英;杨鹏;陈光宇;彭思源;颜学军;钟鸣;谢名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构建初探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病证结合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采用体外电击法诱发室颤动物模型,同时设立假手术组,从病因、症状、客观指标、药物反证等方面对心脏骤停家兔模型进行综合判断,验证该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结果:病证结合组动物造模后肛温、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与同期假手术组相比,无论组间比较或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动物心、左心室、肝重量变化,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病证结合组家兔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结论:体外电击法制作的心脏骤停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是心阳暴脱证.

    作者:梁建庆;何建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及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

    目的: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抗生素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将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基础治疗+疏风解毒胶囊(4粒/次,3次/d口服);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1周后评价两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并监测血常规、胸片的变化,同时统计抗生素使用天数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患者满意度、CP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体温稳定时间,咳嗽、气急、双肺哕音消失天数,平均治愈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部分指标积分,治疗第3天血常规中白细胞(WBC),X线示炎症吸收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风解毒胶囊配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肯定,能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李颖;贾明月;张静;葛阳涛;胡海霞;王雪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的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衰老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的表达变化和益气活血中药人参三七川芎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分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传代培养至第4代,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0-6mol/L,48h)诱导其衰老;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telmisartan)组;观察不同时间点β-半乳糖苷酶染色、NO含量、PPARγ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AngⅡ组较空白对照组p-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增加(P<0.05),NO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AngⅡ组比较,中药提取物组和替米沙坦组β-半乳糖苷酶阳性染色细胞数下降(P<0.05),NO含量增加(P<0.05).AngⅡ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PAR γ mRNA表达,但蛋白表达呈现早升后降趋势;中药提取物和替米沙坦两组PPAR γ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中药早期作用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能够延缓血管内皮细胞衰老,其机制可能与诱导PPAR γ表达有关.

    作者:王铭;雷燕;陈连凤;苗立夫;李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益气通络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保护的研究

    目的:分析益气通络开窍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评价该法的疗效.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观察组黄芪、川芎嗪以及醒脑静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行OCT扫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SD大鼠RNFL厚度(79.80±6.94) μm;模型组造模1d后RNFL厚度为(96.70±5.60) μm,RNFL水肿增厚(P<0.05).观察组7d后RNFL厚度为(74.75±4.03) μm,14d后RNFL厚度为(80.17±5.12)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d后为(97.50±9.06)μm,14d RNFL厚度为(64.00±6.20)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7d和14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NFL厚度差异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观察组视网膜外节水肿消退,排列有序,血管部分再通;对照组标本视网膜外节水肿、疏松,排列紊乱,空泡华,血管闭塞.电镜检查表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核固缩、变薄、线粒体肿胀、胞浆脱失、空泡化,内、外丛状层也可以见到细胞轻度水肿、空泡化.经过治疗,该法表现在对视网膜突触复合体、内节神经细胞线粒体以及毛细血管有保护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兹满;张梅芳;冀建平;李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