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影响近期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卢世文

关键词:早发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女性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早发急性心肌梗死对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疑似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早发急性心梗患者糖尿病、吸烟、饮酒的比例、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男性早发心梗患者,体内TG水平升高比例高于男性早发心梗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糖尿病、吸烟、饮酒、早发心梗家族史、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体内TG水平升高等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非早发心梗患者,LDL-C升高的比例则显著降低.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血脂异常、早发心梗家族史等因素是女性早发心梗的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穴位治疗妊娠剧吐的临床研究进展

    妊娠剧吐发生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内分泌因素:目前认为妊娠剧吐与孕妇血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急剧上升有关;②精神及社会因素:恐惧妊娠,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强,社会地位低下及经济条件差者易发生[1];③神经因素:妊娠早期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升高而皮质下中枢的抑制性降低,从而使丘脑下部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④维生素缺乏:主要是维生素B6缺乏[2].中医认为,发生妊娠剧吐的主要机理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盖因受孕之后,经血不泻,阴血下聚以养胎,冲气偏盛,易循气街沿阳明胃经上逆犯胃.而妊娠剧吐发生的关键取决于孕妇的体质因素以及脏腑功能的失调.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湿等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则发为妊娠剧吐[3].

    作者:刘瑞荣;闫凌;杨印智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消化内镜在炎性反应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在炎症性肠病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62例炎症性肠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消化内镜诊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62例患者经结肠镜诊断,51例为溃疡性结肠炎,11例克罗恩病;与组织活检结果比较符合率分别为90.2%、63.64%.5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46例给予药物治疗,5例重症UC患者采用手术治疗.11例克罗恩病患者均出现并发症,采用外科治疗切除病变肠段.62例患者中显效31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达85.48%.结论:消化内镜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内镜下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韦锦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腹腔镜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腹腔镜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200例妇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2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80例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率和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相差不明显,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发热率和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集诊断、治疗、微创一体化,可改善传统手术的弊端,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在妇科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渠秋芝;张新英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红肿硬结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红肿硬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例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局部红肿硬结分别给予热敷(对照组100例)和中西结合药物外敷(治疗组100例)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0d,对照组局部红肿硬结消失时间5±2d,发展成无菌性脓肿20例,发生率20%.治疗组局部红肿硬结消失时间3±1d,发展成无菌性脓肿3例,发生率3%.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儿童接种百白破疫苗局部红肿硬结的疗效确切,局部反应消失时间短,无菌性脓肿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陈海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01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动力性髓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DHS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下地负重时间较DHS组明显提前,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股骨头置换组的近期疗效较好,其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远期疗效相当(术后6个月、24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股骨头置换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明显低于DHS组的35.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近期疗效好,关节功能恢复快,下地负重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较佳方案.

    作者:韩顺;董小雄;戴守达;王永宏;张耘;张洪思;王鑫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非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39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头颅CT图像特点和血液生化指标如TC(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BMI(体重指数)、HDL-c(高密度脂蛋白)、FIB(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多灶性脑梗死具有显著性差异,TC、HDL-c、FIB、BIM的差异同样也有显著性.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多为多灶性脑梗死,老年糖尿病合并高TG、高TC、HDL-c降低或是肥胖的患者易患无症状性脑梗死.

    作者:纪法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危重早产儿早期干预预防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危重早产儿早期综合干预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80例危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40例,早期干预组在没有出现应激反应前给予综合性干预治疗,对照组无干预措施,出现应激反应后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早期干预组出现应激反应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危重早产儿通过早期干预治疗可以大大降低应激反应的发生,对提高危重早产儿抢救的成功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王凤东;宋相冬;金玉奇;汤明旭;李宏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ICU患者亲属焦虑状态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对于ICU患者亲属焦虑状态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96例ICU患者的陪护亲属,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对照组患者亲属实施常规宣教护理,干预组患者亲属实施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护理.在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后24h到36h,应用我院自制的状态焦虑量表对ICU患者陪护亲属进行统计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亲属经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后,其焦虑程度得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亲属,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有针对性地对ICU患者亲属实施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轻其焦虑程度.

    作者:陈萍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辛伐他汀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介入术后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院后,两组患者均按常规用药后,观察组给予降脂药辛伐他汀介入治疗冠心病慢性衰竭,对照组则单行介入治疗.结果:术后6个月,再次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狭窄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而LVEF水平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两组患者血浆炎性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WBC计数和hsCRP水平的降低均比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有明显的降脂、抗炎功效,能够使介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有所降低,从而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裘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手术时机的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佳时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时间分为A组(6h)、B组(12h)、C组(24h)、D组(48)各30例,比较四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A、B组与C、D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重度病残率均较其他三组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6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降低血肿复发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孙启岗;张光运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别进行末梢血、静脉血采集,比较两种采集标本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静脉血及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果除MCH一项外,末梢血RBC、Hb、Hct、MCV、MCHC、PLT水平均低于静脉血,WBC水平高于静脉血,统计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结果比较中末梢血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较稳定,且数值较末梢血准确,血常规检查时应使用静脉采血.

