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代谢组学助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于静波;孙晖;韩越;张爱华;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关键词:证候, 中医, 代谢组学, 动物模型
摘要: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特点与中医理论相吻合,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中展现重要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中医证候模型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心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合理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系统合理的方剂疗效评价奠定基础.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癌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基因突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肺癌中医证型与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18,19,20及21外显子突变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四诊合参对患者辨证分型,并检测患者EGFR 18,19,20,21外显子突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3例患者中气阴两虚108例、阴虚内热58例、脾虚痰湿77例及气血瘀滞30例.吸烟及腺癌患者以气阴两虚、阴虚内热为主,不吸烟及鳞癌患者以脾虚痰湿型为主;早期患者以脾虚痰湿及气血瘀滞型为主,晚期患者以气阴两虚为主.所有患者EGFR 18,19及21外显子无突变.77例患者EGFR 20外显子突变:气阴两虚型27例,阴虚内热型11例,脾虚痰湿20例,气血瘀滞型19例.气血瘀滞型患者突变率为63.33%,明显高于其它证型(P<0.01).结论:肺癌气血瘀滞型患者EGFR 20外显子突变率较高,此型可能为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耐药人群.

    作者:张永军;姜初明;史华;张爱琴;姜志明;包文龙;沈昌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夏用麻辛好养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讨论旷日持久.从古到今以养生论《黄帝内经》要义者,观点有三:一乃“春夏助阳,秋冬滋阴”;二乃“春夏食寒凉,秋冬食温热”;三乃“春夏秋冬注重脏腑之调养,春夏养肝心,秋冬养肺肾”.诸论略存重养生而轻诊疗之不足,盖《黄帝内经》之论对养生、临床诊断、治疗皆可囊括.养生在强体,治病为延年.循规生活为养生,知常达变是拓展.麻辛夏用既以养生,亦以诊疗,关键在于灵巧运用,且医圣张仲景已为我等开创先河,尤其阳气虚者“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扶阳补阳事半功倍,观麻辛夏用者鲜见实属可惜.

    作者:李声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与炼丹术

    龟龄集是现存唯一的升炼养生丹药,其所承载的传统药物制作技艺基本反映了炼丹术“药物、炉鼎、火候”等核心要素的大致内容.炼丹术是传统药物制作技艺中为复杂的工艺技术,其传承十分艰吝,至今已没有人完全掌握炼丹术的技艺.通过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的考察,大致可以还原炼丹术的主要工艺技术.但是龟龄集的传统制作技艺也正面临着被丢弃或改造的危机,因此,必须重视其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研究,以确保养生丹药制作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程志立;柳惠武;宋歌;柳长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在我国医学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目前,量表(问卷)作为一种测量工具,已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及科研的各个领域,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是评价量表(问卷)有效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检索近10年内有关量表(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评价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筛选,着重分析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53篇,指出不同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分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细化医学量表(问卷)信度、效度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将来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赵斐然;周天驰;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决策心理学对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启示

    中医临床诊疗是一个主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临床实际诊疗过程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中医诊疗标准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实际临床过程的不确定性,增强而不是限制医者决策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尤其不能限制决策创意的形成.决策学是一门研究科学决策的理论、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新兴综合性学科.为开拓中医诊疗标准研究的新视野,在数理统计学基础上引入决策心理学,建立一个融汇古今诊治知识,客观、科学而又保障辨证论治优势的研究模式,以保障和增强医者实施诊疗标准的规范性和创造性,同时有利于医者的临床经验培养.

    作者:李成卫;连智华;韩学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概述

    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性肝损伤日益增多.文章从单味中药提取物和临床组方研究两方面对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指出应对单味中药及临床组方进行横向实验研究,并且可对多种中药提取物联合应用、浓度梯度的差异及临床复方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治疗有无协同作用进行下一步研究.

    作者:刘明;钟赣生;陈绍红;柳海艳;刘云翔;赵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邵经明教授针刺治疗脑髓病验案

    邵经明教授是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在从医80余载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病经验,临证治疗讲究方精穴简、理明证清.邵老医技精湛,精于针术,临床治疗脑髓病以大椎、风池为主,他认为二穴治疗脑髓病可收振奋阳气、平衡阴阳、通督健脑、调神益髓、理血宁志之功效.现将邵老通督健脑法治疗癫痫;益髓宁神法治疗失眠;通络益髓法治疗头痛;健脑益髓法治疗抽动症,予以整理,以期有助于临床.

