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明;刘莉;陈育尧;刘强;邹志鹏;史梦琪;陈民河;戴开金
目的:观察电针在辅助生殖中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接受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从使用促性腺激素(Gn)日开始至胚胎移植(ET)日接受电针治疗.检测两组人绒促性素(hCG)注射日、穿刺取卵(OPU)日、ET日血清雌二醇(E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比较两组临床结局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E2在OPU日、ET日均明显降低(P<0.05);OPU日,卵泡液VEGF、IL-6水平亦明显降低(D<0.05).两组患者血清VEGF、IL-6均在hCG日水平高,随后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hCG日、OPU日、ET日血清VEGF、IL-6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移植周期取消率、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辅助能有效防治IVF过程中OHSS发生,且不降低IVF优胚率及妊娠率,可能与其降低患者卵巢局部血管通透性有关.
作者:洪艳丽;谈勇;殷燕云;邹奕洁;郭银华;聂小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在子宫腺肌病(AM)小鼠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蒲灵化瘀止痛方治疗AM的作用机制.方法: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个月及6个月,形成M1组及M2组(AM小鼠模型3月组及6月组).选择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同时将未造模同期小鼠设为正常组.各组分别给药3个月(Z1组及Z2组).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ENS、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随疾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段及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不同空间部位的变化.结果:在位内膜方面,①与正常组比较:M1及M2组CD31显著下降(P<0.01,P<0.05)、VEGF显著增高(P<0.001)、MMP-2显著增高(P<0.01);P450、COX-2、ERa表达在M1组无显著差异,P450、COX-2在M2组显著增高(P<0.001).②M1与M2组比较:P450、COX-2、ERa表达M2组显著高于M1组(P<0.01,P<0.001,P<0.05).③治疗前后比较:Z1与M1比较,VEGF、MMP-2表达显著下降(P<0.01,P<0.05),CD31显著升高(P<0.001);Z2与M2比较,P450、COX-2、ERa表达下降显著(P<0.01,P<0.001,P<0.05).在异位内膜方面,①与正常组比较:M1及M2组P450、COX-2表达及M2组ERa值表达均显著增高(P<0.001,P<0.01);②M1与M2组比较:M2组COX-2、ERa、P450表达与M1组比较有增高趋势(P=0.001,P=0.051,P=0.122);③治疗前后比较:Z1与M1比较,P450显著下调(P<0.05)、COX-2及ERa无显著变化;Z2与M2比较,P450、COX-2、ERa下降显著(P<0.001,P<0.001,P<0.05).结论:蒲灵化瘀止痛方可多靶点治疗AM.病程早期的中药治疗主要以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为靶点,改善早期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况,直接截断由此触发的雌激素生成的正反馈链.疾病的后阶段,中药治疗靶点主要是在位及异位内膜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通过雌激素效应的变化影响血管生成因子的变化.
作者:付先芸;魏绍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健脾清肠法对化疗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大肠癌患者细胞因子调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同期对照原则,将56例化疗致大肠癌肠屏障功能障碍的患者分成对照组26例(予单纯化疗)、治疗组30例(予健脾清肠法联合化疗),经8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予卡氏评分(KPS)行为状态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临床疗效评价,并检测血浆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CB)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 (IL-2)、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改善脾虚湿热证有效率为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46%(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内毒素含量、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外周血PMCB中细胞因子IL-2表达显著升高,IL-6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具有健脾清肠功效的中药能改善大肠癌患者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机制是通过降低血内毒素含量和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显著促进外周血中IL-2表达、抑制IL-6表达,从调控机体免疫功能角度改善肠屏障功能障碍.
作者:付晓伶;张彦博;王文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邵经明教授从医80余载,一生博古采今,融会贯通,勤耕不辍,精心著述,硕果累累.邵老临床经验丰富,医技精湛,诊治疾病独树一帜.诊病时重视病证合参,做到病清证明,有的放矢;针灸处方选穴力争少而精;突出整体辨证,擅长用背俞穴治疗各科杂症;强调临床实践,注重针刺时调气、治神和机体状态,并将针技与气功结合,创热感手法;善用刺络放血治疗瘀、热、壅滞和各种痼疾;临证每遇疑难杂症,则以针药并举,其处方严谨,用药精当,药味虽平,常可起沉疴而愈痼疾.笔者认为邵经明教授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同道学习并将其发扬光大.
