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冰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近况,以期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近5a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文献资料从分型治疗、基本方治疗、中成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及中医其他疗法进行阐述.结果: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结论: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需进一步开展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景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陈国权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首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金匮要略》教研30余载,多年来潜心于《金匮要略》脏腑相关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擅用经方(或辅以时方)辨治疑难杂症.笔者在本科阶段有幸侍诊其门下,受益匪浅,现结合验案3则将陈师近年来临床治疗继发性不孕症的部分临证经验整理成文,以飨同道.
作者:谭志洪;邓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中医药在失眠防治中因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而优势突出,但中医对失眠的辨证分型因缺乏统一、客观的辨证分型标准而致证型繁杂不一,从而导致了失眠病临床治疗经验的可重复性低.失眠因其自身主症特点不同可分为六型,即入睡困难——入睡型失眠,易醒、寐而不酣、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维持型失眠,多梦——多梦型失眠,早醒——早醒型失眠,彻夜不寐——不寐型失眠,以上证型兼有——混合型失眠等.依此分类清晰明确,把握主症即掌握了本类型失眠的诊疗规律,更有利于经验的传承与疗效的提高.
作者:张转喜;李宇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关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不论《伤寒论》教材还是各种参考书籍,均注解为“病入少阳,邪气弥漫,烦惊谵语”,如此以症状示病机,留于表象而未能深入,表述泛泛而有失具体,未能抓住方证之机,且条文中突出“烦惊”“谵语”之症状,故临床上多把该方用于精神类疾病的治疗.笔者认为该方证应是少阳、阳明、太阴三经合病证,较之其他柴胡系列方证,如大柴胡汤是少阳阳明合病证、柴胡桂枝干姜汤是少阳太阴合病证,该方证则涉及三经,病机复杂.唯此诠释,在病机认识上才能与其他柴胡系列方证一脉相承,也才能准确分析方义及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表现.现陈管见如下.
作者:韩春生;韩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的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输卵管通液术和西药治疗,观察组5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内服和灌肠治疗,均经3个月治疗后观察输卵管通畅程度、随访1a内妊娠情况.结果:两组输卵管通畅程度均得以改善,但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90.57%,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5.00% (P<0.05);观察组随访1 a内宫内妊娠率69.8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0.00% (P<0.05);观察组不孕发生率15.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69%(P<0.05).结论: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中药内服和灌肠治疗输卵管炎性阻塞性不孕(气滞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通过松解粘连、改善盆腔微循环和促进炎症吸收等机制,恢复输卵管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创造妊娠环境以提高受孕率.
作者:刘凤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感冒一病,因其有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之异,所以可说是既易治又难治.笔者常窃思之,既然是外感疾病,必然存在六经传变之规律,征诸临床,可见到许多来医院要求中医治疗的感冒患者,大多已用过中西感冒药物,甚至经过抗生素、激素的肌注或输液治疗,这时若按六经传变的规律考量,可知病已不在太阳卫表,多已传到少阳,或成太阳少阳并病,或成少阳阳明合病,甚则三阳合病.这种情况下,笔者每以小柴胡汤加减来解决这一问题,现择几案举例如下.
作者:房更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自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Marsh和Warren首次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Hp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诸多证据已证实,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中国人特殊的用餐习惯,Hp感染率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代医学普遍采用以抗生素、质子泵抑制剂、铋制剂为主的三联、四联及序贯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西药耐药率高、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停药后复发率高等问题日趋明显.近年来,我们采用中医清热利湿健脾法联合三联疗法治疗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33例,并与单纯三联疗法治疗的33例对比观察,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淼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上消道出血多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肠及胆道等消化道的出血病症.中医没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名,属于吐血(呕血)、便血(黑便、远血)、结阴等病证范畴.自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采用辨证分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罗红霉素胶囊、复方甘草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予自拟僵蝉汤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僵蝉汤治疗喉源性咳嗽疗效显著.
作者:孔存广;宿婧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艾滋病气虚发热的临床疗效,完善艾滋病病人发热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观察治疗艾滋病气虚发热患者4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40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结论:本疗法对艾滋病气虚发热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范琼;段清克;梁健;郭建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2月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26例,采用清溃愈肠方煎液加2%利多卡因100mg改进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做好心理护理、灌肠前准备、灌肠中体位护理、用药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2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改进式中药保留灌肠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而严密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基础护理与营养支持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香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膳食疗剂型是药食输送到人体的必要形式,选择合适的剂型有助于药食疗效的发挥,耐受性的提高,方便携带和使用.通过药膳食疗剂型的研究,明确药膳食疗剂型的使用规律,更好地发挥药膳食疗在防病疗疾方面的作用.
作者:王靖博;翟烨;田文杨;谢青;窦海伟;王亚飞;郭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肛周脓肿前驱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口服、灌肠,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对照1组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给予肛泰栓纳肛,对照2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同时给予肛泰栓纳肛.统计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0%;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25.0%,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35.0%,治疗组与对照组1组和对照组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仙方活命饮联合抗生素对治疗肛周脓肿前驱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郑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尤其是早产儿,它可以是生理性黄疸,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有80%肉眼可观察到黄疸[1],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目前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包括光疗、应用酶诱导剂、酌情应用白蛋白和换血等.我们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茵栀黄制剂,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二术止泻汤对脾虚泄泻小鼠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揭示其止泻机理.方法:用经典的番泻叶灌胃诱导小鼠腹泻建立脾虚泄泻模型,予二术止泻汤治疗后,观察其对宏观指标(生存状况、排便情况)和微观指标(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术止泻汤低高剂量组小鼠排便次数明显减少,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其中术高组效果佳.结论:二术止泻汤治疗脾虚泄泻,其止泻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清溶菌酶和血清锌含量有关.
作者:白建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妇女以冲任为本,冲为血海而隶属阳明,因此妇科病从阳明论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欲从“冲脉隶属阳明”入手,通过文献整理联系病例分析的方法,探究调治阳明对于月经病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龚婷婷;蔡少桐;李滨;张少红;吴丽珍;林源;巫诗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眩晕是以患者自觉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突然发作旋转性头晕,同时伴有或不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四肢酸软无力等临床表现.临床可见于西医的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内耳性眩晕、颈性眩晕、脑血管意外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等.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本病在急性发作时以本虚标实多见,虽然有本虚的见症,但常以肝阳上亢、风火上扰、痰热、痰浊、血瘀等“标实”较为突出.故临床运用自创化瘀清眩汤(组成:天麻15 g,钩藤20 g,石决明20 g,制首乌15g,黄精20 g,葛根20 g,川芎10 g,水蛭3 g,菖蒲10g,炒白术15 g,泽泻18 g,怀牛膝15 g)加减治疗眩晕,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作者:赵青春;袁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在卫汗之可也”是卫分证的治疗总则.而要更好地理解这一治则,首先要弄清何谓“汗之”,“汗之”是不是汗法,何谓“在卫”,“在卫”是不是在表.只有深刻理解这一治则的关键所在,才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徐超男;万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在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外治及调护等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对近5年与此相关文献作一综述.
作者:周语平;张永丽;火明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加强全身及局部护理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中药足浴,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结论:中西医结合治护糖尿病足疗效满意.
作者:贾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