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熏洗结合手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后腕关节僵硬58例

阮成群;刘振敏

关键词:老年腕关节僵硬, 中药熏洗, 手法推拿
摘要: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占急症骨折患者的17%[1].骨折愈合后常由于关节内、外组织纤维性粘连和周围软组织挛缩导致腕关节僵硬,发生率占所有患者的0~31%[2].自2009年3月-2012年10月,我们对58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中药熏洗并手法推拿治疗,取得了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国医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天麦消渴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天麦消渴片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1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服吡格列酮片,实验组予服天麦消渴片,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两组均能够降低HOMA-IR和提高HOMA-HBCI,但实验组降低HOMA-IR和提高HOMA-HBCI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麦消渴片在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方面优于吡格列酮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冯之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药膳食疗剂型浅议

    药膳食疗剂型是药食输送到人体的必要形式,选择合适的剂型有助于药食疗效的发挥,耐受性的提高,方便携带和使用.通过药膳食疗剂型的研究,明确药膳食疗剂型的使用规律,更好地发挥药膳食疗在防病疗疾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靖博;翟烨;田文杨;谢青;窦海伟;王亚飞;郭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进展

    近年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外治及调护等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近5年与此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周语平;张永丽;火明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近况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近5a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资料从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中医其他疗法进行阐述.结果: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结论: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需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柴胡汤治疗感冒验案举隅

    感冒一病,因其有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之异,所以可说是既易治又难治.笔者常窃思之,既然是外感疾病,必然存在六经传变之规律,征诸临床,可见到许多来医院要求中医治疗的感冒患者,大多已用过中西感冒药物,甚至经过抗生素、激素的肌注或输液治疗,这时若按六经传变的规律考量,可知病已不在太阳卫表,多已传到少阳,或成太阳少阳并病,或成少阳阳明合病,甚则三阳合病.这种情况下,笔者每以小柴胡汤加减来解决这一问题,现择几案举例如下.

    作者:房更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议《伤寒论》中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组合之妙用

    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在《伤寒论》中曾多次同时出现于一方之中,特别是在太阳病辨治组方中出现频率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调和营卫、调理脾胃、扶正祛邪、表里兼顾是三药组合的根基所在,试浅议如下.1 调和营卫《伤寒论》原文第12条日:“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本病多属表虚之人,外感风邪为病,即太阳表虚证.

    作者:徐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40例

    目的:观察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罗红霉素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予自拟僵蝉汤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孔存广;宿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足浴,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疗效满意.

    作者:贾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防风增效下瘀血汤对肝纤维化大鼠HPC-Ⅲ、ColⅥ、LN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防风增效下瘀血汤治疗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疗效,揭示风药防风增强活血化瘀的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下瘀血汤组、下瘀血汤加防风1组,下瘀血汤加防风2组.采用CCl4诱导大鼠肝损伤,观察其血清中HPC-Ⅲ(Ⅲ型前胶源)、ColⅥ(Ⅵ型胶原)、LN(层粘连蛋白)含量及光镜下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下瘀血汤及其加防风组大鼠血清中HPC-Ⅲ、ColⅥ、LN含量明显降低,下瘀血汤加防风1组和下瘀血汤加防风2组上述指标比下瘀血汤组降低更为明显.结论:防风配伍下瘀血汤可增加活血化瘀药的作用,可为中医药抗肝纤维化提供新的用药配伍思路.

    作者:何利黎;罗再琼;刘然;黄文强;彭宁静;蔡晓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146例临床观察

    大柴胡汤来源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原方是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满痛或心下痞硬,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笔者于临床中常以本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满意.现将2007年以来应用大柴胡汤治疗的146例急性胆囊炎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旭霞;文国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杨群玉教授应用岭南草药经验介绍

    杨群玉教授在应用岭南草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据环境及体质特点,暑月热病选用狗肝菜、水翁花;食滞咳嗽选用芒果核、东风桔;关节痹证选用千斤拔、半枫荷;瘰疬痰核,选用风栗壳、夏枯草;湿热下痢选用救必应、石榴皮、火炭母;肝热积滞选用独脚金.

    作者:谭玮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祛湿活血化瘀法治疗黄疸病探析

    文章提出了祛湿活血化瘀法是治疗黄疸病的重要法则,并对湿、瘀的辨证分型及治法方药进行了分析,对祛湿与活血化瘀法在治疗黄疸病中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作者:廖成荣;吴丹;寇小妮;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气养阴法治疗肾淀粉样变1例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西医对于早期经活检确诊的肾淀粉样变性病确可起到阻断疾病进展及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对后期疾病的治疗却无有效治疗措施.中医药方面,通过审察病机,辨证论治,能较好改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益气养阴化瘀法运用中药结合西药对症治疗1例肾淀粉样变性病,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李帆;周丽娟;张英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从“冲脉隶属阳明”论治月经病

    妇女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因此妇科病从阳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欲从“冲脉隶属阳明”入手,通过文献整理联系病例分析的方法,探究调治阳明对于月经病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龚婷婷;蔡少桐;李滨;张少红;吴丽珍;林源;巫诗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六步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250例疗效观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并滑囊炎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工作和生活.笔者采用六步法治疗该病2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50例中男118例,女132例;左膝92例,右膝103例,双膝55例;年龄40~50岁23例,50岁以上~60岁66例,60岁以上~70岁114例,70岁以上~80岁35例,80岁以上12例;病程1个月以内43例,1~3个月42例,3~6个月35例,6~12个月37例,1~3 a42例,3a以上51例.

    作者:崔秀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谈中医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指“人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思维方式”[1],是中医正确认识、诊断疾病的基本思维方法.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中医专业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于增强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中医临床医疗与科研工作能力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尤其重视中医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樊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临床观察

    上消道出血多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等消化道的出血病症.中医没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名,属于吐血(呕血)、便血(黑便、远血)、结阴等病证范畴.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三子养亲汤方小用广

    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及前贤经验,结合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切实体会到三子养亲汤是临床常用的理气祛痰良方,其药性平和,药味不多,而奏效不少.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该方,常能收到“锦上添花”之效果,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尤以肺系疾病常用之.

    作者:刘虓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浅探《伤寒杂病论义疏》的学术思想(上)

    《伤寒杂病论义疏》为民国初年湖南名医刘世祯述义,由刘仲迈执笔,秉承师说,述义成疏,是对湘古本《伤寒杂病论》的注释本.文章从平脉辨证、见病知源,相体制方、活法一贯,知常达变、见微知著,脏腑交合、意深旨宏,少厥并病、其势更剧,审时度势、把握病情,升降失常、正虚邪填,厥证分阴阳、误判祸即至,释文精当、高屋建瓴等9个方面,对该书的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进行了探讨,旨在唤起有识之士重视这一典籍,从而找到学用经方的方便之门.

    作者:史国续;史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中医辨证论治行走于黑白虚实之间

    本文通过对太极图的研究,认为太极图的本义即黑白虚实,经查阅大量文献后发现,虚实辨证广泛存在于古今文献和临床实践中,因此结合导致疾病发生的基本原理,分析探讨了虚实二纲可以统领阴阳、表里、寒热,并试探性地提出以虚实辨证作为辨证论治的总纲,进一步指出虚实辨证在临证治疗中针对性强,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这不仅是对辨证论治在理论上的补充,同时也丰富了临床辨治思维,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医辨证和论治.

    作者:李美丽;朱西杰;李卫强;蔡根深;王延丽;王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医论坛杂志

国医论坛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