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海;李军;周玲;郑瑞;张培元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 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 60°/s)、AP( 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 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作者:周楠;房敏;朱清广;沈国权;姜淑云;程英武;刘鲲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张静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基础上,提出重症肌无力病因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诊治时根据其病因病机特点,而立“补脾益肾升阳”为治疗大法,并将补脾益肾升阳中药治疗贯穿于病程的始末,辨证施法,随证用药,收到了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付有为;乔文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单体毛蕊异黄酮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 β 1)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以阐明黄芪毛蕊异黄酮对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为研究对象,体外培养ECV-304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TGF- β1组(10μg/L),TGF-β 1+毛蕊异黄酮低、中、高剂量组(0.1、1、10mg/L).各组细胞培养72h后,采用荧光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肌成纤维细胞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 -SM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 1组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TGF- β1明显促进α-SMA蛋白的表达(P<0.01);毛蕊异黄酮与TGF- β1共培养后可明显抑制TGF- 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及α-SMA的表达(P<0.05),高剂量组比低、中剂量组有更强的抑制效应,低剂量组抑制效应弱.结论:黄芪单体毛蕊异黄酮可以抑制TGF- β1诱导的内皮细胞(ECV-304)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具有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从而为防治慢性肾脏病提供了依据.
作者:舒红;王俭勤;王雅;王雪婷;宁雅娴;唐柏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岭南医学流派之妇科专科,清代有何梦瑶、何守愚等名家.现代有罗元恺、蔡仰高、李丽芸、欧阳惠卿等名医.岭南妇科的主要学术观点:①调理肾脾,先天与后天并重;②顾护真阴,固本培元调冲任;③化湿清热,祛邪宁血治经带;④行气活血,散结软坚除癥瘕.岭南妇科医家的主要临证特色是:①经方时方,灵活运用;根据岭南病证特点,既用张仲景经方,亦大量使用张景岳、傅青主、王清任等医家的“时方”,并有所创新;②南药海药,效用独到;③用药轻灵,勿伤阴津.清热多用甘寒,少选苦寒泻热;温经多用甘温,少选大热辛燥;补益多用平补,亦少选峻补之品,并善用药膳调理;④祛邪扶正,攻补有度.治湿毒、热毒之急症多用峻药救治,而对于气滞、痰湿、痰瘀之癥瘕,则常用行气散结、化痰软坚、活血消癥之法,并常兼健脾燥湿、补肾养血.
作者:罗颂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并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湿证大鼠模型.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对照组、痰湿证组、COPD稳定期组(稳定组)、AECOPD组(急性组)、AECOPD痰湿证组(模型组)、AECOPD痰湿证方证对应组(对应组)、AECOPD痰湿证方证非对应组(非对应组).稳定组、急性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经鼻注入浓度为6x108CFU/m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同时被动香烟吸入,共12周,建立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于13周的第4天,急性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经鼻滴入高浓度( 18×1016CFU/mL)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液4d造成AECOPD大鼠模型.痰湿证与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痰湿证组、模型组、对应组和非对应组均分别从第12周开始寒冷环境刺激9d持续造成痰湿证证候;其余各组在室温下饲养.中医经典方剂反证:对应组和非对应组从第14周开始分别采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葶贝胶囊灌胃7d.观察大鼠体温(T)、肺功能、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痰湿证组、急性组、模型组、非对应组体温(T)、呼吸频率(f)、吸气阻力( Rin)、每分通气量(MV)、潮气量(Vt)和呼气峰流值(PEF)、肺组织病理变化显著( P<0.05,P<O.01).结论:AECOPD痰湿证病证结合模型符合中医痰湿证要求,是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李素云;乔翠霞;李建生;张艳霞;周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探讨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医学“精”的含义,分析肾藏精的理论内涵,阐述《黄帝内经》与《神农本草经》的渊源关系.并基于肾藏精理论,借助中医肾藏精脏象理论知识管理平台,对《神农本草经》中具有“益精”功效的药物进行检索、类别标注、统计和分析,初步探讨“益精”功效术语之间的相关性及三品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益精药提供文献依据.
作者:刘立萍;李然;任艳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多个文献数据库,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和相关文献.纳入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对临床同质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反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纳入10篇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随机对照试验,共552例患者.因各研究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故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7个研究报道了有效率,大多研究提示联合应用中医药疗法未能明显提高股骨头坏死的优良率.7个研究报道了优良率,少数研究提示联合应用中医药疗法可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有效率.2个研究报道了影像学改善,提示联合应用中医药疗法亦未能提高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改善.2个研究报道了功能评分,提示部分中医药疗法缓解疼痛、改善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2个研究报告了安全性监测,较少出现不良反应,且多可自行缓解.结论:由于普遍低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潜在的疗效亟待设计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予以证实.
作者:陈雷雷;何伟;张庆文;庞智晖;张铭杰;欧志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傅淑清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西医对照组,连续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3组病例年龄、病情,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另两组(P<0.05);综合治疗组的治疗远期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方剂疗效确切,综合治疗效益有明显优势.
作者:高晓静;涂爱国;滕艺萍;项豪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化痰泻浊方联合饮食运动治疗方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TG、ALT及BMI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优效性研究,从4个分中心共收集NASH患者202例,分为治疗组(101例)和对照组(101例),两组在健康教育、饮食运动基础上,治疗组使用中药饮片颗粒剂1剂/d;对照组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6mg/次,3次/d;疗程3个月,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随访后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降低TG、AL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MI均比治疗前下降,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化痰泻浊方联合饮食运动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NASH患者的TG、ALT和BMI.
