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寰;陆志锋;陈晞明;张慧敏;李纪明
目的:通过建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ITP)小鼠,观察羊蹄根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以及受体的影响,对羊蹄根提取物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是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羊蹄根提取物组、阴性对照组.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腹腔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的免疫造模方法进行ITP造模.采用实时PCR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前与给药14d后各组小鼠的TGF-β1、受体TGF-βR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1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TGF-β1mRNA以及TGF-β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羊蹄根提取物组TGF-β1的表达量明显偏低(P<0.05);TGF-β1mRNA以及TGF-β1蛋白表达量明显偏高(P<0.05).结论:羊蹄根提取物对ITP造模小鼠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具体通过影响TGF-β1以及受体实现.
作者:高飏;蒋祖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杂合型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认知功能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128例老年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透析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单纯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杂合型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均高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总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社会职能、总体健康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杂合型血液净化治疗可改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症状,促进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预后良好.
作者:周美兰;何丽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腹腔内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抗感染、限制性液体复苏、胃肠减压、灌肠导泻、抑制胃酸、镇静镇痛、营养支持和维持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VVH联合HP治疗5d.比较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h、1d、3d、5d后的腹内压(IA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Lac)、血肌酐(Scr)、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及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评分)的变化.结果:CVVH联合HP治疗12h后患者PCT、Scr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后IAP、CRP、PCT、Lac、S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有下降,MAP、OI开始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AP、CRP、Lac、Scr、APACHEⅡ评分治疗后逐日下降,于治疗后5d降至低,PCT与SOFA评分治疗后逐日降低,在治疗3d时降至低,第5天时稍有上升.MAP与OI治疗后逐日上升,治疗后5d达到高数值.结论:CVVH联合HP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合并IAH可有效降低腹内压,改善病情.
作者:罗伟雄;张彦峰;罗伟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秦皇岛市某医院女职工乳腺增生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求降低医疗卫生系统女职工乳腺增生患病率的有效方法.方法:以2015年该医院参加体检的1154名女职工作为研究对象,用B超进行乳腺普查,按正常、乳腺增生症分类,按照工作岗位、科室类别、不同学历、不同年龄、每月夜班数、不同职称等六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乳腺增生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次共计纳入1154名女职工进行研究,乳腺增生的患病率为44.45%.按照工作岗位进行区分,医生的乳腺增生患病率高,为50.31%,其次为护士,患病率为46.69%,各工作岗位乳腺增生的患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770,P<0.05);按照科室类别进行比较,急诊科乳腺增生患病率高,为85.42%,其次为外科,患病率为48.69%,各科室乳腺增生的患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390,P<0.05);按照不同年龄进行比较,31~40岁患病率为65.44%,其次为41~50岁患病率为41.89%,不同年龄组乳腺增生的患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0,P<0.05);按照每月夜班数进行比较,>6d组乳腺增生的患病率高,为80.00%,4~6d组乳腺增生的患病率为68.35%,每月不同夜班数组乳腺增生的患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4.760,P<0.05);按照职称进行比较,中级职称的患病率为55.36%,初级的患病率为22.22%,不同职称组乳腺增生的患病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570,P<0.05).结论:工作岗位、科室类别、年龄、每月夜班数、职称是医院职工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必须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预防以降低医疗系统女职工乳腺增生患病率.
