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田军彪;臧春柳;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复方菖蒲益智汤, 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 炎症反应,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1β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白介素-1β(IL-1 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菖蒲益智汤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 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1 β、TGF-p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王彦恒益肾平虑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经验探讨

    中医药在治疗精神系统疾病方面有一定疗效,但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在精神科相关疾病的辨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缺乏临床可操作性,严重阻碍了中医药在精神科的应用.为探讨中医神志病的辨治方法,文章从国家级名老中医王彦恒老师应用益肾平虑法治疗焦虑症临床实际经验出发梳理了焦虑症复杂的临床症状,将焦虑症的核心症状定位在恐惧和忧思,通过对焦虑症相关病因病机的分析,挖掘了焦虑症的核心病机,将其定性为肾阴虚,并由此确立了焦虑症治疗的基本原则:益肾平虑.这种以精神症状为核心的辨治方法较既往以脏腑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值得探讨和总结.

    作者:贾竑晓;康玉春;尹冬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檵木药用价值研究概述

    檵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灌木,具有促进创伤愈合、抑菌、抗炎、抗氧化、调节脂肪代谢、抗肿瘤等功效.多种传统中医药典籍对檵木药用价值有所记载,目前已有现代医药研究对其有效成分进行了细化提取与分析.文章主要从药用功效、所含化学成分以及各成分对应的药理机制,对檵木的药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提示檵木在治疗炎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方面的潜在治疗应用,推动檵木更好地为维护人类健康、治疗人类疾病所用.

    作者:周璟;王耀晟;吴宗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代谢组学助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特点与中医理论相吻合,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中展现重要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中医证候模型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心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合理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系统合理的方剂疗效评价奠定基础.

    作者:于静波;孙晖;韩越;张爱华;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癌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四诊合参对患者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EGFR 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患者中气阴两虚108例、阴虚内热58例、脾虚痰湿77例及气血瘀滞30例.吸烟及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为主,不吸烟及鳞癌患者以脾虚痰湿型为主;早期患者以脾虚痰湿及气血瘀滞型为主,晚期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所有患者EGFR 18,19及21外显子无突变.77例患者EGFR 20外显子突变:气阴两虚型27例,阴虚内热型11例,脾虚痰湿20例,气血瘀滞型19例.气血瘀滞型患者突变率为63.33%,明显高于其它证型(P<0.01).结论:肺癌气血瘀滞型患者EGFR 20外显子突变率较高,此型可能为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人群.

    作者:张永军;姜初明;史华;张爱琴;姜志明;包文龙;沈昌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的:基于专家调查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方法:制定AECOPD疗效评价专家调查问卷,遴选呼吸领域专家50名,采用信函法进行调查,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采用均数和满分率评价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百分权重法对各结局指标进行赋权.结果: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意见集中的评价指标有动脉氧分压、喘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根据权重大小排序的指标有中医证候相关指标、经济学指标、BODE指数、SAFE指数、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肺功能状态与呼吸困难问卷等.结论:基于专家问卷构建的AE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类指标,医护人员注重的指标、患者注重的指标、实验室指标、中医证侯相关指标.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童喘清颗粒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症状及改善虚哮证候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探索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症状缓解作用和虚哮证候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其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试验组118例,控制率75.42%,对照组117例,控制率51.28%,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早晨呼吸峰流速(PEF)实测值变化,差异显著(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55.93%,对照组30.77%;两组等级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FAS、PPS分析结论一致.结论: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田恬;胡思源;刘虹;任勤;许尤佳;向希雄;王雪峰;董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统一表证分类,沟通辨证纲领:理论问难篇

    文章从诊断理论必须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要求出发,对现行的表证概念进行了系统剖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种种误区,提出了可以贯通寒温杂病的表证界定及具体内涵,并对由此而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疑.

    作者:刘英锋;吴科;黄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诱导AA大鼠骨髓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益髓生血法对苯与环磷酰胺(CTX)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大鼠免疫及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75只.造模组大鼠皮下注射苯(1mL/kg)与腹腔注射CTX(25mg/kg),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康立龙、益髓生血、温肾生血和滋肾生血5组.7周末处死大鼠,检测血常规;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血涂片、骨髓涂片瑞氏染色,观察血、骨髓细胞形态;检测骨髓悬液骨髓有核细胞数;脾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结果: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均显著性增加(P<0.05,P<0.01),CD8显著降低(P<0.05,P<0.01),CD4、CD4/CD8有增加趋势,CD3有降低趋势;模型组血涂片红细胞呈散状分布、有核细胞减少,骨髓涂片脂肪滴明显增多,有核细胞增生降低等,各治疗组均明显好转;与模型组比,各治疗组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增加(P<0.01);模型组脾淋巴结弥散,红髓和白髓边界不清,各治疗组淋巴结趋于正常,红髓白髓边界趋于清晰.结论:补肾益髓生血法可能通过调控AA免疫功能,减轻对骨髓造血功能的病理损害,增加外周血细胞及淋巴细胞,进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滋肾生血法明显优于益髓生血法和温肾生血法.

    作者:张丰丰;赵宗江;张新雪;杨美娟;杜磊;田晨;吴志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疲乏症的中医证治思考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自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推广以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了很大降低,一些随着患者治疗的推进和生存时间延长而出现的如并发症、药物毒副作用和生活质量问题逐渐成为新的关注点.在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HIV相关疲乏症虽是临床常见症状,但却容易为医生所忽视.文章对本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中医病因病机、诊治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志斌;杨冀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益肾调督针灸法对AD大鼠海马线粒体CypD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调督针灸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线粒体亲环蛋白D(CypD)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AD的具体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即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针灸治疗组,采用双侧海马注射A β 1-42的模型复制方法,针灸治疗组采用先针刺再艾灸“百会”和“肾俞”穴,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海马线粒体中CypD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CypD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针灸治疗组CypD的表达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益肾调督针灸法可以有效地抑制海马线粒体CypD表达,从而阻滞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的形成,减少线粒体损伤,进而在AD防治中发挥作用.

