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悦亮;蔡文伟;周晟昂;许利明;闫广照;许远展
《温病条辨》是中医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其所创的三焦辨证仍然是现代临床温病辨证的核心.对《温病条辨》进行数据挖掘,可以使吴鞠通的辨证论治思路和规律得到可靠的数据支持,使其快速应用于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发挥中医治疗优势.《温病条辨》对舌象和脉象的描述多种多样,对多种描述进行规范化统一是数据挖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数据挖掘的质量.文章就书中出现的舌象和脉象的描述术语进行规范化整理,以期使后期数据挖掘结果更精确,并为数据挖掘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王飞雪;王大伟;王玉贤;马克信;范吉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总结王庆其教授宗《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法,以“反激逆从”立意,用相反相成药对治疗脾胃病的临证经验.列举寒热并投、润燥互用、通涩并用、补泻互寓、动静结合、升降有常之相反相成配伍方法.
作者:戴彦成;王秀薇;王少墨;柳涛;王庆其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分析专方加减与辨证论治两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VD)的阶段性结局效果,客观评价两法的优势与特色.方法: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560例轻、中度VD患者随机分为专方加减组(280例)和辨证论治组(280例).对比两组治疗90d后阶段性结局效果.结果:治疗90d后,两组轻、中度VD患者MMSE及CDT总分、MMSE定向力、即刻记忆、计算力及延迟记忆得分和轻度VD患者MMSE语言与视空间亚项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P<0.01),两组轻、中度VD患者NPI及ADL总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专方加减组MMSE总分、定向力及延迟记忆得分,尤其是轻度VD患者MMSE总分、定向力及延迟记忆得分治疗前后变化较辨证论治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辨证论治组NPI总分,尤其是轻度VD患者NPI总分治疗前后变化较专方加减组更为显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两法对轻、中度VD患者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症状等均有改善;其中,专方加减对VD患者认知功能,尤其是轻度VD患者定向力和延迟记忆的改善效果更明显;而辨证论治对VD患者精神症状,尤其是轻度VD患者的精神症状改善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何婷婷;张允岭;金香兰;陈志刚;郭蓉娟;姬少珍;李涛;郝颖;申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近10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质量情况,为提高相关研究的质量提供方向.方法:以“针刺”“高血压”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干预措施、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1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其中4篇为高质量研究,27篇为低质量研究.结论:目前有关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质量偏低,尚不足以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婕;陆超;李涓;李享;赖祯宏;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肝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之一,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其特点为体阴而用阳.古代医家常常从肝论治各种疑难杂病,谓之“从肝治百病”的学术思想.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与节奏的改变,精神情志的异常,常常影响到肝,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久治不愈,如痤疮、痛经、头痛、慢性胃炎等.笔者针对这些慢性疑难杂病的临床特点,采用从肝论辨治的思路,如疏肝清肝、养肝柔肝、平肝镇肝等治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国玮;周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文章介绍了“绍派伤寒”形成与发展的3个时期和主要的代表人物,概括了绍派伤寒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①六经融三焦,寒温成一统;②四诊重望切,腹诊具特色;③治燥分温凉,外感重透邪;④施治重化湿,方药轻灵验;⑤疗疾重调护,饮食宜忌口.今后为流派传承所开展的工作将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①梳理流派渊源,挖掘整理相关著作;②加大条件建设,探索流派传承机制;③注重人才培养,构建传承人才梯队;④立足临床疗效,开展特色诊疗技术;⑤加强推广应用,扩大辐射与影响力.
