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王媛媛;邓博;段锦龙;柯丹丹;郭健;于莉莉;贾立群

关键词:中医外治, 奥沙利铂, 周围神经毒性, 行为学, 背根神经节
摘要:目的:探讨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mg/kg,建立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定期检测温度和机械刺激下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测定其尾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潜伏期,血浆NGF含量以及L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形态分析.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行为学改变(P<0.05),尾神经SNCV、血浆NGF下降(P<0.05),背根神经节神经元核仁固缩明显,偏心核、多核仁核增多(P<0.05).中药组大鼠行为学明显改善;尾神经SNCV及NGF较模型组均升高(P<0.05).结论:中药温经通络散外用可改善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温度和机械刺激下的行为学改变、提高尾神经SNCV以及NGF水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舌象归类研究柴松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用药规律

    目的:根据患者舌象的分类分析名老中医柴松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选择柴松岩治疗有效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6例,共计648诊次的处方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Visual Studio 200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不同舌象柴老用药的规律,并与柴老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相印证.结果:总结不同舌象柴老的基础用药,与柴老认为PCOS病机以脾肾不足、痰湿阻滞为主,临床治疗以益肾健脾、养血通利为主要法则的学术观点一致.结论:根据舌象分析总结的柴松岩治疗PCOS的用药经验及学术观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黄玉华;柴松岩;张德政;臧洪雷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证素辨证模型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研发

    目的:将中医核心辨证思维规律引入健康管理领域,发挥中医药在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方面的优势.方法:在系统整理中医病证诊断知识规则库的基础上,采用vs2005+ACCESS或SQL SERVER 2005开发完成以证素辨证为核心辨识模型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结果:系统具有①宏、中、微三观健康状态表证参数采集;②人机结合半自动化中医证素、证型、疾病三层诊断;③药膳、食疗、膏方等自助干预方案自动寻优模糊匹配;④生成个性化健康状态评估及干预报告等功能.结论:基于证素辨证模型的中医健康管理系统的研发完成,为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档案的采集、管理、数据积累等创造了条件,亦为进一步开展中医健康状态演变规律、兼杂规律、证素辨识模型算法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雪梅;甘慧娟;赖新梅;陈梅妹;王君;李灿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及潜在致敏成分的虚拟筛查

    探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应对策略,为大规模中药致敏成分筛查提供指导依据.主要从中药安全风险信号的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之间非预期蛋白的识别,潜在致敏物质的计算机虚拟筛查等角度进行阐述.结合国内外致敏物质识别领域的经验,提出建立符合中药注射剂特点的不良反应预警机制,参照证据等级分层次进行致敏物质的筛查.这些证据资料能有效融入到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及上市前检测,防范高致敏风险的中药通过申请临床研究评审或在后阶段流入市场.同时,致敏物质虚拟筛查的结果,将有助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进一步分析、验证及有效防控.

    作者:谢晴宇;王忠;孟庆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fMRI技术在针刺内关穴治疗心绞痛中枢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是目前已知的唯一的一种非侵入性的能实时、直接反映大脑神经活动改变以及精确定位大脑相关核团高级功能变化的研究手段.大量研究证实,运用fMRI可以阐释针刺对脑功能活动的作用效应.文章基于已知的针刺内关穴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实验研究成果,从fMRI特点及优势、运用fMRI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进一步取得的进展三方面探讨运用fMRI技术进行针刺治疗心绞痛中枢机制研究的应用前景,以实现针刺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方面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张迪;曾芳;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专题讲座——熊继柏教授“经典指导临床”证治经验系列讲座(十六)熊继柏教授辨治妇科痛经经验

    文章从痛经源流、痛经主症、辨治要领、个人重要经验等方面系统阐述了熊继柏教授辨治痛经的学术思想和独到经验.痛经是以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熊教授认为:气血失调是痛经产生的重要病机,治痛经之本在于调理气血.熊教授个人独到经验有3点:①辨治痛经,当审证候之寒热虚实;②治疗痛经,以通调气血为主;③论治痛经,要注重标本缓急.

    作者:邹晓玲;李点;刘朝圣;姚欣艳;周兴;何清湖;胡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黄文政教授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肾病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黄文政教授常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治疗肾脏疾病,如合用参芪地黄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合用穿山甲及土鳖虫等破血逐瘀峻猛之剂治疗尿潴留、合用肾络宁治疗局灶增生性IgA肾病、合用清心莲子饮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等,疗效显著.

