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傅淑清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高晓静;涂爱国;滕艺萍;项豪华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中医综合疗法, 临床经验,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傅淑清中医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西医对照组,连续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前3组病例年龄、病情,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1个疗程后,中药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另两组(P<0.05);综合治疗组的治疗远期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与中药治疗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慢性盆腔炎采用中医内服、外敷方剂疗效确切,综合治疗效益有明显优势.
中华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目的:建立血瘀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病证结合模型.方法:70只大鼠随机分正常组10只、NAFLD组30只及血瘀型NAFLD组30只,正常组以大鼠标准饲料喂养,其余两组以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血瘀型NAFLD组联合应用去甲肾上腺素(NE)加小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复合造模,在4、8、12周末3个时相点处理大鼠.观察大鼠血瘀体征,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检测皮肤微循环,全自动血液流变快测仪检测血液流变学,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结果:血瘀型NAFLD大鼠出现舌下静脉曲张、舌质青紫有瘀斑、眼球暗红、尾部瘀斑等血瘀证候以及皮肤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异常、血脂紊乱、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细胞浸润等;血瘀型NAFLD大鼠血瘀体征积分及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NAFLD组明显增高.结论:高脂饮食、NE及BSA复合因素可成功建立血瘀型NAFLD模型,该模型既具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特征,又符合中医血瘀证的证候表现.

    作者:陈芝芸;蔡丹莉;严茂祥;姚俊娜;吴黎艳;黄志群;陈方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汪受传教授论治病毒性肺炎学术思想研究

    目的: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全国名老中医汪受传教授学术思想.方法:对汪教授主持完成的病毒性肺炎临床研究数据源进行关联规则运算,结合临床经验总结,开展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在病毒性肺炎中普遍存在热、郁、痰、瘀病机病理.并且,四者相互转化,互相影响,其中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的概率,治疗前后相互关联的频繁项集及其相互作用的概率也不相同.结论:汪教授论治病毒性肺炎的学术思想主要是热郁痰瘀相关病机理论,这也是病毒性肺炎急性期中医基本病机病理的概括.运用中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究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深入挖掘和系统提炼的裨益作用,有利于传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

    作者:艾军;杨燕;李瑞丽;陈梅;魏长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白蔹外用对疮疡模型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的影响.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皮下注射悬液)感染制作大鼠和豚鼠疮疡模型,观察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对大鼠和豚鼠疮疡血清溶菌酶含量及局部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白蔹水煎液大、中、小剂量组和白蔹油糊大、小剂量组均可显著增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P<0.01),显著改善疮疡的症状及病理变化.结论:白蔹外用对大鼠和豚鼠疮疡均有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汤佩佩;郭晓芳;白明;苗明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人参总皂苷对DC2.4细胞增殖、抗原吞噬和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总皂苷对树突状细胞系DC2.4细胞增殖、抗原吞噬和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DC2.4细胞,加入不同剂量人参总皂苷后,MTT法检测不同时点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子C D40、CD86和MHCⅡ的表达,以及对卵清蛋白抗原的吞噬作用.结果:单纯加入脂多糖(LPS)经培养48h后DC2.4细胞增殖明显(P<0.05),人参总皂苷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DC2.4细胞增殖(P<0.05);此外,人参总皂苷可促进DC2.4细胞吞噬抗原的能力,并协同LPS上调CD40、CD86和MHCⅡ分子表达.结论:人参总皂苷可以维持DC2.4细胞数量的稳态,促进DC2.4细胞吞噬抗原,并与LPS协同促进DC2.4细胞成熟,并具有促进抗原提呈的作用.

    作者:殷胜骏;彭桂英;顾立刚;周英武;韩涛;万巧凤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平性药配伍理论探讨

    笔者从中医药理论出发,通过对药性及配伍理论的文献研究,并结合数据库对1 307首古今方剂药性组方规律的分析,归纳阐述了平性药的配伍应用规律:①气味配伍,调整阴阳:气味配伍是历代组方的基本方法,平性药本身兼具寒、热之性,在临床配伍应用中,亦同寒热药性一样,也常以气味配伍的形式,以达调整阴阳的目的.②伍用寒热,调和辅助:平性药配伍寒、热药,一者表现为寒、热的“趋从性”,可用于治疗热证或寒证;二者,既可防止寒、热药同性配伍使方剂过寒或过热,又因平性药“和合调平”之性而不易致矫枉过正;第三,平性药在配伍中还可起到佐助、佐制作用.③补剂入平,缓复虚损:平性药之“补”较为和缓,适合于虚性疾病的全程,更利于善后调理,不易致偏.

