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佗;屠立平;张利;李蕾;费兆馥;张志枫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临床中医辨证有意义的脉象客观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Z-BOX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330例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脉象特征.结果:在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中,以弦脉、细脉、结代脉为多见,h5、h3/h1、h4、w、tl、tl/t等参数在心系疾病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象参数可为心血管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徐璡;王忆勤;郭睿;许朝霞;洪毓键;郝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丸能否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式造模,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灌胃,金匮肾气丸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及金匮肾气丸灌胃,给药4周后空腹测血糖、睾酮(T)、一氧化氮(NO).结果:金匮肾气丸组及阳性对照组治疗后T及NO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但此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金匮肾气丸能有效改善雄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雄激素水平和提高性功能.
作者:汪悦;黄瑜;周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全国名老中医汪受传教授学术思想.方法:对汪教授主持完成的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数据源进行关联规则运算,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开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病毒性肺炎中普遍存在热、郁、痰、瘀病机病理.并且,四者相互转化,互相影响,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的概率,治疗前后相互关联的频繁项集及其相互作用的概率也不相同.结论:汪教授论治病毒性肺炎的学术思想主要是热郁痰瘀相关病机理论,这也是病毒性肺炎急性期中医基本病机病理的概括.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深入挖掘和系统提炼的裨益作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作者:艾军;杨燕;李瑞丽;陈梅;魏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衰其大半而止”语出《黄帝内经》,这个治疗理念适用于临床各科,而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尤显重要.中西医治疗恶性肿瘤均认为以消除肿瘤为治疗的第一要务,但也必须注重提高免疫力、培补正气.中药、西药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即药邪与药毒,需规范使用.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需贯彻“衰其大半而止”的治疗准则,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作者:苏丽瑛;宋凤丽;吴晓丽;康宁;李仝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提取及测定新疆石榴皮中的总多酚和总多糖含量,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石榴皮中的总多酚,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石榴皮中的总多糖;通过测定其还原能力和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石榴皮多酚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石榴皮总多酚含量为1.05%,总多糖含量为50.40%;石榴皮多酚和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结论:新疆石榴皮多酚和多糖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且体外有明显抗氧化活性.
作者:丛媛媛;帕丽达·阿不力孜;罗兰;米仁沙·牙库甫;努尔哈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文献数据库,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文献.纳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临床同质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反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10篇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共552例患者.因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故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研究报道了有效率,大多研究提示联合应用中医药疗法未能明显提高股骨头坏死的优良率.7个研究报道了优良率,少数研究提示联合应用中医药疗法可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有效率.2个研究报道了影像学改善,提示联合应用中医药疗法亦未能提高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改善.2个研究报道了功能评分,提示部分中医药疗法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2个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监测,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且多可自行缓解.结论:由于普遍低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潜在的疗效亟待设计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作者:陈雷雷;何伟;张庆文;庞智晖;张铭杰;欧志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文章基于近年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主要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就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病机研究的“衰老积损、热毒损肺”理论的提出,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疗效评价中的文献评价和疗效的实证研究,诊疗指南的研究,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评工具的研制,模型的建立与机制探讨包括内毒素损伤模型与应用和细菌性肺炎模型与应用及痰热壅肺CAP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与应用等.有关中医治疗老年CAP研究应着重4点:病机研究、证候学研究是突出个体化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应着眼于基于疾病变化规律而完善证候学内容的规范/标准并达到共识,注重老年患者的特点;疗效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为获取高质量证据的保障,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方法又要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诊疗指南制定与应用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指导,应结合不同实际因素(地域、气候等)而不断完善或基于指南而制定适宜的临床诊疗路径;有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及有关药理学研究等应用基础研究将为探讨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新药、优化治疗方法/方案提供依据,应结合中医药的疗效特点和临床应用的实际而注重有关方法学研究.
作者: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王至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天麻不同种质DNA指纹图谱,探讨扩增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序列重复( SSR)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天麻遗传变异分析上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SSR及其聚类树对24份不同天麻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分析,并对这2种分子标记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到AFLP多态性44%-89%、SSR多态性15%-69%;AFLP聚类相似性系数0.56-0.98,SSR聚类相似性系数0.13-1.00.2种分子标记将天麻变型种质聚类划分的结果相近,但SSR能将野生天麻聚在一类.结论:天麻不同种质AFLP多态性高于天麻SSR,SSR对野生天麻有较强的区分能力.
作者:王晓丽;常楚瑞;宋聚先;邹佳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制备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优选压力和矫味剂;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崩解剂.结果:优选的处方为葛根素提取物2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微晶纤维素( MCC) 40%,硬度在4.0-5.0kg,桔子香精:甘露醇:阿司帕坦比例为0.8:5:1,制得的口腔崩解片在30s内崩解完全,口感良好.结论:本处方和工艺制得的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质量优良,达到设计要求.
