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承德市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管现状调查

王波;刘劲松

关键词:医疗机构, 血液透析室, 监管现状, 调查分析
摘要:随着临床血液透析技术的普遍应用,近年来血液透析患者血源性疾病感染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我国山西、安徽、甘肃等省接连发生多起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事件[1],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规范管理血液透析室成为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2].为了解我市血液透析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监管对策,我们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疗机构血透室管理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等规定要求,于2011年4月对全市11个县(区)18家医疗机构血液透室诊疗活动情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对调查结果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重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比较研究,探寻有效的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方法:将我院就诊的55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别采用穴位重灸与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对其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穴位重灸组总有效率优于口服抗过敏药物组.结论:采用穴位重灸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起效快,远期疗效亦显著,弥补了目前其他治疗方法易复发的缺点.

    作者:张丽;郑丽艳;符健;陈霞;张贤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胸腰椎脊柱骨折现代治疗的研究进展

    胸腰段脊柱骨折和脱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胸腰段脊柱损伤是指T11-T12至L1-L2节段的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据有关统计[1],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年发病率约为1/20000.有研究表明[2],在胸椎和腰椎的损伤中,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约占52%.而在脊柱的相关损伤中,一些患者往往因为合并脊髓损伤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其中15%-20%的患者与胸腰段脊柱损伤有关.

    作者:常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喘息性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咳嗽、喘憋等临床症状及三凹征、双肺湿罗音、哮鸣音等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74.4%(29/39)、有效率92.3% (36/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3%(20/39)与72.8%(28/39)(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源渊;张会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原因,探究其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204名产妇进行产后心理状态评估及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有6例被诊断为产后心理障碍,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为2.94%.2例诊断为产后重度抑郁症患者,在精神科及妇产科经专业治疗后康复.4例轻中度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人员通过情绪疏导及心理沟通,动员家人给予精神慰藉,患者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及时掌握产妇心理反应是临床护理中关键环节,对其采取心理治疗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及各类与生育相关的精神及心理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红梅;张燕;付志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益脾肾,活血祛毒中药自拟中药联合双嘧达莫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5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中药联合双嘧达莫)和西药组(双嘧达莫组),治疗8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肾功能.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8.24%)较西药组总有效率(55.56%)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明显低于西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肾功能无差异(P>0.05).结论:补益脾肾,活血祛毒中药能降低过敏性紫癜患者尿蛋白,降低尿红细胞数,有利于过敏性紫癜患者肾损害的预后.

    作者:陈仿;张学红;杜海峰;王晓波;蒋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针刺配合TDP治疗痛经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探讨针刺配合TDP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到我科治疗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治疗,实验组则进行针刺配合TDP治疗.比较并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99%)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6.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TDP治疗痛经疗效明显,可起到通经止痛、调补气血的作用,能快速缓解患者痛经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金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AO锁骨钩钢板固定在骨科创伤急诊中应用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急诊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方法:60例骨科创伤急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AO锁骨钩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和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的ASE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AO锁骨钩钢板用于治疗骨科创伤急诊疗效显著,可以促进患者局部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道锋;蔡晖;马俊剑;甘桂安;陈云;卢荣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颅脑损伤并发神经障碍临床观察与护理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或撞击作用于头部而导致的头颅损伤,包括颅脑损伤、骨折和头部软组织的损伤,且患者大多有意识障碍.此病具有病情危机变化快,后遗症、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1].本文通过总结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至2011年入住我科9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临床护理的心得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立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脑梗塞患者72例早期康复的临床护理

    目的:讨论临床上脑梗塞患者早期的康复护理,便于急性脑梗塞患者全面康复.方法:将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掌握不同时期科学护理要点及相关注意事项.结果:对脑梗塞患者进行科学护理对其康复有一定益处.结论:了解早期脑梗塞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芦笋中硒元素的测定方法探究

    目的:建立测定芦笋中硒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硝酸-高氯酸微波消解后,在铁氰化钾-盐酸体系中,选用佳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条件,采用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结果:该法线性范围为0-0.8 μg/mL,检出限为0.024 μg/mL,回收率为96.7-103.3%,相对标准偏差为1.28%.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芦笋中硒的含量测定.

