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研究策略与实践

李建生;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王至婉

关键词:肺炎, 老年, 中医治疗, 证候, 评价, 指南, 模型
摘要:文章基于近年中医药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主要研究进展结合作者的研究实践,就有关工作进行总结并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主要包括病机研究的“衰老积损、热毒损肺”理论的提出,证候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制定,疗效评价中的文献评价和疗效的实证研究,诊疗指南的研究,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测评工具的研制,模型的建立与机制探讨包括内毒素损伤模型与应用和细菌性肺炎模型与应用及痰热壅肺CAP的病证结合模型建立与应用等.有关中医治疗老年CAP研究应着重4点:病机研究、证候学研究是突出个体化辨证治疗的理论基础,应着眼于基于疾病变化规律而完善证候学内容的规范/标准并达到共识,注重老年患者的特点;疗效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为获取高质量证据的保障,既要遵循国际公认的方法又要注重突出中医治疗优势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诊疗指南制定与应用为临床研究成果转化提供了指导,应结合不同实际因素(地域、气候等)而不断完善或基于指南而制定适宜的临床诊疗路径;有关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及有关药理学研究等应用基础研究将为探讨作用机制、研究开发新药、优化治疗方法/方案提供依据,应结合中医药的疗效特点和临床应用的实际而注重有关方法学研究.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足细胞相关分子( nephrin)、血管通透因子(VEG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 STZ)注射法改良复制DN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绞股蓝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和缬沙坦组.干预4周后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RT-PCR检测nephrin、VEGF mRNA表达.结果:各治疗组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足突增宽或部分融合,基底膜增厚减轻,同时nephrin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P<0.01),VEGF表达明显抑制(P<0.01),其中高剂量组和缬沙坦组效果类似,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分子nephrin表达,抑制分泌VEGF过表达,减轻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从而保护足细胞,降低尿蛋白,延缓肾小球硬化.

    作者:黄平;王雁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清浊脉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意义

    清浊二脉出自《太素脉秘诀》,历代医家对其是非多有评议,部分医家如吴昆、张景岳、李中梓、冯兆张、张璐、沈镜、董西园等认为其中已有可取之处.根据文献记载,清脉的脉形是浮脉和滑脉的兼脉,而浊脉的脉形是散脉和涩脉的兼脉,其形成与气血密切相关.清脉是正常脉型的一种,说明人体禀赋清轻,气血平调,流动正常.清脉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多是健康人的脉象形式,其实就是“平脉”,可作为“平脉”的标准.而浊脉是特异脉象,说明人体禀赋昏浊,气血运行失调,流动缓慢,血管硬化,易患冠心病与脑卒中.以清浊二脉来辨别人体禀赋的轻清与重浊之不同,应用于中医体质的辨识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余明;竹剑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脾解毒方介导JNK/SAPK信号通路调控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 JPJD)介导JNK/SAPK信号通路对人结肠癌细胞多药耐药的调节机制.方法:人结肠癌细胞HCT8和多药耐药细胞HCT8/V常规培养,应用Western Blot检测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对p-糖蛋白( P-gp)以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中c-Jun63/73磷酸化水平;RFQ-PCR检测MDRl mRNA的表达;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检测细胞内奥沙利铂(L-OHP)药物浓度的改变.结果:人结肠癌多药耐药细胞HCT8/V的P-gp和c-Jun的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HCT8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健脾解毒方药物血清作用48h后HCT8/V细胞的c-Jun的Ser63/73磷酸化、P-gp、MDR1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细胞组内L-OHP浓度明显增高(P<0.01).结论:健脾解毒方通过降低c-Jun的Ser63/73磷酸化,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P-gp的表达,逆转HCT8/V细胞的多药耐药.

    作者:李琦;隋华;刘宣;秦建民;殷佩浩;范忠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脉象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临床中医辨证有意义的脉象客观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Z-BOX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330例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脉象特征.结果:在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中,以弦脉、细脉、结代脉为多见,h5、h3/h1、h4、w、tl、tl/t等参数在心系疾病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象参数可为心血管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徐璡;王忆勤;郭睿;许朝霞;洪毓键;郝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穴位贴敷透皮给药治疗豚鼠哮喘的作用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方法:分组给药后取豚鼠血清,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率质谱联用( 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血清进行代谢谱检测.原始数据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用归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输出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偏小二乘法一判别分析( 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模型组和空白组、穴位给药组与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离,且各组内样品点分别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豚鼠血清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阐释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结果对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解释传统中药制剂理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刘莉;李慧;孙学刚;陈志良;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涂晋文教授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学术经验

    涂晋文教授对脑病、老年病、热病、血证、疑难病等疾病,特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等急危重症的诊治有较深造诣,临床经验丰富.他提出乙脑的病因主要是具有传染性的暑热毒,主张卫气营血辨证是其主要辨证方法,并指出乙脑的治疗原则是截断扭转,治疗法则是清热解毒.

    作者:牟艳杰;周小莉;董梦久;涂晋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湿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并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湿证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痰湿证组、COPD稳定期组(稳定组)、AECOPD组(急性组)、AECOPD痰湿证组(模型组)、AECOPD痰湿证方证对应组(对应组)、AECOPD痰湿证方证非对应组(非对应组).稳定组、急性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经鼻注入浓度为6x108CFU/m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同时被动香烟吸入,共12周,建立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13周的第4天,急性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经鼻滴入高浓度( 18×1016CFU/m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4d造成AECOPD大鼠模型.痰湿证与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痰湿证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均分别从第12周开始寒冷环境刺激9d持续造成痰湿证证候;其余各组在室温下饲养.中医经典方剂反证:对应组和非对应组从第14周开始分别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葶贝胶囊灌胃7d.观察大鼠体温(T)、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痰湿证组、急性组、模型组、非对应组体温(T)、呼吸频率(f)、吸气阻力( Rin)、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t)和呼气峰流值(PEF)、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 P<0.05,P<O.01).结论:AECOPD痰湿证病证结合模型符合中医痰湿证要求,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素云;乔翠霞;李建生;张艳霞;周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研究概况

    文章主要探讨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也是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在临床上出现呼吸困难、无力和水肿3大症状,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文章以中医的角度从心衰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与五脏及气血津液的关系、辨证分型、辨证施治等5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的综述.