作者:景荣琴;景怡;胡天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注射悬液)感染制作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观察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对大鼠和豚鼠疮疡血清溶菌酶含量及局部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组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增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P<0.01),显著改善疮疡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结论: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均有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汤佩佩;郭晓芳;白明;苗明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精”的含义,分析肾藏精的理论内涵,阐述《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的渊源关系.并基于肾藏精理论,借助中医肾藏精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对《神农本草经》中具有“益精”功效的药物进行检索、类别标注、统计和分析,初步探讨“益精”功效术语之间的相关性及三品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益精药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刘立萍;李然;任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药浴疗法对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免疫性炎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医“洁净府”的机制.方法: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药浴组40例在现代医学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浴治疗,对照组为40例单纯一体化治疗,30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肌酐(Scr)、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D-二聚体(D-dimer).结果:药浴组治疗后患者的Scr、hs-CRP、IL-6、TNF-α、AngⅡ、D-dimer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浴对慢性肾脏病免疫性炎症有调节作用,此为其“洁净府”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俊杰;周春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文章系统回顾了中风中经络、中脏腑的历史沿革,证候规范化、证候分布演变规律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发现中经络、中脏腑两者在证候分布、演变方面有其特殊规律,中风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的研究虽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目前尚未找到能确切反映中风证候分布本质差异的特异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小燕;过伟峰;张兰坤;徐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单体毛蕊异黄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 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以阐明黄芪毛蕊异黄酮对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ECV-304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TGF- β1组(10μg/L),TGF-β 1+毛蕊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0.1、1、10mg/L).各组细胞培养72h后,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 1组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TGF- β1明显促进α-SMA蛋白的表达(P<0.01);毛蕊异黄酮与TGF- β1共培养后可明显抑制TGF- 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及α-SMA的表达(P<0.05),高剂量组比低、中剂量组有更强的抑制效应,低剂量组抑制效应弱.结论:黄芪单体毛蕊异黄酮可以抑制TGF- β1诱导的内皮细胞(ECV-304)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具有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为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舒红;王俭勤;王雅;王雪婷;宁雅娴;唐柏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血精症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难治性及反复发作性特点的男科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男性性功能及生育水平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介绍徐福松教授辨治血精症经验:从气血、阴阳、虚实角度药物辨治的同时,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排精的重要性.终,进一步阐述了徐福松教授整体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作者:高永金;孙大林;金保方;张新东;夏国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 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 60°/s)、AP( 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 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作者:周楠;房敏;朱清广;沈国权;姜淑云;程英武;刘鲲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全真一气汤对肾不纳气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M(IgM)及光抑素C( Cystatin C)水平的影响.方法:SO2熏吸+腺嘌呤饲料饲养复制肾不纳气证COPD大鼠模型.中药组用全真一气汤进行治疗,西药组给予氨茶碱治疗,60d后测定大鼠IgM、Cystatin C比较.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IgM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ystatin C含量4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全真一气汤能够调节肾不纳气证COPD大鼠免疫功能,这是该方剂对COPD治疗机制的一方面.
作者:李大治;阮诗玮;李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检测痹肿消汤按湿、热、毒、瘀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表达的影响,从湿、热、毒、瘀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并设立正常组.采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同步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清热解毒组(拆方Ⅰ组)、祛湿组(拆方Ⅱ组)、活血组(拆方Ⅲ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ERK1/2、ERK5的磷酸化水平,运用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4d后,模型组滑膜ERK1/2、ERK5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免疫时间延长,模型组ERK1/2、ERK5表达于21、28d呈递增趋势(P<0.05),28d达到高.4用药组治疗后,ERK1/2、ERK5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在21、28d水平,表达呈递减趋势(P<0.05).痹肿消汤组的ERK1/2、ERK5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比拆方3组更低,拆方Ⅱ组的ERK1/2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Ⅰ组、拆方Ⅲ组更明显(P<0.05).而拆方Ⅰ组的ERK5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Ⅱ组、拆方Ⅲ组更显著(P<0.05).结论:拆方各组可有效地抑制ERK1/2、ERK5转导通路的活化,达到阻抑关节滑膜增殖、骨质侵蚀的作用.但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祛瘀各治法对上述通路调节作用优势有不同.
作者:徐则林;熊新贵;陈疆;梁清华;郭亚静;肖玉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参元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磷酸肌醇-3-激酶( PI3K)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LC3和PI3K荧光表达增强,参元丹含药血清组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胞LC3和PI3K荧光表达强度减弱,其中参元丹含药血清10%组PI3K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复氧组细胞Beclin-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参元丹含药血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参元丹含药血清5%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下调Beclin-1和Caspase-3基因有关.
作者:解欣然;张蕾;尚菊菊;林燕;张璐;刘红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清浊二脉出自《太素脉秘诀》,历代医家对其是非多有评议,部分医家如吴昆、张景岳、李中梓、冯兆张、张璐、沈镜、董西园等认为其中已有可取之处.根据文献记载,清脉的脉形是浮脉和滑脉的兼脉,而浊脉的脉形是散脉和涩脉的兼脉,其形成与气血密切相关.清脉是正常脉型的一种,说明人体禀赋清轻,气血平调,流动正常.清脉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多是健康人的脉象形式,其实就是“平脉”,可作为“平脉”的标准.而浊脉是特异脉象,说明人体禀赋昏浊,气血运行失调,流动缓慢,血管硬化,易患冠心病与脑卒中.以清浊二脉来辨别人体禀赋的轻清与重浊之不同,应用于中医体质的辨识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余明;竹剑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