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脾主运化理论探讨脾虚湿困与肠道菌群紊乱的关系

邵铁娟;李海昌;谢志军;牛晓曼;温成平

关键词:脾主运化, 脾虚湿困, 肠道菌群紊乱
摘要:脾乃中医脏象学说的核心,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的功能物质基础,中医学所论述之脾不仅涵盖解剖学的概念,更是对人体生理、病理学高度总结,其功能涉及到消化吸收、水盐代谢、能量转化、肠道微生态平衡以及免疫内分泌等多系统、多器官的综合功能单位.脾主运化与消化系统功能关系密切,脾虚是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病因病机,也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证型.肠道菌群平衡是脾主运化的主要生理功能,而菌群紊乱是脾虚湿困的重要病理因素,加强中医脾与肠道微生态组成和结构多样性的研究对于阐明脾虚湿困证本质,解释肠道菌群在疾病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类型对大鼠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影响

    目的:筛选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佳激素.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甲基强的松龙(甲强龙)组、泼尼松龙组、地塞米松组,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2d后臀肌注射相应激素3d的方法建立股骨头坏死模型,观察造模后大鼠体质量变化,分别于造模4、8、12周检测骨组织形态学、骨组织病理学、股骨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及骨钙、磷含量.结果:与泼尼松龙组、地塞米松组相比,甲强龙组造模在破坏大鼠股骨头的骨组织形态、破坏骨小梁的排列结构、减少骨小梁面积的作用上更为明显;降低股骨骨密度的作用更显著持久;更能降低股骨大弯曲载荷、大弯曲位移、杨氏模量及骨钙、骨磷含量.结论:甲基强的松龙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佳造模激素.

    作者:章建华;张成龙;尹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试论“下血”是热入血室主症

    笔者认为“血室”不是肝脏、子宫等有形器官,而是泛指血脉聚多之处, “热入血室”作为一个病证,其病理是热邪伤及人体血脉聚多之处,临床表现是出血量极大,故称之为“下血”.“下血”与“出血”的区别在于量, “下血”是“热入血室证”的主症,可以是大量尿血、大量便血、大量阴道出血.

    作者:李晓玥;李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点红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研究一点红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该药材中新绿原酸①、绿原酸②、隐绿原酸③这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的含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250mm×4.6mm,4μm),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6nm,柱温为30℃.对10批不同产地的一点红药材的HPLC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外标法,利用①-③的混合对照品测定其在10批药材中的含量.结果:确定该10批不同产地的一点红药材具有18个共有峰,10批药材的相似度范围为0.851-0.992;测定了10批一点红中的3个咖啡酰奎宁酸类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一点红中3个成分的含量差异明显.结论:HPLC指纹图谱方法与3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单,可为一点红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作者:沈寿茂;沈连钢;张晶;李广志;张艳华;陆晖;斯建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术语英译规范之对应性原则初探

    对应性原则表现为中医药名词术语在中英双语之间的词义、体例、结构及逻辑之对应性,其有别于著名翻译家奈达之“动态对等”.“对应性”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之首要定名原则,当与其它原则难以兼顾时,应该优先考虑对应性原则.至于术语翻译过程之语义缺省,则可采用文外补偿、文内补偿、归化补偿、仿译补偿等方法加以修正.

    作者:刘成;王小芳;洪梅;朱建平;林明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经期血浆β-EP含量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疗法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的方法治疗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患者43例,并设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作对照42例,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对两组各30例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经期血浆β-内啡肽(β-EP)含量变化的检测.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浆β-EP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治疗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针与耳穴贴压并用对肝火旺盛型经行头痛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β-EP的水平而发挥止痛效应.

    作者:李新华;孙立明;梁玉磊;李文丽;马红利;孙立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是心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中医“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在“发而未传”之时就“料在机先,阻截传变”,减少损害.另外PTS与高血压病痰瘀证有一定联系.两中药对于高血压PT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有一定进展.现就高血压PTS的研究进展及相关中药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段练;熊兴江;王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TGF-β1/Smads信号蛋白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损害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肺肠组织TGF-β1/Smads信号蛋白含量,探讨其肺损害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和模型组(30只),模型组构建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正常组大鼠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肠.实验过程中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首次造模后第8、29、50天取肺、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改变,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肠组织TGF-β1/Smads信号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肠组织均出现病理形态改变;模型组大鼠第8、29天结肠组织TGF-β1、Smad3表达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第29、50天肺组织TGF-β1、Smad3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出现肺部损伤,其损伤程度随结肠病变进展而加重,TGF-β1/Smads信号蛋白可能通过对结肠和肺的损伤修复作用介导“肠病及肺”的病理传变过程.

