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荣荣;徐桂华;陈华;李洁
天灸疗法在近十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每年不仅各家中医院提供此项疗法,西医院也出现了相应的服务.但不同医院所用的贴服中药成分不同,不同医师所选用的治疗穴位也存在差异,且对于天灸时间、药物选择与剂型规范性、穴位组合、病机辨证以及联合使用也各不相同.现将近十年天灸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钟敏莹;张朝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生理上,性欲之起,阴茎之用,精液之化,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病理上,肝气都结,肝经湿热,寒凝肝脉,均可导致肝之疏泄失司,气血运行受阻,阴之器用不能,而致男科诸疾.四逆散药虽四味,却可运转枢机,透达阳气,使邪去郁开,气血调畅,故运用于男科,不论寒热虚实,皆可随症加减运用.同时,还应采用传统的中医心理疗法,如说理开导、暗示解惑、以情胜性、顺情从欲等,疏利肝机,缓解患者心理不良因素,取得患者信任与配合,做好患者教育指导,亦是治疗成败的主要方面之一.
作者:陈志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临床以口干口苦,脉弦,头晕及胃脘发凉,恶凉食,便溏,脘腹胀满为辨证要点,凡见此证者,无论何病,皆可用之.根据寒热多少,调整药物用量,口苦甚者,增加黄芩用量;腹胀满而下利益甚和(或)胃脘部发凉,恶凉食者,增加干姜用量,甚则可加用附子.
作者:魏亚杰;石凯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绝经综合征(menopausal syndrome,MPS)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的功能失调,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精神心理症状的一组临床证候群.临床表现除月经紊乱外,还有烘热出汗、胸闷心慌、失眠多梦或精神抑郁等,部分妇女出现脂代谢异常.中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有辨证及专方治疗、针灸、运动疗法等多种形式,现代医学主要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本文主要从中医及现代医学角度对本病的治疗概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戴圆圆;陈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小儿少阳病临床常可表现为太阳少阳合病、直中少阳、三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阳温病等.临证时认清少阳病以及小儿少阳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禁忌,可拓宽临床思维,少走弯路,使小儿外感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农志飞;潘立忠;王丹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翻白草为蔷薇科植物,民间常用翻白草代茶饮治疗糖尿病.临床上运用翻白草治疗2型糖尿病,有单药的应用,又有复方的应用,降糖效果良好.实验研究显示,翻白草所含的黄酮类物质及微量元素与其降糖作用密切相关,能够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其治疗糖尿病,疗效稳定,毒副作用小,具有较大研发价值.
作者:马健;张定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肝病名家关幼波有关慢性肝病治疗经验的仔细分析,归纳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其治疗肝病主要的学术思想为:①注重扶正祛邪,调理气血;②调理中州,稍佐祛邪;③活血化瘀治则贯穿治疗的始终;④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
作者:吕嫒嫒;薛博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伤寒论》原文并无六经之名,后世诸多医家将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称为六经辨证体系,自宋代至明清,大多数医家认为三阴三阳就是六经.面对当今对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内涵及实质认识的混乱,有必要重新考证仲景对三阴三阳用于治疗疾病的本意,确立宗仲景之意的辨证论治体系,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范铁兵;杨志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均采用针刀疗法治疗,7~14 d治疗1次,拔罐2 min.结果:治愈5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甚佳.
作者:丁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正向着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保守治疗方面现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就疗效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但是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者,或部分特定的复杂性粘连与急性完全性粘连,应随时手术治疗.就目前治疗而言,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与发现.
作者:张旗;盛卫星;杨臻;侯宗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病例:陈某,女,72岁,主因头晕加重一个半月伴腹胀、恶心呕吐2d就诊.入院时症状:神清,精神可,头晕,视物无旋转,无复视,自觉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时有嗳气,口苦、口干,周身乏力,纳呆,寐欠安,大便干,舌暗苔腻,脉弦滑.查体:双侧肌力上肢4级,下肢4级,腹略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病理反射未引出.人院诊断:脑梗死?胃炎.入院行颅脑核磁提示:脑干及两侧基底节多发软化灶.胃镜及腹平片检查示:食管静脉窦,食管裂孔功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诊断:脑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作者: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贾孟辉主任医师根据痛风发生的原因和分型特征,对痛风病先定其疼痛部位、辨清其疼痛缓急,再辨疼痛的部位所属经络管辖,再根据痛风的病因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贾主任多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痛风:①用“经络搭桥法”,针刺患者疼痛部位以止痛.留针期间一般不行针.②疼痛不能完全消除时给予双耳耳穴压药.③通过对患者总体的辨证分析拟出内服方和外治热敷方.④通过辨证论治给予穴位敷贴或压痛点穴位敷贴.⑤如当天治疗后疼痛再次发作时给予穴位注射临床应用时多灵活进行,不拘泥以上所列顺序.
作者:刘耀龙;邓淑英;王佩佩;贾孟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30例,西药组予奥沙拉嗪、氢化可的松、庆大霉素灌肠,中药组予清热涩肠、活血生肌中药灌肠,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复发率为33.33%,中药组复发率为2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常规西药类似,而复发率低于西药组.
作者:秦书香;王玉华;黎爽;王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金匮要略》是张仲景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方相对于《伤寒论》的方剂更为灵活,更接近于临床,且方剂配伍特色更为明显,具有寒热同调、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动静结合、阴阳双补等特点.
作者:李海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工周期法治疗青春期崩漏的疗效.方法:对55例青春期崩漏患者应用人工周期法进行治疗.结果:55例中,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2.7%.结论:人工周期法治疗青春期崩漏有较好的疗效,能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建立正常的月经周期,疗效满意.
作者:徐宁;朱颖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l 236例,对其性别、年龄、原发病因、辨证分型、发病季节、住院病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CHF患者男女之比为0.66∶1,CHF高发人群年龄>55岁,占94.5%;CHF病因谱前6位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性心脏瓣膜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水饮凌心型占26.5%,气阴两虚兼血瘀型占23.8%,气阴两虚型占13.9%;春季发病率为26.7%,夏季为23.6%,秋季为24.4%,冬季为25.2%;死亡率达5.7%.结论:本结果显示中老年人群CHF所占比例较高,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住院心衰患者的主要病因,肺源性心脏病和老年性心脏瓣膜病诱发的心衰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韩雨夏;王凤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确诊病例采用滋肾育胎方治疗,日1剂,水煎服.结果:治愈40例,好转0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86.96%.结论:滋肾育胎方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疗效显著.
作者:郭秀婷;叶青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查阅近五年有关胆囊术后综合征的有关文献资料,探讨其中医病因病机,并在辨证分型论治、中医药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中医药治疗PCS在功效方面得到了肯定,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玉忆;徐进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言及泄泻,或从寒湿热邪,或从气虚、阳虚、气郁等论治者从肾阴虚论治泄泻者较少,然临床上久泄伤及肾阴亦不少见,久泄者多虚,当以扶正为主,虽气虚、阳虚者多见,但亦不乏阴虚者.临床上应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把握辨证关键,识别病机,方能正确施治.
作者:徐春霞;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替比夫定作为唯一可用于妊娠妇女的B级核苷类似物,具有“双达标”作用,能强有效的抑制HBV-DNA的复制,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改善患者肝脏组织损伤,使病情得到好转.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疾病及呼吸道炎症.采用中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中药联合核苷类似物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抗肝纤维化.增强替比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使乙肝病毒转阴周期缩短;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减少替比夫定对患者的副反应;减缓替比夫定的耐药率,以使替比夫定的疗效发挥到大.
作者:张富永;陈建杰;陈逸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