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目的:探讨分析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结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TNSS、TM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患者的76.67%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的显效率为73.33%,而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仅为43.34%,治疗后6个月、1年、1.5年治疗组患者喷嚏、流涕、鼻塞、鼻痒、TNSS和TMS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结合中药加味玉屏风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降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秦勇;叶宝祥;刘一贞;邓晔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型根管填充介质治疗根管周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灶区CypA(亲环蛋白A)、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牙髓病及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牙胶尖及环氧树脂类糊剂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使用牙胶尖及氢氧化钙类糊剂进行填充;治疗结束8周后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情况进行评价;治疗时及治疗后8周时,取患牙牙周组织进行做切片样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组织切片中的CypA及RANKL水平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重度疼痛人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无疼痛人数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CypA及RANK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病理组织中CypA及RANK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根管填充介质治疗后可显著提高根管周病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可降低病灶区CypA、RANKL水平,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艳梅;徐杰;易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2546对孕前体检夫妇进行乙肝五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并根据检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孕前体检的2546对夫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肝五项检测,分析所有体检者的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中的2546对孕前体检夫妇中,头胎生育的夫妇和二胎生育夫妇的比例为2104:442.头胎备孕2104对体检夫妇中,男性乙肝五项全阴率为59.22%,女性全阴率为56.89%;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男性阳性率为6.70%,女性阳性率为6.51%;男性大三阳为1.33%,女性大三阳为1.19%;男性小三阳为7.94%,女性小三阳为7.65%;男性体检者中HBsAg、HBcAb均呈阳性率为2.04%,女性为1.95%;男性HBsAg、HBeAb均呈阳性率为1.47%,女性为1.33%;乙肝表面抗体(HBsAb)男性阳性率为15.87%,女性阳性率为16.73%;上述各项指标男女之间无显著性(P>0.05).二胎备孕442对体检夫妇中,男性乙肝五项全阴率为48.87%,女性全阴率为44.57%;乙肝表面抗原(HBsAg)男性阳性率为5.43%,女性阳性率为4.75%;男性大三阳为3.16%,女性大三阳为2.71%;男性小三阳为11.09%,女性小三阳为9.95%;男性HBsAg、HBcAb均呈阳性率为2.49%,女性为2.04%;男性HBsAg、HBeAb均呈阳性率为4.07%,女性阳性率为4.30%;乙肝表面抗体(HBsAb)男性阳性率为25.79%,女性阳性率为26.70%.各项指标男女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在备孕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严重威胁胎儿的健康,孕前进行乙肝五项检查,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是控制乙肝发病和新生儿乙肝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红;周惠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K7、CK20、CA125及TTF-1在液基细胞学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病理科经组织学确诊为腺癌的浆膜腔积液标本137例,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织来源腺癌细胞的CK7、CK20、CA125及TTF-1等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CK7在肺腺癌的阳性率100%,卵巢浆液性癌大部分表达,肠道腺癌个别阳性;CK20在肠道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8.89%(32/36),在肺腺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未见表达;CA125在卵巢浆液性癌中表达率为70.45%(31/44),在肺腺癌以及肠道腺癌中表达较少;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0.70%(46/57),在卵巢浆液性癌及肠道腺癌中未见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肺腺癌中TTF-1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CA125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肠道腺癌中CK20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7、CK20、CA125及TTF-1在液基细胞学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有利于鉴别浆膜腔积液中来自肺、卵巢以及肠道的腺癌.
