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鹏;黄耀凯;莫臣强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盂肾炎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21例老年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发做次数将患者分为首发型组(初次发作者78例)、复发型组(多次发作者43例),检测血清CRP、PCT及取中段清洁尿进行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两组治疗后CRP、PC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复发型组中段尿标本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82.40%高于首发型组5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养出病原菌82株,首发型组占52.44%、复发型组占47.56%,感染病原菌均革兰氏阴性菌病原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为66.67%、54.55%、48.48%,革兰氏阳性菌中以肠球菌属为主,对头孢曲松、庆大霉素、头孢哌酮耐药率分别为87.00%、62.50%、50.00%。结论:老年急性肾盂肾炎患者血清CRP、PCT升高,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及肠球菌属为主,病情发作次数对CRP、PCT水平及感染病原菌构成无影响。
作者:白雪;李维;朱倩雯;陈悦;张霖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外涂氧化锌软膏和口服西替利嗪,严重者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用自拟“祛毒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率。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率99%优于对照组的95%,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的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作者:孙利军;董彦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2型糖尿病湿热证的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使用单纯西药治疗,中药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葛根芩连汤。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患者粪便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V3区进行DNA测序,通过实时定量PCR对肠道菌群进行定量分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疗效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2)。湿热证减分率和Bacteroides含量成负相关;湿热证减分率和Fusobacterium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葛根芩连汤联合西药可有效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Bacteroides和Fusobacterium含量变化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标志物。
作者:曾艺鹏;冯新格;谷成英;郭亚芳;许迎烈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细胞凋亡(),即为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P ro-grammed cell death,),是机体为有效维持自身动态平衡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方式。细胞凋亡的运行过程较为复杂,凋亡抑制蛋白( inhibitor of apoptosos protein,)可有效阻断所需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类()的水解活性,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当前所发现的在人体内存在的成员有8个,包括X-染色体连锁的抑制凋亡的蛋白( XI-AP/ILP-1);神经元性抑制凋亡的蛋白();细胞抑制凋亡的蛋白-1();细胞抑制凋亡的蛋白-2();多重泛素结合酶();();()以及()[1]。 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是由Peter等学者于1996年运用PCR技术和Southern 杂交克隆出来的一种具有抗凋亡作用的蛋白,其紧密结合凋亡启动因子及效应因子与,调节受体信号传导,抑制细胞凋亡,是IAP s家族中有效的caspase抑制剂[2]。 XIAP存在于多种正常组织中,但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不同的技术,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发现了XIAP的高表达,说明XIAP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焦健;左欣鹭;张爱东;朱振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环氧合酶-2在葡萄胎组织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56例葡萄胎患者,作为实验组,全部为女性,另选56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以及诱导型环氧化酶( COX-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MMP-2、MMP-9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COX-2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葡萄胎患者的血清MMP-2、MMP-9、COX-2水平较高,对其诊断提供了依据,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丽君;王艳军;宋涛;赵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纤溶酶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2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纤溶酶静点同时服用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仅服用拜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钙。动态观察患者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分别对比用药前、后斑块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7%,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纤溶酶联合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郭晓玲;李琳;杨艳杰;杨静茹;李卫来;李岩;刘佳;孙慧;孙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子宫瘢痕处妊娠患者行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和清宫术联合治疗对临床疗效、β-hCG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资料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子宫瘢痕处妊娠150例患者予回顾分析,对照组行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治疗,观察组联合清宫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生育功能及相关疗效指标、β-hCG比对照组优,且总不良反应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瘢痕处妊娠行甲氨蝶呤妊娠囊内注射和清宫术联合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颜红丽;田燕妮;刘嗣超;王彩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手术在微创整形外科领域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治疗40例患者予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手术效果、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本研究40例患者中,通过1~3次颗粒注射后,皱纹减轻,乳房填充处柔软,且每侧隆乳注入40~80mL/次,面部各部位填充量4~30mL/次,两次填充的时间间隔为3~6个月;治疗后,患者各注射部位满意度均较高,和治疗前(0.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本研究40例患者治疗后无并发症出现,随访1年发现局部硬结1例(2.50%),通过按摩与热敷后逐渐消失,皮肤瘀斑1例(2.50%),经局部理疗后消退,未出现皮肤坏死、脂肪液化与感染现象。结论:于微创整形外科领域中应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术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孙建;王彦玲;于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早期介入患者心肌灌注及心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结果、干预前后3d脑钠素及肾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干预前,干预后1周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N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周两组血肌酐及尿素氮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1周观察组血肌酐及尿素氮低于干预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出血、皮肤瘀斑及大便隐血等的总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早期冠脉介入治疗患者,可改善其心肌灌注,保护心脏及肾脏功能。
作者:丁红;徐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及比较不同分娩方式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炎性状态与应激状态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进行生产的8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进行阴道分娩,B组则进行剖宫产,然后将两组产前、产后12h、24h及48h的炎性状态与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前的炎性状态与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产后12h、24h及48hB组的炎性状态与应激状态相关血清指标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阴道分娩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炎性状态与应激状态的影响好于剖宫产,其对患者的不良应激控制相对更好,因此认为其在此方面的可取程度相对更高。
