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宏;芮婷;李家珍;韩旭;李莉;张素秋
目的:评价细辛外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虚火上炎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以随机、自身对照为原则,设计临床研究方案,纳入患者60例,给予细辛散剂外敷涌泉穴,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证候疗效分析显示:临床痊愈率为15.5%,显效37.9%,有效41.4%,无效5.2%;病损疗效分析显示:临床痊愈率为53.4%,显效13.8%,有效22.4%,无效10.3%.出现1例不良反应,可能与用药有关,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结论:细辛外敷涌泉穴治疗口腔溃疡(虚火上炎证)有一定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双艳;高明超;吴业清;池学洋;翟华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前后微小残留白血病(MRL)患者树突状细胞(DC)亚群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该药治疗后MRL患者DC亚群和T细胞亚群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流式技术分析36例MRL患者应用益气补肾颗粒前后外周血DC亚群(mDC、pDC)和T细胞亚群(T、Th、Tc)改变,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与健康人比较,MRL患者pDC和Th百分比和绝对值及mDC绝对值和Th/Tc降低,Tc百分比增高.益气补肾颗粒治疗后MRL患者pDC、mDC、Th百分比和绝对值均显著提高,Tc百分比降低,Th/Tc升高.结论:益气补肾颗粒可能通过增加MRL者外周血DC和Th数量,改善MRL患者免疫失衡状态,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从而抑制体内残存白血病细胞,延长ML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作者:许勇钢;麻柔;杨晓红;唐旭东;孙淑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宋恩峰主任医师是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深入研究了汉代张仲景对附子的运用,继承前人理论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附子的古今临床应用、炮制加工、煎煮法、配伍减毒及中毒后急救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附子临床应用体会及如何确保用药的安全性的问题.中医药是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去传承、钻研和创新,笔者作此文呼吁临床工作者以用好附子为契机,为更科学、更好地继承我们伟大的中医学而不懈努力.
作者:宋恩峰;孙文连;张珏;梅莎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对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面色特征信息进行客观化探讨.方法:应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采集并分析冠心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乙肝患者面色特征信息.结果:冠心病组的面色以红黄隐隐和红色多见,其面部红色指数、黑色指数和面部总体指数较慢性肾衰组和慢性乙肝组明显升高(P<0.05);慢性肾衰组的面色主要以黄色、青色和白色多见,其面部白色指数、青色指数较冠心病组和慢性乙肝组明显升高(P<0.05);慢性乙肝组面色以黄色和黑色多见,其面部红色指数、白色指数、青色指数和面色总体指数较慢性肾衰组明显降低(P<0.05).黄色指数三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脏腑疾病面色及其参数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辅助中医临床诊断是可行的,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冠心病、慢性乙肝的中医辨证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董梦青;李福凤;周睿;王忆勤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方(GGQL)治疗Wa株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RV-Wa感染4天龄昆明小鼠乳鼠的腹泻模型,采用实时SYBR Green Ⅰ嵌合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GGQL对乳鼠小肠组织钠离子葡萄糖联合转运子(SLC5A1) mRNA的表达差异变化.结果:RV感染乳鼠小肠SLC5A1 mRNA表达降低;GGQL组小肠组织SLC5A1 mRNA表达明显升高.结论:GGQL对感染RV感染性乳鼠腹泻的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调小肠SLC5A1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宋丽军;赵文昌;谭晓梅;杨蒙蒙;罗佳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毒人群不同中医证型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方法:选择吸毒人群AIDS患者105例,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并辨证分型,检测各证型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分析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200 μL之间时,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多见;计数在201-350μ L之间时,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和肝肾阴虚、湿毒蕴结型多见;计数在351-500μL之间时,以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多见.计数在501-650μL之间时,以肝郁气滞火旺型多见.结论:吸毒人群AIDS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有一定规律,并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段密切相关.
作者:张颖;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李静茹;曾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门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3.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疗效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李欣;林琳;魏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女子青春发育期乳房发育偏小或扁平,称小乳症.其病因病机复杂多端,但“肾气不足”是其始动的主因, “肝络不畅”是其病机的关键.本文就“肾气不足”及“肝络不畅”小乳症的重要病因病机做一探讨,试图阐明“调肝补肾”在丰乳治疗上的重要性.
作者:彭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1981年-2010年三十年间中医英译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研读,重点阐述了研究者们提及的主要中医英译理论依据:归化和异化、功能对等、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及其对应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旨在对中医英译理论依据和策略选择进行宏观把握和系统总结.并分析相关理论和策略间关联,发现有的相反相对,有的相互渗透、殊途同归,笔者认为在中医英译中,译者要从实际出发,在策略运用上把握好度,灵活处理.同时提出相关理论联合指导中医翻译的新思考,以期为中医英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作者:周义斌;王银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胃大鼠血清中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次酸的含量.方法:取大鼠血清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技术,经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测定.采用Dikma Technologies-C18 ODS(200mm×4.6mm,5μm)色谱柱,分别以乙腈-0.01%磷酸0.05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5%醋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结果:甘草苷血清浓度在0.1355-43.36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异甘草苷血清浓度在0.0506-5.06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异甘草素血清浓度在0.02503-1.001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甘草次酸血清浓度在0.1014-4.056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分析速度快、准确性好,适用于甘草提取物灌胃大鼠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作者:王杰;张振秋;杨燕云;周萃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形臂透视引导针刀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分别采用针刀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30例.单支切断15例、双支切断9例、三支切断6例.评价采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术后6个月测定致痛关节突关节水平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并于术后6个月进行腰椎MRI检查,测量多裂肌横断面积、萎缩率.结果: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背疼痛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术后6个月多裂肌肌电信号测试值均低于切断治疗前基础值,但三支切断组肌电信号值明显变小(P<0.05).单支、双支切断组6个月后MRI检查测量多裂肌横断面积无明显变化,三支切断组多裂肌横断面积减小(P<0.05),有退变萎缩表现.结论:脊神经后内侧支切断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是有效的,单支、双支切断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是相对安全的,未出现明显退变萎缩情况.三支切断治疗有一定风险,应谨慎使用.