作者:齐长海;卢一艳;侯芳;刘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采用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检测痛风患者关节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状况,探讨DSCT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我院临床确诊的痛风患者48例作为试验组,其他关节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1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关节炎),采用双源CT对两组患者行双腕关节、双膝关节、双足踝关节扫描,利用仪器配置的痛风识别软件处理原始图像,由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检查部位是否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结果:在48例痛风患者DSCT检查中有46例发现关节内有尿酸盐沉积,痛风诊断的敏感性为46/48(95.8%);在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出现伪信号影,诊断特异性为28/30(93.3%);有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与无骨质破坏的痛风患者之间的尿酸盐结晶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酸水平增高和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其DSCT尿酸盐结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DSCT双能量成像技术诊断痛风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且可以直观无创地显示患者检测部位尿酸盐结晶的沉积情况,提示DSCT可应用于痛风病情的监测,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晓清;梁汉欢;朱万寿;彭可雨;张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鲍曼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baumannii)是一种严格需氧、非乳糖发酵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在医院环境中广泛存在,是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源性、皮肤和伤口等全身多系统的感染[1]. 鲍曼不动杆菌生存能力强,易引起院内爆发流行和持续流行,多重耐药菌株、甚至全耐药菌株的日益增多,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使得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居高不下. 目前,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流行病学和耐药机制方面,对其毒力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近些年,高通量测序技术迅速发展,全基因组数据日益增多,结合基因敲除技术和动物模型实验,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机制的研究逐渐有了一些成果. 目前发现的与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有关的因子主要包括:外膜孔蛋白( Outer mem-brane pori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磷脂酶( phospholipase) ,铁载体( siderophore)和生物被膜相关蛋白( Biofilm-associated protein,Bap)等. 本文将结合各个感染阶段毒力因子的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机制进行总结.
作者:张洋洋;陈良安;张庆;庞桂芬;杨林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孕妇甲状腺功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及糖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常规体检的53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年龄、孕前体重指数、甲状腺功能、糖代谢相关指标及妊娠糖尿病发生情况,探讨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与患者糖代谢指标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亚临床甲减和甲减组GDM的风险是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的3.45和2.67倍,亚临床甲减和甲减组GLU和2h PG分别为5.17±0.78,8.67±0.79和5.36±0.83,8.87±1.79,HOMA-IR、HA1C(%)分别为2.54±0.75,4.86±0.69和2.79±0.63,6.53±0.73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患者,FT4下降0.2ng/mL(P=0.013)、BMI指数>26.7kg/m2(P=0.09)、TSH上升0.1ng/mL(P=0.019)是妊娠期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甲状腺功能与妊娠期糖尿病及糖代谢指标密切相关.
作者:沈艳;杨悦;陈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我院接收的门诊、住院和健康体检人群300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HCC组、乙肝后硬化组、其他恶性肿瘤组、乙型病毒性肝炎组、健康对照组,检测5组的血清GP73、甲胎蛋白(AFP)水平,绘制其诊断HCC的ROC曲线.结果:HCC患者中,不同年龄、肿瘤大小、性别及不同AFP浓度患者的血清GP7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血清AFP、GP73水平较其他各组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后肝硬化组及其他恶性肿瘤组患者AFP、GP73均较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诊断HCC的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AFP,P<0.05.结论:血清GP73对HCC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优于AFP,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
作者:陈飞;曾传琴;欧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a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40例,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科收治的4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3~12h应用NicoletOne Monitor脑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新生儿进行4~6haEEG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应用Hell-strom~Westos L等分类法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从3个方面,即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惊厥发作.结果:aEEG异常、睡眠-清醒周期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aEEG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93.3%、95.0%、82.4%;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早起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100.0%、100.0%、78.9%;aEEG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100.0%.结论:aEEG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能够帮助临床有效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作者:万珍艳;庄桂英;张山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核酶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广州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科手术切除的18例患者的病理性瘢痕组织(增生瘢痕9例、瘢痕疙瘩9例),同期收集的20例正常皮肤标本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对组织进行观察,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织标本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取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培养获得IGF-1及其受体核酶,取第2-4代生长状态良好的对数生长期细胞+核酶继续培养72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中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呈现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的特点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中的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呈现正常皮肤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瘢痕疙瘩组织的特点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组织中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核酶具有阻断IGF-1 mRNA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作用,可能在抑制瘢痕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作者:邓忠远;李孝建;侯海静;张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RhD阴性表型中个体D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采集的135例无亲缘关系的RhD阴性血液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又称Coombs试验)来检测RhD阴性表型个体,并运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简称PCR-SSP方法)对RhD阴性表型中个体基因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与统计.结果:135例经Coombs试验检测为阴性表型个体中,检测结果显示为外显子完全缺失有75例,占比55.56%(75/135),外显子部分缺失29例,占比21.48%(29/135),外显子完整31例,占比22.96%(31/135);采用PCR-SSP法进行基因分型,RHD基因完整中RhD(1227A)占比16.30%(22/135),弱D15型占比0.74%(1/135),RHD阳性占比5.19%(7/135);检测RHD基因部分缺失中RHD-CE(2-9)-D占比5.93%(8/135),DVa(Has)占比0.741%(1/135),DVIⅢ占比0.74%(1/135).结论:我国RhD阴性人群的RhD基因基础结构呈现多态性特征,且不同地区的人群有着相同的Rh血型遗背景,今后可以尝试采用血清学与基因分型联合方法检测RhD阴性中的D抗原.
