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肠损伤的治疗(附32例分析)

尤奎成;李浩祥;丁继兴

关键词:结肠损伤, 腹部穿透伤, 血液供应, 小肠损伤, 细菌含量, 吻合口瘘, 临床医师, 高治愈率, 大肠穿孔, 外伤性, 期手术, 内容物, 腹膜炎, 并发症, 治疗, 液体, 肠壁, 报告
摘要:结肠损伤较小肠损伤低,外伤性大肠穿孔占腹部穿透伤的20%~30%[1],由于结肠壁薄,血液供应差,其内容物液体含量少,细菌含量高,腹膜炎出现晚,而并发症后果严重.如何妥善治疗结肠损伤,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Ⅱ期手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医师探讨.现将1986~2004年收治的结肠损伤32例,报告如下: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内皮素对肾病综合征的影响以及阿魏酸钠在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对肾病综合征患者内皮素的影响.方法:对38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对照观察加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测量内皮素含量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阿魏酸钠能降低内皮素水平.结论:阿魏酸钠能明显改善肾病综合征预后,减少尿蛋白及血管内皮损伤,延缓肾小球进一步硬化.

    作者:刘圣君;刘华;杨文粹;董丽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拉帕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流出道自发慢反应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左室流出道自发性慢反应电位0相和4相去极离子流中Ca2+的作用.方法:利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离体心脏,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方法和Ca2+离子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ER),观测大舒张电位(MDP)、0相除极幅度(APA)、0相大除极速度(Vmax)、4相自动除极速度(VDD)、复极50%(APD50)和90%(APD90)的时间以及自发放电频率(RPF).结果:1.0μmol/L维拉帕米可使该慢电位的APA、Vmax、VDD明显减小,RPF减慢(P<0.01);APD、APD90延长(P<0.05).结论:(1)该区域的自发慢电位0相去极离子流主要为Ca2+内流.(2)4相去极离子流中,Ca2+内流起部分作用.

    作者:焦宏;马建伟;吕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体表心电图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梗死血管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卞维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关于《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双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重要学科,其涵盖内容多,发展迅速.本文结合实践经验从实施双语教学的形式、怎样编写教材、如何提高教师英语水平等方面对用双语教学模式讲授此课程提出一些建议.

    作者:杨亦青;郑文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是骨髓中的原始间叶组织的慢性恶性增生性疾病,是血液系统疾病的难治病症之一,病理改变为骨髓中网状细胞增生,胶原纤维增生,骨髓腔狭窄伴髓外造血,病理分:早、中、晚三期,临床分急、慢性,慢性多见,骨髓造血功能完全被抑制.近年来,其治疗无明显进展且疗效差.我科自1995.9~2003.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常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峻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溃疡性结肠炎所致肠梗阻3例误诊分析

    溃肠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性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以溃疡病变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遍及整个结肠及末端回肠.[1]UC在欧美发达国家多见,亚洲国家发病率远低于欧美国家,近年来,很多国家报道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肠腔狭窄和肠梗阻是此病的并发症之一,但发生机率很低,而且随着近年来对此病的内科治疗进展迅速,绝大多数病情经内科治疗都能有效控制,原则上不需外科手术.近两年来,我科共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所致的肠梗阻3例,术前均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MRI表现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47岁,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18h.查体:右肢感觉减退,右上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级Ⅴ弱.余检查正常.

