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彬;李斌;葛玉霞;张玲;黄琴;沈维艳;王飞
壁虎广泛用于临床肿瘤疾病的治疗,因其抗肿瘤的独特疗效和低毒副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多个研究室对壁虎抗肿瘤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文章综述了从壁虎中寻找活性物质的研究现状及分离到的抗肿瘤活性单体,总结了壁虎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的药理机制,并结合本课题组的工作对壁虎抗肿瘤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工作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蒋桂香;王春梅;赓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仲瑛教授提出“构建以病机为核心、以病机证素为单元的辨证论治新体系”的设想,以更好地体现辨证的活化,达到执简驭繁的目的.病机证素是辨识病机的基本要素,有单一、兼夹、复合三重属性.复合病机证素具有不可拆分、因果相关的特点,治应复法合方,有多病位复合、多因复合、多位多因复合3种表现形式;兼夹病机证素以独立致病,相互叠加为特点,临床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标本缓急,有多病位兼夹、多因兼夹、多位多因兼夹3种表现形式.
作者:方樑;周学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铭心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周教授认识到闭经基本病机可分为血虚及血瘀两端,郁火积热也是闭经的另一重要病机,因病情的复杂性,临证需辨证认识虚瘀的关系;在治疗方法上通过“达冲”、“注冲”两种方法有层次的安排,观察病情“应”与“不应”,再采取相应的“达冲”与“注冲”的治疗方法;在用药方面,根据既往经验预先配伍治疗闭经有效的单元药组,临证时根据病情变化将这些单元药组联缀组方.策略得当,疗效满意.
作者:伍镝;周铭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为促进国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文章综述了国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的管理.结果发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存在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给药方式不合理、给药浓度不合理、全营养混合液的医嘱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加强不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瑞芳;安如俊;易琦峰;黄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妇科冰鉴》一书为清代柴得华(丽华)所撰,其书博采前人精华,共设有月经、经闭、崩漏、带下、积聚、嗣育、胎前、生育、产后、乳证、前阴、杂证12门.各门首论病情症状,次以八纲辨证,详于脉法、症状、方药,共载医论166条,录方224首.临证辨治强调化裁变通:调经以八纲为法,脉症合参;重视情志与脾胃,用药平中见奇;以辨析见长,推陈出新.全书集理论探讨与临床经验于一炉,具有实用参考价值,文章对其月经病、杂病的诊疗特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作者:于峥;杨威;韩蕊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辨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检索FD中国期刊文献近十年的辨证文献43篇,共收206证,并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学会标准、行业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临床辨证诸方面比较分析了FD辨证规范和实际应用情况,积极完善FD的辨证规范及FD所属症状在辨证规范中的作用并开展前瞻性辨证规范研究,使FD的辨证标准客观、规范、统一,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申珊珊;梁茂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民族医药是医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各族文化的交流,使壮医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毒虚致百病是壮医的病因病机论,壮族先民们对毒有着特别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并总结了丰富多采的解救治疗方法,这些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壮医药理论和中医学理论都有许多对“毒”论说的内容,壮医药理论中对“毒”的论说独树一帜,中医学理论对“毒”的论说全面恢宏,两者相得益彰.从两种医学理论对“毒”的内涵认识;对壮族人群常见和高发的“毒”病的诊疗;对“毒药”的认识;对“解毒”方法的认识;对“防毒”的认识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总结,旨在为提高辨毒论治、防毒解毒的能力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唐汉庆;黄岑汉;黄秀峰;梁楚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宋恩峰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研究了汉代张仲景对附子的运用,继承前人理论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附子的古今临床应用、炮制加工、煎煮法、配伍减毒及中毒后急救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附子临床应用体会及如何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的问题.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钻研和创新,笔者作此文呼吁临床工作者以用好附子为契机,为更科学、更好地继承我们伟大的中医学而不懈努力.
作者:宋恩峰;孙文连;张珏;梅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成都火车南站社区的740例55岁至85岁老年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从而为中医体质辨证在老年人群疾病防治、中医养生保健、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系统、调查问卷及量表的形式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气虚质、阴虚质和热性质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其中气虚质409人,阴虚质74人,热性质73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通过本次对成都火车南站社区老年人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流行病学调查,揭示了成都社区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伍文彬;李斌;葛玉霞;张玲;黄琴;沈维艳;王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并导致多部位髓鞘脱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易复发和致残率高的特点.复发缓解型MS(RRMS)是MS中常见的病程类型.本文采用文献学方法,运用中医学基础理论探讨RRMS急性期和缓解期证候特点,并阐明相应的治疗原则,提出RRMS的基本病机为“急性期不离湿热,缓解期莫失肾本”,并阐明“急性期祛邪清湿热,缓解期补肾调阴阳”的治疗原则,从而明确中医药治疗MS的研究切入点.
作者:刘剑;高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亚健康状态是由于人体功能失调,使之处于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人体内的形、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保持着心身统一的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因各种原因被打破,就出现生理功能异常,产生偏颇体质,所以亚健康状态与中医偏颇体质息息相关.偏颇体质之人,体内阴阳气血已经失调,但尚未发展成疾病,处于病与未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相比现代医学对于功能失调而无器质性的病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学在治疗人体功能失调的亚健康状态上有极大优势.通过中医调理偏颇体质,改善机体内环境,可以有效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发生.