作者:王景诗;李彦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扶正高位灌肠法结合针刀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以及该方法与针刀治疗方法的比较及区别.方法:对7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取益气扶正高位灌肠法,并与针刀法治疗比较.方法:根据盆腔炎的不同临床表现选择不同年龄段的该病患者145例;同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以针刀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癥瘕汤,利用高位灌肠法治疗,于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高位灌肠结合针刀法治疗盆腔炎的总有效率为92%.结论:高位灌肠结合针刀法治疗盆腔炎经济、方便,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对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及IL-6、IL-2、EGF、PY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2例.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则加用泮托拉唑治疗.分别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IL-6、IL-2、EGF、PYY水平,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8.05%(32/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PY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IL-2与E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6个月及1年复发率分别为4.88%(2/41)、9.76%(4/41),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26.83%(11/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8%(2/41),低于对照组的21.95%(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IL-6、IL-2、EGF、PYY水平,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先媛;朱兴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对症状评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10例痛经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行月月舒冲剂治疗,研究组行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是研究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痛经舒汤加减联合董氏奇穴常规穴针刺治疗痛经对症状评分及预后均具积极影响,可以增强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孙秀凤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行关节镜治疗的KOA患者86例,将86例KOA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护理组(n=43)与常规组(n=43).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术前及出院时膝关节屈曲度、疼痛评分及Tegner运动评级,术前及出院6个月Lequesne评分、关节液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金属基质蛋白酶-13(MMP-13)水平,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出院时,康复护理组膝关节屈曲度大于常规组、疼痛评分小于常规组,Tenner运动1~2级构成比低于常规组,3~4级构成比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时,康复护理组Lequesne评分、关节液内TNF-α、IL-1β、MMP-13水平均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组优良率(95.35%)显著高于常规组(6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期间均未见显著不良反应.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关节镜治疗KOA术后护理可有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反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杜玲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人性化护理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致皮下淤斑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0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人性化护理(观察组).对比两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和局部淤斑程度.结果:观察组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局部淤斑程度均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结论: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实施人性化护理能使皮下注射处的疼痛减轻,减少皮下淤斑的出现.
作者:金大鹏;王文丰;赵秀娟;孙立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血清BNP、室性早搏数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患者84例.根据完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分别比较两组疗效、心功能改善情况、血清BNP、室性早搏数、治疗前后心率与射血分数.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39/42),高于对照组的76.19%(3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0.48%(38/42),高于对照组的73.81%(31/42),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BNP、室性早搏数分别为(232.4±98.5)ng/mL、(662.5±150.3)次,均低于对照组的(471.5±94.5)ng/mL、(724.9±152.7)次,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射血分数为(52.1±2.9)%,高于对照组的(43.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充血性心衰合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
作者:吉训宁;文晓宏;李彩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寻找治疗小儿肺炎的新疗法,探讨内外合治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采用内外合治法.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hs-CRP、PCT、CD4+、CD4+/CD8+、CD4+CD25+ Treg水平.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hs-CRP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PC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CT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炎患儿CD4+、CD4+/CD8+、CD4+CD25+ Treg 低于健康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CD4+、CD4+/CD8+、CD4+CD25+ Treg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hs-CRP、PCT、CD4+、CD4+/CD8+、CD4+CD25+ Treg水平.
作者:张华俐;王超;张蕊;张健;范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患者各脑区5-HT、DA、INH、NE表达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抑郁症患者进行分析,使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干预;分析治疗前后分析全脑、左右中央、左右额、左右枕、左右顶、左右颞等各脑区内5-HT、DA、INH、NE的激活情况,记录治疗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临床显效率为92.00%;经治疗后患者全脑、右额、右中央、右顶及右前颞区5-HT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全脑、右额、左中央、右中央、右顶、右前颞区的DA水平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P<0.05);左额区的IN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左中央、右中央NE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左枕、右枕区的NE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后,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纠正各脑区5-HT、DA、INH、NE的表达异常.
作者:万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而指导外科手术.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6例确诊为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并行鼻内镜手术 (ESS)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3组:单纯鼻内镜下上颌窦开窗径路组(EMSS组)25例;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径路组(EMIF组)22例;鼻内镜下中鼻道开窗联合唇龈沟径路组(ESSL组)19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鼻腔及鼻窦病变的改善情况.结果:采用海口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EMSS、EMIF、ESSL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0.0%、94.7%和 100%.采用Memenyi法比较:EMSS与EMIF组、ESS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IF与ESS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间的VAS 评分、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Lund-Mackay CT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相比:EMSS组与EMIF组、ESS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IF与ESSL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术后6个月EMSS组的VAS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Lund-Mackay CT评分高.结论:联合径路对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治疗效果较单径路好;EMIF及ESSL术后疗效无差别,但下鼻道开窗径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操作更便捷,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较为理想的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刘小凤;陈银忠;王光明;潘云;郭清华;彭梅君;邵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34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5个因素与RMPP有关:热程≥7d(OR=1.710,P<0.05)、肺外并发症(OR=36.458,P<0.01)、肺部CT表现(病变范围超过2/3肺叶)(OR=1.796,P<0.05)、CRP≥40mg/l(OR=18.935,P<0.01)、MP-IgM≥1:1280(OR=20.494,P<0.01).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肺外并发症(OR=57.906,P<0.01)、CRP≥40mg/l(OR=28.877,P<0.01)、MP-IgM≥1:1280(OR=14.642,P<0.01)是R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MPP的发生与多因素有关,其中主要与肺外并发症、CRP≥40mg/l、MP-IgM≥1:1280密切相关.
