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红;黄敏;薛耀华;段行武;郑和平
目的:优选蒙药朱日很滴丸组分配比.方法:采用4种心血管实验模型研究其4种组分及两种配比的药理活性.通过正交实验法,比较4种组分对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和体内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比较朱日很全方滴丸和缺少挥发油固体部分朱日很滴丸在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实验、小鼠心律失常实验及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实验的药效.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挥发油固体部分对活性无显著影响,相同剂量条件下,150img/L朱日很全方组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能力显著低于缺少挥发油固态部分朱日很组;且在给药120s时朱日很全方组大鼠的ST段偏移总毫伏数显著高于缺少挥发油固体部分朱日很组,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朱日很滴丸佳组成为醇提部分+水提部分,挥发油半固体部分,牛黄和冰片部分.
作者:陆景坤;王跃武;尚颖;肖云峰;高甜;王芳;李婷婷;那生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张俐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骨伤重点学科带头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先后留学工作于美、德两国,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及独特的现代化临床视角,善于根据疾病的病理病机特点,设立专方,临证加减,具有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效果.文章将张教授治疗骨质疏松症合并骨关节炎所采用的专方及其临证经验做一总结.
作者:王文胜;李飞;邵航;陈芬芳;张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从生化学、影像学及中医证候评分等多方面对荷叶降脂颗粒剂干预脂肪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设计,61例患者分别采用荷叶降脂颗粒剂(治疗组31例)和安慰剂(对照组30例)治疗,观察ALT、TG水平,腹部CT肝/脾比值,临床症状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在生化学指标、证候评分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肝/脾CT比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共发生5例不良反应,主要为腹泻、腹部不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荷叶降脂颗粒对于治疗脂肪肝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达到降低血脂水平,消除肝内脂肪;能有效复常ALT,起到保肝抗炎的作用,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作者:万勇;林云华;尹燕耀;宋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张伯礼教授,在老年期痴呆方面首创分期论治和脑脊液药理学方法,在临床论治时根据其本虚标实相互参合、交互致病的病机特点施以补肾为要、痰瘀并治的标本兼顾之法,并重视调畅中焦气机,升清降浊和安神志,燮心理肝诸法的灵活运用.文章就以上方法的运用和具体用药特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作者:崔远武;江丰;马妍;张玉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对马大正教授治疗闭经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马大正教授认为该病不外虚实两大类型.虚者补养,续以疏导,血滞经闭,通宜得法,同时注重西为中用,知常达变.治疗虚者有益冲任、补肝肾、补气血之不同,实者有活血、理气、散寒、散结、化痰、渗湿、清热之异,临床上取得很好的疗效.
作者:胡慧娟;马大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探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应对策略,为大规模中药致敏成分筛查提供指导依据.主要从中药安全风险信号的发现,“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之间非预期蛋白的识别,潜在致敏物质的计算机虚拟筛查等角度进行阐述.结合国内外致敏物质识别领域的经验,提出建立符合中药注射剂特点的不良反应预警机制,参照证据等级分层次进行致敏物质的筛查.这些证据资料能有效融入到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及上市前检测,防范高致敏风险的中药通过申请临床研究评审或在后阶段流入市场.同时,致敏物质虚拟筛查的结果,将有助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进一步分析、验证及有效防控.
作者:谢晴宇;王忠;孟庆刚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胆汁淤积症合并胃扭转或/和肺炎患儿,在抗病毒的同时,按胆汁淤积的不同程度给予中药治疗,并结合手法按摩及时整复胃扭转,观察病程中发生肺炎及严重程度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本院住院1-6个月同时符合婴儿CMV感染胆汁淤积症、胃扭转诊断患儿,根据胆汁淤积程度分为常见证型组、重型组,各60例,两组再随机分为对照1、2组和治疗1、2组,各30例.按观察指标记录并测定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儿体征及实验室监测结果.评价治疗后病程中发生肺炎及严重程度,以及3种疾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后,各治疗组CMV感染胆汁淤积症、胃扭转、肺炎的临床治愈率均好于各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病程中发生肺炎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婴儿CMV感染胆汁淤积症合并胃扭转,按照淤积程度运用中药和早期手法按摩治疗,能显著降低婴儿CMV感染胆汁淤积症合并胃扭转病程中发生肺炎的概率和严重程度,有利于治疗和预后.