作者:邵素菊;张树岭;陈晨;任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按法是人类历史上古老的推拿手法之一,其中,点按法以其操作简便、刺激深透、作用广泛为特点,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普遍的治疗手法.文章结合了近几年的相关临床报道,通过探讨点按法治疗中医伤科、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应用情况及适用范围,为按法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杨舟;艾坤;于隽;彭亮;王德军;李武;刘小卫;李江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文章提出“双心同调”理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认为“心”与血脉、神志关系密切,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君主之心”和“神明之心”相互影响,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功能往往出现异常, “双心”异常成为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的重要机制.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双心同调理论运用“活血法”治“君主之心”, “安神法”治“神明之心”,达到“双心”和谐,在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叙述多年来的临床心得与体会.
作者:袁蓉;何庆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运用专家问卷的方法确定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方法:根据《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中规范的亚健康状态的8种常见中医证候类型,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高职称及以上的31位中医临床专家中进行专家问卷的调查,在分析专家对亚健康状态常见症状和体征对相应证候贡献度分值的均数、变异系数的基础上,确定亚健康状态症状和体征对常见证候的贡献度大小.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1份,回收31份,回收率(积极系数)为100%.按照均数≥5.0且变异系数≤0.45为原则选择对常见证候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和体征,得出肝气郁结证、肝郁脾虚证、心脾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肺脾气虚证、脾虚湿阻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各自对应症状和体征对其诊断贡献度大小的顺序.结论:专家问卷法能较好的收集专家的共识意见.本次研究确定的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对应症状和体征在其诊断中的贡献度大小,为进一步建立亚健康状态常见证候的辨证标准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雯洁;刘卫红;肖爽;张会娜;李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从科学与文化的前因后果、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前因后果、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异同等3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中医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中医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系统的子系统.中医学典籍尽管不能单纯看作是哲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被看作是中国哲学的古典文本之一重要型类.
作者:李如辉;王静波;张卓文;张秋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建国以来骨关节炎(OA)常见证候类型及其在不同年代的分布规律和动态变化.方法:检索1949年1月-2013年8月的有关期刊文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建立OA的证候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49年-1979年没有符合本研究的文献纳入,其余各年代出现的篇数,证候种类及其累计频次如下:80年代(2篇,7种、7次),90年代(4篇,12种、16次),21世纪初(49篇,28种、150次),21世纪10年代(25篇,21种、89次).共80篇42种262次.结论:OA的常见证候随着年代的变化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为肝肾亏虚证、瘀血阻滞证、肝肾不足,筋脉瘀滞证,因此补益肝肾、活血通络是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作者:刘维;杨慧;吴沅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ASMq)对体外培养的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SFB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HSFBs,选取第3-5代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异常黑胆质成熟剂(200、400、600μg/mL)的DMEM培养液培养48h,运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TGF-β 1 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olt方法测量TGF-β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3个药物剂量组HSFBs TGF-β 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减少(p<0.05),药物浓度为400μg/mL时效果佳,且TGF-β 1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结论:ASMq有抑制体外培养的人HSFBs TGF-p 1表达的作用,初步探讨了ASMq发挥抑制增生性瘢痕生长的作用机制,为ASMq药物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孔孟龙;李楠;马涛;马少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范永升教授认为硬皮病隶属于中医学的“皮痹”“肌痹”范畴.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阳虚寒凝,肺脾不足,络脉痹阻,终致皮肤失养所致.本病的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肾阳亏虚,肺脾不足,标实主要为寒凝、瘀血.提出了“温阳散寒,通络祛瘀,培补肺脾”总的治疗法则.同时也介绍硬皮病累及相关脏腑所出现兼证的治疗经验和中医药治疗硬皮病的切入点和优势.并列举医案1则,以飨同道.
作者:吴德鸿;李正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中医气滞湿阻证和脾肾气虚证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符合西医及中医证型诊断的MS患者283例,收集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主要指标进行分析.结果:①气滞湿阻证(13例)组BMI、WC高于脾肾气虚证组(144例,P<0.05);②脾肾气虚证组的FBG、PBG、HbA1c高于气滞湿阻证组(P<0.05);③脾肾气虚证组的血压高于气滞湿阻证组(P<0.05);④气滞湿阻证患者的TG、LDL高于脾肾气虚证组(P<0.05).结论:BMI、WC、TG、LDL是气滞湿阻证MS的危险因素,FBG、PBG、血压是脾肾气虚证MS的危险因素,这些规律为中医辨证治疗MS提供了理论和临床基础.
作者:杨宇峰;石岩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季节变化与精子参数的关系.方法:571份样本来自2013年1月-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性科门诊就诊患者,按取精时间分为春季(春分15d)、夏季(夏至15d)、秋季(秋分15d)、冬季(冬至15d)4组,对所有精液标本进行精液常规分析.结果:精子浓度冬季明显好于其它季节(P<0.05);精子活力以及前向活动精子均是夏季好于其它季节(P<0.05).结论:季节因素对供精志愿者精液参数有影响,在临床应用上应适当考虑.
