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目的: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动态观察血管生成拟态的时空变化.方法: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和C57小鼠制作小鼠恶性黑色素移植瘤动物模型,成瘤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每天随机抽取一只小鼠处死,共12d,获得肿瘤样本114例.常规HE染色和CD31、PAS染色.显微镜下分别计数肿瘤组织中央区和外周区的高倍视野(×400)下血管生成拟态以及内皮依赖性血管.结果:在移植瘤形成的第1~8天,肿瘤组织内存在血管生成拟态.第9~12天该结构被内皮依赖性血管替代.肿瘤中央区、外周区血管生成拟态密度均呈现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血管生成拟态密度比较:在第1~6天内肿瘤中央区高于外周区,在第7~8天肿瘤外周区高于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在肿瘤组织的中央区和外周区呈现递减趋势.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比较:在第1~7天肿瘤中央区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高于外周区,在第8~12d两个区域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无明显差别.血管生成拟态密度与肿瘤组织的坏死率之间呈密切负相关(r=-0.978,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密度与肿瘤组织坏死率之间亦存在负相关(r=-0.230,P<0.05).结论:黑色素瘤移植瘤中血管生成拟态是肿瘤细胞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的血液供应方式,与内皮依赖性血管并存于肿瘤组织内.随肿瘤生长变化而与内皮依赖性血管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变化规律.
作者:张凡;孙保存;赵秀兰;常永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DNA损伤修复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 MGMT)的表达变化,探讨其表达和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用于指导临床化疗方案的制定.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法)检测55例胃癌标本中MGMT的表达情况.结果:MGMT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64%(24/55),其阳性表达与年龄、病理类型有关,而与性别、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MGMT对胃癌化学治疗方案的制定有指导作用.
作者:吴迎爽;周宁;程毅;魏贵亮;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丽;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导致二对半e抗原假阳性的原因.方法:用ELISA法测定45份离心与不离心抗凝标本的HBeAg.结果:不离心标本的HBeAg单独阳性很高,离心标本基本无此情况.结论:假阳性与不离心有关,全血中有许多与HBeAg有共同抗原颗粒物质,在酶免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结合,而造成假阳性,洗板不清,可能也是造成假阳性的原因之一.故要求对单HBeAg阳性标本进行离心,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银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正常血糖在一定范围中波动:空腹血糖(3.4~6.2)mmol/L,饭后2h血糖不超过7.8mmol/L.葡萄糖为人体所必需,但血糖过高或过低都将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些甚至是终身的、致命的,因此保持适当的血糖浓度,才是机体所需要的.经多年研究发现,一些非糖类药物可引起血糖升高,而各种原因引起血糖升高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出现渗透性利尿;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从而周围循环衰竭,血粘滞度升高.高血糖还抑制脑组织对氧的利用和能量代谢而发生脑缺氧、脑水肿.故维持机体正常恒定的血糖水平十分重要.以下就多种非糖类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武海霞;王树;温晓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耳鸣与耳蜗毛细胞早期损害的关系,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实验组为40例(66耳)纯音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对照组为40例(80耳)听力正常无耳鸣的正常人,二组均行诱发性耳声发射检查:瞬态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查.结果:1.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42.4%,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2.DP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实验组为51.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
作者:吴立新;尚小领;范淑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在医学检验专业中,<微生物检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为保证其实验教学质量,我们从管理制度、实验室建设、实验经费合理使用等几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从而确保微生物实验教学安全、高效、顺利进行.
作者:季建军;康英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颅脑损伤是法医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损伤,而判断损伤形成的方式和机制在案件定性方面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起因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通过损伤形成的机制判断死亡方式和案件性质的重要性.
作者:马志刚;柴佑元;焦建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对大鼠睾丸扭转复位后睾丸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出生1个月左右的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平均分成3组,手术制作幼鼠睾丸扭转模型(720°,2h).对部分扭转组应用生理盐水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术后6个月处死,取两侧睾丸标本,测定睾丸NO含量、NOS活性,并制备细胞悬液,检测记录每样本中单倍体细胞占细胞总数百分比.结果:B组(扭转组)单倍体细胞占细胞总数明显下降,而且睾丸组织NO含量、NOS活性升高,维拉帕米可减轻上述变化.结论:维拉帕米可以提高睾丸组织单倍体细胞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睾丸组织损伤,对睾丸的生精能力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苗文隆;张斌;凌海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对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的电生理效应.方法:应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普罗帕酮对豚鼠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大除极速率(Vmax),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自发电活动频率(HR)的影响.结果:1.用0.5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自发电活动频率(HR)显著下降(P<0.01);2.用1μmol/L的普罗帕酮灌流后与对正常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5),动作电位时程(APD)延长(P<0.05).结论:普罗帕酮能抑制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的动作电位0幅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使自发电活动频率下降.
