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迅;叶柏
目的:观察中药对3~4级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试验组(24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试验组给予地塞米松加中药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处理.结果:试验组体温控制的地塞米松的平均剂量,地塞米松减量至1/2的平均时间,胸部正位片片状影的面积减至1/2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0455±3.2400) mg,(5.3068±0.4625)d,(9.3227±2.6985)d,优于对照组(15.0000±3.4460) mg,(6.6429±0.8753)d,(12.3333±1.9322)d,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配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效果显著,具有缩短病程的重要作用,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塞米松用量.
作者:徐晓东;燕丽萍;刘梅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有:盆腔炎性疾病;首次异位妊娠治疗方法;人为干预流产及妊娠次数等.预防措施主要有:减少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输卵管通畅;首次异位妊娠的合理治疗;做好计划生育,减少流产的人为干预;加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运用清热、利湿、化瘀中药
作者:张蕾;刘笑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言及泄泻,或从寒湿热邪,或从气虚、阳虚、气郁等论治者从肾阴虚论治泄泻者较少,然临床上久泄伤及肾阴亦不少见,久泄者多虚,当以扶正为主,虽气虚、阳虚者多见,但亦不乏阴虚者.临床上应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把握辨证关键,识别病机,方能正确施治.
作者:徐春霞;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养生的理论与技巧无疑是中医药学中有价值的部分.养生学能体现中医之道,比如整体观、生命观、辨证论治思想等;养生学又有为丰富的实践内容,运动、情志、饮食、药物、居住、睡眠等等的操作性方法均集中在中医养生中,这些是决定健康的综合性、关键性要素.中医药人应充分介入、引领中医养生的发展,立道施术,争取中医养生的学理、法理地位,将养生活动医疗化、规范化.
作者:龚鹏;江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止嗽散化裁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感冒后咳嗽门诊患者均以止嗽散为主方治疗并随证加减,日1剂,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结果.结果:63例中,显效37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1%.结论:止嗽散化裁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确切.
作者:张暮盈;高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均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5例中,治愈44例,占67.7%;好转18例,占27.7%;未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秋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痰饮之病,属阳虚阴盛,运化失常,水饮停积为患.为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所致.饮为阴邪,易伤阳气,治疗虽根据表里虚实的不同,采取祛饮、温阳、温散发汗、温化利水、消补兼施、温清并用等法,但总以张仲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治疗原则.根据这一特点,张景岳提出阴虚亦可生湿,水泛为痰的观点,创立了养阴祛湿法,将金水六君煎运用于临床治疗中,收到了满意疗效.
作者:盛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均采用针刀疗法治疗,7~14 d治疗1次,拔罐2 min.结果:治愈5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甚佳.
作者:丁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的一种,常出现于人体口腔和胃黏膜中,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时,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副作用小,灵活性大,复发率小等优势.
作者:谢静芳;金小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胁痛多由肝气郁滞,横逆犯脾(胃),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运化腐熟功能减弱所致,故治宜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应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田杰;郭丽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之一.该病由多种因素造成,临床症状也具有多样性,对个人的学业、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经济的冲击极大.造成ADHD的原因目前现代医学虽然尚无定论,但探讨该病的治疗手段已引起医学界越来越高的关注.
作者:张弛;班慧慧;琚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对妇科腹部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方法:将58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手术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良好28例(96.6%),愈合欠佳1例(3.4%),无愈合不良,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愈合良好21例(72.4%),愈合欠佳6例(20.7%),愈合不良2例(6.9%),总有效率为9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能促进妇科手术切口愈合.
作者:钱虹;吕文艺;吴江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孕三烯酮胶囊,2.5 mg,2次/周,口服,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如有感染者可加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再口服痛经1号方)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分别为82.50%和3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53.03%和16.33%.两组在症状评分方面均明显降低,子宫体积均变小,痛经时间均缩短,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5a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并且毒副作用较治疗组小(P<0.05).结论:痛经1号方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疗效,有减轻患者痛经、降低患者子宫体积及降低患者证候积分的作用,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宋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大陵穴是心包经原穴,为十三鬼穴之“鬼心”,历代医家用此穴治疗神志疾病效果显著.失眠属精神情志疾病,其病位在心,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大陵穴能治疗此类疾病.
作者:陈鑫;钟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肾脏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分型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对226例肾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分型、病理分型、中医证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肾脏疾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N)占74.3%,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N)占21.2%.PGN中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 73例(45.6%)、IgA肾病(IgAN) 36例(37.1%)居多.SGN中病理类型以狼疮性肾炎(LN)39例(81.3%)占多数.PGN和SGN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结论:GN是广西地区肾脏疾病常见原因,其中原发多于继发,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居多,其次为IgA肾病.SGN中LN是首要原因.PGN和SGN的中医证候均以本虚标实为主.
作者:曹秋彩;靳楠楠;卢玲;王光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作者:李慧平;年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伤寒论》中对不寐的论述甚为详细,并给出了大量治疗不寐的治法,主要包括温阳安神法、养心安神法、交通心肾法、滋养阴血法、清宣郁热法、除湿和胃法、滋阴清热法、清热育阴利水法、阴阳双调法等.以上诸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仲景审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精神.
作者:张永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病例:陈某,女,72岁,主因头晕加重一个半月伴腹胀、恶心呕吐2d就诊.入院时症状:神清,精神可,头晕,视物无旋转,无复视,自觉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时有嗳气,口苦、口干,周身乏力,纳呆,寐欠安,大便干,舌暗苔腻,脉弦滑.查体:双侧肌力上肢4级,下肢4级,腹略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病理反射未引出.人院诊断:脑梗死?胃炎.入院行颅脑核磁提示:脑干及两侧基底节多发软化灶.胃镜及腹平片检查示:食管静脉窦,食管裂孔功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诊断:脑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作者: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马鸿斌主任医师治疗肾病综合征,认为应健脾为先,病性为本虚标实,而以本虚为主,当辨清病因,标本兼顾,尤其对肾病综合征初期的患者,不能仅针对其标证单纯清热,更应该注重其脏腑本虚的特性,而加重温补的药物,方可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李焕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伤寒论》中热入血室证病因有邪气从太阳传入者,有邪气从阳明传入者,发病时有轻重缓急之分,故临证时应明辨疾病病因病机,根据同证异治的原则,分别采取“当刺期门”“小柴胡汤主之”“必自愈”的不同治法,方可体现仲景辨证之精细,治法之谨微.
作者:张海荣;赵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