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述要

张旗;盛卫星;杨臻;侯宗立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中药内服, 中药灌肠, 中药外敷, 针刺疗法, 针药结合
摘要: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正向着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保守治疗方面现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就疗效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但是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者,或部分特定的复杂性粘连与急性完全性粘连,应随时手术治疗.就目前治疗而言,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与发现.
河南中医杂志相关文献
  • 王氏连朴饮加味对脾胃湿热证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对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红细胞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D-木糖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王氏连朴饮治疗组、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治疗组各8只,采用内外因湿热证模型综合造模方法建立脾胃湿热证大鼠模型,共10 d造模成功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1.3 mL (kg·d)-1)[2.6 mL·(只·d)-1];脾胃湿热证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1.3 mL· (kg·d)-1[-2.6 mL·(只·d)-1];王氏连朴饮治疗组:灌服王氏连朴饮1.3 mL· (kg· d)-1[2.6mL·(只·d)-1];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治疗组:灌服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汤1.3 mL·(kg·d)-1[2.6 mL·(只·d)-1] 5d后处死大鼠,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检测红细胞SOD含量,改良八木国夫法检测MDA含量,甲苯胺改良法检测GSH-Px含量,比色法检测D-木糖含量.结果:脾胃湿热证模型大鼠红细胞SOD显著降低,MDA明显升高(P<0.01),血清GSH-Px及D-木糖显著降低(P<0.01). 经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治疗后SOD含量升高正常,MDA含量恢复正常,GSH-Px及D-木糖含量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王氏连朴饮加山楂、桃仁能有效改善脾胃湿热证大鼠诸症状,使降低的SOD、GSH-Px及D-木糖升高至正常.使升高的MDA降至正常 . 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大鼠抗氧化功能而起效.

    作者:张霓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60例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月选取坐骨神经痛患者60例,均采用针刀疗法治疗,7~14 d治疗1次,拔罐2 min.结果:治愈56例,有效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甚佳.

    作者:丁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妇科“(癓)瘕”病因病机浅谈

    妇人(癓)瘕的产生通常是由脏腑气化的太过与不及、外邪侵袭、饮食失节、情志失调等诸多因素引起,单个或多个因素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终演变成瘀血留滞,痰瘀胶结,络痹气阻,日久而成瘢瘕的病理格局.(癓)瘕初期以气滞为主,积犹未久,故积而不坚,推之可移;病久则络滞以血瘀为主,气滞血阻络痹,脉络瘀塞,日久则可形成瘢病,故积而坚硬,推之不移.

    作者:徐玉琴;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述要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正向着多学科综合的方向发展.保守治疗方面现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就疗效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治愈率和有效率.但是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法缓解者,或部分特定的复杂性粘连与急性完全性粘连,应随时手术治疗.就目前治疗而言,粘连性肠梗阻治疗仍存在许多尚待解决的难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讨与发现.

    作者:张旗;盛卫星;杨臻;侯宗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刺大陵穴为主治疗失眠体会

    大陵穴是心包经原穴,为十三鬼穴之“鬼心”,历代医家用此穴治疗神志疾病效果显著.失眠属精神情志疾病,其病位在心,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大陵穴能治疗此类疾病.

    作者:陈鑫;钟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从肾阴虚论治泄泻

    言及泄泻,或从寒湿热邪,或从气虚、阳虚、气郁等论治者从肾阴虚论治泄泻者较少,然临床上久泄伤及肾阴亦不少见,久泄者多虚,当以扶正为主,虽气虚、阳虚者多见,但亦不乏阴虚者.临床上应于复杂多变的症状中把握辨证关键,识别病机,方能正确施治.

    作者:徐春霞;李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重复性异位妊娠的病因及预防

    重复性异位妊娠的发病因素有:盆腔炎性疾病;首次异位妊娠治疗方法;人为干预流产及妊娠次数等.预防措施主要有:减少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保持输卵管通畅;首次异位妊娠的合理治疗;做好计划生育,减少流产的人为干预;加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运用清热、利湿、化瘀中药

    作者:张蕾;刘笑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白芍总苷联合羟基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白芍总甙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白芍总甙联合羟基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白芍总甙(TGP)组26例,羟基氯喹(HCQ)组28例,白芍总甙联合羟基氯喹30例,疗程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TGP可以降低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减轻口干、眼干等症状,其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HCQ疗效相似(P>0.05).TGP与HCQ联合治疗pSS,在改善免疫球蛋白、血沉、口干、眼干等方面比单用HCQ或TGP疗效更加明显.结论:单用TGP治疗pSS疗效与HCQ相当,且安全性优于HCQ,TGP与HCQ联合治疗pSS时,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浩;赵福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柴胡桂枝干姜汤临证心得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病机为少阳郁热,太阴虚寒,临床以口干口苦,脉弦,头晕及胃脘发凉,恶凉食,便溏,脘腹胀满为辨证要点,凡见此证者,无论何病,皆可用之.根据寒热多少,调整药物用量,口苦甚者,增加黄芩用量;腹胀满而下利益甚和(或)胃脘部发凉,恶凉食者,增加干姜用量,甚则可加用附子.