    作者:崔翔;马冉;唐萁;李丹;杜艳军;沈峰;孙国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医动物模型研制方法及展望

    标准化中医动物模型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回顾中医传统病因动物模型、模拟西医病因病理动物模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制方法,认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药研究模式的发展趋势.病证结合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具有符合中医理论,贴近中医证候特点,稳定性、可靠性及可实用性强等优势.虽然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仍处于探索阶段,但是随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制技术和思维方式的创新、模型评价系统的规范、模型制备因素的纯化、药物反证方法的完善等,将有望成为揭示中医证候内涵,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晓娟;白晓晖;陈家旭;刘群;刘玥芸;刘燕;赵宏波;李娜;赵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脊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脊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59例,治疗组359例用脊痹通胶囊,对照组300例用硫氮磺毗啶,经过3个月治疗后疗效评价如下,其腰臀疼痛不适,夜间痛,晨僵等可明显缓解,腰椎前屈,后伸,侧弯三个方向活动正常或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HLA-B27,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至正常或有所下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痹通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郭立宏;郭德荣;郭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进展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国内学者通过对大量脉象数据的测绘和分析,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了初步的进展,使脉象研究从定性分析进入到了定量分析,并且凭借脉诊仪的研发使脉诊学进入了客观化研究的阶段.文章旨在总结近10年有关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论文,阐述了恶性肿瘤患者脉象研究的历史沿革,概括目前相关研究内容及方法,指出相关研究方法中的一些不足,也在文章的后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研究作一些展望.当下脉诊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对于脉象研究方面的论述浅多精少,所以,脉象研究在将来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史文翡;朱惠蓉;燕海霞;杨琼;程悦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为对照组,选择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受试者,分别接受“柔筋养精”手法或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采用积分法比较两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体征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体征均有显著疗效,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组在缓解阳性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远期随访疗效分析,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未见重度复发者.结论:“柔筋养精”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手法治疗的远期疗效和受试者依从性优于静脉点滴银杏达莫注射液.

    作者:董万涛;宋敏;蒋宜伟;安文博;吕泽斌;温孝明;柴居堂;李泽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①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改善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②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针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谢慎;黄洁;刘雨儿;胡薇;刘密;王超;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活血化瘀药物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用动物实验方法研究活血化瘀验方中药水煎剂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模型大鼠的疗效.方法:利用雄性Wistar大鼠,建立CAP模型,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分高、中、低3个剂量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处死,检测前列腺组织及血清当中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高剂量组前列腺组织病变范围缩小(P<0.05);高、中剂量组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中剂量组前列腺组织当中NO浓度低于模型组(P<0.05);前列腺组织当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3组均较模型组升高,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药物高、中剂量组效果较好,可以减轻CAP模型大鼠前列腺的炎症程度,减轻炎症过程中的氧化应激,对前列腺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宋国宏;艾斯卡尔·吐拉洪;耿芳;李文玉;李上封;张晨;刘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韦贵康分期辨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韦贵康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骨伤科疑难杂症,在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认为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方面风、寒、湿邪侵袭是重要的外因,同时肝、脾、肾三脏亏虚密切相关,在以上病因病机指导下,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膝骨性关节炎的分期辨证治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思想——“早期祛风祛湿、宣痹通络,中期补益肝脾,晚期围手术期予以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的学术思想.在临床实践中能很好地防治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丰哲;闫腾龙;韦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宁肾颗粒对IgA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肾组织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宁肾颗粒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宁肾颗粒低、高剂量(12、24g/kg)组.采用牛血清白蛋白+LPS+CCl4方法建立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天分早、晚各给药或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1次,连续4周.干预后,检测尿液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脏病理及免疫病理,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尿红细胞数、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系膜区增殖、IgA荧光强度均增加,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宁肾颗粒低、高剂量组大鼠尿红细胞、24h尿蛋白、肾小球IgA荧光强度均有降低(P<0.05,P<0.01),宁肾颗粒高剂量组肾脏系膜区增殖减轻、肾组织PDGF-BB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宁肾颗粒对IgA肾病模型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脏PDGF-BB蛋白上调有关.

    作者:赵林;王志学;齐芳华;牟林茂;李安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部药物传递系统——雾化吸入剂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雾化吸入剂属于肺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一种,它能将药物输送到呼吸道和肺部,并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传递部位或在传递部位被吸收,从而达到湿润黏膜、消炎祛痰、解痉、平喘等作用,它还具有吸收面积大、起效迅速、靶向定位给药、能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非常适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肺部吸入制剂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章对其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及总结,希望能为肺部给药系统的研发提供一些理论基础及新思路.

    作者:韩飞;黄潇;赵志冬;罗晓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

    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不清,软骨退变是骨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而细胞凋亡在软骨退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在骨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目前,骨关节炎主要对症治疗为主,中医药在治疗骨关节炎有着独特的优势,独活寄生汤长期应用临床,效果良好,但作用机制及药效物质基础有待于深入研究,故文章从线粒体凋亡、内质网应激性凋亡、细胞自噬方面探讨独活寄生汤干预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的可能作用机制.

    作者:刘发元;李西海;叶蕻芝;刘献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