    作者:孙冰;邓家刚;张作记;韩海荣;张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涂晋文教授辨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学术经验

    涂晋文教授对脑病、老年病、热病、血证、疑难病等疾病,特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等急危重症的诊治有较深造诣,临床经验丰富.他提出乙脑的病因主要是具有传染性的暑热毒,主张卫气营血辨证是其主要辨证方法,并指出乙脑的治疗原则是截断扭转,治疗法则是清热解毒.

    作者:牟艳杰;周小莉;董梦久;涂晋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图像处理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面色特征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亚健康状态大学生面色特征.方法:应用《健康状态评估简表》对207名大学生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应用数字图像分析技术进行面色特征分析,分别取额头、左颊、右颊、鼻头、下颌、口唇6个部位进行分析;分析不同健康状态、亚健康不同中医证型的面色RGB色度、HIS色度、L*a*b*色度颜色特征.结果:亚健康组与健康组在整体面色上并没有显著性差别,在局部面色上存在一定显著性差异;亚健康各中医证型组之间存在较多显著性差异;对亚健康进行面色观察分析时,局部面色的分析比整体分析更具诊断价值.结论:将面色图像分析方法应用于亚健康评价是完全可行的,为亚健康状态的客观评价提供了依据.

    作者:许家佗;屠立平;张利;李蕾;费兆馥;张志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徐福松教授辨治血精症经验

    血精症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难治性及反复发作性特点的男科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男性性功能及生育水平密切相关.文章主要介绍徐福松教授辨治血精症经验:从气血、阴阳、虚实角度药物辨治的同时,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及定期排精的重要性.终,进一步阐述了徐福松教授整体辨证相结合的学术思想.

    作者:高永金;孙大林;金保方;张新东;夏国守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参元丹心肌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缺氧复氧心肌细胞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心肌细胞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LC3)和磷酸肌醇-3-激酶( PI3K)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法测定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复氧组LC3和PI3K荧光表达增强,参元丹含药血清组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细胞LC3和PI3K荧光表达强度减弱,其中参元丹含药血清10%组PI3K荧光强度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复氧组细胞Beclin-1和Caspase-3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相应浓度空白血清组相比,参元丹含药血清组Beclin-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参元丹含药血清5%组Caspase-3 mRNA表达量降低.结论:参元丹含药血清对缺氧复氧细胞自噬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PI3K,下调Beclin-1和Caspase-3基因有关.

    作者:解欣然;张蕾;尚菊菊;林燕;张璐;刘红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以聚类分析法研究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目的:探讨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制定“中医证候临床观察表”,对106例儿童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并检测相关血液学指标,建立SPSS 13.0统计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合临床确定其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聚为4类,分别为气血两虚证(42.5%)、肝肾阴虚证(36.8%)、脾肾阳虚证(15.1%)、阴阳两虚证(5.7%).肝肾阴虚证的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广州地区的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为进一步规范化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依据.

    作者:卢焯明;钱新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对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炎症干预的研究探讨药浴疗法“洁净府”机制

    目的:观察药浴疗法对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免疫性炎症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医“洁净府”的机制.方法: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药浴组40例在现代医学一体化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浴治疗,对照组为40例单纯一体化治疗,30d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肌酐(Scr)、血清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D-二聚体(D-dimer).结果:药浴组治疗后患者的Scr、hs-CRP、IL-6、TNF-α、AngⅡ、D-dimer水平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浴对慢性肾脏病免疫性炎症有调节作用,此为其“洁净府”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俊杰;周春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痹肿消汤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ERK1/2、ERK5表达及其转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检测痹肿消汤按湿、热、毒、瘀拆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表达的影响,从湿、热、毒、瘀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与完全弗氏佐剂诱导SD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模型,并设立正常组.采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 blot)同步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痹肿消汤组、清热解毒组(拆方Ⅰ组)、祛湿组(拆方Ⅱ组)、活血组(拆方Ⅲ组)大鼠在不同时间点滑膜ERK1/2、ERK5的磷酸化水平,运用灰度扫描软件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造模14d后,模型组滑膜ERK1/2、ERK5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随着免疫时间延长,模型组ERK1/2、ERK5表达于21、28d呈递增趋势(P<0.05),28d达到高.4用药组治疗后,ERK1/2、ERK5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在21、28d水平,表达呈递减趋势(P<0.05).痹肿消汤组的ERK1/2、ERK5各时间点的表达水平比拆方3组更低,拆方Ⅱ组的ERK1/2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Ⅰ组、拆方Ⅲ组更明显(P<0.05).而拆方Ⅰ组的ERK5表达的下降幅度比拆方Ⅱ组、拆方Ⅲ组更显著(P<0.05).结论:拆方各组可有效地抑制ERK1/2、ERK5转导通路的活化,达到阻抑关节滑膜增殖、骨质侵蚀的作用.但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活血祛瘀各治法对上述通路调节作用优势有不同.

