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桂荣
目的:观察健骨颗粒对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生理盐水血清组加入生理盐水血清;含药血清组加入佳浓度的健骨颗粒颗粒含药血清;MTT法检测佳含药血清浓度;运用采用ELISA法检测成骨细胞OCN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羟脯氨酸(HYP)、碱性磷酸酶(AKP),实时荧光定量PCR-SYBR GREEN法检测核心结合因子(Cbfα1)、Ⅰ型胶原(Col Ⅰ)、成骨转录因子(OSX)mRNA的表达.取第4代细胞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染色矿化结节.结果:MTT法检测显示含药血清佳浓度为20%;钙化结节观察显示含药20%组先出现矿化结节,结节数量增多;含药血清组细胞液内OCN、AKP和HYP含量高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含药血清组Cbfα1、Col Ⅰ、OSX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血清组(P<0.05).结论:健骨颗粒含药血清能提高体外培养成骨细胞中矿化结节的数量、AKP、HYP、OCN的含量、Col Ⅰ、Cbfα1、OSX mRNA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加快细胞分化.
作者:林煜;吴银生;卢天祥;黄云梅;林燕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考察干姜、辛夷、荜橙茄3种挥发油和氮酮及其不同比例组合后对透皮贴剂中罗通定促透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以小鼠皮肤为透皮屏障,以HPLC测定罗通定的含量,筛选出对罗通定有佳促渗作用的挥发油.结果:3种挥发油对罗通定均具有促渗作用,3%辛夷油、5%干姜油、5%荜橙茄油、3%荜澄茄油+2%氮酮对罗通定的8h平均累积渗透量(Q8,mg/cm2)分别为:9.1559、9.4603、9.1400、11.4722;增渗倍数分别为:1.08、1.12、1.03、1.36.结论:与单一挥发油相比,混合挥发油有较好的促渗性.
作者:崔利利;马云淑;汉会勋;许智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对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病机.方法:以中重度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其平时、痛经及证型分布情况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3例被调查者中,有69.94%平时较怕冷,57.06%易手脚冰冷,77.30%喜热饮热食,83.44%每周运动少于3次.78.53%、64.42%的患者因吃冰品冷饮或用冷水洗衣服引起或加重腹痛,66.26%、74.23%因吃热食热饮或热敷腹部缓解腹痛.腹痛时69.33%的患者排便次数增加且大便变稀软;61.35%、56.44%左侧或右侧尺脉沉.68.10%的患者被诊断为寒湿凝滞证.结论:调查发现中重度原发性痛经的中医病因为寒邪,病机以外感寒邪而致寒湿凝滞胞宫为主.
作者:刘玉祁;佘延芬;朱江;宋佳杉;陈寅萤;郑媛媛;马增斌;陈旭;杨欢;解秸萍;苑鸿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对类风湿关节炎相关的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湿热痹阻型、肝肾两虚型、寒热错杂型的判别模型.方法:收集符合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肝肾两虚、湿热痹阻、寒热错杂3种证型.对变量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并使用逐一回代法对模型的符合率进行检验.结果:筛选出对区分3类中医证型有显著贡献的13个变量,建立判别模型.根据判别模型对观测量所属类别进行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模型所判的分类,符合率分别是86.82%、81.82%、91.84%.结论:建立的判别模型具有较好的判别效果,对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型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赵宝利;黄可儿;赵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绞股蓝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单糖组成的研究.方法:采用水提醇沉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等方法,得精制绞股蓝多糖(GPM2).利用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GC)分析多糖的糖键结构和单糖的组成及摩尔比值.结果: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多糖效果显著,得精制多糖(GPM2).IR分析显示GPM2具有典型的多糖吸收峰.GC分析得出该单糖组成为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3.23:7.71:1.00:2.29:2.88:14.84,其中半乳糖的含量高.结论:分析绞股蓝多糖的结构和组成,对绞股蓝产品的功能和生产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作者:周宝珍;肖娅萍;牛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从运动、房事、睡眠等方面总结当代全国名老中医起居养生经验的共性特征.方法:以全国名老中医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运动、房事、睡眠等方面的养生建议与自身实践进行调查和总结分析.结果:58位名老中医的调查数据显示,87.9%的名老中医赞同散步,62.1%赞同太极拳,其他运动项目皆少于50%;69.0%提倡应适度房事,15.5%提倡节欲;93.1%提倡应规律起居,主张注意气候环境、居处环境、衣着、规律睡眠者,分别占70.7%、63.8%、62.1%、89.7%,84.6%提倡睡午觉.名老中医个人施行的情况与主张的比例接近,晚上平均上床睡觉时间为22点24分,晚上床时间晚上24点,建议睡眠时间7h,午睡平均在13点,长度50min左右.结论:名老中医的运动养生推崇散步和太极拳;房事养生主张顺其自然、适度,并认为进行房事相关气功的修炼是不必要的;注重居处环境、衣物、气候对身体的影响.
