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教学中努力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苏丽萍

关键词:临床教学, 综合能力培养, 体会
摘要:我院是天津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每年承担150名护理本科生、大专生临床教学及实习任务.在执行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就如何全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观察

    目的:观察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72例足月正常新生儿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抚触组按婴儿抚触技术标准操作手法进行,每天2次,每次15min,从婴儿出生的d2开始,每天记录婴儿体重和睡眠时间,前5d由医院专职人员操作,以后由婴儿母亲或亲属进行抚触,出生后42d均回院体检,分别测量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对照组不进行抚触.结果:前5d抚触组婴儿每天平均体重增加比对照组多.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比对照组长,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出生后42d,抚触组婴儿体重增长比对照组多,有明显差异,而身长、头围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婴儿抚触能改善婴儿睡眠,促进婴儿体重增长,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作者:何玉敏;蚁静君;沈琼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老年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14例脑梗死患者CRP含量,同时选择年龄情况和其他身体一般状况与老年患者具有可比性的老年健康者41例为健康对照组.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评分.患者均经CT/MR I检查确诊.结果:①老年脑梗死患者CRP异常率为68.52%,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 P < 0.01) .②老年脑梗死患者CRP的水平为(13.07 ±2.37)mg/L,与正常对照组(2.16 ±0.76)mg/L 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1 ) .③老年脑梗死患者大梗死灶组较小梗死灶组CRP水平升高明显,分别为(17.87 ±3.64)mg/L和(14.47 ±2.14)mg/L,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01) ;④小梗死灶组较腔隙性梗死CRP水平显著增高,分别为(15.45 ±2.14)和(6.93 ±1.02)mg/L,两者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P < 0.01) ;⑤老年脑梗死患者依病情轻、中、重程度不同, CRP含量依次增高( P < 0.01) .⑥老年脑梗死预后好转组CRP异常率53.33%,明显低于无好转组的71.01% ( P < 0.01) .结论:老年脑梗死与CRP水平关系密切, 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可作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作者:刘文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HSK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接受中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西医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平均治愈天数和显效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明显治疗副反应.结论:中药治疗HSK疗程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中合;冯月儿;陈高燕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清洁局部后将聚维酮碘乳膏涂敷于患处,bid.对照组予派瑞松霜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两组均疗程3周.对痊愈者随访半年.结果: 临床治愈率治疗组64.44%,两组比较U=2.883,P<0.01;有效率治疗组93.33%,两组比较X2=7.866,P<0.01;真菌清除率治疗组94.77%,两组比较X2=0.679,P=0.372;不良反应率治疗组4.44%,两组比较X2=4.0226,P =0.0432;随访半年痊愈者复发率治疗组6.89%(2/29),两组比较X2=3.9455,P =0.0421.结论:聚维酮碘乳膏治疗足癣安全有效.

    作者:邵奕;李卫红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静脉肾盂造影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与B超检查对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经IVP、CT和B超诊断的肾囊肿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IVP发现6例(21.43%),CT发现1例(3.57%),B超未发现(0%),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明显高于CT、B超(P<0.05). 结论:IVP能明显提高与肾盂相通的肾囊肿患者IVP检出率,对于要进行治疗的肾囊肿患者,必须要进行IVP检查,了解肾囊肿是否与肾盂相通的.

    作者:郑土康;彭晓欣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与探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例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及周边血流信号进行观察与探讨.结果:乳腺的良恶性肿块在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恶性肿瘤血流信号丰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率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陈莲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临床教学中努力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实践与体会

    我院是天津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泰山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每年承担150名护理本科生、大专生临床教学及实习任务.在执行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就如何全面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下称护生)综合能力方面,我们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6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误诊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临床误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我院收治的16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误诊病例.结果:16例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误诊病人多见于长期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或有恶性肿瘤基础的病人,误诊软组织炎症或恶性骨病多见,病灶多见于长骨,病原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结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误诊在临床应予重视.

