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悦亮;蔡文伟;周晟昂;许利明;闫广照;许远展
脉诊是中医四诊方法之一,其客观化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经过数十年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脉诊客观化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尚没有一致公认的成果,临床转化推广也受到一定局限.文章系统分析了脉诊客观化研究中存在的主观性、缺乏标准和规范等根本问题,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方向、研究思路的整理与探讨,即从以疾病为研究对象回避主观因素的影响,建立脉诊信息采集的操作规范,开展病脉结合、脉诊体质分类研究的同时,注重脉诊基础研究,为脉诊信息客观化提供可靠的研究方法与可行的研究思路.
作者:汪南玥;于友华;刘佳;陈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肝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之一,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其特点为体阴而用阳.古代医家常常从肝论治各种疑难杂病,谓之“从肝治百病”的学术思想.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与节奏的改变,精神情志的异常,常常影响到肝,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久治不愈,如痤疮、痛经、头痛、慢性胃炎等.笔者针对这些慢性疑难杂病的临床特点,采用从肝论辨治的思路,如疏肝清肝、养肝柔肝、平肝镇肝等治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国玮;周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中异欧前胡素、齐墩果酸、蜕皮甾酮、虎杖苷等4种有效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等炎性介质释放浓度的影响作用,探讨复方治疗骨关节炎的初步机制.方法:选取补肾活血方水提液中存在的具有潜在治疗骨关节炎活性的异欧前胡素等4种化合物,采用体外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4小鼠巨噬细胞为模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试药对模型细胞释放TNF-α、IL-6及NO的抑制作用.结果:异欧前胡素在100μg/mL,对TNF-α的释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异欧前胡素在20、100μg/mL,虎杖苷在100μ g/mL对IL-6水平有显著抑制(P<0.01);异欧前胡素与齐墩果酸在20、100μg/mL,蜕皮甾酮与虎杖苷在100μ g/mL,对NO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的治疗骨关节炎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TNF-α、IL-6、NO等含量发挥作用,这对验证复方药效活性,探究效应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东东;沈卫星;王卓;晏婷婷;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以腕关节为例,探索关节超声各项参数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不同寒热证候间的表现差异.方法:81例RA患者,根据寒热证候辨证分为寒证组和热证组,分别观察腕关节超声的关节腔积液、能量多普勒(PD)信号、腱鞘炎、骨侵蚀等参数,比较腕关节超声表现在RA寒热证候间的差异性.结果:RA关节超声的关节腔积液、PD、腱鞘炎和骨侵蚀的阳性率在寒证组分别为56.76%、29.73%、54.05%、43.24%,热证组分别为95.45%、90.91%、72.72%、63.64%;寒热证候间比较,关节积液和PD在寒证组和热证组的构成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关节积液和PD判断RA热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双腕关节积液>1.5时,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6.3%,特异性为62.2%;当双腕PD>1.5分时,判断RA热证的敏感性为80.8%,特异性为93.3%.结论:RA腕关节超声的关节积液和PD参数在不同寒热证候间表现有显著差异性,双腕关节积液或PD积分超过1.5分可提示属于RA热证.
作者:陶庆文;徐愿;孔维萍;许森;王建明;张楠;王琬茹;阎小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从SRA信号通路研究黄芩苷对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LDL)+脂多糖(LPS)诱导的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100μg/mL Ac-LDL及1μg/mL LPS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以120、240、480μg/mL黄芩苷作为低、中、高3种剂量进行干预,AnnexinV-FITC和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R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与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观察组与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观察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对照组较Ac-LDL对照组的SRA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相比SR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RA信号通路参与了LPS和Ac-LDL双重因素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并且SRA通路蛋白的激活主要与LPS干预相关.
作者:彭锐;潘华峰;吴伟;吴辉;李荣;褚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深度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0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深温针灸组、浅温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5例.深温针灸组采用2寸毫针进针40-45mm深,穴取内膝眼(EX-LE4)、外膝眼(ST35)、足三里(ST36),然后施温针灸法;浅温针灸组采用1.5寸毫针进针30-35mm深,取穴及温灸法同深温针灸组;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西药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3d后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深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3.9%(31/33),显著优于浅温针灸组的87.5%及西药组87.1%;3组症状积分、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3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深温针灸组在症状及疼痛、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浅温针灸组和西药组(P<0.05),且在随访2个月内仍保持较好疗效.结论:深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浅温针灸或口服氨基葡萄糖,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国平;朱定钰;李俐;吴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内在病因常见肠道菌群失调,外在证候为脾虚湿困.临证治以补脾益气、祛湿止泻,投以补中益气汤疗效满意,推测其疗效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为平衡肠道菌群,通过激发机体“自我修复”的内在潜能可能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腹泻的途径之一.
作者:潘秋;李硕;潘满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五行音乐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始终离不开传统文化哲学思想的熏陶和影响.文章从生克乘侮的五行说、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动态平衡的中和观、阴平阳秘的平衡观、辨证施乐的治疗观等不同角度对五行音乐疗法进行了哲学分析.
作者:杨玉兴;权元文;杨艳斐;陈慧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136例,对其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要素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证素分布:共提取证素18个,其中病因/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8个.证素组合情况:①单一证素构成的有血瘀及湿浊两种.②两证素组合情况: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气虚血虚和气虚血瘀.③三证素组合情况: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中,痰+热和痰+瘀出现的频率较高;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中,气虚与肺+肾出现的频率较高.④四证素组合情况:肺肾气阴两虚所所占比例较高.⑤其他组合情况:尚有风痰入里证.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疾病以痰、热、瘀血、湿(浊)等为实证常见的病理因素,虚证多以气虚、阴虚等为主,病位在肺为常见,常累及脾肾.