    作者:王宝家;杨宇;唐洪屈;郑秀丽;周仕杰;陈禹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药调控心脏稳态与重构的研究

    以心肌纤维化为特征的心脏组织异常重构是各种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其长期迁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以心肌纤维化为靶点,利用中药复方改善心脏微环境,促进稳态恢复,抑制甚至逆转心肌纤维化,是治疗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中医药通过调动或调整机体内在机制,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促进心脏稳态的恢复,其防治心肌纤维化具有整合调节的效应.

    作者:吕仕超;张军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兔股骨头组织JNK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兔股骨头C-Jun氨基末端激酶1(jNK1)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和模型组(36只).臀肌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6周后光、电镜观察股骨头.造模成功后剩余模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髓芯减压组、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HSYA+髓芯减压组,髓芯减压组行髓芯减压术,生理盐水+髓芯减压组、HSYA+髓芯减压组分别行髓芯减压术配合髓腔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HSYA,余组不处理.1周后RT-PCR技术检测兔股骨头JNK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①光、电镜观察:模型组空缺骨陷窝明显增多,髓腔脂肪细胞增多,异染色质部分边聚,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JNK1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其余4组JN K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与髓芯减压组比较,HSYA+髓芯减压组两者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HSYA通过降低细胞凋亡相关的JNK1表达,抑制殷骨头髓腔内细胞凋亡,对抗激素所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损伤.

    作者:齐振熙;万甜;洪昆达;李新建;吴敏瑞;张占勇;仲卫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吴荣祖教授运用附子临证验案举隅

    云南省名中医吴荣祖教授从事临床工作45年,是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吴佩衡先生之嫡孙,中医火神派学术重要继承人,他擅长运用阴阳辨证,在临证中善用附子、广用附子、重用附子治疗了大量难治不愈病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从4个临证治验个案中总结、分析、探讨阴阳辨证及重用附子的经验,其中阳虚咳嗽案辨证属阳虚风寒伏肺,予麻辛附二陈汤加减,扶阳温肺散寒,宣肺止咳;肺胀案辨证属心肾阳虚,肾不纳气,予大回阳饮加味,温补心肾,纳气平喘;月经不调案辨证属冲任不调,相火不潜,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通冲任,引火归元;厥阴头痛案辨证属肝寒气滞,脾虚湿滞,予吴萸当归四逆汤,温阳通络,散寒止痛.

    作者:姜莉云;吴文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郑纯教授“以平为期,调和中正”调经学术经验

    介绍郑纯教授“以平为期,调和中正”为原则的调经学术经验.认为月经失调是在多因素复杂病因基础上导致肝脾肾等内脏功能失调、气血阴阳消长失调、冲任经脉失调,其治疗根据“谨守病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宗旨,采取调和脏腑,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调理冲任使月经如常.

    作者:丁正香;郑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符合慢性湿疹诊断的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终纳入统计79例;试验组41例,采用中药薰药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外用药膏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SCORAD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CORAD评分有显著性差异(t=2.192,P=0.032<0.05),试验组有效率为63.41%,对照组有效率为47.37%,经秩和检验两组间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9,P=0.027<0.05).结论:中药熏药配合中药内服对慢性湿疹治疗安全、有效,值得研究与推广.

    作者:吉燕;欧韵;郭菲;张成会;刘朝霞;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结合曾真教授临床病案谈百通疗法中的助孕治疗与超声观察

    百通疗法是根据《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疏其气血,令其调适,而致和平”的观点,运用中医升降开合的理论,经过多位名医多年临床实践提出的一套治疗妇科症瘕积聚的理论方法.百通疗法的具体治则为“补肾健脾,宣畅气血,消瘀散结”三法并举,精髓乃“一通二调治女科”,体现祛邪扶正、攻补兼施的辨证思路.文章通过两则验案的具体治疗体现百通疗法的助孕治疗及超声检查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卫;杨益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