作者:林嬿钊;卢传坚;丁邦晗;李姝淳;欧爱华;冼益民;叶子怡;郭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优选黄连-厚朴药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小檗碱与厚朴总酚的提取率以及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溶剂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醇浓度对各指标的影响.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檗碱,厚朴总酚的含量,流动相:乙腈:0.3%磷酸(三乙胺调节pH=4.0).结果:黄连厚朴的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药材,70%乙醇回流,提取60min,提取1次.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省时,省材.为黄连-厚朴配伍的复方制剂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吴安国;曾宝;韦杨;李生梅;黄孟秋;黄斌;陈建南;赖小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初步筛选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病例观察设计,收集全国4所三甲中医院肺炎患者辨证诊疗信息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各种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并根据拟定的筛选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指标的初筛.结果:1 059例有效病例进入分析.发热、咳嗽等6个症状指标;体温、呼吸次数等5个体征指标;血常规指标、胸部影像等3个实验室指标;健康状况、生活乐趣等14个生存质量指标;自我照料的能力等10个疗效满意度指标;咳嗽、咯痰等13个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以及住院治疗时间等指标被初步筛选为疗效评价指标.结论:初步筛选出了相关社区获得性肺炎病证结合疗效评价指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余学庆;李建生;李素云;郑四平;孙子凯;张伟;贾新华;王至婉;王明航;王海峰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MTT的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小檗碱对SGC7901细胞的24h和48h抑制率,并计算24h和48h的50%抑制浓度(IC50)值;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作用48h后胃癌细胞系SGC7901凋亡的发生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小檗碱对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的抑制作用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h和48h IC50分别为74.16、36.84μmol/L.1μmol/L至120μmol/L浓度梯度的小檗碱干预48h后,SGC7901凋亡率发生率逐渐增加.其中5、10、25、50、75、120μ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120μmol/L时凋亡发生率达到35.43%;5、25、75μmol/L浓度的小檗碱作用后,SGC7901胃癌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S期细胞比例则随浓度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25、75μmol/L浓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G2/M期细胞,各组比例变化无明显差别.结论:小檗碱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与阻滞细胞周期于Go/G1期,抑制DNA合成和诱导凋亡有关.
作者:陈刚;胡少明;柯善栋;王清睿;向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掌叶半夏提取物的有效部位(PE)对CaSki和HeLa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PV) E6基因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PE的抑癌机制.方法:0.15mg/mL的PE作用于CaSki和HeLa细胞24h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两种细胞HPVE6和P53 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aSki和HeLa细胞HPVE6、P5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0.15mg/mL的PE作用24h后CaSki和HeLa细胞HPVE6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而P53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上升(P<0.05,P<0.01).结论:PE可以明显抑制CaSki和HeLa宫颈癌细胞株HPVE6基因的表达、促进其P53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PE抗宫颈癌作用的关键环节.
作者:李桂玲;夏晴;陈松华;归绥琪;徐丛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个体化医疗是提高疾病诊疗水平的一个重要内容.遗传信息科学的发展为传统医学体质理论提供了参佐.文章从论述传统医学中体质理论与辨证论治及现代药效基因学间的关系,探讨建立生物遗传学指导下的体质分型方法,以及其在未来个体化诊疗中潜在的临床意义.
作者:魏翠柏;李光善;黄丽媛;李宁;徐敏;高利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泥石流后灾区人群感冒及腹泻的发病状况,评价大规模使用中药汤剂对灾区人群感冒、腹泻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舟曲县独立初中二年级学生496名,分为试验组(278名)和对照组(218名),试验组每天服用防腹泻方及防感冒方各1次,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20d后,统计两组的感冒、腹泻发病率并进行两组间率的比较;全体试验人群进行血常规及相关免疫水平的检测:T淋巴细胞亚型(CD+3、CD+4、CD+8)检测、B淋巴细胞检测、NK淋巴细胞的流氏细胞检测.结果:CD+4/CD+8比值、血红蛋白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CD+3、NK、B、全血红细胞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2、0.45、0.60、0.57).试验组感冒发病率为30.58%,腹泻发病率为16.55%;对照组感冒发病率为75.69%,腹泻发病率为34.40%.两组感冒发病率及腹泻发病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感冒保护率为59.60%,腹泻保护率为51.89%.感冒效果指数为2.48,腹泻效果指数为2.08.结论:中药汤剂防腹泻方和防感冒方可提高灾区灾民免疫力,降低感冒及腹泻的发病率,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免疫力的提高和血红蛋白的增加有关.
