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江;古松钢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至2008 年 2 月收治 41例股骨骨折骨不连患者,采用西医辅予中医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41例股骨干骨折骨不连患者经过3~36 个月的随访,30例优,占73.1%;7 例良,占 17.1%;4例差,占 9.8%;优良率达到 90.2%.结论:股骨干骨折骨不连采用相应的西医辅予中药补气活血,调补肝肾治疗,效果满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韩转定;黄民兴;李贵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高压氧、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高压氧、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3%,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副作用发生率为8.3 %,对照组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高压氧、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能明显提高疗效,并且越早应用,效果越好,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揭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硫化氢(H2S)的变化,探讨气体信号分子H2S在肝硬化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分别采用敏感硫电极法测定血清H2S浓度;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和ALP含量.结果:肝硬化各组(代偿期、失代偿期)血清H2S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ALT、ALP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随肝功损害程度更加显著.H2S与ALT、AL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02(P<0.01).结论:H2S浓度的降低可能是加重肝硬化程度的重要因素,H2S含量的检测对肝硬化的诊断、治疗以及病情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艳;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及护理措施的实施.方法:通过SPF级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建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并结合灌肠速度、时间、灌肠液的温度护理措施的应用,观察银杏叶片灌肠后模型大鼠体重变化,血尿素氮(BUN)、肌酐(Scr)、24h尿蛋白量、血液学及生化等肾功能的变化.结果:银杏叶片灌肠结合恰当的护理措施能显著降低血BUN、Scr及24h尿蛋白量,改善血液中电解质水平.结论:银杏叶片灌肠能够减轻大鼠慢性肾衰症状并延缓肾衰进程.结合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为银杏叶片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许梅;宋芬;李林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对偏瘫患者早期规范的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对照组,于1个月、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都得到较好的恢复,但早期规范肢体功能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在3个月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规范康复治疗可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李海丽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护理服务文化的提升已成为竞争的焦点.把服务文化与临床护理融化在一起,体现了现代护理观,顺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人本管理观念,它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文化引导为手段,激发护士自觉行动的管理方法[1].通过护理文化建设,改变护士服务观念,规范护理人员行为和服务流程,强化科学管理,以促进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
作者:赵玲;朱爱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情况及其可能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3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的类型、程度及相应的血生化指标.结果:33例患者中发现心脏瓣膜钙化18例,心脏瓣膜的钙化主要与血磷、血PTH和透析年限相关.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瓣膜病变以钙化为主,且与钙磷代谢紊乱和血液透析年限密切相关.
作者:梁钰璠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妇科自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成功开展了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19例,积累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将手术的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进一步提高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认识,加强艾滋病/结核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我们对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DVT患者32例,对其进行全面的治疗与护理.结果:本组治愈17例,占53.13%;好转13例,占40.63%;无效2例,占6.25%.平均住院天数(12.40±2.25)d,住院期间所有患者均无出血、肺栓塞、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朱建梅;黎小珍;徐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胆囊结石合并原发性胆囊癌的误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0年间手术切除的1120例胆囊结石术中,发现18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100%,5例Ⅱ期患者平均生存13个月,2例Ⅲ期患者生存平均8个月,1例Ⅳ期患者生存仅4个月.结论:加强高危人群监测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降低原发性胆囊癌误漏诊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继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在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每次血液透析后给予左旋卡尼汀1.0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疗程16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及血生化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治疗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浆总蛋白、白蛋白上升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血脂下降.治疗组无不良反应.结论:左旋卡尼汀治疗安全有效.可以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肾性贫血,降低血脂.
作者:林光;陈桂林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背静脉输液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比较.方法:将新生儿手背静脉穿刺268次,婴幼儿手背静脉穿刺243次,各分成2组,分别采用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法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法结果:经X2检验,2组针头脱出例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组少于传统手背静脉穿刺固定组. 结论:先固定手再进行穿刺后固定头皮针组效果较好.
作者:梁镝敏;陈凤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荨麻疹患者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erythrocuprein, 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和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的水平变化与荨麻疹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用分光光度计及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5例急性荨麻疹、2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30名正常健康者SOD活性、MDA及NO的水平.结果:急性荨麻疹患者SOD活性均低于慢性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慢性患者又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荨麻疹患者MDA和NO的水平高于慢性患者(P<0.01~0.05)和正常对照组(P<0.001~0.01),慢性患者其水平又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氧化失衡存在于荨麻疹发病中,SOD、MDA和NO可能在荨麻疹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镇平;杨义成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龙胆外洗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龙胆洗液中百部、苦参、当归进行定性鉴别;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龙胆外洗液中主药黄芩中含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色谱法能准确鉴定出制剂中百部、苦参、当归;黄芩苷在4.0ug /mL~4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30%,RSD=1.44%(n=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作为龙胆洗液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关小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方法:通过三个阶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95%的患者患侧功能达到健侧水平.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对促进患者顺利康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丽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超监视下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价值、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月7月至2007年12月宫腔镜诊治的115例异常子宫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先行B超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厚度和宫腔内异常回声,后经宫腔镜确诊,且55例患者(47.8%)在B超检测下行宫腔镜电切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月经改善率97.7%.结论:宫腔镜对子宫异常出血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在B超检测下行宫腔镜电切术准确、微创,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蓝柳冰;李利平;侯涛;杨海坤;丘媚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胰腺癌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是临床上治疗非常棘手的问题,30%~40%的胰腺癌患者以疼痛为首诊原因,几乎所有的胰腺癌患者在病程中都体会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控制疼痛可以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成为此病姑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张士春;王海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脑脊液中FasL的变化,研究亚低温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细胞调亡的影响,探讨亚低温的脑保护机制.方法:根据入院时GCS评分选择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总共22例,被分随机为两组,亚低温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1d、2d、3d、5d、7d,共5d测量脑出血病人脑脊液中可溶性FasL含量,用SPSS 13统计软件包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在患者脑出血后1d内FasL含量开始升高,2~3d脑脊液中FasL含量达到高峰,并逐渐下降.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脊液FasL含量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亚低温能够减少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神经细胞调亡的发生,是其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赵明媚;宁铁英;刘伯晨;孟庆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为了解餐饮业食品索证现状和存在问题.我们结合餐饮业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和指导企业建台帐工作,随机抽取146家餐饮单位对其2346份食品的索证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
作者:孙广发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