    作者:叶伟龙;魏仲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通心络胶囊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eisease, CH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通过本研究为冠心病患者提供一个新的可靠的治疗药物.方法:2005年4月至2007年11月期间,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承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选择符合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2例,男71例,女31例,年龄平均(64±8)岁,无心、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瓣膜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其他严重伴随疾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心绞痛7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通心络组(n=61),对照组年龄(64.3±11.4岁),性别(男/女)28/13,吸烟(12支/日),血糖(5.67±1.22mmol/L),TG(5.68±1.69mmol/L),LDL-C(2.38±0.67mmol/L),HDL-C(0.93±0.53mmol/L),SBP(142.8±24.3mmHg),DSP(81.4±10.5mmHg);通心络组年龄(67.4±8.4岁),性别(男/女)43/18,吸烟(15支/日),血糖(5.25±1.11mmol/L),TG(6.88±1.52mmol/L),LDL-C(2.60±0.78mmol/L),HDL-C(0.92±0.53mmol/L),SBP(143.6±26.5mmHg),DSP(84.8±12.3mmHg).对照组主要应用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及他汀类调脂药等;通心络组在前者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连续2月.所有CHD患者入院后d2及治疗结束后的d1清晨空腹平卧位采肘静脉血,分别测定ET、vWF、NO、sVCAM-1、Sicam-1,然后到超声科测定FMD.同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其他指标检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行心脏超声、胸片、心电图检查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 12.0对结果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通心络组显效26例,有效3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通心络组总有效率(91.80%)高于后者(68.29%),X2=4.153,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对照组和通心络组血清vWF、ET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NO水平和FMD均升高(P<0.05或F<0.01);通心络组血清sVCAM-1和sl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血清sVCAM-1和slCAM-1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通心络组血清vWF、ET、sVCAM-1和sl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和FMD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血清NO水平和肱动脉FMD,降低血清ET、vWF、sVCAM-l和slCAM-I水平,从而可能通过抗凝、降低缩血管因子水平,提高舒血管因子水平,减少部分细胞粘附分子等途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来军;李海涛;郭靖涛;周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剂量螺内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4例临床研究

    近二年来,我们使用小剂量螺内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膀胱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膀胱癌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应用经腹部和直肠超声探头进行彩色多普勒成像检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位置、肿瘤内部血流分布情况.结果: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诊断膀胱癌成像清晰,显示肿瘤内部及基底部的血流及分布形态不规则,可引出动脉血流频普,与术后检验符合率为100%;经腹部多普勒较难显示小瘤体和基底部血流信号,多普勒频普参数也难以测量,肿瘤检出率仅66.6%;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和血流分布方面明显优于比经腹部彩超检查,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为准确的信息和依据,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作者:陈毓菁;李建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输尿管镜直视下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手术配合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是腔内碎石的新技术,其机制是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手柄内的子弹体,子弹体冲击结石而将其击碎,[1]具有无切口、创伤小、痛苦少、疗效高、时间短及无热效应等优点,是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3].我院自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应用该技术处理输尿管结石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仙花;易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学龄前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与处理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桡骨颈骨折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 4例患儿均在全麻下开放整复位石膏外固定.结果: 4例中无一例前臂发育畸形,肘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功能正常.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是治疗学龄前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一种值得信赖的方法.

    作者:赵伟林;林镇荣;吴盛荣;苏剑;王恩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持续静脉滴注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持续静脉滴注噢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007年12月内科住院经内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计154例,入院后予首剂噢美拉唑80mg静脉推注,然后以8mg/h速度持续静脉点滴72h,观察止血所需时间.结果:142例3d内出血停止,占92.21%,9例4~5d内出血停止,占5.84%,3例5d后仍有出血,占1.95%. 结论:持续静脉滴注噢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潘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小儿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护理配合

    丙泊酚(异丙酚)是一种静脉注射起效快、诱导平稳、苏醒快、无蓄积作用的全身麻醉药,但对呼吸循环有抑制作用.氯胺酮是一种镇痛作用强、快速、短效的全身麻醉药,常配合使用于小儿麻醉.我院自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行静脉复合麻醉126例,麻醉效果满意,现将麻醉手术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桂芳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目的:了解大同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动态变化趋势,探讨相关因素,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根据<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方案>对2001~2007年大同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死亡率、构成比、死亡顺位等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大同市城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年龄越小所占比例越高;5岁以下儿童死因前四位为:出生窒息、出生缺陷、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肺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加强出生缺陷预防,降低婴儿特别是新生儿的死亡率,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董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应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和评价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对18例损伤深度达跟骨的软组织缺损病人,采用岛状足底内侧皮瓣移植修复.结果:所有皮瓣完全成活,均未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所有病人随访3~12月,皮瓣外形、质地良好,感觉功能好,耐磨、承重性能好,均未出现皮肤溃疡.结论:岛状足底内侧皮瓣修复足跟部深度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确切,是修复足跟部深度创面的理想供区.

    作者:魏邦敏;徐健;李恒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气管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目的:探讨插管全麻术后麻醉恢复期病人躁动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出现躁动的相关因素及处理.结果:30例躁动病人中8例是由于伤口疼痛引起,8例是由于低氧血症引起,2例是由于尿潴留、膀胱膨胀引起,10例是由于尿管刺激引起,2例是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结论:插管全麻恢复期病人情况多变,应严密观察,对躁动病人应综合分析,对症处理,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恢复期.

    作者:邹春招;张英;邱带妹;彭莉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防治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28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18例存活,10例死亡,死亡率为35.7%.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应激性溃疡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配合中医治疗等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马明轩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成人肠套叠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具有腹痛,16例有腹部肿物,15例有呕吐.引起套叠的原因主要是炎性水肿与良、恶性肿瘤.23例接受手术治疗.结论:成人肠套叠多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其发生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

    作者:朱旭斌 刊期: 2008年第07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