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LC法测定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沈阳;沈利明;吴兴文;舒薇

关键词:脑脉通口服液, 黄芪甲苷,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摘要:目的:建立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反相柱YWG-C18为固定相,以乙腈-0.15%磷酸溶液(1:2)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1.28mg/ml,平均回收率为95.4%,RSD为1.47%.线性范围为0.2~8.0 mg/ml,回归方程为Y=31 046+69 823 X,r=0.999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能满足控制脑脉通口服液质量的要求.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南海细薄星芒海绵抗肿瘤活性成分研究(Ⅰ)

    目的:研究细薄星芒海绵(Stelletta tenuiLindgren)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溶媒萃取和多种层析手段,以稻瘟霉模型和体外细胞毒模型跟踪筛选,对南海细薄星芒海绵的抗癌活性成分进行追踪分离,应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4个异玛拉巴烷(isomalabaricane)型三萜活性化合物,鉴定了stellettin A(Ⅰ)的结构.同时,还分离鉴定了鲨肝醇(Ⅱ)、尿嘧啶(Ⅲ)、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Ⅳ).结论:4个异玛拉巴烷型三萜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明显的抗癌活性.

    作者:张红军;王旭东;林厚文;刘皋林;张纯;沈利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体会

    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简称药品招标),是国务院确定的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一些地区进行了形式多样的药品公开招标.2001年底,为了在全国推行药品招标,国务院纠风办和卫生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六部门联合在海南召开了会议,同时为了规范药品招标工作,六部委发布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两年来,药品招标已在全国由点至面地推行,笔者参加了南京市历次药品招标工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发荣;钱珊珊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国产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服用国产苯磺酸左氨氯地平后降压疗效及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25例门诊初发轻中度高血压病人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2.5 mg/d,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胆固醇、三酰甘油、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肌酐等变化,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经苯磺酸左氨氯地平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治疗前后分别为(145±12)、(123±10)mmHg(P<0.01),舒张压治疗前后分别为(96±7)、(81±7)mmHg(P<0.01).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苯磺酸左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对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无影响.

    作者:刘明;卞金陵;秦永文;章建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紫外光谱法测定阿司匹林及水杨酸双组分体系含量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对双组分体系含量测定中运用的多种计算分光光度法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以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双组分体系为例,对等吸收双波长及系数倍率法、差量线性法、水解法、导数曲线下面积法等的部分效能指标与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典的等吸收双波长及系数倍率法的适用范围比较广,但对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差量线性法和导数曲线下面积法的适用范围较窄,但是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在某些条件下是首选方法;水解法只是理论上的一种创新探索,尚不适宜于实际操作.结论:上述方法各有优劣,可根据分析体系的光谱特性,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作者:徐汉启;张卫军;吕娅男;孙长河;赵霞;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药师对早期妊娠用药致畸性的分析和建议

    目的:介绍药师对早期妊娠用药致畸性的分析和建议.方法:通过有关资料对有关的药物进行FDA分类和有关药物致畸性的分析.结果:从分析结果和提出的建议可为临床医师做出妊娠正确用药处理提供依据.结论:药师应依靠临床和药物知识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杨辉;林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输液中加替沙星和氨茶碱的含量及其应用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几种输液中加替沙星及氨茶碱含量的HPLC方法,并应用其考察两种药物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分析柱为Sino Chrom C1 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含0.5%三乙胺,磷酸调pH至3.4)-甲醇(55:45);检测波长270 nm,样品稀释后进样10μl.用模拟样品及实际样品分别考察加替沙星与氨茶碱配伍后各自含量的变化.结果:加替沙星线性浓度范围为2.5~40μg/ml(r=0.999 9),日内RSD≤0.30%,日间RSD≤0.97%,相对回收率(100.32±0.88)%;氨茶碱线性浓度范围为3.125~50μg/ml(r=0.9999),日内RSD≤0.69%,日间RSD≤0.57%,相对回收率(100.13±0.41)%.室温放置24 h内样品的pH值及两种组分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但样品颜色变淡.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可同时测定双组分的含量;加替沙星与氨茶碱注射剂可配伍使用.