    作者:何昭霞;李灵;陈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实验选取在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下颌骨缺损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下颌骨缺损按HCL分类法进行分类,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法对不同类型的下颌骨缺损即刻修复,分析并总结修复后移植骨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移植骨成活率89.7%,其中L类下颌骨缺损成活率高.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31.6%,其中H类下颌骨缺损感染率高,L类下颌骨缺损感染率低.结论:采用非血管化骨移植即刻修复下颌骨缺损是重建和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简单、有效、理想治疗方法,该方法适合于L类缺损者.

    作者:葛铭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40例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131I治疗,观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比较甲状腺功能(FT3、FT4、TSH)、肝功能(TBIL、AST、ALT、γ-GT、A LP)和机体免疫功能(IL-2、CXCL-10)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40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1例和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0%;治疗后,血清TBIL、AST、ALT、γ-GT及A LP IL-2、CXCL-10水平明显下降,血清FT3和FT4水平显著降低,而TSH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能损害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促进肝功能和免疫紊乱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旭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外伤后形成脑梗塞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的护理体会

    1 一般资料11本组30例,男26例,女4例,10-30岁,平均20岁,车祸伤17例,坠落伤11例,打击伤2例.均在外伤后12-48h出现脑梗塞症状,呈现不同程度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16例,面神经麻痹眼睑不能闭合8例、一过性意识丧失6例.其中5例硬膜外血肿清除术后,8例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后,8例去骨瓣减压术.

    作者:陈凤英;李喜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探讨按摩疗法在骨科患者疼痛护理中的作用

    目的:评估按摩疗法这项护理措施对骨科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了80例在我院住院的男性膝关节手术患者.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的患者除了常规治疗外,每天接受20min的按摩治疗,同时评估按摩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按摩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有显著差异(P <0.001),但这种差异在对照组(P = 0.33)不存在.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在干预措施前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在干预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2).结论:按摩作为一种简单、廉价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成为一种缓解骨科患者疼痛的积极方法.

    作者:张琼;邓小玲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斯奇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斯奇康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n=89)和观察组(n=89),对照组仅采用CO2激光烧灼祛除疣体,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4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结束随访观察6个月后,对照组的治愈率为52.81%,总复发率为26.97%;而观察组的治愈率为88.76%,总复发率仅为6.74%.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斯奇康治疗尖锐湿疣疗效高,无明显副作用,是尖锐湿疣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志雄;贾叙锋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动态监测血清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疗效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疗效评估及预测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在我科初治且资料完整的42例EOC患者进行血清CA125的检测,计算CA125半衰期及转阴时间,分析不同组生存期的差异及复发的情况.结果:CA125半衰期t 1/2≤20天组22例及 t 1/2>20天组20例,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8月、23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CA125转阴时间NT≤8周组23例及NT>8周组19例,两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7月、24月,有显著性差异(P<0.05);NT>8周组较NT≤8周组复发率高,且复发中位时间短,复发时血清CA125均大于正常值上线.结论:EOC患者术后CA125的下降速率指标(如半衰期、转阴时间)均可判断预后,但后者更简便、直观;术后CA125水平的升高可预测复发.

    作者:吴京;林珊娜;卓静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旬阳地区孕产妇妊娠期康复保健教育对产后影响的相关分析研究

    目的:分析旬阳地区孕产妇妊娠期康复保健教育对产后影响的相关关系.方法:对19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73.84%的产妇产后坚持纯母乳喂养,阴道分娩产物的母乳喂养率相对剖宫产者要高.剖宫产者恶露延长发生率为9.44%,阴道分娩产妇为6.9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月经复潮率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旬阳地区孕产妇妊娠期康复保健教育对产后有重要的影响,建议增强对产妇妊娠期康复保健教育.

    作者:李金波;高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123例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应用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胆囊结石患者12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切除胆囊底部,胆道镜检查取石后缝合胆囊.观察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12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顺利出院,治疗时手术时间为70-l0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9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3.25mL,肛门的排气时间平均为27h.术后未出现出血、胆瘘、胰腺炎、腹腔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未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是胆囊结石安全、有效、微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陈小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 带状疱疹68例临床诊治情况分析

    现将承德市中心医院自2010年至2011年诊治68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至2011年收治带状疱疹诊断病例的临床诊治病历资料,对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赵江波;张艳峰;刘智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