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苍柏湿毒清颗粒使支原体耐药菌株产生敏感化趋势以及与白介素IL-2、IL-12的相关性研究

蔡玲玲;李元文;张丰川;孙占学;周志强;赵雅静;杨勇智

关键词:苍柏湿毒清颗粒, 耐药性, 敏感化趋势,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2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指标检测探讨苍柏湿毒清作用机制,探求解脲支原体感染优化的治疗方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01组(苍柏湿毒清颗粒)、02组(左氧氟沙星)、03组(苍柏湿毒清颗粒+左氧氟沙星),比较症候积分和检测实验指标.结果:①有效率:03组69.70%>01组33.33%>02组45.45%.02组耐药率54.55%,复发率33.33%.②血清白介素IL-2、IL-12变化:01组>03组>02组.结论:①中药合用抗生素复发率低,并且使耐药菌株有敏感化趋势.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为优化的治疗方案.②中药与IL-2、IL-12变化存在相关性.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清热祛瘀颗粒对糖尿病Apo 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糖尿病Apo 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Apo 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非糖尿病对照组和清热祛瘀颗粒组,分别给予清热祛瘀颗粒及生理盐水16周,评估冠状动脉主干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及冠状动脉周围的炎症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单核细胞/巨噬细胞-2( MOMA-2)表达、ELISA方法测定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Real-time PCR的方法测定ICAM-1、白细胞趋化因子( MCP-1)、人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更加显著;清热祛瘀颗粒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冠脉主干周围炎症,并显著降低ICAM-1、MCP-1、升高HO-lmRNA的表达.结论:清热祛瘀颗粒可显著抑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小鼠冠状动脉血管内、外膜的炎症反应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减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作者:程文立;王勇;陈敏;周童亮;李鸿;郭健;潘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大内皮素、N末端脑钠肽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大内皮素( Big ET-1)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05例冠心病患者按中医辨证为气虚、阴虚、阳虚、气滞、血瘀、寒凝、痰浊7个证型,检测其血浆BigET-1和NT-proBN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血瘀及兼证、非血瘀证两组比较,Big 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及兼证、非阳虚证两组比较,寒凝及兼证、非寒凝证两组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不同西医分型比较,NT-pro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可能和Big ET-1相关,阳虚证、寒凝证可能和NT-proBNP相关,Big ET-1、NT-proBNP可能作为冠心病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作者:任毅;陈可冀;张敏州;尤士杰;郭力恒;张健;吕渭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的筛选

    目的:初步筛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病例观察设计,收集全国4所三甲中医院肺炎患者辨证诊疗信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拟定的筛选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指标的初筛.结果:1 059例有效病例进入分析.发热、咳嗽等6个症状指标;体温、呼吸次数等5个体征指标;血常规指标、胸部影像等3个实验室指标;健康状况、生活乐趣等14个生存质量指标;自我照料的能力等10个疗效满意度指标;咳嗽、咯痰等13个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被初步筛选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筛选出了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余学庆;李建生;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至婉;王明航;王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清热化瘀方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BDNF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6、12、24h及3、7d共6个时间点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以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半暗带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表达继续增强,12h达高峰,3d后表达开始减弱(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于缺血再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24h达高峰,3d后表达开始减弱( P<0.05,P<0.01).清热化瘀方治疗后可以上调BDNF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P<0.05,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可促进脑缺血后B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

    作者:胡跃强;唐农;刘泰;刘尊敬;祝美珍;胡玉英;范立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掌叶半夏提取物的有效部位对宫颈癌细胞株HPVE6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掌叶半夏提取物的有效部位(PE)对CaSki和HeLa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 E6基因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PE的抑癌机制.方法:0.15mg/mL的PE作用于CaSki和HeLa细胞24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HPVE6和P53 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ki和HeLa细胞HPVE6、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0.15mg/mL的PE作用24h后CaSki和HeLa细胞HPVE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而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PE可以明显抑制CaSki和HeLa宫颈癌细胞株HPVE6基因的表达、促进其P53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PE抗宫颈癌作用的关键环节.