作者:陈俊;马雨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d和术后5d检测静脉血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结果:术后1d,两组患者血清IgA、IgM、IgG,外周血CD3+、CD4+,以及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较手术前均降低,外周血CD8+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观察组IgA、IgM、IgG、CD3+、CD4+、CD8+、hs-CRP、IL-6和TNF-α水平与手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水平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IgA、IgM、IgG、CD3+、CD4+、CD8+、hs-CRP、IL-6和TNF-α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d、5d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均具有一定创伤,影响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但是前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
作者:唐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人文关怀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疼痛、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探讨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60例肝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0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疼痛VAS评分、SDS和S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VAS评分、SDS和SAS评分以及匹兹堡睡眠治疗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肝癌晚期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发生,并以此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普遍实用的应用价值.
作者:向姊君;崔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及研究白内障患者泪液、晶体及房水氧化应激状态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84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时期短时间内就诊的84例眼外伤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的泪液、晶体及房水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及过熟期患者的泪液、晶体及房水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泪液、晶体及房水氧化应激状态相关指标表达均差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中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及过熟期患者的泪液、晶体及房水相关指标表达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各比较方面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白内障患者泪液、晶体及房水氧化应激状态指标表达存在明显差异,且受白内障分期的影响较大.
作者:吴杰;陈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组(椎间孔镜BEIS技术)和传统组(传统手术方法)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ODI功能评分.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3个月,微创组的VAS、ODI评分与传统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的降低(P<0.05).结论:椎间孔镜BEIS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手术效果与传统手术相当.
作者:王传恩;李平;黄义专;沈赟;罗世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硬通道组,n=40)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软通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软通道组62.5%(25/40)(P<0.05),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7.5%(3/40)、10.0%(4/40)(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
作者:罗铸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剖宫产再孕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孕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两组孕妇分娩过程的应用及效果.结果:阴道分娩产妇,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阴道检查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其他几项指标中比较无差异(P>0.05);阴道分娩产妇及剖宫产妇护理后,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在产时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及住院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产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中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产妇中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减少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情况,并且能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小群;韦凤莲;梁旭霞;薛焕清;兰惠英;韦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延续性护理,采用哮喘症状积分、用药依从性量表及成人哮喘生活质量评分表(AQLQ)评价护理效果.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总分及用药依从性佳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及AQLQ各维度评分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日间症状评分及夜间症状评分较本组护理前均下降,AQLQ各维度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改善幅度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用药依从性,控制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李英;何小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脑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因脑血管病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26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睡眠障碍分为脑血管病合并睡眠障碍组(研究组)和脑血管病未合并睡眠障碍组(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认知、行为和运动功能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认知功能评定量表(LOTC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方面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量表(GQOL-74)得分在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血管病合并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存在较严重的日间嗜睡和夜间失眠,同时此类患者认知、运动功能丧失较多,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质量较同类型疾病患者下降明显,临床治疗和护理上应予以重视.
作者:王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贡市乳腺癌患者在术后化疗巩固治疗后发生的感染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为临床感染预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进行手术化疗后发生感染的32例乳腺癌患者,留取患者包括口腔溃烂组织、血液、尿液等标本,进行细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结果:32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中59.3%感染出现在第2~3疗程;感染共40例次,感染类型以呼吸道感染为主,20例次占50%,消化道感染与皮肤软组织感染各占8例次,各占20%;32例感染患者检出病原菌56株,以革兰阴性菌30株,占53.6%,革兰阳性菌株、真菌株分别占28.6%和17.9%.结论: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免疫力降低,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有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能够降低感染发生率,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潘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