    作者:熊龙年;杨慧;王耀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马大正教授治疗继发性闭经经验

    对马大正教授治疗闭经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马大正教授认为该病不外虚实两大类型.虚者补养,续以疏导,血滞经闭,通宜得法,同时注重西为中用,知常达变.治疗虚者有益冲任、补肝肾、补气血之不同,实者有活血、理气、散寒、散结、化痰、渗湿、清热之异,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胡慧娟;马大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胃炎Ⅰ号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NF-κBp65、IKKβ mRNA、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化瘀解毒方胃炎Ⅰ号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NF-κBp65、IKK β mRNA、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维酶素组、胃炎Ⅰ号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采用MNNG饮水液自由饮用(200μ g/mL)、饥饱失常、小承气汤(2mL/只,生药1g/mL)灌胃法复制PLGC大鼠模型,使用胃炎Ⅰ号灌胃10周后,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NF-κBp65、IKKβ mRNA、VEGF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胃黏膜NF-κBp65、IKK β mRNA、VEGF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胃炎Ⅰ号可降低NF-κBp65、IKKβmRNA、VEGF的表达评分(P<0.01).结论:胃炎Ⅰ号能抑制NF-κB及VEGF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下调NF-κBp65、IKKβ mRNA、VEGF的表达,能一定程度抑制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及血管新生,起到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作用.

    作者:李海文;潘华峰;曾进浩;赵自明;史亚飞;袁玉梅;林钟宇;赵金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从肝辨治慢性疑难杂病经验

    肝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脏腑之一,肝藏血,主疏泄,调畅气机,其特点为体阴而用阳.古代医家常常从肝论治各种疑难杂病,谓之“从肝治百病”的学术思想.现代人工作、生活方式与节奏的改变,精神情志的异常,常常影响到肝,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并且久治不愈,如痤疮、痛经、头痛、慢性胃炎等.笔者针对这些慢性疑难杂病的临床特点,采用从肝论辨治的思路,如疏肝清肝、养肝柔肝、平肝镇肝等治法,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国玮;周滔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的杂志与会议资料信息.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1 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用西药组比较,胃排空改善[RR=1.26,95% CI(1.18,1.35)];空腹血糖[WMD=-1.06,95%CI(-1.29,-0.82)];脘腹胀痛[WMD=-0.95,95%CI(-1.21,-0.69)];上腹疼痛[WMD=-0.92,95%CI(-1.19,-0.65)];嗳气[WMD=-0.92,95%CI(-1.20,-0.63)];大便改变[WMD=-1.07,95%CI(-1.32,-0.83)],P值均小于0.00001.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C级.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相比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较好的疗效,但鉴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且样本量少,仍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范梦迪;李为民;吴建胜;郑金珏;顾素萍;郑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雷公藤在HIV-1/AIDS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

    查阅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雷公藤抗HIV-1活性单体的药理学研究、对HIV-1患者免疫激活的影响、单体成分的毒理学、制剂中单体含量及药动学研究做一概述,旨在分析雷公藤在HIV-1/AIDS辅助治疗方面的应用趋势.

    作者:李春杏;李太生;朱珠;谢静;吕玮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3716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证候要素分析

    目的:初步探索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证候要素,为辨证规范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设计前瞻性观察方案,按统一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选取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 716例,观察中医四诊信息,通过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提取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结果得出30个公因子(证候要素),对3 716例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火占21.3%、阴虚占21.0%、气虚占18.8%、血瘀占14.1%、阳虚占13.0%、痰占6.4%.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主要证候要素是火、阴虚、气虚,次要证候要素是血瘀、阳虚、痰.

    作者:杨阳;张允岭;张志辰;高芳;赵晖;张岩;盛雪;郑宏;陈宝鑫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与现代医学对时间的解读与互通

    中医时间医学近年来出现了与现代时间医学相比附的倾向性,但二者存在着认识论和思维方式的根本不同.文章从“证”因时立、“病”从位有,内外合一、象量并重,科学验证、有机修补这3个角度阐释了二者保持独立发展又相互融通的必要性.提出中医时间医学应参考现代医学对人体单一节律的认识,重新分析评价整体节律的可靠性及应用性;现代医学则应充分尊重中医整体节律的思维方式,对所研究的单一节律宜做进一步的综合归纳.而对不同脏系疾病微观指标的时序性变化差异作进一步研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中医时间医学的规律,使原有理论赋予新的内涵.