作者:吕旭阳;裴静波;朱阳蓬勃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含重金属元素中药制剂在我国应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加,其不良反应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随着中药国际化和出口量的增加,因其含有重金属元素,安全性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质疑,影响了这些制剂的国际声誉.文章分析了如何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含重金属元素中药制剂,规范其使用标准及对重金属元素在制剂中的药用价值再评定等函待解决的问题,为含重金属元素中药制剂的安全使用提出建议,为更加科学的认识和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韩洁;邹金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淡附片HPLC特征图谱,分析辅料炮制对淡附片物质基础的影响.方法:Agilent SB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1%乙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20μL.结果:建立了淡附片HPLC特征图谱,确定了15个共有峰,与盐附子相比,消失了1个峰,增加了8个峰,其中,峰9、10、13、15等4个成分来自甘草,峰6、7、11等3个成分来自黑豆,峰12来自附子,且辅料炮制可显著影响其峰面积.对照品指认了新增的3个峰,分别为峰6大豆苷,峰10甘草苷,峰15甘草酸.结论:盐附子加辅料炮制后,可带入辅料成分,影响淡附片中成分含量,使淡附片的成分发生量变和质变.
作者:国伟;谭鹏;秦语欣;陈炯;费淑琳;李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2型糖尿病的中医分型缺乏统一、客观的标准,所涉及证型多而繁杂,治疗也各有侧重.由朱文锋教授创立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是建立在中医传统辨证理论基础之上,较之目前2型糖尿病的中医分型方法具有规范、客观、全面等特点,不仅使辨证方法较容易掌握,还大大提高了2型糖尿病临床辨证的准确性.
作者:向茗;曾光;何军锋;王卓雅;林湘东;黄惠勇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何任教授治疗肿瘤的用药规则及治疗原则.方法:取何任教授肿瘤方93份,进行处方分析.结果:何任教授攻邪常用猫人参、白花蛇舌草;每张处方药物味数为15味左右;常重用薏苡仁60g,并嘱患者煮之代早餐服用.结论:何任教授扶正祛邪法治疗肿瘤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可减轻化疗药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改善生活质量,能协同化疗药的抗肿瘤作用,从而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陈芳;范晓良;李靓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药方剂补肾坚骨汤对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影响,探讨其对牙周炎的作用.方法:雄性12月龄SD大鼠24只,8只为正常组,其余成功建立大鼠牙周炎模型之后,分为牙周炎模型对照组、补肾坚骨汤治疗组16g·kg-1·d-1,给予补肾坚骨汤灌胃4周,每日1次,每次5mL,各组大鼠末次给药后24h处死,摘取上颌骨制作牙体牙周组织联合切片,HE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的组织学改变;并进行骨计量学观察.结果:组织学观察,牙周炎模型对照组牙周组织表现为明显的炎性破坏,牙槽骨吸收明显,而补肾坚骨汤治疗组牙周组织炎性反应明显减轻,牙槽骨吸收减少;骨计量学观察,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大鼠牙周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显著高于正常组,补肾坚骨汤治疗组大鼠牙周结缔组织附着丧失量、牙槽骨嵴高度丧失量与牙周炎组大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牙周炎模型对照组及补肾坚骨汤治疗组大鼠破骨细胞数显著高于正常组,补肾坚骨汤治疗组大鼠成骨细胞数显著高于牙周炎组.结论:补肾坚骨汤可以减轻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炎性反应,对牙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立华;高维诺;路丽;张红艳;韩燕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索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证候要素,为辨证规范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统一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 716例,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30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3 716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火占21.3%、阴虚占21.0%、气虚占18.8%、血瘀占14.1%、阳虚占13.0%、痰占6.4%.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证候要素是火、阴虚、气虚,次要证候要素是血瘀、阳虚、痰.
作者:杨阳;张允岭;张志辰;高芳;赵晖;张岩;盛雪;郑宏;陈宝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人类偏肺病毒(hMPV)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病毒,其发病情况、发病机制及治疗尚不明确,但其在临床的检出率并不低,且常引起较为严重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极大的危害患儿的生命健康.目前,西医尚未研究出针对此类病毒的特效药物,中医药对小儿偏肺病毒肺炎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较少,文章针对此问题结合近年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邢吴敏;韩新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医时间医学近年来出现了与现代时间医学相比附的倾向性,但二者存在着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文章从“证”因时立、“病”从位有,内外合一、象量并重,科学验证、有机修补这3个角度阐释了二者保持独立发展又相互融通的必要性.提出中医时间医学应参考现代医学对人体单一节律的认识,重新分析评价整体节律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现代医学则应充分尊重中医整体节律的思维方式,对所研究的单一节律宜做进一步的综合归纳.而对不同脏系疾病微观指标的时序性变化差异作进一步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中医时间医学的规律,使原有理论赋予新的内涵.