    作者:王锋;李晓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DNA修复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55例胃癌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64%(24/55),其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MGMT对胃癌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迎爽;周宁;程毅;魏贵亮;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布加氏综合征合并血栓形成

    布-加氏综合征(BCS)系罕见的大血管病变,目前以介入治疗为主.1995年8月至2005年1月我院共收治BCS患者290例,其中26例合并血栓形成,全部实施血管内溶栓、支架成形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涛;吕惠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5-Fu对人胃癌细胞金属硫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5-Fu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5-Fu继续培养5h或10h收获,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MT表达强度和位置有明显变化.结论:5-Fu作用5h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癌细胞形态和MT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晓丽;薄爱华;胡瑾;蒋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结肠损伤的治疗(附32例分析)

    结肠损伤较小肠损伤低,外伤性大肠穿孔占腹部穿透伤的20%~30%[1],由于结肠壁薄,血液供应差,其内容物液体含量少,细菌含量高,腹膜炎出现晚,而并发症后果严重.如何妥善治疗结肠损伤,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Ⅱ期手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医师探讨.现将1986~2004年收治的结肠损伤32例,报告如下:

    作者:尤奎成;李浩祥;丁继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热休克蛋白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程毅;魏贵亮;周宁;吴迎爽;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立;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

    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保证其实验教学质量,我们从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实验经费合理使用等几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从而确保微生物实验教学安全、高效、顺利进行.

    作者:季建军;康英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下丘脑错构瘤1例护理体会

    有关下丘脑错构瘤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目前尚不足200例[1].1934年~2000年全世界共见90例,下丘脑错构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多见于儿童及婴幼儿期,我科2004年收治1例下丘脑错构瘤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鼠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

    目的: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方法: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和C57小鼠制作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每天随机抽取一只小鼠处死,共12d,获得肿瘤样本114例.常规HE染色和CD31、PAS染色.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肿瘤组织中央区和外周区的高倍视野(×400)下血管生成拟态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结果:在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第9~12天该结构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肿瘤中央区、外周区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均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血管生成拟态密度比较:在第1~6天内肿瘤中央区高于外周区,在第7~8天肿瘤外周区高于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在肿瘤组织的中央区和外周区呈现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比较:在第1~7天肿瘤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高于外周区,在第8~12d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别.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与肿瘤组织的坏死率之间呈密切负相关(r=-0.978,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与肿瘤组织坏死率之间亦存在负相关(r=-0.230,P<0.05).结论: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的血液供应方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并存于肿瘤组织内.随肿瘤生长变化而与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作者:张凡;孙保存;赵秀兰;常永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诱发性耳声发射

    目的:分析耳鸣与耳蜗毛细胞早期损害的关系,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实验组为40例(66耳)纯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对照组为40例(80耳)听力正常无耳鸣的正常人,二组均行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结果:1.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4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DP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5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

    作者:吴立新;尚小领;范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

    幼淋巴细胞性白血病(PLL)是少见的白血病.1974年由Galton等首先报道15例[1],近年来国内亦有数例报道.近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斌;张有成;房胜春;佟长青;濮景先;张素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葛根素的临床应用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lobata (Willd.)ohwi]及粉葛(P.thomsonii Benth)的块根,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的功效.葛根化学成分复杂,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Puearin,Pur)、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大豆黄酮(Daidzrin)、大豆黄酮甙(Daidzin)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花生酸(Arachidicacid),又含多量淀粉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目前葛根素的临床应用尤为普遍和广泛,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剑峰;张丹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二尖瓣置换手术后监护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是一种较复杂的心脏外科手术,通过手术延长了许多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术后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此手术步骤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后对患者的监护非常重要.术后早期严密监测心电图,观察血液动力学和电解质等变化情况,早期及时处理异常改变,都会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现将手术后监护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章春芝;池亚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爱宝疗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爱宝疗两种使用方法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3年4月起,我院对186例宫颈糜烂妇女使用爱宝疗治疗.随机将其分为两组:94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浓缩液来院宫颈上药治疗,92例妇女使用爱宝疗栓剂阴道自行给药治疗,以观察其在疗效上的不同.结果:来院上药组痊愈率为90.4%,有效率100%;而自行上药组痊愈率为39.1%,有效率100%.结论:来院上药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自行上药组.两种治疗方法对宫颈单纯型糜烂和颗粒型糜烂效果好.

    作者:凌玉婕;黄传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