    作者:邵素菊;李真;李盈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代谢组学助力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建立合理有效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特点与中医理论相吻合,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领域中展现重要应用前景.文章通过对中医证候模型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方法以及代谢组学在心气虚证、肾阴虚证、肝郁脾虚证等中医证候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寻找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为建立合理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与评价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系统合理的方剂疗效评价奠定基础.

    作者:于静波;孙晖;韩越;张爱华;闫广利;韩莹;王喜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98例混合痔舌象特征及辨证分型临床研究

    目的:对混合痔临床分期Ⅱ-Ⅳ期及各证型的舌象特点进行客观化分析,以期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住院择期手术混合痔患者198例,按不同主要症状分为A组(Ⅱ期长期便血)、B组(Ⅱ期便血伴痔核脱出)、C组(Ⅲ期)、D组(Ⅳ期);按证型分为湿热下注型、气滞血瘀型、脾虚气陷型.运用ZBOX-Ⅰ舌脉象仪采集舌象图片,通过分析软件获得舌象特征指数,应用方差分析比较各期及各证型舌象特征指数的差异.结果:①D组胖瘦指数高(P<0.05),C组较D组患者齿痕指数大(P<0.05);混合痔Ⅱ-Ⅳ期中以湿热下注型多见,占全部病例的44.95%,其次为脾虚气陷型,占31.82%;气滞血瘀型中D组所占比例高,占30.43%.②湿热下注型老嫩指数、腐腻指数、润燥指数均高于气滞血瘀型和脾虚气陷型(P<0.05).结论:混合痔临床各期有部分的舌象特征差异,舌体形态特征指数可以为混合痔辨证分型提供部分客观依据.

    作者:钟盛兰;张伟;燕海霞;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脊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脊痹通胶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入选659例,治疗组359例用脊痹通胶囊,对照组300例用硫氮磺毗啶,经过3个月治疗后疗效评价如下,其腰臀疼痛不适,夜间痛,晨僵等可明显缓解,腰椎前屈,后伸,侧弯三个方向活动正常或明显改善,实验室检查HLA-B27,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降至正常或有所下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0%,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痹通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郭立宏;郭德荣;郭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针药组,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①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改善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②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方面比较,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临床观察比较,针药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临床疗效,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谢慎;黄洁;刘雨儿;胡薇;刘密;王超;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IL-1β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白介素-1β(IL-1 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 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复方菖蒲益智汤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放射免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1 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IL-1 β、TGF-p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脑组织TGF-β 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尤为明显(P<0.05).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可能通过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反应,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作者:田军彪;臧春柳;崔媛;徐丽娟;刘学飞;赵见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目的:基于专家调查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疗效评价指标和构建指标体系.方法:制定AECOPD疗效评价专家调查问卷,遴选呼吸领域专家50名,采用信函法进行调查,运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采用均数和满分率评价专家意见集中程度,采用百分权重法对各结局指标进行赋权.结果: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0%.专家意见集中的评价指标有动脉氧分压、喘息、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根据权重大小排序的指标有中医证候相关指标、经济学指标、BODE指数、SAFE指数、小临床意义变化值、肺功能状态与呼吸困难问卷等.结论:基于专家问卷构建的AECOPD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类指标,医护人员注重的指标、患者注重的指标、实验室指标、中医证侯相关指标.