    作者:赵丽;王卓;杨樟卫;傅翔;李珍;胡晋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培氟沙星注射液致癫癎发作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病人,男性,61岁,因反复咳嗽,气喘20年余,于2003-11-16入院,胸部CT示双肺多发性囊性改变并模糊影,诊断双肺支气管扩张并感染,既往无癫癎及精神病史.入院后给予抗感染、利尿等对症处理,病情好转,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缓解.入院第7天,改用培氟沙星粉针剂(0.2 g/支,常州金远药业制造有限公司,批号0303122),0.4 g/次,加入5%GS250 ml中缓慢静脉滴入,每12 h一次,连用3 d后(总量2.4g),病人突然出现四肢抽搐,双眼向左侧凝视,反应迟钝,言语模糊,无大小便失禁.给予吸氧,防止自伤等对症处理,发作数分钟后,抽搐逐渐缓解,意识恢复,异常症状自行终止.

    作者:王俊平;贾琳;孙秀英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176例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监测分析上海市长宁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1~12月发生在我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所致17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16种,排前3位的是青霉素、头孢拉定和头孢唑林.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9个系统,比例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结论:应关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黄桢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盐酸头孢吡肟及其制剂中的有关物质

    目的:建立了盐酸头孢吡肟及其制剂中有关物质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TSK-GelODS柱(150 mm×4.6mm,5μm),以0.005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为流动相A、以0.005 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乙腈(75:25)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头孢吡肟、头孢吡肟E-异构体、7-ACA和中间体4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3~1006.74、4.8~95.2、2~991和5.8~1160 ng/ml,检测限分别为5、5、2和6 ng.结论:该法简单、准确,可用于盐酸头孢吡肟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秦咏九;乐健;叶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可视化褶合变换技术用于血竭的鉴别

    目的:建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可视化变换技术鉴别血竭的新方法.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血竭药材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可视化褶合变换分析软件以及相似系数对其判别,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和结论:进口血竭与国产血竭的相似系数<0.330,而不同品牌国产血竭之间的相似系数>0.905,通过相似系数的大小能准确鉴别不同来源的血竭.所得分析结果与经典的形态分类学鉴别方法一致.该新型分析技术快速、简便、无损,可以用于中药材血竭的分类鉴别.

    作者:钟蕾;范国荣;陆峰;宓鹤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口蹄疫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的研究

    目的:研制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考察.方法:以口蹄疫DNA疫苗为DNA疫苗的模型药物,采用喷雾干燥-离子交联法制备DNA疫苗海藻酸钠微球;考察粒径大小、外观、载药量等理化特性;考察微球的体外释药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微球球形圆整,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11.9μm,载药量为5%,产率为53.2%.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受载药量影响较小,而壳聚糖的交联固化度增高,微球的体外释放速率变幔.结论:以生物降解材料海藻酸钠、壳聚糖,用喷雾干燥法制备DNA疫苗微球,不需要超声和有机溶剂,因而有利于DNA疫苗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工艺简便,易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刘善奎;钟延强;王芳;孙树汉;高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目的:综述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各种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归纳有关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道.结果: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性好,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变应性反应、光毒性和心血管毒性、肝毒性等.结论: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虽然不良反应轻微,但仍应监测其不良反应.

    作者:刘晓琰;孙黎;施安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第二代环氧酶-2特异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为降低NSAIDs类药物的典型胃肠道不良反应,人们开发了选择性更高的第二代环氧酶-2(COX-2)特异性抑制剂.已开发的代表性化合物有戊地昔布、帕瑞昔布、依地昔布和氯美昔布等.临床试验证实,这些药物具有可靠的抗炎和止痛作用,其中帕瑞昔布作为第一个注射用NSAIDs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手术后疼痛.本文综述该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安富荣;曹惠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HPLC法测定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控制药品质量.方法:采用HPLC法,反相柱YWG-C18为固定相,以乙腈-0.15%磷酸溶液(1:2)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脑脉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为1.28mg/ml,平均回收率为95.4%,RSD为1.47%.线性范围为0.2~8.0 mg/ml,回归方程为Y=31 046+69 823 X,r=0.9996.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能满足控制脑脉通口服液质量的要求.