    作者:李桂玲;夏晴;陈松华;归绥琪;徐丛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三黄散瘀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

    目的:明确三黄散瘀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重物锤击法制备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动物模型,分组贴敷给药,每日换药1次,给药4d,进行组织病理学和炎性介质的测定,观察三黄散瘀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和基质对照组比较,三黄散瘀巴布剂低、中、高剂量组和青鹏膏对照组、扶他林对照组均可降低损伤局部组织的前列腺素E2( PGE2)、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的含量,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黄散瘀巴布剂对急性软组织损伤SD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损伤局部组织中PGE2和IL-1β含量有关.

    作者:章建华;尹华;刘云飞;许丛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镶)针耳背割治配合中药治疗血热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镜)针耳背割治结合中药内服对血热型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镜)针耳背割治加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内服.分别治疗1-2个疗程后,采用PASI评分表进行评分.结果: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PASI评分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甥)针耳背割治结合中药内服治疗血热型银屑病总体疗效优于单纯中药内服组.

    作者:刘智艳;杨欢;刘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绞股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红外光谱、气相色谱分析

    目的:绞股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的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得精制绞股蓝多糖(GPM2).利用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GC)分析多糖的糖键结构和单糖的组成及摩尔比值.结果: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多糖效果显著,得精制多糖(GPM2).IR分析显示GPM2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GC分析得出该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3.23:7.71:1.00:2.29:2.88:14.84,其中半乳糖的含量高.结论:分析绞股蓝多糖的结构和组成,对绞股蓝产品的功能和生产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周宝珍;肖娅萍;牛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艾片的体外黏膜渗透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考察艾片的体外黏膜渗透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离体牛蛙腹皮为渗透模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黏膜实验;GC测定艾片中龙脑的含量,研究接收液的不同pH值、温度、搅拌速度及药物浓度对艾片体外黏膜渗透的影响.结果:搅拌速度对艾片的渗透有一定的影响;而接收液的pH值、温度及药物浓度对艾片的渗透无影响.艾片黏膜渗透性良好,累积渗透率与时间符合一级吸收过程.结论:离体牛蛙腹皮可作为艾片的体外黏膜渗透性研究的实验模型.

    作者:宋逍;杜守颖;陆洋;马勇;陈晓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张磊杂病证治思路与方法探析

    张磊教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治内科杂病,其通过以常治杂、以奇治杂、以杂治杂、以简治杂、以守治杂和以变治杂等独特的临床思维和方法诊治疑难杂病,辨治精确,方药灵变,每起沉疴.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何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体质学基础实验方法和研究现状

    基础实验研究是中医体质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生物化学、免疫遗传学、生物物理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组学等实验方法被应用于中医体质学研究.但目前体质基础研究仍存在报道数量较少,实验数据缺乏深入分析等不足之处.今后中医体质实验研究在思路上仍然应以整体性和系统性为指导,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方法学上则应当充分借鉴表观遗传学、免疫组库等现代科学新的研究理念和实验技术.并且应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作者:王济;王琦;张惠敏;李英帅;倪诚;李玲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从西北燥证论治新疆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西北燥证临床干预对新疆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研究分组为病证治疗组、病证对照组,唯病对照组.在3个地区11家医院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病例,对3组病例疾病分级疗效及基线、治疗第10天、第20天病情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分析.结果:①病证治疗组显效以上者为71.0%,高于病证对照组的30.0%和唯病对照组的34.4%( P<0.05),而两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②病证治疗组在干预第20天病情积分低于两对照组(P<0.01).3组间病情积分差值有差异(P<0.05),其中病证治疗组病情积分差值高于两对照组(P<0.01),两对照组间无差别.结论:运用西北燥证治法可改善新疆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与常规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相比具有明显优势.从西北燥证论治相关性疾病有异病同治效应.