作者:左艇;李桓;李松伟;井澎博;林婷婷;兰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利肺片治疗老年肺结核的疗效.方法:2013年4月-2014年2月我院确诊的130例老年初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利肺片联合标准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方案.结果:治疗组2个月末综合症状缓解率、痰菌阴转率及6个月末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肺片治疗老年肺结核,能较早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早期痰菌阴转,促进后期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林;石芸;马亮亮;邢俊蓬;崔嘉;任海涛;黑文明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刘红霞教授继承赵炳南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西北的地域特征及饮食习惯,在临床上首辨阴阳,从阴阳学说理论重新定位燥与湿的辨证关系,进而论滋阴与祛湿,总结出西北地区皮肤病外燥内湿的病机,在临床上通过健脾以滋阴润燥祛湿,提出健脾祛湿、滋阴除湿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刘朝霞;张成会;刘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眼针与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眼针配合局部围刺治疗;对照组口服西药法及半导体激光照射法.每组疗程10d,并于治疗后30d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并依据疱疹评价指标、疼痛评价指标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26例,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治愈18例,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疱疹评价指标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止疱时间、结痂时间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③治疗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眼针与局部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方法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与口服西药相比,起效迅速,未见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带状疱疹的新思路,可为治疗方案优先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杨洋;李军;陈宝贵;史金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祛疤方对兔耳瘢痕组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明祛疤方抗兔耳瘢痕组织增生的机制.方法:取24个兔耳瘢痕造模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予外用生理盐水和祛疤方治疗,观察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3.10±0.55、2.66±0.41,具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的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的TGF-β1表达量及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目均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形成与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增多有关,祛疤方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 1进而抑制兔耳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反应.
作者:陈明涛;刘依璐;陶茂灿;罗宏宾;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张从正《儒门事亲》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儒门事亲》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206首,涉及中药210种.利用Excel软件建立《儒门事亲》方药数据库,采用SPSS 17.0和clementine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次≥20的中药依次为甘草、大黄、当归、生姜、牵牛、人参、川芎、白术、黄芩、滑石、茯苓、陈皮;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关联规则31组;经过聚类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9对.结论:结果显示张从正无论是在药物使用频率还是方剂配伍中,都重视脾胃学说,善用补益脾胃之品.
作者:宋亚南;邓艳芳;屈乐;蒋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在收集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现代文献基础上,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主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失眠症的针刺处方266条,共使用腧穴138个,总频次2 890次,选用的腧穴遍布十四经脉及奇经八脉,经络选用以膀胱经、胃经和督脉为多;位于四肢和头面颈项部的腧穴分别占总腧穴的54.19%和20.03%,可见针刺治疗失眠症非常重视四肢部和头面颈项部腧穴的选用,其中以神门、三阴交、百会和太溪使用为频繁;特定穴的选取具有绝对优势,所占选取腧穴的88.55%,特别重视选用交会穴以及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输穴、原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络穴等;特定穴的选取具有绝对优势,配伍以五输穴配交会穴支持度高.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针刺治疗失眠现代临床文献的研究是合理可行的,可以为现代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艳琴;任玉兰;赵凌;喻禄洪;陈姣;杨明晓;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和对肥大细胞TLR1、TLR2、TLR4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将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为常规雾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各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观察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C-ACT评分和PEF%并取外周血,检测肥大细胞TLR1、TLR2、TLR4.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C-A CT评分、PEF%和肥大细胞TLR1、TLR2、TLR4表达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手法可能通过上调肥大细胞TLR1、TLR2、TLR4表达,来改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
作者:田福玲;李旗;崔建美;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文章介绍了尤昭玲教授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自创“三期二型助孕法”,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3个过程降调期、促排期、移植后期介入.降调期勿动,清心静候、抚卵静养;促排期多泡型敛泡固泡、滋肾阴促卵熟,少泡型脾肾双补、增泡助卵,且调泡与调膜同用、调泡勿忘调膜;移植后期健脾助膜,益肾固胎,安胎前移.三期环环相扣,互为基础,提高了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
作者:王肖;尤昭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何任教授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则及治疗原则.方法:取何任教授肿瘤方93份,进行处方分析.结果:何任教授攻邪常用猫人参、白花蛇舌草;每张处方药物味数为15味左右;常重用薏苡仁60g,并嘱患者煮之代早餐服用.结论:何任教授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可减轻化疗药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改善生活质量,能协同化疗药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陈芳;范晓良;李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时间医学近年来出现了与现代时间医学相比附的倾向性,但二者存在着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文章从“证”因时立、“病”从位有,内外合一、象量并重,科学验证、有机修补这3个角度阐释了二者保持独立发展又相互融通的必要性.提出中医时间医学应参考现代医学对人体单一节律的认识,重新分析评价整体节律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现代医学则应充分尊重中医整体节律的思维方式,对所研究的单一节律宜做进一步的综合归纳.而对不同脏系疾病微观指标的时序性变化差异作进一步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中医时间医学的规律,使原有理论赋予新的内涵.
作者:李鸿泓;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病毒,其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治疗尚不明确,但其在临床的检出率并不低,且常引起较为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极大的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目前,西医尚未研究出针对此类病毒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对小儿偏肺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较少,文章针对此问题结合近年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邢吴敏;韩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