作者:刘立;冯蕾;陈国英;黄生辉;彭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五苓散不但能温阳化气利水,而且能健脾祛湿,将滞留过多的水液排出体外,使水液代谢正常.凡是由于脾虚水湿泛滥于肌肤经脉引起的病变,无论男女老少,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之间,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尿道综合征、慢性腹泻、妇人的慢性盆腔炎,而且还可治小儿遗尿、尿潴留、肾病综合征的水湿浸渍证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阳气不足,水湿内停等病证.
作者:温桂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及清热化瘀方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CAO)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6、12、24h及3、7d共6个时间点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以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缺血半暗带BDNF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6h表达继续增强,12h达高峰,3d后表达开始减弱(P<0.05,P<0.01);神经细胞凋亡于缺血再灌注后3h开始明显上升,24h达高峰,3d后表达开始减弱( P<0.05,P<0.01).清热化瘀方治疗后可以上调BDNF的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P<0.05,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可促进脑缺血后BDNF的表达,保护神经元.
作者:胡跃强;唐农;刘泰;刘尊敬;祝美珍;胡玉英;范立雷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牛膝饮片酒炙前后的免疫作用.方法:用环磷酰胺造成小鼠免疫抑制模型,测定牛膝生品、酒炙品饮片对小鼠胸腺重量、脾脏重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溶血素、溶血斑以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结果:牛膝生品饮片、酒炙饮片均能提高环磷酰胺造成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胸腺质量、脾脏质量、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促进溶血素、溶血斑形成,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牛膝酒炙后对小鼠的免疫作用稍强于生品.结论:牛膝生品、酒炙品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临床用于提高免疫功能宜用牛膝酒炙品.
作者:吴国学;郜新连;张振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张磊教授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擅治内科杂病,其通过以常治杂、以奇治杂、以杂治杂、以简治杂、以守治杂和以变治杂等独特的临床思维和方法诊治疑难杂病,辨治精确,方药灵变,每起沉疴.该思路和方法对于指导中医临证施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何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章立足于对中医证研究的宏观思考,通过对现有的辨证模式的分析,提出在借鉴和总结原有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证的研究必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在四诊信息可靠性的前提下,遵循证的思维规律,注重临床、科研的实用性,合理应用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以此建立以状态为中心的健康辨识体系.
作者:李灿东;甘慧娟;林雪娟;俞洁;陈妍;杨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提出一种应用光谱法来反映舌部信息的方法,终达到将中医证型客观化的目的.方法:使用光谱仪采集舌部的光谱数据,再通过偏小二乘和支持向量机的方法,找出光谱数据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中医证型客观化.结果:实验用可见光光谱,对采集到的53例表寒里热证患者、37例健康人作分析,分别使用支持向量机和偏小二乘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两种方法都可以100%正确地将两类数据区分开,但从预测精度上来讲,支持向量机的预测误差平方均值为0.07734,要优于偏小二乘的0.13539,所以支持向量机的方法用于可见光光谱的分类要更优一些.结论:提出了中医舌诊的客观化的一种全新研究思路,并为进行中医症候的分类打下基础.
作者:林凌;李哲;张晶;赵静;熊慧;李刚;贾萍;孙景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活血化瘀治法可保护内皮细胞.血瘀证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性研究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临床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着重于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变化与血瘀证的相关性及活血化瘀药物和复方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下一步研究要坚持“病证结合”的研究思路,采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并且要加强对临床常见的血瘀证兼证的个性特征的研究.
作者:胡小勤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章根据笔者临床跟随李克刚老师学习,介绍了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穴位埋线和刺血疗法两种特色针灸疗法治疗痢疾和头痛的经验,并从中医学以及现代医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该综合治疗方法奏效的原因,认为如果能将针灸特色疗法与中药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适时运用,则能收到独特的治疗效果,二法结合体现了临床综合治疗方法的创新.针灸特色疗法内容丰富,例如火针疗法、浮针疗法、穴位敷贴疗法、针刀疗法等.文章旨在启迪临床思路,希望通过共同的探讨,发掘更多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钱虹;李克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