    作者:魏亚杰;石凯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小肠憩室1例

    病例:陈某,女,72岁,主因头晕加重一个半月伴腹胀、恶心呕吐2d就诊.入院时症状:神清,精神可,头晕,视物无旋转,无复视,自觉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时有嗳气,口苦、口干,周身乏力,纳呆,寐欠安,大便干,舌暗苔腻,脉弦滑.查体:双侧肌力上肢4级,下肢4级,腹略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病理反射未引出.人院诊断:脑梗死?胃炎.入院行颅脑核磁提示:脑干及两侧基底节多发软化灶.胃镜及腹平片检查示:食管静脉窦,食管裂孔功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诊断:脑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作者: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贾孟辉治疗痛风经验

    贾孟辉主任医师根据痛风发生的原因和分型特征,对痛风病先定其疼痛部位、辨清其疼痛缓急,再辨疼痛的部位所属经络管辖,再根据痛风的病因和证候类型辨证论治.贾主任多采用内外合治的方法治疗痛风:①用“经络搭桥法”,针刺患者疼痛部位以止痛.留针期间一般不行针.②疼痛不能完全消除时给予双耳耳穴压药.③通过对患者总体的辨证分析拟出内服方和外治热敷方.④通过辨证论治给予穴位敷贴或压痛点穴位敷贴.⑤如当天治疗后疼痛再次发作时给予穴位注射临床应用时多灵活进行,不拘泥以上所列顺序.

    作者:刘耀龙;邓淑英;王佩佩;贾孟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浅谈《伤寒论》三阴三阳

    《伤寒论》原文并无六经之名,后世诸多医家将三阴三阳辨证体系称为六经辨证体系,自宋代至明清,大多数医家认为三阴三阳就是六经.面对当今对仲景《伤寒论》“三阴三阳”内涵及实质认识的混乱,有必要重新考证仲景对三阴三阳用于治疗疾病的本意,确立宗仲景之意的辨证论治体系,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作者:范铁兵;杨志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郭立中运用温阳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

    以扶阳学术思想为立法依据,运用温阳泄浊法所治慢性肾功能不全案一例,疗效可观,期以为此临床重症的中医诊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作者:李安娜;陈玉洁;刘宇;徐滢;郭灵龙;郭立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200例

    目的:观察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予手法治疗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2d为1个疗程.结果:200例患者,189例痊愈,占94.5%;11例显效,占5.5%,有效率为100%.结论: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聪;刘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65例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均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15 d为1个疗程,2~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65例中,治愈44例,占67.7%;好转18例,占27.7%;未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健脾益气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作者:赵秋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小儿少阳病辨证特点浅析

    小儿少阳病临床常可表现为太阳少阳合病、直中少阳、三阳合病、少阳太阴合病、少阳温病等.临证时认清少阳病以及小儿少阳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禁忌,可拓宽临床思维,少走弯路,使小儿外感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更显著.

    作者:农志飞;潘立忠;王丹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眩晕患者的辨证施护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眩晕患者,分别给予辨证施护.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62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眩晕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灵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的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孕三烯酮胶囊,2.5 mg,2次/周,口服,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如有感染者可加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则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再口服痛经1号方)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分别为82.50%和3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53.03%和16.33%.两组在症状评分方面均明显降低,子宫体积均变小,痛经时间均缩短,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有效率和痊愈率上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5a后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并且毒副作用较治疗组小(P<0.05).结论:痛经1号方联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有较好的疗效,有减轻患者痛经、降低患者子宫体积及降低患者证候积分的作用,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作者:宋李丽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天灸疗法临床应用近况

    天灸疗法在近十年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每年不仅各家中医院提供此项疗法,西医院也出现了相应的服务.但不同医院所用的贴服中药成分不同,不同医师所选用的治疗穴位也存在差异,且对于天灸时间、药物选择与剂型规范性、穴位组合、病机辨证以及联合使用也各不相同.现将近十年天灸疗法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钟敏莹;张朝鸣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健肝降脂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验案

    鲍某,男,26岁,于2010年11月1日初诊.主诉:乏力、厌食、胁肋胀痛1个月余.患者自诉近3a时有乏力、厌食、腹胀等不适,加重1个月.舌红苔白腻,脉沉弦.查体:患者形体稍胖,腹部隆起,肝脾触诊不满意.查肝功能示:ALT70.4 U·L-1、AST 35.1 U·L-1、CGT 30.5 U·L-1、总胆固醇4.89 mmol·L-1、三酰甘油1.06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2.47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1.02 mmol·L-1,胰岛素测定10.66 mmol·L-1,BMI:27.4,CT示:肝脾比值36.9/55(6.9),脂肪肝中度.无烟酒等嗜好.

    作者:薛蕾;宓余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河南中医杂志

河南中医杂志

主管:河南省中医管理局

主办:河南省中医药学会 河南中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