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静芳;金小晶
《伤寒论》原文并无六经之名,后世诸多医家将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称为六经辨证体系,自宋代至明清,大多数医家认为三阴三阳就是六经.面对当今对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内涵及实质认识的混乱,有必要重新考证仲景对三阴三阳用于治疗疾病的本意,确立宗仲景之意的辨证论治体系,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范铁兵;杨志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言及泄泻,或从寒湿热邪,或从气虚、阳虚、气郁等论治者从肾阴虚论治泄泻者较少,然临床上久泄伤及肾阴亦不少见,久泄者多虚,当以扶正为主,虽气虚、阳虚者多见,但亦不乏阴虚者.临床上应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把握辨证关键,识别病机,方能正确施治.
作者:徐春霞;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有关文献资料,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并在辨证分型论治、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PCS在功效方面得到了肯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玉忆;徐进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药结合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作者:王卫民;董娟丽;张克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病例:陈某,女,72岁,主因头晕加重一个半月伴腹胀、恶心呕吐2d就诊.入院时症状:神清,精神可,头晕,视物无旋转,无复视,自觉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时有嗳气,口苦、口干,周身乏力,纳呆,寐欠安,大便干,舌暗苔腻,脉弦滑.查体:双侧肌力上肢4级,下肢4级,腹略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病理反射未引出.人院诊断:脑梗死?胃炎.入院行颅脑核磁提示:脑干及两侧基底节多发软化灶.胃镜及腹平片检查示:食管静脉窦,食管裂孔功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诊断:脑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作者: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与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注射疗法,中药治疗,手法治疗,针灸、针刀治疗等.非手术治疗虽然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不足,同时影像学上的改变不确切,症状改善程度又无明确标准,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应当进一步明确远期疗效,发挥中医药保守治疗的优势,从基层医疗即开始干预腰椎的退变
作者:华臻;王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行气润肠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肽(VI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直肠球囊扩张刺激及限水法建立便秘型IBS大鼠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行气润肠汤组、福松组,造模成功后第2天起,行气润肠汤组、福松组分别给予中药溶液、福松溶液2 mL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等容量灌胃.每组均连续灌胃14 d.灌胃期间各组大鼠总饮水量均控制在200 mL·d-.实验结束后测结肠组织5-HT、SP、VIP的含量,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5-HT、SP、VIP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 与模型组比较,行气润肠汤组5-HT、SP、VIP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行气润肠汤能降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5-HT、VIP、SP的分泌,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作者:陆迅;叶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对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红细胞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D-木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王氏连朴饮治疗组、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治疗组各8只,采用内外因湿热证模型综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共10 d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1.3 mL (kg·d)-1)[2.6 mL·(只·d)-1];脾胃湿热证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3 mL· (kg·d)-1[-2.6 mL·(只·d)-1];王氏连朴饮治疗组:灌服王氏连朴饮1.3 mL· (kg· d)-1[2.6mL·(只·d)-1];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治疗组:灌服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汤1.3 mL·(kg·d)-1[2.6 mL·(只·d)-1] 5d后处死大鼠,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红细胞SOD含量,改良八木国夫法检测MDA含量,甲苯胺改良法检测GSH-Px含量,比色法检测D-木糖含量.结果: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红细胞SOD显著降低,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GSH-Px及D-木糖显著降低(P<0.01). 经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治疗后SOD含量升高正常,MDA含量恢复正常,GSH-Px及D-木糖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能有效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诸症状,使降低的SOD、GSH-Px及D-木糖升高至正常.使升高的MDA降至正常 .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抗氧化功能而起效.
