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丽
目的:评价白芍总甙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观察白芍总甙联合羟基氯喹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8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白芍总甙(TGP)组26例,羟基氯喹(HCQ)组28例,白芍总甙联合羟基氯喹30例,疗程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唾液流量、Schirmer试验、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TGP可以降低血沉、血清免疫球蛋白,减轻口干、眼干等症状,其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HCQ疗效相似(P>0.05).TGP与HCQ联合治疗pSS,在改善免疫球蛋白、血沉、口干、眼干等方面比单用HCQ或TGP疗效更加明显.结论:单用TGP治疗pSS疗效与HCQ相当,且安全性优于HCQ,TGP与HCQ联合治疗pSS时,患者口干、眼干症状改善更加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赵浩;赵福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谢萍教授认为月经先后不定期以肾虚肝郁为常见病因病机,其经验方定经汤长于疏肝补肾,养血调经,用于治疗月经先后不定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志芳;马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生化汤一方行中有补,补中有化,去旧生新,故而得名,原方专治产后血虚阴亏,血瘀留滞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临床上还可用生化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宫腔积血、胎盘植入、胎盘粘连等疾病.
作者:刘影;张伟娟;任亚娟;陆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病例:陈某,女,72岁,主因头晕加重一个半月伴腹胀、恶心呕吐2d就诊.入院时症状:神清,精神可,头晕,视物无旋转,无复视,自觉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时有嗳气,口苦、口干,周身乏力,纳呆,寐欠安,大便干,舌暗苔腻,脉弦滑.查体:双侧肌力上肢4级,下肢4级,腹略胀,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病理反射未引出.人院诊断:脑梗死?胃炎.入院行颅脑核磁提示:脑干及两侧基底节多发软化灶.胃镜及腹平片检查示:食管静脉窦,食管裂孔功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诊断:脑血管机能不全,慢性胃炎,不完全性肠梗阻.
作者:周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对14种临床治疗咽喉疾病的常用中成药进行组方药物分析,从药物的功用、药理药性上结合临床实际归纳总结各中成药的临床适用证型及症状,以便临床应用时参考及选择.同时指出其中大部分中成药均为寒凉药物,可治疗风热袭肺、肺胃热盛、热毒内蕴型咽喉疾病,对痰瘀互结、虚火上炎等的咽喉疾病,应以中药汤剂治疗.同时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各中成药的药物禁忌,避免过犹不及.
作者:蒋微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鲍某,男,26岁,于2010年11月1日初诊.主诉:乏力、厌食、胁肋胀痛1个月余.患者自诉近3a时有乏力、厌食、腹胀等不适,加重1个月.舌红苔白腻,脉沉弦.查体:患者形体稍胖,腹部隆起,肝脾触诊不满意.查肝功能示:ALT70.4 U·L-1、AST 35.1 U·L-1、CGT 30.5 U·L-1、总胆固醇4.89 mmol·L-1、三酰甘油1.06 mmol·L-1、低密度脂蛋白2.47 mmol·L-1、高密度脂蛋白1.02 mmol·L-1,胰岛素测定10.66 mmol·L-1,BMI:27.4,CT示:肝脾比值36.9/55(6.9),脂肪肝中度.无烟酒等嗜好.
作者:薛蕾;宓余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肾活血汤中药治疗,对照组给予骨肽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体征变化及X线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73.33%.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安全、稳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通过对肝病名家关幼波有关慢性肝病治疗经验的仔细分析,归纳总结其证治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其治疗肝病主要的学术思想为:①注重扶正祛邪,调理气血;②调理中州,稍佐祛邪;③活血化瘀治则贯穿治疗的始终;④扶正为主,辅以清热解毒.
作者:吕嫒嫒;薛博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言语疏导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言语疏导,两组均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测评,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结果:两组患者HAMD评分从第4周末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第8周末两组临床疗效、HAMD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中药配合言语疏导法治疗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吴沛然;张丽萍;汤久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退行性腰椎滑脱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与功能锻炼,药物治疗,注射疗法,中药治疗,手法治疗,针灸、针刀治疗等.非手术治疗虽然存在疗程长、易复发等不足,同时影像学上的改变不确切,症状改善程度又无明确标准,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应当进一步明确远期疗效,发挥中医药保守治疗的优势,从基层医疗即开始干预腰椎的退变
作者:华臻;王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余景和是我国晚清孟河医派名医,为人谦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伤寒功底深厚.其代表作《余注伤寒论翼》以柯韵伯《伤寒论翼》原文为基础,详加注释.书中着重注释六经病解及六经方解,强调辨证论治.现存余氏手稿孤本《伤寒六经病解》与《伤寒启蒙集稿》系《余注伤寒论翼》后三卷手稿.《余注伤寒论翼》刊刻之后广为流传,其注释通俗易懂,可做学习《伤寒论》入门之书.
作者:曲道炜;艾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呃逆是由于迷走神经或膈神经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射性活动,导致呃逆发生的原因以肿瘤、炎症性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笔者应用保护胃黏膜、补液平衡电解质、抗感染、改善循环西药联合养阴和胃中药治疗本病1例,疗效显著.
作者:杜丽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替比夫定作为唯一可用于妊娠妇女的B级核苷类似物,具有“双达标”作用,能强有效的抑制HBV-DNA的复制,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改善患者肝脏组织损伤,使病情得到好转.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疾病及呼吸道炎症.采用中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中药联合核苷类似物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抗肝纤维化.增强替比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使乙肝病毒转阴周期缩短;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减少替比夫定对患者的副反应;减缓替比夫定的耐药率,以使替比夫定的疗效发挥到大.
作者:张富永;陈建杰;陈逸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伤寒论》中对不寐的论述甚为详细,并给出了大量治疗不寐的治法,主要包括温阳安神法、养心安神法、交通心肾法、滋养阴血法、清宣郁热法、除湿和胃法、滋阴清热法、清热育阴利水法、阴阳双调法等.以上诸法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结合,充分体现了仲景审征求因、治病求本、辨证论治的精神.
作者:张永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中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以较好的缓解或消除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力,部分中药更具有消除蛋白尿、替代激素等药物的作用,从而提高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这些都是西医不可替代的.
作者:薛培培;牟林茂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幽门螺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菌的一种,常出现于人体口腔和胃黏膜中,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药复方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时,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具有副作用小,灵活性大,复发率小等优势.
作者:谢静芳;金小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优选半夏中鸟苷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方法:以HPLC测定半夏中鸟苷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选半夏中鸟苷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结果:半夏中鸟苷超声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超声3次、超声45 min、加水量10 mL.结论:经工艺验证试验表明,优选出的超声提取工艺提取效率高、稳定、可行.
作者:祝军委;冯果;冯泳;何前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黄、芒硝外敷对妇科腹部手术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方法:将58例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大黄、芒硝外敷手术切口,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愈合良好28例(96.6%),愈合欠佳1例(3.4%),无愈合不良,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愈合良好21例(72.4%),愈合欠佳6例(20.7%),愈合不良2例(6.9%),总有效率为93.1%.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芒硝外敷能促进妇科手术切口愈合.
作者:钱虹;吕文艺;吴江燕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眩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眩晕患者,分别给予辨证施护.结果:86例患者中,治愈62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眩晕患者的康复.
作者:高灵茹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中药组各30例,西药组予奥沙拉嗪、氢化可的松、庆大霉素灌肠,中药组予清热涩肠、活血生肌中药灌肠,2周后比较疗效.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复发率为33.33%,中药组复发率为26.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常规西药类似,而复发率低于西药组.
作者:秦书香;王玉华;黎爽;王威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