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慧;张文丽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出血病人的临床征象和理化特点.方法:对本院内科近几年收治的22例基底节区出血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基底节区出血存在不同程度的高危因素、应激性损害、并发症和心电学异常.结论:基底节区出血病人在积极减轻脑水肿防治再出血同时,力争控制高危因素,减少应激性损害,适时进行理化检查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德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高血压为人类常见的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约5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约120万人.我国1999年10月份发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基本采用WHO/ISH公布的标准,即把>140/90mmHg定为高血压[1].
作者:许培培;李淑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观察心衰康煎液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了16例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用药前后的特征.结果:心衰康煎液可以明显延长刺激引起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及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结论:心衰康煎液对心肌细胞电活动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建东;陈彦静;李永民;常宝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硬脑膜下血肿指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多见于额颞部,占颅内血肿的50~60%,此类病的时间短者3d内,长者3周以上,多数病人有轻微的头部外伤史,症状不典型,往往引起受力部位内出血,因此,对此类病人的观察,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愈后非常重要,现将一例双侧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后再出血的观察介绍如下.
作者:郭引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眼外伤是致盲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和提出预防措施,对于保护和挽救视力,维护眼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兹将我院1990.10~2000.10月住院治疗的眼外伤患者493例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许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损害.方法:本实验利用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2只大鼠.模型组用动脉栓线法自右侧颈总动脉插入阻塞栓线,伸入大脑前动脉起始部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梗塞1.5h后拔线再灌注,再灌注1.5h后断头取脑.分别制作光、电镜切片.结果:光镜观察: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周围狭窄状亮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P<0.01).电镜观察: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核膜双层结构极度模糊,多处膜中断,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体呈气球样肿胀,粗面内质网几乎见不到.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细胞器减少,局部细胞膜结构不清.结论:本实验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在光、电镜下有明显的形态学改变.
作者:陈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张家口医学院1945年建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齐全,目前各类成人教育在校生7000多人,现有成人教育本科生1000多人.我院注重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学生的管理,并加强对成人高等教育本科学位授予工作的制度建设,重视学位质量监控.
作者:梁金婵;刘正泉;尹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随着牙体治疗范围的扩大,术后引起牙冠劈裂的情况越来越多,对此少有可靠的修复方法,笔者采用结扎丝固定加光固化充填的方法治疗106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作者:鲁丽珍;刘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分析和研究近年来国外各类医学刊物上的论文,虽然研究项目、阐述内容以及推导结论等均有所不同,但是,在撰写的方法上却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格式.
作者:屈顺海;袁朴;李蓟龙;王晓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笔者对山西省忻州市1997.9~10月间爆发的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病总数为118例,罹患率为189.72/10万.主要分布在5~34岁年龄组,以10~20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以学生发病为主,占47.45%,男女性别间发病差异无显著性,本次发病呈高度散发,9月下旬达发病高峰.
作者:赵旭中;狄妙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Ca+通道在心脏起搏中所起的作用,及左心室流出道(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的特性.方法:利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了26例家兔窦房结和左心室流出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征.以分析钙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VER)和氯化镍(NiCl2)对窦房结和流出道自律细胞的影响.结果:(1)用1μmol/L VER灌流后窦房结及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的APA、Vmax、MDP绝对值、VDD、RPF均明显下降,APD90延长(P<0.05).(2)用180μmol/L NiCl2灌流后两自律细胞自发慢反应电位的VDD、APA、Vmax、RPF均明显下降(P<0.01),而且窦房结细胞APD90也显著延长;二者的MDP、APD50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钙通道阻断剂对窦房结起搏细胞和主动脉前庭自律细胞动作电位0相和4相去极离子流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张晓云;焦宏;赵兰平;马建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方法:应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析了90例心血管病患者的P波离散度及左心房内径的变化.结果:3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较窦性心率者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明显延长(P<0.01),左房内径明显增大(P<0.01),大P波间期及P波离散度与左房内径显著相关(r=0.76、r=0.81、P<0.01).结论:P波离散度可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心房结构及功能的改变进而引起心脏电生理改变有关.
作者:韩树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及探讨住院儿童死亡原因,以提高儿科临床工作质量,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188例住院患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住院患儿的病死率为2.0%.新生儿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23.4%,1岁占38.8%,故1岁以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62.2%.导致住院儿童死亡的前十位疾病是肺炎、病毒性脑炎、白血病、新生儿窒息、婴幼儿腹泻、败血症、结核病、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硬肿症和中毒意外.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的首位死因分别是新生儿窒息、肺炎和白血病.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窒息,重视肺炎、白血病的防治对降低儿科住院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华贤;刘占矿;甄红年;许津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罗哌卡因是一种酰胺类新型长效局部麻醉药,因其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长、麻醉效果确切等特点逐步应用于临床.我们将0.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蔡丽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奥美拉唑、西米替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4例,给奥美拉唑针80mg缓慢稀释静点5d后改为奥美拉唑20mg每日一次晨服,治疗三周.对照组44例,给西米替丁针0.4每日一次稀释静点5d后改为西米替丁0.2每日三次口服,治疗三周.分别观察疗效.结果:奥美拉唑组有效率100%,西米替丁组96%,经秩和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平均止血时间奥美拉唑组为3.31d,西米替丁组为5.86d,经t检验t=2.88,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奥美拉唑用于治疗非大出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西米替丁.
作者:贾玉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银汞合金(Ag-Hg)作为一优良后牙充填物,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性好等非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仍有各种因素导致充填体失败,本文通过对69例后牙充填银汞合金失败的病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作者:屈伯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临床用于炎症、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但这类药物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1].
作者:周兆宾;沈丽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是中药中的传统毒药.近年来,对APL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的进展迅速,并且对于其它肿瘤的抑制及防止扩散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作者:李风国;武海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麻醉期间病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并寻找对策.方法:对42528例手术中的15例呼吸心跳骤停病历进行分析.结果:麻醉期间病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主要是医生责任心及管理机制的问题.结论:改善管理、更新设备、强化责任心将有助于减少麻醉期间意外的发生.
作者:王松柏;孙家潭;翟秀珍;陈晓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抗感染药使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2、6、11月住院患者处方2291份,对抗感染药的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院使用抗感染药的患者占43.43%,有些科室使用抗感染药的比例达50%以上,联合用药频率减少.结论:抗感染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有必要制定合理用药原则.
作者:王丽英;何文伍;米清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