作者:周俪姗;鄢素琪;汤建桥;张红宇;郑文彬;王芳;毕颖怀;詹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筛选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方药,研究中医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分析肝纤维化与中医疾病、症状、药物等要素间的对应关系.结果: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中医病名、症名、方剂、中药及其病症药之间的对应关系.结论:关联算法能有效筛选防治肝纤维化相关方药,肝纤维化疾病以脏腑癥积类、虚劳类疾病为主,主要的药对有莪术与三棱、青皮与陈皮、槟榔与川木香、川芎与当归、茯苓与白术等.
作者:李明;周强;杨丽娜;朱邦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前,麻醉学领域存在诸多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麻醉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影响、重症患者对麻醉医生的挑战、围术期患者生命机能的调控、围术期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等仍是困扰麻醉医学的难题.笔者就现代麻醉学的临床应用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挑战,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的优势,提出中医药学应在麻醉学中有所作为.从中医理论对现代麻醉学的指导、中医药对靶器官的保护、在重症患者中的急救及针刺复合麻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为中医药学的继承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高巨;林舜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喻昌遣药组方基于辨证论治,尤为强调先议病后用药之“法”,谨遵“三则”.文章从喻昌主以病证之“法”组方,并以此法为基础从病因言组方、从病机言组方、从主症兼症加减化裁言组方之“三则”中探析其遣方用药之临证特点,以期为临床更好的运用方剂提供参佐.
作者:李冀;高彦宇;方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7例儿童感染后咳嗽且中医辨证诊断为风咳证,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采用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对照组28例以可愈糖浆为对照药物,疗程7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咳嗽症状评分、疗效自评及安全性指标.结果:观察组咳嗽症状评分和疗效自评总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后各年龄段咳嗽症状总评分比较,观察组6-12岁、>12岁年龄段咳嗽症状总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而4-6岁年龄段差异不显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得民;石效平;杨道文;韩春生;陈飒英;陈燕;于洋;张纾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舌生疮”的范畴,文章通过分析总结临床从肝脾肾论治口疮医案,证实临床诊治应求其本,病因病机虽大有不同,但总以肝脾肾为其关键.因此,临床应谨守病机,并能知常达变,方可理法方药一脉相承.
作者:林艺如;万文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观察祛疤方对兔耳瘢痕组织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探明祛疤方抗兔耳瘢痕组织增生的机制.方法:取24个兔耳瘢痕造模分成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予外用生理盐水和祛疤方治疗,观察瘢痕形态及瘢痕增生指数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治疗组瘢痕增生指数分别为3.10±0.55、2.66±0.41,具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及治疗组的成纤维细胞TGF-β1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的TGF-β1表达量及单位面积成纤维细胞数目均较模型组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形成与成纤维细胞TGF-β1的表达增多有关,祛疤方可能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表达TGF-β 1进而抑制兔耳瘢痕的病理生理学反应.
作者:陈明涛;刘依璐;陶茂灿;罗宏宾;杨晓红;曹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对肝癌细胞HepG2细胞周期、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靶基因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鳖甲煎丸抗HepG2细胞增殖、黏附与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以鳖甲煎丸含药血清、空白血清及索拉菲尼含药血清分别培养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Blot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Wnt信号通路中β-catenin、phospho-β-catenin(Ser675)、COX-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鳖甲煎丸高中剂量组、索拉菲尼可使HepG2细胞发生C1期阻滞,下调HepG2细胞中β-catenin、COX-2、phospho-β-catenin(Ser675)蛋白表达水平.结论:鳖甲煎丸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黏附与侵袭,其机制可能与其使细胞发生G1期阻滞、减少β-catenin在细胞中的积聚、干预phospho-β-catenin(Ser675)的促转录作用、抑制靶基因COX-2表达具有相关.