    作者:沈阳;沈利明;吴兴文;舒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1999~2002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4年来抗抑郁药的用药变化情况,探讨其使用特点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了该院在1999~2002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和药品日耗费用等情况.结果:该院在近4年中使用的抗抑郁药金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5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4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18.78%,用药金额排位前2名.杂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用药频度上排位前列.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3.88%,但其使用频度仍排位在后.国产氟西汀类药物的上市,使药品的日耗费用下降,用药金额及频度却大幅度上升.结论:在抗抑郁药使用中还存在用药较为集中的问题.合理选用抗抑郁药,除了考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外,还需考虑价格适中.

    作者:梁志健;汤晓蓉;阙颖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合理选用感冒药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市售的感冒药物多达100余种,如何合理选用感冒药物,作者认为应掌握以下知识.1.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2.合理使用感冒药物应根据(1)感冒药物的组成,(2)感冒的症状,(3)病人的情况:年龄、生理特征、职业、伴发症、伴随用药和药物过敏史等.3.应注意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4.特殊人群的感冒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作者:吕晓东;蔡映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统计2000~2002年全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统计2002年医院门、急诊各科室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数和用量,并对晚期癌症病人的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进行处方分析.结果和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吗啡缓释片在我院的使用量逐步上升,尤其是晚期癌症病人;吗啡注射剂和哌替啶注射剂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临床使用有待改进.

    作者:金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上海大华医院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大华医院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2002-08-01至2003-12-31的门急诊ADR监测报告110例,对年龄分布、ADR因果关系、严重程度分级、ADR转归、药物情况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病人年龄分布广泛(2~92)岁;ADR肯定17例,很可能的58例,可能31例ADR重度占20.91%,中度占77.27%;治愈好转率为100%.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为77.27%,中药制剂14.55%,其他8.1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常见(48.84%),血液系统严重(3.1%).结论:我院门急诊的ADR中老年人发生多;发生ADR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不良反应为主;处方时需注意合理用药.

    作者:毛叶萌;刘建安;葛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旋光法测定硫酸阿米卡星滴耳液的含量

    硫酸阿米卡星的抗菌谱是氨基糖苷类中广的,对多数细菌的抗菌作用强,且对多种氨基糖苷类钝化酶稳定,特别对耐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的耐药菌株有很强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耐药菌株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1,2].其滴眼液、滴耳液及其他溶液剂是眼科和耳鼻喉科的常用制剂,主要用于眼结膜炎、角膜炎、急慢性鼻炎及中耳炎等感染性疾病.制剂中阿米卡星的含量测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采用微生物检测法[3].该法测定条件要求高,检测周期长,操作烦琐、费时,且结果判断易产生误差.本实验采用旋光法测定阿米卡星的含量,并以微生物检测法作对照,其结果准确,适用于医院制剂快速检验需要.

    作者:孝建华;郭丰广;赵现荣;武夏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用RP-HPLC法测定棘茎楤木不同部位齐墩果酸的动态含量

    目的:测定棘茎楤木根皮、茎皮及叶中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OA)含量,揭示活性成分的动态积累规律.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Shim-packC-ODS(6.0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20 nm,结果:发现棘茎楤木中OA含量分别为:根皮1.46%~2.48%,茎皮1.32%~1.45%,叶0.56%~1.01%.结论:根皮中OA积累高峰期为果实成熟后,茎皮有两个高峰期,即花前盛叶期和果实成熟后;而叶中基本上一直处在积累上升期.在同属植物中,棘茎楤木的OA含量较低.

    作者:包柏林;王忠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药学服务与研究杂志

主管:第二军医大学

主办:第二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