作者:赵文霞;刘君颖;孟祥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固本防惊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疗效,评价该方防治小儿FC复发的综合临床效应及应用前景.方法:将易发高热惊厥患儿2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38例,对照组134例.治疗组给予固本防惊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短期间歇治疗.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各项检测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体质量、脑电图、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防惊汤能有效降低小儿FC复发率(1年复发率降至20.3%)、改善患儿体质,是防治小儿FC复发的有效汤剂.
作者:董幼祺;董继业;郑含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清金畅肺饮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痰热郁肺证大鼠气道炎症因子及气道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罗红霉素组及清金畅肺饮低、中、高剂量组,烟叶、硫磺烟熏合肺炎双球菌滴鼻法造模,观察各组治疗后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清中IL-8、MCP-1的含量和气道病理形态的变化.结果:清金畅肺饮高、中、低剂量组及罗红霉素组均可使模型大鼠BALF中IL-8、MCP-1下降(P<0.05),气道病理形态学改变较轻.结论:清金畅肺饮具有一定的抑制COPD气道炎症的作用.
作者:金朝晖;彭芝配;滕久祥;伍参荣;范伏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表里辨治,提倡分治湿热平衡阴阳,选用质轻灵动的药物治疗湿温病,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燕春;杨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全国名老中医汪受传教授学术思想.方法:对汪教授主持完成的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数据源进行关联规则运算,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开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病毒性肺炎中普遍存在热、郁、痰、瘀病机病理.并且,四者相互转化,互相影响,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的概率,治疗前后相互关联的频繁项集及其相互作用的概率也不相同.结论:汪教授论治病毒性肺炎的学术思想主要是热郁痰瘀相关病机理论,这也是病毒性肺炎急性期中医基本病机病理的概括.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深入挖掘和系统提炼的裨益作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作者:艾军;杨燕;李瑞丽;陈梅;魏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天麻不同种质DNA指纹图谱,探讨扩增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简单序列重复( SSR)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在天麻遗传变异分析上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SSR及其聚类树对24份不同天麻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等进行分析,并对这2种分子标记进行比较.结果:检测到AFLP多态性44%-89%、SSR多态性15%-69%;AFLP聚类相似性系数0.56-0.98,SSR聚类相似性系数0.13-1.00.2种分子标记将天麻变型种质聚类划分的结果相近,但SSR能将野生天麻聚在一类.结论:天麻不同种质AFLP多态性高于天麻SSR,SSR对野生天麻有较强的区分能力.
作者:王晓丽;常楚瑞;宋聚先;邹佳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疾病临床中医辨证有意义的脉象客观指标,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客观化依据及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应用Z-BOX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检测330例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并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心血管疾病不同中医证候患者的脉象特征.结果:在33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脉象参数中,以弦脉、细脉、结代脉为多见,h5、h3/h1、h4、w、tl、tl/t等参数在心系疾病中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脉象参数可为心血管疾病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徐璡;王忆勤;郭睿;许朝霞;洪毓键;郝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冬病夏治”方穴位贴敷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方法:分组给药后取豚鼠血清,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结合高分辨率质谱联用( UPLC-Q-TOF/MS)技术对各组血清进行代谢谱检测.原始数据采用Micromass Markerlynx用归一化的方法进行处理.输出后利用SIMCA-P+软件进行多维统计分析,通过偏小二乘法一判别分析( PLS-DA)进行模式识别.结果:模型组和空白组、穴位给药组与模型组样本点完全分离,且各组内样品点分别具有一定的聚类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豚鼠血清的UPLC-Q-TOF/MS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初步阐释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结果对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解释传统中药制剂理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刘莉;李慧;孙学刚;陈志良;刘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参元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磷酸肌醇-3-激酶( PI3K)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LC3和PI3K荧光表达增强,参元丹含药血清组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胞LC3和PI3K荧光表达强度减弱,其中参元丹含药血清10%组PI3K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复氧组细胞Beclin-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参元丹含药血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参元丹含药血清5%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下调Beclin-1和Caspase-3基因有关.
作者:解欣然;张蕾;尚菊菊;林燕;张璐;刘红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血精症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难治性及反复发作性特点的男科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男性性功能及生育水平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介绍徐福松教授辨治血精症经验:从气血、阴阳、虚实角度药物辨治的同时,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排精的重要性.终,进一步阐述了徐福松教授整体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作者:高永金;孙大林;金保方;张新东;夏国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106例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检测相关血液学指标,建立SPSS 13.0统计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分别为气血两虚证(42.5%)、肝肾阴虚证(36.8%)、脾肾阳虚证(15.1%)、阴阳两虚证(5.7%).肝肾阴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的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为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卢焯明;钱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电针环跳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L1DP)家兔髓核炎性分子的影响,探讨电针环跳对LIDP家兔的损伤修复机制.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环跳组和非穴组,每组10只.采用自制的LIDP动物病理模型造模器建立家兔LIDP病理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家兔髓核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和磷脂酶A2( PLA2)活性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家兔髓核白介素-1α(IL-1 α)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髓核PGE2、PLA2和IL-1 α含量或活性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环跳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和非穴组(P<0.05,P<0.01);而非穴组髓核PGE2、PLA2和IL-1α含量或活性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环跳穴可降低LIDP家兔髓核PGE2、PLA2和IL-1 α的含量或活性.
作者:杨宗保;易受乡;封迎帅;吴璇;吴海霞;熊云;曹婧瑜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