    作者:王明航;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五子降糖方对T2DM大鼠血糖及血清SOD、MDA、hsCRP、C-P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子降糖方对2型糖尿病(T2DM)模型大鼠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G)、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C-肽(C-P)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高脂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五子降糖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组.正常组及模型组灌胃纯净水;其他各组大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干预6周.检测大鼠灌胃前、2、4、6周FBG及2hPG水平;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血清SOD、MDA、hsCRP、C-P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FBG及2hPG、MDA、hsCRP水平升高,SOD、C-P水平降低(P<0.01);五子降糖方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MDA水平,提高SOD、C-P水平,其中该方中剂量明显降低hsCRP水平(P<0.01).结论:五子降糖方可降低T2DM大鼠FBG及2hPG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炎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王亚;高秀娟;贺宝玲;喇孝瑾;王会敏;田振亚;李继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蛋白质组学对肾气虚证患者卵泡液的研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肾气虚引起的卵泡液蛋白质组分变化及二至天癸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药物的作用机制,丰富“肾主生殖”理论.方法:肾气虚受试者66例随机分为二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分别在体外受精(IVF)周期前2个月经周期及IVF周期服用二至天癸颗粒和安慰剂.选取33例男方因素不孕的妇女行单精子卵胞浆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CSI-ET).观察各组卵泡液蛋白表达差异及中药干预情况.结果:①二至治疗组的肾气虚症状相对于安慰剂组明显改善(P<0.05);②通过双向凝胶电泳获得卵泡液蛋白质谱图,发现存在显著差异的43个蛋白质点;③鉴定出的蛋白质是结合珠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甲状腺运载蛋白、载脂蛋白-A及补体C4-B.结论:这5种蛋白质可能与肾气虚相关,二至天癸颗粒能改善肾气虚症状,可能与中药整体调节卵泡液蛋白质表达有关.

    作者:连方;王岩;孙振高;郑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gA肾病与动脉硬化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与健康人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IgA肾病患者发生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IgA肾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肱指数(ABI),并测.定病例组的相关理化指标,分析IgA肾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baPWV、ABI的差异及baPWV、ABI与IgA肾病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患者的baPWV及AB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baPWV与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SUA)、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率过滤(GFR)、24h尿蛋白、空腹血糖(FBG)、收缩压、舒张压、年龄有相关性,ABI与Scr、BUN、Ccr、GFR、收缩压及年龄有相关性.结论: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正常人高,且IgA肾病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与肾脏病指标相关.

    作者:赵唯含;顾焕;廖江铨;宋威江;杜金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脾益气方对脾虚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脾虚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影响机制及补脾益气方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脾虚哮喘组、脾虚哮喘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RT-PCR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肺组织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对照组比较,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和脾虚哮喘组比较,脾虚哮喘治疗组大鼠肺组织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脾虚哮喘组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补脾益气方能够降低脾虚哮喘大鼠肺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苗兰英;王艳杰;郭隽馥;赵丹玉;曹阳;柳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的相关性,赋予哮病“痰瘀伏肺”宿根理论科学内涵.方法:将80只SPF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卵蛋白氢氧化铝溶液致敏,并长期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A组予0.9%氯化钠溶液雾化代替,分别持续1、2、3、4、5、6、7、8周,结束时相应时间,处死A、B组大鼠各5只,检测血浆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全血黏度;肺组织HE染色,测定支气管基底膜周径(Pbm)、管壁总面积(Wat)、内壁面积(Wai)、平滑肌面积(Wam),并用Pbm将测量值标准化,分别以Wat/Pbm、Wai/Pbm、Wam/Pbm代表相应管壁厚度,衡量气道重塑的程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ICAM-1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全血黏度(200L/s、30L/s、5L/s)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Wat/Pbm、Wai/Pbm、Wam/Pbm明显增高(P<0.05),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Wat/Pbm、Wai/Pbm、Wam/Pbm与ICAM-1、全血黏度(200L/s、30L/s、5L/s)呈正相关(P=0.000).结论: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与“痰瘀伏肺”存在相关性.

    作者:喻强强;薛汉荣;赵英杰;余建玮;洪广祥;程光宇;叶超;沈建丽;曹邦卿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童喘清颗粒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症状及改善虚哮证候Ⅱ期临床试验

    目的:探索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症状缓解作用和虚哮证候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进行其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试验组118例,控制率75.42%,对照组117例,控制率51.28%,差异显著(P<0.01);两组治疗前后早晨呼吸峰流速(PEF)实测值变化,差异显著(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试验组愈显率55.93%,对照组30.77%;两组等级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FAS、PPS分析结论一致.结论:童喘清颗粒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优于安慰剂,且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田恬;胡思源;刘虹;任勤;许尤佳;向希雄;王雪峰;董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古代文献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骨质疏松症属于临床难治病,是一种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高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绝经期妇女,骨痛及腰背痛、驼背、易发骨折为其三大主症.本病类似于中医古代文献中的骨痿、骨枯、骨极、骨痹、腰痛等.通过系统地整理历代中医文献论述,进一步探讨中医治疗本病的机制,不断提高对本病的防治和研究水平,从而为开展中医药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作者:柳承希;任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