    目的:明确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中医证型与体温、皮疹数量、主要实验室检查相关性.方法:收集498例患儿中医四诊资料,建立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邪犯肺脾证(195例)以皮肤疱疹、食量减少、咽痛、咳嗽、流涕、便秘、精神差等为主;湿热毒盛证(303例)以皮肤疱疹、发热(中等度热、高热为主)、食量减少、咽痛、发热(低热为主)、精神差、烦躁不安、恶心呕吐、肢体抖动、乏力等为主.肌酸激酶同工酶、血糖的升高在湿热毒盛证中表现更明显.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调查,明确了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

    作者:崔明明;李燕宁;马洪波;杨朝晖;孙明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脾活血补肾汤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脾活血补肾汤对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55只S 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给予弗式完全佐剂(FCA)建立佐剂型关节炎(AA)模型.造模第3天起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高、中、低浓度健脾活血补肾汤,正常组、模型组大鼠予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30d后,获取各组大鼠骨髓巨噬细胞(BMM).接种入含或不含牛骨片的24孔板中,利用核转录因子κ 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诱导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并计数,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骨片上骨吸收陷窝的面积.结果:健脾活血补肾汤各组破骨细胞数量及陷窝吸收面积均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破骨细胞数量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补肾汤可以抑制AA大鼠体外细胞因子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其骨吸收功能.

    作者:徐卫东;郑江霞;范薇;喻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八珍汤化裁治疗生殖系统疾病拾萃

    金保方教授临床运用古方八珍汤化裁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疗效甚佳.文章介绍了其辨治女性排卵功能障碍、子宫内膜过薄、输卵管积液、子宫腺肌症所导致不孕症,以及男性少弱精子症和免疫性不育症的经验各举1例,并加以分析,以飨同道;充分体现其整体论治的理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作者:李廷付;金保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穴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中药对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血流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假手术组、糖尿病(DM)假手术组、DM缺血组、中药组、局部注射组、局部+中药组、穴位注射组、穴位+中药组.注射选穴:三阴交、照海、环跳、阳陵泉、后三里;局部注射取缺血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等距离选取5个点为注射部位.每只大鼠共注射1×107/mL BMSCs 100μL,每处注射20μL,其他对照组注射等量PBS缓冲液.应用PeriScan PIM型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比较各组大鼠后肢不同时期血流指数(PUI)变化,以及分析中药与注射BMSCs的交互作用.结果:组内PUI比较,穴位注射组、穴位+中药组术后7d与术后2d比略有升高(P<0.05);DM缺血组、中药组、局部+中药组、穴位注射组、穴位+中药组术后14、21d大幅升高(P<0.05),且穴位+中药组PUI术后21d显著升高(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d、14d、21d血流指数差值与术后2d组间比较,穴位+中药组明显较正常假手术组、DM假手术组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药与注射BMSCs的交互作用不明显.结论:经穴注射BMSCs联合中药或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后肢缺血血流情况,比其他方法对于促进后肢血流量效果好,其次是穴位注射组,然后是局部+中药组、局部注射组、中药组.

    作者:黄凤;董建勋;段行武;赵明镜;李健;荣培晶;徐旭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热宣肺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宣肺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阿奇霉素10mg·kg-1·d-1,静点,连用5d,停药2d,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mg·kg-1·d-1,顿服3d,停药4d.治疗组38例,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采用清热宣肺法,自拟中药方并随证加减,煎服,每天1剂,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发热、咳嗽、肺部湿哕音消失时间等临床症状,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86.8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少.结论:清热宣肺法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较单纯运用阿奇霉素治疗疗效佳.

    作者:程玉聪;靳晓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邵朝弟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临证经验

    邵朝弟教授对于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颇多效验.慢性尿酸性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邵朝弟教授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故临床辨证时首当辨明虚实、标本之主次,本虚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肝肾阴虚及阴阳两虚证,标实为湿热内蕴、瘀血阻络、寒湿痹阻及痰浊内阻证,尤其注意祛湿浊与化瘀血相结合,中西结合治疗.

    作者:郭向东;邵朝弟;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正常高值血压中西医综合干预对策

    我国正常高值血压发生人数众多,发展成高血压病概率极大,是心脑血管病主要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与体质偏颇及“病络”状态存在相关性.在防治方面,目前西医对正常高值血压的早期干预是否应采用药物手段尚存在争议,推荐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中医指导从饮食、运动、情志及起居自我调理为主,医助调体通络为辅,但循证医学证据有待加强.立足于中医“治未病”防治理念防病求本、欲病救萌,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防控高血压目标.

    作者:袁尚华;陈斐斐;富斌;张宏;吴雅静;陶琳;吴志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