    作者:王燕;韩荣;张惠田;周铭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红豆杉多糖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肌组织损伤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红豆杉多糖对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模型心肌组织损伤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将30只比格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豆杉多糖低剂量组(89.5mg·kg-1·d-1)、红豆杉多糖高剂量组( 357mg·kg-1·d-1)、卡维地洛组( 1mg·kg-1·d-1),每组6只,灌胃7d后,建立MIRI模型.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镜观察心肌组织损伤病理改变;日立H-600Ⅳ型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心肌细胞排列整齐,无明显病理变化.模型组心肌严重紊乱、断裂,核固缩及胞浆嗜酸性变明显,轻到中度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红豆杉多糖高剂量及卡维地洛组心肌细胞紊乱、断裂程度较轻,核固缩及胞浆嗜酸性变明显减少,部分组织仍有轻度充血、水肿.电镜下模型组收缩带肌丝断裂、溶解;线粒体肿胀,嵴排列紊乱、部分断裂、溶解、空泡形成,线粒体基质中致密颗粒减少;核周肌丝断裂,核染色质固缩,边集,核变空,核膜表面凹凸不平.红豆杉多糖高剂量组及卡维地洛组心肌细胞肌丝、线粒体、胞核等的病变程度较轻.结论:光镜及透射电镜均证实红豆杉多糖具有减轻MIRI的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保护线粒体、胞核、肌丝及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李辉;石涵;朱天民;朱慧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当代全国名老中医起居养生经验调查研究

    目的:从运动、房事、睡眠等方面总结当代全国名老中医起居养生经验的共性特征.方法:以全国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动、房事、睡眠等方面的养生建议与自身实践进行调查和总结分析.结果:58位名老中医的调查数据显示,87.9%的名老中医赞同散步,62.1%赞同太极拳,其他运动项目皆少于50%;69.0%提倡应适度房事,15.5%提倡节欲;93.1%提倡应规律起居,主张注意气候环境、居处环境、衣着、规律睡眠者,分别占70.7%、63.8%、62.1%、89.7%,84.6%提倡睡午觉.名老中医个人施行的情况与主张的比例接近,晚上平均上床睡觉时间为22点24分,晚上床时间晚上24点,建议睡眠时间7h,午睡平均在13点,长度50min左右.结论:名老中医的运动养生推崇散步和太极拳;房事养生主张顺其自然、适度,并认为进行房事相关气功的修炼是不必要的;注重居处环境、衣物、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作者:林嬿钊;卢传坚;丁邦晗;李姝淳;欧爱华;冼益民;叶子怡;郭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八角茴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制定八角茴香的质量标准,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鉴定方法和含量测定技术开展八角茴香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结果:对10个不同产地八角茴香的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灰分进行了测定;同时对其活性成分莽草酸和山柰酚进行了薄层定性鉴别,并对莽草酸进行了HPLC定量研究.结论:研究所得方法简便,准确,可有效控制八角茴香药材的质量.

    作者:袁经权;汪洋;周雅琴;周小雷;王硕;张蓉婷;闭春艳;覃玉宁;缪剑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明代上海的医学特色探究

    以明代上海地区的医学为研究对象,挖掘医学史、学术史、地方志等相关资料,从学术承启、世家医学、中西会通、人文史料等角度着手,尽可能全面整理明代上海医学的内容,总结其成因与特色.

    作者:杨奕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论体质与个体化诊疗

    个体化医疗是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遗传信息科学的发展为传统医学体质理论提供了参佐.文章从论述传统医学中体质理论与辨证论治及现代药效基因学间的关系,探讨建立生物遗传学指导下的体质分型方法,以及其在未来个体化诊疗中潜在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翠柏;李光善;黄丽媛;李宁;徐敏;高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正交实验法优选黄连-厚朴药对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黄连-厚朴药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小檗碱与厚朴总酚的提取率以及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醇浓度对各指标的影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厚朴总酚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3%磷酸(三乙胺调节pH=4.0).结果:黄连厚朴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药材,70%乙醇回流,提取60min,提取1次.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省时,省材.为黄连-厚朴配伍的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吴安国;曾宝;韦杨;李生梅;黄孟秋;黄斌;陈建南;赖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作者:胡小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砂仁临床功效探究

    系统总结砂仁的临床功效,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砂仁的临床功效可概括为:芳香化湿,行气宽中;温中止呕、暖脾止泻;行气安胎,降气祛痰;解酒醒神,防碍助运;润肾达下,化消骨鲠.

    作者:柯斌;师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