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截瘫的综合康复治疗

宋保元

关键词:截瘫, 治疗
摘要:本组8例腰椎损伤患者均经手术后转入我院经治疗后康复.术前腰椎CT扫描出:5例为腰椎L2压缩性骨折,1例为L3椎体错位,2例为L3椎体粉碎性骨折.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功能障碍、大便失禁、小便由潴留转为失禁.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73例颈椎病X线分析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 Lotic Myeiopathy简称:C.S.M)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X线检查不仅可以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并可对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现将我院从1992年2月以来资料较为完整的73例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对临床及X线诊断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报告讨论.

    作者:何丁;杨柏荫;静国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的处理

    新生儿娩出后一分钟内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10%,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脑损伤的诱因,故必须清楚新生儿窒息的病因,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重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抢救及复苏后的处理.

    作者:曹雪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关于建立社区医疗实习基地的几点设想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培养多功能实用型人才的要求,努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让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有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在积极配合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站实习基地,为医学院学生提供广阔的实习空间和机会,这既是医学教育的需要,也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需要,更是医疗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王剑;张杰;孔繁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雌孕激素受体与P53、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ER、PR、P53、bcl-2在大肠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相关性.方法:利用ER、PR、P53及bcl-2特异性抗体对75例大肠良恶性肿瘤进行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四种抗体联合表达率在47例大肠恶性肿瘤、28例良性增生性疾病和41例癌旁移行区粘膜分别为26.83%、10.7%和0.10例大肠息肉P53和bcl-2均无表达,41例癌旁移行区未见P53表达.ER、PR联合表达率在大肠癌(42.55%)明显高于癌旁(17.07%),P53和bcl-2联合表达率在癌、良性增生和癌旁分别为48.94%、17.80%和0,三者间差异显著.而四种抗体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ER、PR、P53和bcl-2表达与大肠肿瘤发生有关.P53基因突变是人类大肠癌发生的常见的遗传学改变之一,bcl-2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分子水平标志;激素及其受体改变促进肿瘤的发生并且雌、孕激素受体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戴洁;左东升;祁晓莉;金树梅;李海军;肖秀英;薄爱华;陆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ASP)的临床治疗.方法:对34例AS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4例,治愈27例,治愈率为79.41%.非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88.89%,手术治疗组治愈率为68.75%.结论:ASP非手术治疗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手术治疗.早期诊断ASP对选择ASP的治疗方式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癌术后合并肺不张的护理体会

    目前,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手术方法及术后护理水平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一些高龄低肺功能患者也能接受手术.但一些患者术后常有合并症发生,影响其手术疗效.所以,加强术后护理与治疗十分重要,可以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现将近两年我病区手术后合并肺不张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章春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对体外短小绦虫卵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左旋咪唑、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对短小绦虫卵的破坏作用.方法:从虫体孕节中涮出虫卵,放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按时观察形态变化.结果:左旋咪唑对虫卵破坏作用大于甲苯咪唑及丙硫咪唑.结论:三种药物对虫卵都有破坏性.

    作者:张维真;刘向东;唐红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源性胰腺炎误诊2例分析

    1病例介绍例1:患者,男,32岁,主因间断性右上腹疼痛两年余加重10d入院.查体:右上腹压痛阳性,有反跳痛、局部肌紧张,未触及包块,余(-).B超示:胆囊炎,胆结石.CT示:胆结石,胆汁浓缩,胰腺不大,走行正常.入院后第5天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胰头肿大,质地硬,高度怀疑为胰头癌.取活检后常规胆囊切除.术后第3天病理回报:慢性炎症组织.

    作者:李雅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nmatoid Arthritis RA)是风湿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能否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对传统治疗法的不断总结和反思,RA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更新.本文总结了目前比较公认的化疗方案.

    作者:许白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ICU内侵入性操作致院内感染的预防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治疗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导管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救治水平.但由于病人入院时,其本身抗感染的能力往往已受到影响,如果再接受某些特种检查或侵入性操作,则可进一步降低其机体防御功能.

    作者:冯丽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洛赛克与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自1997~2000.9月,我院内科收治34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病人,现就经分别用洛赛克和西咪替丁治疗后的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宝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血糖症对血管系统的损害机制

    高血糖症包括成人Ⅱ型糖尿病及糖不耐受综合症,或称葡萄糖耐量减低(LGT)综合症.作为已确诊的糖尿病而言,其患病率目前有明显增加趋势.有资料表明,从70年代的1%已上升到3%左右,专家预计2000年糖尿病患者已达1.5亿.至2025年将达到3亿人患病,其中75%在印度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1].

    作者:李春永;潘妍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与预后特点分析

    糖尿病是引发冠心病六大易患因素之一,而且更具有独立危险性[1].近年随着糖尿病治疗方法的改进,糖尿病酮症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而急性心肌梗塞已成为中、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文对我院1995~1999年收治的12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其中伴糖尿病29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93例,对其临床表现与转归进行比较,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与预后特点.

    作者:李跃;李春亮;李健;陆艳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腔细管引流术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方法:采取胸腔留置细管持续引流的方法.结果:通过对98例恶性胸腔积液病人用此方法治疗,95%的病人效果满意,5%的病人出现针道种植转移.结论:此种方法取材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苏学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学术刊物中的主题词关键词自由词的应用探析

    本文就各自然学科的各种类型的学术刊物中文章标题下面的主题词.关键词,也有少数用自由词的现象做一总结,并从三者的性质、特点做了分析,并提出应统一称为主题词.

    作者:王荣荣;王晓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DIC、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D-二聚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DIC、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等疾病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40例正常对照组和71例病例组,均采用D-二聚体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原理为胶乳凝集试验.结果:各检测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D-二聚体检测对DIC、溶栓治疗、恶性肿瘤及乙型肝炎疾病的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李萍;贾天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对脑循环和高血压的影响

    脑循环由自身调节、代谢和神经源性机制调控.尽管脑血管有丰富神经支配,但脑循环神经调节的作用仍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各种血管区域包括脑血管,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对血管壁结构的营养、机械和化学特性产生影响[1].交感神经影响的研究通常利用高血压大鼠,假定有增强的交感神经活性.本文就化学性交感神经切除对脑循环及高血压的影响作一综述.

    作者:孟燕鸽;李英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的观察

    目的:观察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在高血压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方法,观察及定量分析8周、12周、24周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及其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变化.结果:在高血压不同时期胸主动脉与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含量变化基本一致:12周较8周时明显增多,而24周与12周时无明显差异.结论:伴随高血压病程的变化,血管内皮细胞eNOS含量发生了变化,且不同部位的变化呈正相关.

    作者:王新生;张卫光;静国庆;路立军;王海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声诊断脂肪肝与肥胖症关系分析

    超声技术是诊断脂肪肝的可靠方法之一.肥胖症是脂肪肝发病不可忽视的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患肥胖症者呈明显增加趋势.本文针对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脂肪肝与肥胖症相互之间的关系.

    作者:李健;马文芳;路艳丽;李春亮;李跃;魏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酶催化水解法手性2-氨基丙醇光学异构体拆分

    将2-氨基丙醇用氯甲酸乙酯对氨基进行保护,然后与乙酰氯生成DL-2-[N-(乙氧羰基)氨基]-1-丙醇的乙酸酯,在胰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酯的水解,依据(R)-型体与(S)-型体水解速度的差异,将两种对映异构体分开.酶活性高低对光学异构体拆分至关重要,确定佳水解条件使两种异构体都能得到较好的收率(35%),较高的光学纯度(≥95%).

    作者:韦丽红;李志远;李振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神经药理学报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