作者:刘新锋;赵志妙;张中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血液净化伴消化道出血中应用集束化护理的临床疗效及推广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40例血液净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双盲法分成两组,把实施常规护理的120例患者纳入常规护理组,剩余120例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比较住院时间、再发出血例数等情况,评价护理合格率及满意度.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再发出血几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服务满意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集合给予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能实现护理的协同化和疗效大化,能显著降低血液净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娄丽华;苏彬;郭海梅;左雪梅;孙树萍;崔保继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承德市城镇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现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承德市800户人家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并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800户人家中有685人(85.63%)已建立健康档案,115人(14.38%)未建立健康档案;影响承德市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单因素有年龄、户年收入、是否享受财政救助、对健康教育是否满意以及是否参加卫生机构培训等因素,尤其是是否接受财政救助、对健康教育是否满意以及是否参加过卫生机构培训影响程度更大.结论:建立健康档案需要政府的支持,加大对档案建立意义的宣传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和问责机制,提高居民档案建立意识,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健康质量打下结实的基础.
作者:张翼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对HP感染的根除效果.方法:将200例HP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枸橼酸铋钾颗粒、首次治疗患者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补救治疗患者予左氧氟沙星胶囊、呋喃唑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安胃疡胶囊,两组均口服给药2周,于疗程结束后4周,行C13呼气试验查HP,观察两组根除率,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安胃疡胶囊联合四联疗法根除HP效果优于常规四联疗法.
作者:丁秀婷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效果及对呼出气体一氧化氮(FeNO)、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CVA患儿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6.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分为常规组(孟鲁司特钠+基础治疗)、布地奈德组(孟鲁司特钠+基础治疗+布地奈德治疗)各70例,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后,布地奈德组的FeNO、hs-CRP、IgE、TNF-α水平、日间症状、夜间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水平、FEV1、FVC、PEF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布地奈德组的临床控制率61.43%,常规组47.14%,布地奈德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CVA患儿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进一步降低FeNO、hs-CRP水平,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姜凤朝;朱伟;郑淑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胃息肉与大肠息肉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经本院内镜中心确诊的的胃息肉患者63例和大肠息肉患者89例,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比较分析两类患者年龄、性别、息肉的检出率以及息肉的大小、数目、位置和病理类型.结果:胃息肉的检出率(10.12%)低于大肠息肉的检出率(16.96%);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胃息肉检出率(4.46%)和大肠息肉检出率(8.21%)均小于年龄大于50岁的患者的检出率(5.71%、8.75%),大肠息肉的检出率高于胃息肉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胃息肉检出率(12.0%)高于男性检出率(8.2%),男性的大肠息肉检出率(23.9%)高于女性(11.0%),(P<0.05).研究两种息肉大小发现,单发胃息肉多于单发大肠息肉.在炎性、增生性和腺瘤性息肉的检出率二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息肉检出率总体低于大肠息肉,年龄大的患者两种类型息肉年龄大的组别检出率均高于平均年龄低的组别,推测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胃息肉在女性患者中常见,大肠息肉在男性患者中比较常见.胃息肉病理类型炎性息肉比较常见,大肠息肉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比较常见.
作者:朱姝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佝偻病患儿检测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超声骨密度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佝偻病婴幼儿6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择体检健康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照,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超声骨密度、骨碱性磷酸酶等临床指标水平;比较两组的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超声骨密度等临床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超声骨密度等临床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骨碱性磷酸酶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佝偻病的25羟维生素D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及超声骨密度等临床指标水平偏低,检测三项指标有助于婴幼儿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全光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