作者:王雪芳;刘艳明;赵兰平;张晓云;温晓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乳腺癌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64例乳腺癌和55例胃癌组织中的HSP70进行检测.结果:(1)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8.13%,61.82%.(2)乳腺癌中HSP70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年龄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3)胃癌中HSP70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结论: 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中均呈较高水平表达,其中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恶性程度有密切关系,HSP70在乳腺癌和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HSP70可能成为乳腺癌,胃癌的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程毅;魏贵亮;周宁;吴迎爽;谢震;祁贺;薄爱华;张晓立;邢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机械性窒息是法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案例,而由于交通肇事压迫胸腹部引起机械性窒息死亡的案例并不常见,本文作者在实际检案工作中遇到的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建军;马志刚;宋春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剖宫产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100例,在麻醉成功后肛门放入米索前列醇400μg.催产素组在胎儿娩出后子宫肌壁注射催产素20u,10min后再静脉滴注10u.以上二组观察术中及术后2h内出血量.结果:术中及术后2h平均出血量,米索前列醇组为212±54ml.催产素组为401±64ml.二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好地预防剖宫产后出血,且用药方便、安全.
作者:金丽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5-Fu对人胃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对金属硫蛋白(MT)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人胃癌BGC-823细胞株在培养过程中加入5-Fu继续培养5h或10h收获,然后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BGC-823细胞变形,MT表达强度和位置有明显变化.结论:5-Fu作用5h对胃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对癌细胞形态和MT的表达均有明显影响.
作者:张晓丽;薄爱华;胡瑾;蒋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有关下丘脑错构瘤的国内外文献报道目前尚不足200例[1].1934年~2000年全世界共见90例,下丘脑错构瘤并非真正的肿瘤,在临床上属罕见的先天性脑发育异常.多见于儿童及婴幼儿期,我科2004年收治1例下丘脑错构瘤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与纤溶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5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及51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脂蛋白(a)浓度,并以底物显色法测定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浆脂蛋白(a)浓度和PAI活性明显升高,tPA活性明显降低;脂蛋白(a)浓度与血浆尿素氮水平、PAI活性均呈正相关;脂蛋白(a)浓度与tPA活性呈负相关.结论:肾功能对血浆脂蛋白(a)浓度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脂蛋白(a)水平的升高与纤溶活性低下有关.
作者:闫智宏;朱晓波;梁庆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结肠损伤较小肠损伤低,外伤性大肠穿孔占腹部穿透伤的20%~30%[1],由于结肠壁薄,血液供应差,其内容物液体含量少,细菌含量高,腹膜炎出现晚,而并发症后果严重.如何妥善治疗结肠损伤,减少或避免吻合口瘘及Ⅱ期手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医师探讨.现将1986~2004年收治的结肠损伤32例,报告如下:
作者:尤奎成;李浩祥;丁继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提取并纯化粉防己多糖(SMP),确定其组成,研究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方法:利用水提醇沉得到粉防己粗多糖,再经DEAE纤维素和聚酰胺纯制.利用Fenton反应研究SMP清除·OH的作用;利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研究SMP清除·O2-的作用.结果:纸色谱显示SMP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匀多糖;SMP清除·OH的能力较弱;清除·O2-时的效果稍强,IC50为1956.1μg/ml.结论:粉防己多糖为首次提取制得,有一定的清除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作用.
作者:甄攀;梁惠花;张万明;王治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全部采用mesh-plug定型产品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与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有明显的优越性,手术指征宽,手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符合老年人的解剖特点,可作为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
作者:戚建芬;谢曦;李明珍;张德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梗死时体表心电图指标对判断心肌梗死相关动脉的意义.方法:对6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三种体表心电图指标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相关梗死动脉右冠状动脉(RCA)组45例,左回旋支(LCX)组17例.(2)右冠状动脉组中ST段抬高幅度Ⅲ°>Ⅱ°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T段抬高幅度Ⅲ°>Ⅱ°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86.7%,特异性为76.4%.(3)右冠状动脉组中aVL导联ST段压低发生率明显多于左回旋支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VL导联ST段压低诊断右冠状动脉闭塞的敏感性为71.1%,特异性为82.4%.(4)左回旋支组中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发生率明显多于右冠状动脉组,差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诊断左回旋支闭塞的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88.9%.结论:ST段抬高幅度Ⅲ°>Ⅱ°、aVL导联ST段压低以及合并V7~V9导联ST段抬高对判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血管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作者:卞维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医学家十分关注的研究课题.据报道,糖尿病病史10年~20年的患者DN发病率可达47.66%[1],且病变呈进行性发展,5~10年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展、降低或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致残与致死率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将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占林;岳斌;倪广林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