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军委;冯果;冯泳;何前松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言语疏导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言语疏导,两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测评,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从第4周末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第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HAMD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配合言语疏导法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沛然;张丽萍;汤久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王卫民;董娟丽;张克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余景和是我国晚清孟河医派名医,为人谦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伤寒功底深厚.其代表作《余注伤寒论翼》以柯韵伯《伤寒论翼》原文为基础,详加注释.书中着重注释六经病解及六经方解,强调辨证论治.现存余氏手稿孤本《伤寒六经病解》与《伤寒启蒙集稿》系《余注伤寒论翼》后三卷手稿.《余注伤寒论翼》刊刻之后广为流传,其注释通俗易懂,可做学习《伤寒论》入门之书.
作者:曲道炜;艾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为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导致气血失调,气病及血.脾胃虚弱,化源不足是疾病的关键,治疗本病应以滋肾益肝填精,健脾养血调气为主要治法,在推崇药膳调理的同时,应用耳穴压丸法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程建华;徐玉琴;刘春芬;冯婷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言及泄泻,或从寒湿热邪,或从气虚、阳虚、气郁等论治者从肾阴虚论治泄泻者较少,然临床上久泄伤及肾阴亦不少见,久泄者多虚,当以扶正为主,虽气虚、阳虚者多见,但亦不乏阴虚者.临床上应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把握辨证关键,识别病机,方能正确施治.
作者:徐春霞;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对14种临床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中成药进行组方药物分析,从药物的功用、药理药性上结合临床实际归纳总结各中成药的临床适用证型及症状,以便临床应用时参考及选择.同时指出其中大部分中成药均为寒凉药物,可治疗风热袭肺、肺胃热盛、热毒内蕴型咽喉疾病,对痰瘀互结、虚火上炎等的咽喉疾病,应以中药汤剂治疗.同时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各中成药的药物禁忌,避免过犹不及.
作者: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167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2例患儿予甘草锌颗粒治疗,治疗组85例患儿予免煎中药颗粒治疗,观察14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7%,对照组总有效率85.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煎中药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
作者:郭玉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优选半夏中鸟苷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HPLC测定半夏中鸟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半夏中鸟苷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结果:半夏中鸟苷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超声3次、超声45 min、加水量10 mL.结论:经工艺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超声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可行.
作者:祝军委;冯果;冯泳;何前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作者:李慧平;年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阳气虚证的中医辨证要素分布规律.方法:将《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中的症状与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阳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表现相结合,按照四诊、体格检查等进行分类,制定CRF表,然后进行临床观察,后根据《常见症状的计量辨证》使用方法来确定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阳气虚证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结果:中医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心>脾>肺>肾的趋势.结论: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阳气虚证患者的基本中医病性要素是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病位证素是心、脾、肺、肾.
作者:杨志旭;范铁兵;李洁;戎光;陈姝;肖宁;易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应用温胆汤合旋覆代赭汤清胆降逆,健脾和胃治疗胃脘痛;应用泻黄散加减清热泻火治疗口唇红肿;应用健脾和胃、化痰逐瘀中药治疗胃多发息肉,皆验.
作者:寇少杰;洪武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临床以口干口苦,脉弦,头晕及胃脘发凉,恶凉食,便溏,脘腹胀满为辨证要点,凡见此证者,无论何病,皆可用之.根据寒热多少,调整药物用量,口苦甚者,增加黄芩用量;腹胀满而下利益甚和(或)胃脘部发凉,恶凉食者,增加干姜用量,甚则可加用附子.
作者:魏亚杰;石凯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证病因有邪气从太阳传入者,有邪气从阳明传入者,发病时有轻重缓急之分,故临证时应明辨疾病病因病机,根据同证异治的原则,分别采取“当刺期门”“小柴胡汤主之”“必自愈”的不同治法,方可体现仲景辨证之精细,治法之谨微.
作者:张海荣;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眩晕患者,分别给予辨证施护.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62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眩晕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灵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气润肠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肽(VI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直肠球囊扩张刺激及限水法建立便秘型IBS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行气润肠汤组、福松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行气润肠汤组、福松组分别给予中药溶液、福松溶液2 mL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等容量灌胃.每组均连续灌胃14 d.灌胃期间各组大鼠总饮水量均控制在200 mL·d-.实验结束后测结肠组织5-HT、SP、VIP的含量,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5-HT、SP、VIP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与模型组比较,行气润肠汤组5-HT、SP、VI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行气润肠汤能降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5-HT、VIP、SP的分泌,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作者:陆迅;叶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均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5例中,治愈44例,占67.7%;好转18例,占27.7%;未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秋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对3~4级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4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给予地塞米松加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结果:试验组体温控制的地塞米松的平均剂量,地塞米松减量至1/2的平均时间,胸部正位片片状影的面积减至1/2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0455±3.2400) mg,(5.3068±0.4625)d,(9.3227±2.6985)d,优于对照组(15.0000±3.4460) mg,(6.6429±0.8753)d,(12.3333±1.9322)d,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配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效果显著,具有缩短病程的重要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塞米松用量.
作者:徐晓东;燕丽萍;刘梅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肝病名家关幼波有关慢性肝病治疗经验的仔细分析,归纳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其治疗肝病主要的学术思想为:①注重扶正祛邪,调理气血;②调理中州,稍佐祛邪;③活血化瘀治则贯穿治疗的始终;④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
作者:吕嫒嫒;薛博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谢萍教授认为月经先后不定期以肾虚肝郁为常见病因病机,其经验方定经汤长于疏肝补肾,养血调经,用于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志芳;马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天灸疗法在近十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每年不仅各家中医院提供此项疗法,西医院也出现了相应的服务.但不同医院所用的贴服中药成分不同,不同医师所选用的治疗穴位也存在差异,且对于天灸时间、药物选择与剂型规范性、穴位组合、病机辨证以及联合使用也各不相同.现将近十年天灸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钟敏莹;张朝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