    作者:徐则林;熊新贵;陈疆;梁清华;郭亚静;肖玉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益气活血法诊疗中风经验

    颜正华教授治验甚众,尤擅长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他论治中风一病,辨证严谨,认为本病多以气虚血瘀为本.临证中,颜教授针对中风证属气虚血瘀者,常以补阳还五汤为基本方灵活加减,收效甚佳.

    作者:吴嘉瑞;张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高脂血症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蒙药达日布八味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血脂康治疗,疗程60d.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6例.观察治疗后两组的血脂水平,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68.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检测血脂指标: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蒙药达日布八味丸对高脂血症具有确切疗效.

    作者:孟根杜希;徐风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逍遥散对慢性应激损伤大鼠NR受体亚型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用逍遥散和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滞剂干预慢性应激损伤大鼠,观察其海马区NR受体亚型表达情况.方法:以逍遥散( 5.265g/kg)和GR受体阻滞剂RU-38486( 12.5g/kg)为干预药物,应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对大鼠进行为期3周的造模,在造模的同时给予实验药物,3周后停止刺激,于第22天处死大鼠取材.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区NR表达.结果:GR受体阻滞剂RU-38486与中药复方逍遥散可显著下调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区NR阳性表达.结论:逍遥散可以通过促进慢性应激损伤大鼠海马区NR表达下调,从而达到部分恢复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 HPA)轴负反馈功能的作用,起到缓解诸应激症状的疗效.

    作者:富文俊;敖海清;孙琪;徐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胰腺癌中医证候分析

    目的:了解目前中医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认识,寻找其规律,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与人工检索结合的方法,对胰腺癌中医证候进行文献分析,数据应用Frequencie法进行处理.结果: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6篇论文和25本专著,分析结果显示多认为胰腺癌为实证;常见类型为气滞血瘀证、湿热蕴结/湿热毒蕴证、脾虚湿热/湿困、阴虚(含阴虚内热、气阴两虚);多认为病位在脾(脾胃)、其次为肝(肝胆);病理因素以湿和瘀血多见.结论:目前对胰腺癌中医证候的证型研究尚属初始阶段,在今后的实践中,有必要展开大样本的中医证候调查.

    作者:张娟;王鹏;刘鲁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固本防惊汤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固本防惊汤防治小儿高热惊厥(FC)复发的疗效,评价该方防治小儿FC复发的综合临床效应及应用前景.方法:将易发高热惊厥患儿272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38例,对照组134例.治疗组给予固本防惊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地西泮短期间歇治疗.随访1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以及各项检测指标有无差异.结果:治疗组的总疗效和中医症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体质量、脑电图、免疫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本防惊汤能有效降低小儿FC复发率(1年复发率降至20.3%)、改善患儿体质,是防治小儿FC复发的有效汤剂.

    作者:董幼祺;董继业;郑含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评价研究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 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 60°/s)、AP( 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 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作者:周楠;房敏;朱清广;沈国权;姜淑云;程英武;刘鲲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叶薛二氏论治湿温之异同

    湿温是临床常见的较为特殊的一种湿热类温病,通过对叶天士、薛雪论治湿温病的思想和方法作比较,分析病因病机、辨证思路、用药方法等异同之处,提出重视湿与热合邪侵犯人体,重视患者体质差异对疾病传变和转归的影响,侧重舌诊,在三焦分治的基础上结合脏腑、表里辨治,提倡分治湿热平衡阴阳,选用质轻灵动的药物治疗湿温病,意在为湿温辨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谨守病机,随机策应,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钟燕春;杨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论清浊脉在中医体质辨识中的意义

    清浊二脉出自《太素脉秘诀》,历代医家对其是非多有评议,部分医家如吴昆、张景岳、李中梓、冯兆张、张璐、沈镜、董西园等认为其中已有可取之处.根据文献记载,清脉的脉形是浮脉和滑脉的兼脉,而浊脉的脉形是散脉和涩脉的兼脉,其形成与气血密切相关.清脉是正常脉型的一种,说明人体禀赋清轻,气血平调,流动正常.清脉在现实生活中常见,多是健康人的脉象形式,其实就是“平脉”,可作为“平脉”的标准.而浊脉是特异脉象,说明人体禀赋昏浊,气血运行失调,流动缓慢,血管硬化,易患冠心病与脑卒中.以清浊二脉来辨别人体禀赋的轻清与重浊之不同,应用于中医体质的辨识上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严余明;竹剑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中华中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医药学报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