作者:李鸿泓;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中异欧前胡素、齐墩果酸、蜕皮甾酮、虎杖苷等4种有效成分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一氧化氮(NO)等炎性介质释放浓度的影响作用,探讨复方治疗骨关节炎的初步机制.方法:选取补肾活血方水提液中存在的具有潜在治疗骨关节炎活性的异欧前胡素等4种化合物,采用体外脂多糖(LPS)刺激的RAW264.74小鼠巨噬细胞为模型,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试药对模型细胞释放TNF-α、IL-6及NO的抑制作用.结果:异欧前胡素在100μg/mL,对TNF-α的释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异欧前胡素在20、100μg/mL,虎杖苷在100μ g/mL对IL-6水平有显著抑制(P<0.01);异欧前胡素与齐墩果酸在20、100μg/mL,蜕皮甾酮与虎杖苷在100μ g/mL,对NO的释放具有显著抑制(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的治疗骨关节炎活性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降低TNF-α、IL-6、NO等含量发挥作用,这对验证复方药效活性,探究效应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东东;沈卫星;王卓;晏婷婷;程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张伯礼教授,在老年期痴呆方面首创分期论治和脑脊液药理学方法,在临床论治时根据其本虚标实相互参合、交互致病的病机特点施以补肾为要、痰瘀并治的标本兼顾之法,并重视调畅中焦气机,升清降浊和安神志,燮心理肝诸法的灵活运用.文章就以上方法的运用和具体用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崔远武;江丰;马妍;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祛疤方对兔耳瘢痕组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明祛疤方抗兔耳瘢痕组织增生的机制.方法:取24个兔耳瘢痕造模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予外用生理盐水和祛疤方治疗,观察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3.10±0.55、2.66±0.41,具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的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的TGF-β1表达量及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目均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形成与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增多有关,祛疤方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 1进而抑制兔耳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反应.
作者:陈明涛;刘依璐;陶茂灿;罗宏宾;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136例,对其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要素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证素分布:共提取证素18个,其中病因/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8个.证素组合情况:①单一证素构成的有血瘀及湿浊两种.②两证素组合情况: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气虚血虚和气虚血瘀.③三证素组合情况: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中,痰+热和痰+瘀出现的频率较高;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中,气虚与肺+肾出现的频率较高.④四证素组合情况:肺肾气阴两虚所所占比例较高.⑤其他组合情况:尚有风痰入里证.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疾病以痰、热、瘀血、湿(浊)等为实证常见的病理因素,虚证多以气虚、阴虚等为主,病位在肺为常见,常累及脾肾.
作者:左艇;李桓;李松伟;井澎博;林婷婷;兰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比较研究华佗豆醇提物和水提物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华佗豆醇提物和水提物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法观察其对小鼠急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华陀豆醇提物各剂量组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的痛阈值、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P<0.05,P<0.01).水提物高剂量能减少醋酸引起的小鼠疼痛的扭体次数、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P<0.05).结论:华陀豆醇提物和水提物均有镇痛抗炎的作用,且醇提物的镇痛抗炎作用优于水提物的镇痛抗炎作用.
作者:梁洁;吕松林;林辰;翁翎;温海成;谢珍珍;杨颖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临床应用评价采用调查问卷与临床应用调查表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调查表资料的特征和研究目的,可采用统计学描述、不构建比较组进行可信区间计算及与目标值比较、构建比较组进行统计学检验、多因素分析以校正混杂因素等3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多角度的深入分析.根据研究目的,科学、合理、深入利用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实现本研究项目价值的重要途径.
作者:季聪华;曹毅;张颖;刘姗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