    作者:李鸿泓;张其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基于方剂药性特征的保健品设计与功能发现方法研究

    目的:面向保健品配方剂量配比设计的应用需求,建立一种基于方剂药性特征的保健品配比设计方法.方法:以石斛、党参降糖作用为例,以临床有效方剂药性特征为参考模板,通过计算不同配比的石斛、党参方剂药性特征与经典方剂药性特征的欧氏距离,确定保健品方剂中各药味的配比.结果:建立了消渴方剂的药性特征数据库,并根据消渴方剂的药性特征采用优化算法,选择与经典方剂玉液汤欧氏距离近的保健品配比方案,从而确定保健品方剂中党参、石斛的相对配比.结论:该方法所设计的保健品配方符合中医原理,其作用与对应方剂的作用相近,所设计的保健品功能明确,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保健品配方设计中的剂量配比的近似值,有利于提高保健品的开发效率.

    作者:李飞雁;袁斌;颜素容;邱佳;马莉;顾浩;陶欧;王耘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符文彬教授治疗帕金森病经验探析

    符文彬教授在针灸辨治帕金森病方面有独到见解.从阳虚立论认识病因病机,认为帕金森病的主要病机是阳气虚弱、经脉失养;从心胆论治精选穴位,缓解伴发的抑郁症状;注重扶阳,重用灸法;采用针刺、艾灸、皮内针埋针相结合的“一针二灸三巩固”的针灸疗法,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昭凤;马瑞;符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从SRA信号通路研究黄芩苷对Ac-LDL+LPS诱导的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从SRA信号通路研究黄芩苷对乙酰低密度脂蛋白(Ac-LDL)+脂多糖(LPS)诱导的与动脉粥样硬化(AS)相关的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使用100μg/mL Ac-LDL及1μg/mL LPS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以120、240、480μg/mL黄芩苷作为低、中、高3种剂量进行干预,AnnexinV-FITC和PI双染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R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对照组与模型组的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观察组与模型组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剂量观察组与模型组相比细胞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PS对照组较Ac-LDL对照组的SRA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相比SR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RA信号通路参与了LPS和Ac-LDL双重因素诱导的巨噬细胞凋亡,并且SRA通路蛋白的激活主要与LPS干预相关.

    作者:彭锐;潘华峰;吴伟;吴辉;李荣;褚庆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十精丸含药血清对光老化ESF-1细胞分泌MMP-1、TIMP-1的影响

    目的:研究十精丸含药血清对光老化人皮肤成纤维细胞(ESF-1)分泌MMP-1、TIMP-1的影响.方法:制备十精丸含药血清,采用UVA照射ESF-1细胞建立光老化模型,照射后用含不同浓度十精丸的大鼠血清进行干预,24h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MMP-1、TIMP-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活力降低、MMP-1表达升高、TIMP-1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精丸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活力升高、MMP-1表达降低、TIMP-1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十精丸含药血清通过调节MMP-1、TIMP-1的表达来拮抗UVA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损伤.

    作者:陈丽娟;王加志;李伟;吴迪;刘斌;赵晶;马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不同深度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深度温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差异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将10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深温针灸组、浅温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5例.深温针灸组采用2寸毫针进针40-45mm深,穴取内膝眼(EX-LE4)、外膝眼(ST35)、足三里(ST36),然后施温针灸法;浅温针灸组采用1.5寸毫针进针30-35mm深,取穴及温灸法同深温针灸组;10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d.西药组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3d后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深温针灸组总有效率93.9%(31/33),显著优于浅温针灸组的87.5%及西药组87.1%;3组症状积分、疼痛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在治疗3个疗程后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深温针灸组在症状及疼痛、关节功能改善方面显著优于浅温针灸组和西药组(P<0.05),且在随访2个月内仍保持较好疗效.结论:深温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优于浅温针灸或口服氨基葡萄糖,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叶国平;朱定钰;李俐;吴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药芍药甘草汤基原及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文章对传统中药芍药甘草汤基原、药效组分和药理作用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探讨芍药甘草汤的传承轨迹、中药概念的定位和现代中药传承创新的基本思路.芍药甘草汤早见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功效:柔肝舒筋、缓急止痛.后世医家在此方基础上的加味方颇多,但对本方的物质基础研究仅见一斑.文章系统揭示了中药的属性、临床传承与药效组分的对应性关系.未来中药是在中药药效组分理论指导下产生的药效组分中药.

    作者:朱广伟;张贵君;汪萌;王晶娟;渠磊;蔡悦萍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了解近10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的质量情况,为提高相关研究的质量提供方向.方法:以“针刺”“高血压”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干预措施、疗效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31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其中4篇为高质量研究,27篇为低质量研究.结论:目前有关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报道质量偏低,尚不足以为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有效性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婕;陆超;李涓;李享;赖祯宏;梁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