    作者:于辉;吕瑞芳;秦博文;陈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探讨合理用药临床研究进展及有关措施

    目的:探析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进展以及相关措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临床病例资料,从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及促进合理用药的相关措施等方面,来分析合理用药在临床的研究进展.结果:明确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加强用药指导等措施,可促进患者享有合理用药的利益.结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研究,对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臻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椎管内囊肿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椎管内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治疗情况以及5年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例患者,病程长8年,短20天,下肢肌力减退12例,腰、骶尾部疼痛不适8例,肛门坠落感、小便潴留2例,下肢及臀部肌肉萎缩4例.MRI检查显示椎管内囊肿.手术治疗18例,4例因病程较短门诊观察治疗.随访17例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3例缓解,2例术后缓解,3个月后症状复发,予门诊保守治疗.结论:椎管内囊肿病程缓慢,临床表现及体征不典型,耐心、细致的体格检查必不可少,MRI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有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且与影像学相吻合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理想.

    作者:李建荣;陈铮立;魏雨雨;叶世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家庭出诊安全防范对策探讨

    社区护理是将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理论相结合,应用公共卫生中的相关知识及技术,通过各种护理活动用以促进及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模式的逐步推广,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社区护理家庭出诊服务逐渐成为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士正承担着日益增多的家庭出诊任务,同时也在家庭出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压力和风险,如何将风险防患于未然,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如何确保家庭出诊服务对象的医疗安全以及自身的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就成为社区护士的重要责任.

    作者:杨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PICU收治的上呼吸机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为A组,同时选取2011年至2012年同上条件的50例病例作为B组进行比较,A组患儿采用常规2h气管吸痰,先往气管插管内灌注1-2mL的生理盐水后进行吸痰操作,再吸口咽部,并观察患者呼吸机发生的情况;B组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观察患儿是否符合吸痰指标时再考虑为患儿吸痰,并根据患儿痰液的粘稠情况对患者实行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清洁的频次,改用一次性独立包装带手套吸痰管,先吸口腔清洁口咽部,再换吸痰管吸气管插管内痰液,48h后对患儿呼吸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8%,B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2%,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差异性(P<0.05),A组患儿平均吸痰间隔时间为2.5±0.5h,B组患儿平均吸痰间隔时间为4.5±1.8h,两组患儿吸痰间隔时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吸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实际情况,当患儿具备吸痰的指征时,方能对患儿进行吸痰,痰液粘稠度为Ⅲ度时,可采用无菌注射1-2mL的生理盐水湿化患儿的气道,当患儿痰液黏度为Ⅰ度、Ⅱ度时,不应对其进行湿化操作.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对患儿进行吸痰,能减少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同时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作者:唐育鹏;黄敏;莫武桂;黄冠新;韦蓉;谢友军;傅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23例5-8岁儿童大肠埃希菌泌尿系感染的耐药性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引起5-8岁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23例患儿的尿样本进行培养,并进行药物敏感性筛查;结果:123例感染患儿以大肠杆菌感染为主,占60.61%,药物敏感实验显示其对四环素等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耐药,对泰能和丁胺卡那不耐药,其对小儿泌尿感染的治疗率分别为98.33%和95.24%,效果良好.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小儿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由于耐药现象的出现,治疗前进行药敏实验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柴顺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头皮针在新生儿腰椎穿刺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比较头皮针和传统腰穿针在新生儿腰椎穿刺中的成功率,进而选择对患者损伤小的方式.方法:选取本院80例具有腰穿指证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使用5.5号的一次性头皮针,对照组使用7.0号的传统腰穿针,比较两组腰椎穿刺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穿刺失败率为30%,而观察组穿刺失败率为2.50%.结论:采用头皮针进行新生儿腰椎穿刺直观、方便,成功率高、安全性强、损伤性小,并且经济实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黄超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烧伤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从烧伤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及配套的鉴定及药敏鉴定卡,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对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4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312株,占69.96%,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G+)球菌133株,占29.8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1株,占0.22%,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检出率为71.59%.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主要致病菌常为多药耐药.加强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国锋;王晓娜;秦阳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脉压差的影响.方法:将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厄贝沙坦(150mg 1次/日,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晚,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ULB)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脉压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不但能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而且可以改善脉压差情况.

    作者:苏华;谢睿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患者.实验组采用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发现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切除边缘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流质进食时间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胃癌根治术对胃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

    作者:李树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125Ⅰ放疗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护理

    目的:分析125Ⅰ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病灶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引导下行125Ⅰ粒子植入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使其终完成治疗.结果:本文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治疗肿瘤36个,32例次均顺利完成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临床有效率100%;疼痛缓解率100%.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确保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手术的成功与安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莫玉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