作者:贾文燕;贺松其;文彬;孙海涛;樊尔艳;郑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VIP及万方等数据库,同时手检相关的杂志与会议资料信息.对符合条件的随机对照试验,在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应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分级.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1 3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与单用西药组比较,胃排空改善[RR=1.26,95% CI(1.18,1.35)];空腹血糖[WMD=-1.06,95%CI(-1.29,-0.82)];脘腹胀痛[WMD=-0.95,95%CI(-1.21,-0.69)];上腹疼痛[WMD=-0.92,95%CI(-1.19,-0.65)];嗳气[WMD=-0.92,95%CI(-1.20,-0.63)];大便改变[WMD=-1.07,95%CI(-1.32,-0.83)],P值均小于0.00001.GRADE系统评价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C级.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单用西药相比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有较好的疗效,但鉴于纳入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且样本量少,仍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进行验证.
作者:范梦迪;李为民;吴建胜;郑金珏;顾素萍;郑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糖尿病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内在病因常见肠道菌群失调,外在证候为脾虚湿困.临证治以补脾益气、祛湿止泻,投以补中益气汤疗效满意,推测其疗效的生物学基础可能为平衡肠道菌群,通过激发机体“自我修复”的内在潜能可能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腹泻的途径之一.
作者:潘秋;李硕;潘满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和对肥大细胞TLR1、TLR2、TLR4表达变化影响.方法:将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为常规雾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各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观察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C-ACT评分和PEF%并取外周血,检测肥大细胞TLR1、TLR2、TLR4.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哮喘发作次数、呼吸道感染次数、C-A CT评分、PEF%和肥大细胞TLR1、TLR2、TLR4表达荧光强度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小儿推拿手法可能通过上调肥大细胞TLR1、TLR2、TLR4表达,来改善小儿哮喘的临床症状.
作者:田福玲;李旗;崔建美;马树祥;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精、气、神作为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特征的高度概括,已被应用于中医诊疗的各个方面,同时三者的不同特征也反映了中医学对生命规律的认知层次.文章以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的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精、气、神的各自特征入手,探讨中医学的不同认知层次及其相关内容.同时,对比于西医学的认知层次,简要分析当前中医学研究的现状.通过梳理传统中医学的认知层次,目的在于分析当前中医学研究在认知层次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中医研究提供一点认知层次上的有益借鉴.
作者:丁宝刚;丁秀霞;孙喜灵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回顾性调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指导中医辨证.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4月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院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136例,对其中医证候诊断、中医证候要素等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中医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结果:证素分布:共提取证素18个,其中病因/病性证素10个,病位证素8个.证素组合情况:①单一证素构成的有血瘀及湿浊两种.②两证素组合情况:多为气阴两虚、阴阳俱虚、气虚血虚和气虚血瘀.③三证素组合情况:两病性证素与单一靶点组合中,痰+热和痰+瘀出现的频率较高;单一病性证素与两靶点组合中,气虚与肺+肾出现的频率较高.④四证素组合情况:肺肾气阴两虚所所占比例较高.⑤其他组合情况:尚有风痰入里证.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疾病以痰、热、瘀血、湿(浊)等为实证常见的病理因素,虚证多以气虚、阴虚等为主,病位在肺为常见,常累及脾肾.
作者:左艇;李桓;李松伟;井澎博;林婷婷;兰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从中医病因学的角度,对七情内伤与情志病因概念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深入梳理,提出情志病因应当指各种引起人体疾病的情志刺激.从概念分化的角度而言,情志病因可根据划分前提的不同,分为基本情志与复合情志、情志太过与情志不及、正性情志与负性情志等,其涵盖的范围已远远超出了传统七情所指,更符合当代社会及临床实际.因此,在中医病因学的研究中,应该用情志病因概念替代七情内伤的概念,以促进中医病因理论的发展.
作者:邢玉瑞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