作者:应海燕;徐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应用双花薄荷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展开临床研究。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基础治疗组给予降糖药物常规治疗和牙周基础治疗;中医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组的基础上口服双花薄荷饮。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组间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及治疗前后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指标。结果:中医治疗组在改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水平、牙龈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指标方面优于基础治疗组( P<0.05)。结论:双花薄荷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疗效确切。
作者:赵梦丽;闫大奇;纪品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催产素应用对产妇阴道难产发生率、子宫收缩过强发生率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依据催产素剂量将这些初产妇分为观察组(8滴/分,n=50)和治疗组(3滴/分,n=50)两组,对两组初产妇的药物剂量、出现宫缩时间、24h内出血量、产后出血、阴道难产、子宫收缩过强发生情况、剖宫产、胎儿心率下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引产失败、对疼痛的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初产妇的药物剂量、24h内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出现宫缩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P<0.05),产后出血、阴道难产、子宫收缩过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 P<0.05),剖宫产、胎儿心率下降、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引产失败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疼痛的耐受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在孕妇生产过程中,小剂量的催产素催产优于大剂量的催产素催产。
作者:刘阳;李尚娥;王良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温补肾阳合益气固表法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1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采用温补肾阳合益气固表法治疗,对照组口服刻免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表现。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58%(43/76)、93.42%(71/76),均高于对照组的35.58%(27/76)、81.58%(62/76);并且两组在治疗前喷嚏、鼻堵、流涕以及鼻痒等临床症状体征的表现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别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补肾阳合益气固表法对变应性鼻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对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等有改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肖伊;刘真;刘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改善及血脑钠肽( BNP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红细胞压积( HCT)、血小板压积( PCT)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变及血BNP 水平和血常规指标RDW、HCT、PCT的变化。结果:参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且治疗后血 BNP、RDW、HCT、P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治疗后血BNP 及R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T、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有一定作用,降低血BNP、RDW、HCT、PCT水平,可作为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一项选择。
作者:崔圆;金凤表;侯瑞田;巨名飞;张爱文;王虹;孙宏超;侯维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宫颈癌患者血清SCC、CEA 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检测,明确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治疗的60例可手术宫颈癌患者和60例健康者对照血清进行化学发光法检测SCC、CEA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宫颈癌中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宫颈癌组SCC、CEA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当患者临床分期增加,肿瘤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水平也升高( P<0.05)。结论:检测血清SCC、CEA对于诊断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临床分期影响其表达水平。
作者:黄丛秀;宝莹娜;郁志龙;孙晓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我院120例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临床诊疗特点。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疑似早发型败血症并血培养呈阳性结果的12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结果:发生败血症的患儿中,以胎龄小、日龄小、体重低的新生儿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主要以发热、病理性黄疸、循环欠佳、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等,并发症主要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化脓性脑膜炎,多数患儿有WBC、CRP 及PCT异常,血培养中以G+菌为主,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后,治愈率为75.0%。结论:对临床高度可以的败血症患儿应尽早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荣潇;张华俐;孟建辉;马玲彦;赵莉;胡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对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0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00%。结论:膝关节慢性创伤性滑膜炎应当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此方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赵雪竹;刘英民;宋雷;付金海;朱丽艳;吴艳;张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定痫丸加减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80只断乳的6周龄的小白鼠,全部构建急性癫痫模型,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又分为4个不同的剂量组(10只),将用药物纯化的不同浓度的定痫丸提取液,经过胃灌肠灌入治疗组的胃内,对照组給胃灌以生理盐水,观察两组小白鼠癫痫模型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之间有效率经过秩和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小白鼠在治疗前每次惊厥持续的时间、发生的次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惊厥持续的时间、惊厥次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四组经过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小白鼠给予定痫丸提取液按照0.16mL/kg的量时治疗效果佳。结论:定痫丸加减治疗小白鼠的癫痫,效果明显,且当剂量为0.16mL/kg时治疗效果佳,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作者:宋海英;牛向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效果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贺晓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及评估中青年颈动脉情况。方法: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规定的中青年年龄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来院健康查体的20~59岁年龄段的样本人群,总计1678例,分为20~34岁、35~44岁、45~54岁、55~59岁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分为四组:内膜粗糙组(组1)、内膜粗糙加钙化点组(组2)、内中膜增厚组(组3)、粥样斑块组(组4)。统计学处理采用两个率及多个率的卡方检验,分别进行各个年龄段颈动脉相同病变男女发病率的比较及各年龄段间相同病变发病率的比较。 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除20~34岁及35~44岁两个年龄段粥样斑块组男女间差异显著外(两组p均<0.05),其余各组不同年龄段间同类病变发病率男女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20~34岁年龄段颈动脉病变主要为内膜粗糙,占该组总人数的20.7%,粥样斑块仅占8.7%。35~44岁年龄段内膜粗糙所占比例在四个年龄段中高为43%,内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发生率也较20~34岁年龄段明显增高,两者均为28%。45~54岁及55~59岁两个年龄段则以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形成率高,分别为22.5%、50%及46.8%、46.3%,颈动脉单侧或双侧狭窄分别为12例及19例,依次占后两个年龄段受检人数的4.7%及10.2%。
作者:杨静茹;王爱民;郭晓玲;郭海霞;王静;马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