作者:徐卫星;卢笛;丁伟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生地黄炭、熟地黄炭止血炮制机制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方法:以ICR种小鼠为实验动物,采用断尾法及毛细管法分别测定生地黄、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对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生地黄、炒生地黄炭、炒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煅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与生地黄组比较,炒生地黄炭、煅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5);与熟地黄组比较,炒熟地黄炭、煅熟地黄炭均能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1).结论: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均具有一定的止血作用,且生地黄制炭后增强了止血作用、熟地黄制炭后产生了止血作用,不同制炭方法对生地黄炭和熟地黄炭止血作用没有显著性影响.
作者:李娴;卫向龙;李凯;田连起;石延榜;张振凌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周仲瑛教授提出“构建以病机为核心、以病机证素为单元的辨证论治新体系”的设想,以更好地体现辨证的活化,达到执简驭繁的目的.病机证素是辨识病机的基本要素,有单一、兼夹、复合三重属性.复合病机证素具有不可拆分、因果相关的特点,治应复法合方,有多病位复合、多因复合、多位多因复合3种表现形式;兼夹病机证素以独立致病,相互叠加为特点,临床治疗应抓住主要矛盾,分清标本缓急,有多病位兼夹、多因兼夹、多位多因兼夹3种表现形式.
作者:方樑;周学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研究针刺对脑缺血大鼠侧脑室微量注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p-糖蛋白(P-gp)阻滞剂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是否通过影响微血管内皮细胞的Glut-1和P-gp的表达,减轻缺血后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保护缺血脑组织,为针刺治疗脑缺血性疾病提供实验及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侧脑室微量注射5-硫D-葡萄糖、环孢菌素A后,观察电针内关穴(每天1次)7d后脑组织葡萄糖、乳酸、丙酮酸、Ca2+和谷氨酸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t-1、P-gp的表达.结果:针刺可提高脑组织葡萄糖含量,降低乳酸、谷氨酸、Ca2+含量,促进Glut-1、P-gp表达.侧脑室注射Glut-1、P-gp阻滞剂后可抑制内皮细胞转运功能,减低针刺的上述效应.结论:针刺具有改善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减轻缺血后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针刺治疗脑缺血机制可能与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有关.
作者:卢岩;王世军;刘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75例辨证为肾虚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斑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39例)和维生素C、E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6例).分别予以30d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并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2升高(P<0.05),T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补肾祛斑汤对于黄褐斑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
作者: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脏损伤疾病,临床治疗难度大.向国鼎教授是湖北知名的少数民族老中医,数十年来在该病的诊治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认为肝硬化常见病机要素为湿、瘀、气滞等,且肝硬化患者大多存在营养欠佳的情况,因而治疗的全过程注重运用“扶正消癥”之法,常获良效.文章通过选取并分析向国鼎教授的3则典型临证验案,将其治疗肝硬化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奚胜艳;王大伟;赵晖;岳利峰;赵敬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香谱》为记载香品的产地、特征,香方调配,香品修制方法,香事的一类书籍.本文考察了目录书籍对宋代《香谱》的记载,发现自宋朝开始《香谱》被目录学者分别纳入类书、食货、谱录、杂艺、农家等类.文中介绍了宋代《香谱》中记载的香方合香方法,认为其符合中医组方配伍理论.文章后对9种,108个香方作了统计学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结合《香谱》中的记载,总结出宋代《香谱》香方具有理气调中、提神醒脑、燥湿驱虫、扶正祛邪、温中辟寒、祛风止痛、化湿解暑、辟疫等作用,并分别举例说明.
作者:张琳颖;曲黎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辨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检索FD中国期刊文献近十年的辨证文献43篇,共收206证,并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学会标准、行业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临床辨证诸方面比较分析了FD辨证规范和实际应用情况,积极完善FD的辨证规范及FD所属症状在辨证规范中的作用并开展前瞻性辨证规范研究,使FD的辨证标准客观、规范、统一,发挥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势.
作者:申珊珊;梁茂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动态变化及桃核参术汤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1%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放射免疫法观察DMN注射后第2、4、6周血浆肾素活性(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变化.结果:造模4周后大鼠形成肝纤维化,6周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损伤较4周时有所缓解.肝组织AngⅡ从DMN注射第14天开始出现升高,以后一直维持高水平直至实验结束.与6周模型组相比,桃核参术汤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血浆PRA和AngⅡ,肝组织AngⅡ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P<0.01).结论:肝脏局部RAS在DMN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逐渐激活,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桃核参术汤能够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局部RAS的激活可能是该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张俊杰;林庚庭;滕飞;吴茂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澡豆是我国古代用于清洗身体、保健皮肤、护肤美容的粉剂,历史上出现过多个药方和方剂.本文针对《外台秘要方》和《太平圣惠方》中澡豆的10个药方20首方剂,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从核心药物、单味药物、药对、方元、基方等方面展开配伍分析,并对“澡豆”进行了优化配伍,以扩大其适用范围.
作者:刘本玺;杨本雷;龙春林;许嘉鹏;余惠祥;董广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