    作者:孟永梅;王伟;叶会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产后缺乳的特色分型与治疗经验

    缺乳是产后的常见病,多数医者将其分型为气血虚弱型和肝郁气滞型.但仅此两型尚未展现中医学对该病认识的全貌,临床疗效也不甚理想.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将缺乳分为先天无乳型,定时存储型和即时治疗型,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分别予以治疗.

    作者:苏慧森;袁媛;张晓倓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温胆汤调畅气机的作用

    温胆汤是一首古代名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的相关病症.单从温胆汤的药物组成来看,众人多直观地认为温胆汤是一首化痰方,而对其条畅气机作用认识不甚清晰.文章从胆腑调畅气机的作用入手,在胆腑的功能基础之上,分别从温胆汤通过化痰以利胆及调理脾胃气机两个方面详细论述了温胆汤调畅气机的作用机制,并与常用的小柴胡汤、逍遥散在组方机制及所治疾病的病机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揭示温胆汤在调畅气机方面的特点与优势.

    作者:杨鹏;王彦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评价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 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 60°/s)、AP( 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 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作者:周楠;房敏;朱清广;沈国权;姜淑云;程英武;刘鲲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制备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优选压力和矫味剂;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崩解剂.结果:优选的处方为葛根素提取物2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10%,微晶纤维素( MCC) 40%,硬度在4.0-5.0kg,桔子香精:甘露醇:阿司帕坦比例为0.8:5:1,制得的口腔崩解片在30s内崩解完全,口感良好.结论:本处方和工艺制得的葛根素提取物口腔崩解片质量优良,达到设计要求.

    作者:景荣琴;景怡;胡天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LC法测定重楼克感滴丸中重楼皂苷Ⅰ和重楼皂苷Ⅱ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重楼克感滴丸中重楼皂苷Ⅰ和重楼皂苷Ⅱ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4.6mm×1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2:58),检测波长为203nm,流速1.0mL/min,柱温40℃.结果:重楼皂苷Ⅰ在0.465-4.18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楼皂苷Ⅱ在0.236-2.1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楼皂苷Ⅰ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6%( RSD=1.93%),重楼皂苷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4%(RSD=1.9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重楼克感滴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培民;倪健;曹广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地榆总皂苷对鸡胚血管新生的影响

    目的:研究地榆总皂苷对鸡胚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平皿法,观察地榆总皂苷对鸡胚卵黄囊膜( YSM)和绒毛尿囊膜(CAM)血管的作用.结果:给药48h后,空白对照组对鸡胚卵黄囊血管网未见有明显抑制作用,地榆总皂苷高、中剂量组显著抑制鸡胚卵黄囊血管网的发育,使血管走形发生改变,抑制率分别为90%、80%,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空白对照组CAM新生微血管数目为(56.7±8.6)条,地榆总皂苷高、中剂量组新生微血管数目分别为(13.5±3.7)、(21.7±5.3)条,血管生成受到了明显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76.2%、61.7%,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地榆总皂苷能显著抑制鸡胚血管的新生,具有一定的抗血管生成活性,且其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秦三海;李军;周玲;郑瑞;张培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高脂血症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疗程60d.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6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检测血脂指标: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蒙药达日布八味丸对高脂血症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孟根杜希;徐风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家兔髓核组织PGE2、PLA2和IL-1α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L1DP)家兔髓核炎性分子的影响,探讨电针环跳对LIDP家兔的损伤修复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跳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建立家兔LIDP病理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家兔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和磷脂酶A2( PLA2)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家兔髓核白介素-1α(IL-1 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髓核PGE2、PLA2和IL-1 α含量或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环跳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P<0.01);而非穴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环跳穴可降低LIDP家兔髓核PGE2、PLA2和IL-1 α的含量或活性.

    作者:杨宗保;易受乡;封迎帅;吴璇;吴海霞;熊云;曹婧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叶薛二氏论治湿温之异同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表里辨治,提倡分治湿热平衡阴阳,选用质轻灵动的药物治疗湿温病,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燕春;杨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蔹外用对疮疡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注射悬液)感染制作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观察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对大鼠和豚鼠疮疡血清溶菌酶含量及局部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组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增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P<0.01),显著改善疮疡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结论: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均有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汤佩佩;郭晓芳;白明;苗明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电针对老年性痴呆大鼠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筛选健康雄性Wistar 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电针组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 Aβ1-40)微量注射至大鼠右侧海马区建立AD模型,假手术组在相同位置注射同等剂量标准的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假手术组不予以治疗,电针组治疗2个疗程后测试各组大鼠Y型电迷宫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脑组织及血清SOD、CAT活性及MDA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肾俞、风府、足三里、三阴交穴可以减少迷宫测试达标所需训练次数从而改善学习记忆功能,提高脑组织和血清S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其机制可能是电针提高了SOD、CAT抗氧化系统的活性增强了氧自由基清除能力而发挥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琳;刘智艳;刘娟;郭慧;曲红岩;彭伟;鲍毅梅;殷丽莉;宋昳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张静生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经验举隅

    张静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诊治时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而立“补脾益肾升阳”为治疗大法,并将补脾益肾升阳中药治疗贯穿于病程的始末,辨证施法,随证用药,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付有为;乔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