作者:张迅;梁季鸿;梁世坤;韦国强;申树林;宋卫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总结国医大师何任教授的养生经验及其实践.结合何任教授的生活实践,认为养生之道包括5个方面,即养生养心,养心重在诚;整洁环境,居家卫生;顺时养生,不逆时令;饮食有度,起居有常;虚人药补,益寿延年.养生的理念和做法融入生活,融入工作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作者:顾锡冬;徐光星;何若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证”的概念在中医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自《伤寒论》开始,其内涵即开始放大,有病证并提的趋势.此后,愈至晚近,中医愈重视辨证,证的概念也愈宽.故“证”早已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对象.舍去证的概念,不讲辨证论治,意味着中医自我否定.明清以来,整理出了作为纲领的“证”概念.所以,“证”概念的本意有两个.辨证论治时所得之“证”,是对患者当时的病位、病性或病理的综合判断,即病的目前正邪斗争反应状态,也就是医生要治的对象.作为纲领的“证”,是中医的基本的病性或病理概念.
作者:桑荣霞;郭蔚君;赵洪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益气通络开窍法对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影响,评价该法的疗效.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观察组黄芪、川芎嗪以及醒脑静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对照组地塞米松注射液腹腔注射,每天1次.7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并行OCT扫描、病理以及电镜检查.结果:空白组SD大鼠RNFL厚度(79.80±6.94) μm;模型组造模1d后RNFL厚度为(96.70±5.60) μm,RNFL水肿增厚(P<0.05).观察组7d后RNFL厚度为(74.75±4.03) μm,14d后RNFL厚度为(80.17±5.12)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7d后为(97.50±9.06)μm,14d RNFL厚度为(64.00±6.20) μm,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7d和14d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RNFL厚度差异显著(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对照组观察组视网膜外节水肿消退,排列有序,血管部分再通;对照组标本视网膜外节水肿、疏松,排列紊乱,空泡华,血管闭塞.电镜检查表明:对照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出现核固缩、变薄、线粒体肿胀、胞浆脱失、空泡化,内、外丛状层也可以见到细胞轻度水肿、空泡化.经过治疗,该法表现在对视网膜突触复合体、内节神经细胞线粒体以及毛细血管有保护作用.结论:益气活血开窍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有保护作用.
作者:陈兹满;张梅芳;冀建平;李志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制备瓜蒌皮精制多糖,采用13C-NMR检测其纯度;高效液相色谱结合PMP衍生化法检测精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以精制多糖测得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利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山东、河北、安徽、四川等10批不同产地瓜蒌皮多糖的含量.结果:瓜蒌皮精制多糖基本不含其他杂质,多糖精制前后单糖组成无明显变化,均由甘露糖、鼠李糖、半乳糖醛酸等7种单糖组成.样品供试液在6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9%,RSD=3.16%(n=6),测定结果显示,四川瓜蒌皮多糖含量较高,其他产地瓜蒌皮多糖含量差异不大.结论:本研究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用于测定瓜蒌皮多糖的单糖组成和含量.
作者:郝变;袁少雄;潘丽丽;杨颂;李莎莎;徐新房;李向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为了使我国喀斯特地区更好地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文章回顾了我国喀斯特地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从基础理论、技术研发、试验示范、模式构建、监测评价5个方面总结各领域的主要成果;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应加强研究的关键问题:不同药用植物对喀斯特石漠化环境的生态适宜性;不同喀斯特生境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不同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耦合模式;喀斯特地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效益评价体系.
作者:任笔墨;熊康宁;肖时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30篇论文,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癌性贫血为虚证(75.61%);常见类型为脾肾两虚(29.27%)、气血两虚(12.20%)和脾虚血亏(7.32%);多认为病位在脾、肾,而其中脾虚是癌性贫血的重要发病因素,治疗选药首位亦为健脾益气.结论:目前对癌性贫血中医证候的证型分析尚属研究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作者:娄彦妮;陈信义;侯丽;李园;谭煌英;刘猛;贾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后海穴对自闭症大鼠海马NRXN-1和NLGN-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自闭症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后海穴组、针刺非穴组,每组8只,另取8只大鼠为空白组.针刺后海穴组选取后海穴,直刺0.3寸,行提插手法,160-200次/min,连续针刺30d.干预结束次日,用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海马NRXN-1和NLGN-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后海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NRXN-1和NLGN-3蛋白阳性细胞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后海穴可能通过调控海马NRXN-1和NLGN-3蛋白的表达来改善自闭症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作者:张学君;洪霖;洪钰竺;黄倩茹;吴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