作者:杨育同;郭文娟;冯玉华;闫润红;张俊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易引起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合理使用痰热清注射液,预防静脉炎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样本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科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2年内输注痰热清的病人,发生静脉炎者与未发生者根据性别、年龄按1∶2比例进行匹配.采取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优势比(OR)与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终确定痰热清注射液导致静脉炎的相关因素.结果:痰热清注射液导致静脉炎与痰热清注射液输注时间以及留置针留滞时间有很大相关性.结论:痰热清注射液导致静脉炎与很多因素有关,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引起护理人员重视.
作者:张立宏;芮婷;李家珍;韩旭;李莉;张素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分析肝功能指标升高某一值域的各证型出现概率并总结规律,以指导于临床.方法:门诊收集270例临床症状显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例,记录其中医证型及肝功能指标,统计各肝功能指标升高不同区段的证型出现概率,将有统计学意义组进行规律总结.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酰转肽酶(GGT)的不同组间各证型出现概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ALT、AST、GGT正常以肝郁脾虚证为主,重度升高组以肝胆湿热证为主,ALT、AST轻中度升高多见于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胆湿热证,GGT中度升高各证型分布较均匀.结论:部分肝功能指标升高程度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随之改变,二者具有相关性.
作者:王琮;徐春军;江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1981年-2010年三十年间中医英译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研读,重点阐述了研究者们提及的主要中医英译理论依据:归化和异化、功能对等、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及其对应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旨在对中医英译理论依据和策略选择进行宏观把握和系统总结.并分析相关理论和策略间关联,发现有的相反相对,有的相互渗透、殊途同归,笔者认为在中医英译中,译者要从实际出发,在策略运用上把握好度,灵活处理.同时提出相关理论联合指导中医翻译的新思考,以期为中医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周义斌;王银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RA-ILD)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68例RA-ILD患者,分析合并疾病、肺损伤程度、中医证候特征.结果:RA-ILD常合并贫血、干燥综合征、肺部感染等;有呼吸道症状43例;肺部HRCT表现以磨玻璃样变、网格状影及蜂窝样改变为主;肺功能主要表现为通气功能或弥散功能障碍.证候方面:以肺、脾、肾为主,主要以气虚及阴虚为主.标实证多见痰瘀证、痰热证、痰湿证.结论:RA-ILD以本虚标实为主,肺肾气阴两虚证合并痰瘀证为主要证候类型.
作者:李松伟;李素云;郭洪涛;黄云台;李桓;王济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卵巢早衰(POF)模型小鼠卵巢组织内Th17/Treg表达水平及右归丸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透明多肽建立小鼠自身免疫性POF模型.RT-PCR法检测卵巢组织Th17、Treg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Th1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各用药组(P<0.01),模型组Treg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Th17/Treg表达与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自身免疫性POF模型小鼠Th17/Treg表达失衡,导致对卵巢组织的免疫性损伤,卵巢组织破坏,卵巢功能终衰竭.右归丸能通过调节Th17/Treg表达平衡,缓解免疫反应对卵巢组织的损伤,改善卵巢功能.
作者:丁青;欧阳进;伍参荣;刘惠萍;陆惠;郭艳玲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75例辨证为肾虚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斑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39例)和维生素C、E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6例).分别予以30d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并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2升高(P<0.05),T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补肾祛斑汤对于黄褐斑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穴位贴敷疗法防治慢性哮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卵清蛋白复制BALB/c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按正交设计观察贴敷小鼠肺俞、膻中穴,不同的药物、剂量、贴敷持续时间与贴敷间隔时间这4种因素,3种水平对模型血清IgE值及肺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有效的组方是复方0.6g,贴敷4h,每5d贴敷1次.其中,药物的组成、贴敷持续时间与贴敷间隔时间3个影响因素水平优选,而药物剂量的三水平对结果没有影响.结论:穴位贴敷疗法中存在着多因素的相互影响,选择合适的药物、贴敷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配合适当的药物剂量,可以提高贴敷的疗效,有利于更好地防治哮喘.
作者:周静珠;王茵萍;蔡红;唐青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医学发明》是李杲的代表性医学著作,由金代的罗天益为之刊行.该书的五邪相干论承接《难经》的相关论述,以五行生克理论作为推演工具,提出了虚邪、实邪、贼邪、微邪、正邪5种发病模式.该论基于脾胃病证的医疗实践,对5种发病类型的具体证候表现及选方用药进行了概括,形成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总结,从而将《难经》根据五行学说单纯的理论推演落实到了临床实践,使这部分理论有了临床指导意义.该论对明清医家影响较大,清代高鼓峰《四明心法》中的“二十五方总图”是对其的直接继承与发展.
作者:郑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胶囊对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及Notch1、Jagged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AO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RT-PCR法于术后7d、14d、28d观察海马NSCs增殖,Notch1、Jagged1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术后7d中药组NSCs、Notch1、Jagged1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西药组(P<0.05).术后28d中药组NSCs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西药组(P<0.05);Notch1蛋白及mRNA低于正常、假手术组,但高于模型组、西药组(P<0.05).结论:健脾益智胶囊可促进BrdU阳性细胞数量增加,提高Notch1、Jagged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提示健脾益智胶囊能可能通过激活Notch通路以促进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作者:冯珂;纪立金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