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仲景论治不寐探析

张永宜

关键词:不寐, 《伤寒论》, 《金匮要略》, 张仲景
摘要:《伤寒论》中对不寐的论述甚为详细,并给出了大量治疗不寐的治法,主要包括温阳安神法、养心安神法、交通心肾法、滋养阴血法、清宣郁热法、除湿和胃法、滋阴清热法、清热育阴利水法、阴阳双调法等.以上诸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仲景审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精神.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较好的缓解或消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力,部分中药更具有消除蛋白尿、替代激素等药物的作用,从而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些都是西医不可替代的.

    作者:薛培培;牟林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汶明琦治疗脾胃病验案3则

    应用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清胆降逆,健脾和胃治疗胃脘痛;应用泻黄散加减清热泻火治疗口唇红肿;应用健脾和胃、化痰逐瘀中药治疗胃多发息肉,皆验.

    作者:寇少杰;洪武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踝管综合征研究进展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踝管综合征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踝管综合征的有效性,为针刺治疗踝管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针刺治疗踝管综合征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方便、无副作用,但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作用机理研究、治疗方法的规范化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卢宏明;宋洪堰;杨佃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魏绍斌治疗卵巢早衰经验

    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为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导致气血失调,气病及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是疾病的关键,治疗本病应以滋肾益肝填精,健脾养血调气为主要治法,在推崇药膳调理的同时,应用耳穴压丸法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程建华;徐玉琴;刘春芬;冯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咽喉疾病常用中成药分析

    对14种临床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中成药进行组方药物分析,从药物的功用、药理药性上结合临床实际归纳总结各中成药的临床适用证型及症状,以便临床应用时参考及选择.同时指出其中大部分中成药均为寒凉药物,可治疗风热袭肺、肺胃热盛、热毒内蕴型咽喉疾病,对痰瘀互结、虚火上炎等的咽喉疾病,应以中药汤剂治疗.同时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各中成药的药物禁忌,避免过犹不及.

    作者: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仝小林运用枳术汤经验

    枳术汤为治疗脾虚胃滞证的常用方,功用健脾导滞,攻补兼施.仝小林教授善用此方治疗慢性胃炎,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寒热虚实之不同,脾胃气机升降、虚实互补的关系,灵活运用配伍及剂量比例.

    作者:周强;彭智平;赵锡艳;逄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200例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予手法治疗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2d为1个疗程.结果:200例患者,189例痊愈,占94.5%;11例显效,占5.5%,有效率为100%.结论: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聪;刘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65例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均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5例中,治愈44例,占67.7%;好转18例,占27.7%;未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秋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绝经综合征合并脂代谢异常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绝经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的功能失调,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表现除月经紊乱外,还有烘热出汗、胸闷心慌、失眠多梦或精神抑郁等,部分妇女出现脂代谢异常.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有辨证及专方治疗、针灸、运动疗法等多种形式,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本文主要从中医及现代医学角度对本病的治疗概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戴圆圆;陈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眩晕患者的辨证施护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眩晕患者,分别给予辨证施护.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62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眩晕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灵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翻白草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民间常用翻白草代茶饮治疗糖尿病.临床上运用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有单药的应用,又有复方的应用,降糖效果良好.实验研究显示,翻白草所含的黄酮类物质及微量元素与其降糖作用密切相关,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其治疗糖尿病,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大研发价值.

    作者:马健;张定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关幼波治疗慢性肝病经验

    通过对肝病名家关幼波有关慢性肝病治疗经验的仔细分析,归纳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其治疗肝病主要的学术思想为:①注重扶正祛邪,调理气血;②调理中州,稍佐祛邪;③活血化瘀治则贯穿治疗的始终;④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

    作者:吕嫒嫒;薛博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六味地黄丸组方机理新解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作者:李慧平;年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0例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寒饮上逆证、血瘀络阻证、痰蒙清窍证、血虚证辨证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54例,占90.00%;好转5例,占8.33%;无效1例,占1.67% . 结论: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学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三七活血化瘀作用析要

    目的:探讨三七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重点对三七活血化瘀功效在各种相关疾病的应用以及机理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三七及其提取物具有消肿散痈、降血压、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脂、促进细胞再生等作用,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崩漏、肝硬化、胃炎、顽固性头痛等疾病的防治.结论:三七作为传统活血化瘀药,广泛应用于各种瘀血证,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鞠颖;廖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少阳病辨证特点浅析

    小儿少阳病临床常可表现为太阳少阳合病、直中少阳、三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阳温病等.临证时认清少阳病以及小儿少阳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禁忌,可拓宽临床思维,少走弯路,使小儿外感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农志飞;潘立忠;王丹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藿香正气散合保和丸儿科运用举隅

    藿香正气散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保和丸功效为消食和胃以治疗一切食积.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弱,从而易出现各种疾病.应用藿香正气散合保和丸加减治疗多种儿科常见病如腹痛、呕吐、泄泻,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的原则.

    作者:胡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丁书文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丁书文教授认为气虚血瘀、痰湿阻滞、脾肾阳虚、瘀水互结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机,在治疗中应病证结合,全面调理,异病同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云善超;李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胆囊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有关文献资料,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并在辨证分型论治、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PCS在功效方面得到了肯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玉忆;徐进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医养生的道与术

    养生的理论与技巧无疑是中医药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养生学能体现中医之道,比如整体观、生命观、辨证论治思想等;养生学又有为丰富的实践内容,运动、情志、饮食、药物、居住、睡眠等等的操作性方法均集中在中医养生中,这些是决定健康的综合性、关键性要素.中医药人应充分介入、引领中医养生的发展,立道施术,争取中医养生的学理、法理地位,将养生活动医疗化、规范化.

    作者:龚鹏;江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