作者:张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远古时期,先王没有房屋,冬天就居住在建造的窟穴里,夏天就居住在聚柴薪于高处筑的巢中.没有火烧熟食物,就吃草木的果实和鸟兽的肉,捕到野兽就连毛带血吃.没有麻和蚕丝,就把禽兽的皮和羽毛作为衣服穿.后来圣王出现,然后就研究火的作用,用模子铸造金属器物,烧土制作陶器,用来制作台榭、房屋、门窗.用火烤肉或煮肉的各种方法,来制作甜酒和醋类之品.整治麻和蚕丝,来制作布和丝织品.利用这些东西来养生送死,供奉天帝鬼神,全部从他们开始.
作者:许敬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运用中医护理技术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如艾灸、拔罐、刮痧、穴位按压、热熨等,安全、简便、疗效显著,易为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研究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缺乏作用机制研究;二、研究设计不够严谨;三、缺乏规范化研究和量效关系研究.
作者:姜荣荣;徐桂华;陈华;李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30例,西药组予奥沙拉嗪、氢化可的松、庆大霉素灌肠,中药组予清热涩肠、活血生肌中药灌肠,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复发率为33.33%,中药组复发率为2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常规西药类似,而复发率低于西药组.
作者:秦书香;王玉华;黎爽;王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寒饮上逆证、血瘀络阻证、痰蒙清窍证、血虚证辨证治疗.结果:60例中,治愈54例,占90.00%;好转5例,占8.33%;无效1例,占1.67% . 结论: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学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近年来,不孕症已成为全世界的医学难题和社会问题,不孕症患者承受着各种不同的心理压力,而不良情绪与不孕疗效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另外,不良的刺激往往影响不孕患者的应对方式,使其产生不良的情绪反应.我们要破除传统思想,使社会及家庭对不孕患者多一些理解和关怀,患者的亲朋好友尤其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帮助,患者的爱人更要不论是在生活上、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多多安慰、体贴患者,使其释放压力.而作为医护人员在接诊和诊疗过程中,对这类患者要施于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她们战胜不孕症的信心.
作者:魏慧俊;夏天;温明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工周期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的疗效.方法:对55例青春期崩漏患者应用人工周期法进行治疗.结果:55例中,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7%.结论:人工周期法治疗青春期崩漏有较好的疗效,能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疗效满意.
作者:徐宁;朱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呃逆是由于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活动,导致呃逆发生的原因以肿瘤、炎症性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笔者应用保护胃黏膜、补液平衡电解质、抗感染、改善循环西药联合养阴和胃中药治疗本病1例,疗效显著.
作者:杜丽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补肾泻肝起痿汤加减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确诊病例采用补肾泻肝起痿汤加减治疗,水煎,日1剂,分3次服,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80例患者,近期治愈32例,占40.0%;显效18例,占22 5%;有效26例,占32.5%;无效4例,占5.0%;有效率为95.0%.结论:补肾泻肝起痿汤加减治疗阳痿疗效显著.
作者:董德河;何本鸿;曹继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非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出现非感染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平均治愈天数为2.52 d;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平均治愈天数为3.77 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非感染性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任勇涛;赵晓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六味地黄丸以“地黄”作为方名,同时熟地黄在方中用量重,因此历代医家均认为熟地黄为方中君药.但是对于臣药、佐药、使药历代医家有不同看法:山茱萸、山药为臣药,茯苓、牡丹皮为佐药,泽泻为使药;山药、山茱萸为佐药,茯苓、牡丹皮、泽泻为使药.本文还探讨了六味地黄丸中多种药物配伍关系:熟地黄与山茱萸;熟地黄与泽泻;熟地黄与牡丹皮;茯苓与泽泻;山茱萸与牡丹皮;山药与山茱萸的配伍机理.
作者:李慧平;年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藿香正气散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保和丸功效为消食和胃以治疗一切食积.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弱,从而易出现各种疾病.应用藿香正气散合保和丸加减治疗多种儿科常见病如腹痛、呕吐、泄泻,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的原则.
作者:胡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的一种,常出现于人体口腔和胃黏膜中,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时,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副作用小,灵活性大,复发率小等优势.
作者:谢静芳;金小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