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周跃媛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原因和预后.方法:2003年至2006年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137例,按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类,与同期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对比,以发生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分析其预后.结果: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人总数的48.9%,其中胆源性胰腺炎占66.4%.急性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或谷草转氨酶升高(46.3%),或同时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42.6%).入院时病人的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糖增高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受损有关(P<0.05),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不全、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等与肝功能损害无关(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胰腺外器官功能障碍,其发生可能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结果,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作者:郭俊雄;郑永平;陈琪;许岳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科1999年7月~2003年7月186例腹股沟疝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为无张力疝修补术96例,B类组为传统疝修补术90例,对病人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参加体力劳动及运动时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尿潴留、参加体力劳动及运动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5),A组明显优于B组,术后阴囊水肿,切口感染两组差异无显著(P>0.05).随访2年,A组无1例复发,B组12例复发(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少、疼痛轻、恢复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黄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将生命网模式应用于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196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运用生命网干预,观察血糖、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等危险因素的转归.结果:入网1、3、6月、1年随访,各组分危险因素经干预治疗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循证医学研究,生命网干预可为高危人群提供一套综合治疗、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及干预为一体的系统服务,是有效控制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压等危险组分的治疗模式.
作者:邓莉;王婷婷;周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是心肌损伤诊断的重要指标.通过对高特异抗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血清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心肌损伤具有高敏感、高特异性[1].因此,检测cTnT、CK、CK-MB、是判断心肌细胞损伤的较佳指标.
作者:杨卫东;杨宝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经验,防止流产、早产、死胎等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我院1998年6月至2007年3月收治22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为急腹症,除2例患者因并发腹膜炎,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治疗外,所有患者均行阑尾切除术,流产3例,早产2例,死胎2例,无产妇死亡.结论:妊娠合并阑尾炎早期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蔡正春;吴春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新型5α还原酶抑制剂爱普列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给予4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口服爱普列特4个月,比较治疗前后IPSS、PV、RU、Qmax等指标的改变和计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后IPSS、PV、RU、Qmax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总有效率为85.7%.结论:爱普列特能有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作者:梁春;洪立生;宋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注射瑞芬太尼与表面麻醉在困难插管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将32例有困难插管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表面麻醉组)以咪唑安定2mg注射,再以1%丁卡因5ml和2%利多卡因10ml作鼻腔至气管的表面麻醉;二组(瑞芬太尼组)在一组的基础上,加用瑞芬太尼0.1μg/kg·min恒速注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诱导前、诱导后的HR、SP、DP、MAP、SpO2的变化和VAS评分.结果:两组均能顺利完成气管插管,插管过程SpO2均无显著变化,一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大于二组,VAS评分也大于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瑞芬太尼恒速注射镇痛辅助表面麻醉下能显著减轻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射,能安全地用于困难插管的患者.
作者:黄锦联;卢贵明;赵崇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因其具有适应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我院从2000年8月到2003年5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病人26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宪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血清蛋白电泳谱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全自动电泳仪,使用醋酸纤维薄膜为载体,对不同类型的肝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不同类型肝病患者两组间血清蛋白电泳各蛋白成份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变化,能全面反映肝病时蛋白质的变化,是肝病诊断、预后、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
作者:陈国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压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5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微创组76例;B组:内科保守治疗组75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死亡率.结果:内科保守治疗组有效率78.67%,死亡率为12%;微创组有效率90.66%,死亡率为5.2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能提高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秀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思美泰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0例肝内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治疗组)、B(对照组)两组,分别用思美泰和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思美泰对淤胆型肝炎皮肤瘙庠的有效率为86.67%(13/15),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皮肤瘙痒、纳差的有效率分别为88.24%(15/17)、82.35%(14/17),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思美泰治疗后,淤胆型肝炎和急、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TB)、血清结合胆红素(SCB)、ALT、AST的降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LP的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0.05,STB、SCB的复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淤胆型肝炎和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ALT的复常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慢性肝炎合并肝内胆汁淤积患者血清白蛋白在治疗后的增高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思美泰治疗胆汁淤积性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优于门冬氨酸钾镁,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辜金莲;丘惠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及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单纯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有效例数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组中有头痛与颈强持续时间治疗组头痛颈强者18例,短持续时间6.5 d,长持续12.5 d,对照组头痛颈强持续时间短者12d,长者21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表现不同意识障碍者4倒,经置换2~3次短在5 d内意识恢复正常,对照组意识障碍12例,意识障碍恢复短8d,长15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在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这SAH三大并发症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敬东;廖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胎儿脐动脉及子宫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HDCP上的使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180例正常晚期妊娠和150例HDCP患者胎儿脐动脉的收缩末期大血流速度和舒张末期大血流速度之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子宫动脉的S/D、PI、RI、血管直径(D),同时观察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如双顶径、股骨长度、胎儿体重,并记录新生儿出生体重、1min阿氏评分及胎儿窘迫、FGR、低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HDCP组脐动脉S/D、PI、RI值均高于对照组,HDCP组子宫动脉的S/D、PI、RI值也均高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则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将HDCP 患者分为脐动脉S/D≥3和S/D<3两组比较其妊娠结局,前者1min阿氏评分<7分、胎儿窘迫、IUGR、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CP患者存在子宫-胎盘、胎盘-胎儿循环障碍,子宫动脉及脐动脉阻抗增高、血供不足,这些病理生理变化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彩色超声多普勒可以检测HDCP患者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在预测HDCP病情发展程度和预测围生儿结局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骆丽芳;黄柱安;王振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芳香止痛捺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VAS>7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60例,随机分为芳香止痛捺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组)和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治疗组:将配制的止痛捺剂涂于痛点处,早晚各一次,5d为一个疗程,联合神经阻滞1次/3d.对照组:仅采用神经阻滞疗法1次/3d,治疗后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对照两组病人治疗后的止痛效果(VAS),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芳香止痛捺剂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效果更佳.
作者:肖文鑫;陈珍爱;罗光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贲门癌术后治疗中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配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48例贲门癌患者用一次性使用的复尔凯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同时做好各项护理观察及配合.结果:6例出现反酸,4例出现腹胀,无一例发生腹泻、肠痉挛等严重营养相关并发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全部病例营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鼻肠管的护理是肠内营养成功实施的重要环节,采用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对贲门癌术后患者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
作者:汤垂丽;李雪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晨峰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以及血压晨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2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测定QT离散度和LVMI,选择部分患者,观察不同的药物、不同的给药时间对晨峰的治疗效果.结果:①与非晨峰组相比较,晨峰组凌晨收缩压、脉压较高(P<0.001).凌晨血压增高与年龄相关(P<0.05),与性别无相关(P>0.05).②与非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的QT离散度增大,差别有显著意义(P<0.001).③血压晨峰组的LVH发生率为57.3%,非晨峰组为43.8%,差别显著(P<0.05).④睡前服药组凌晨血压下降的程度大于清晨服药组,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结论:①血压晨峰与年龄相关.②血压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③睡前服药对晨峰的治疗效果较好,钙离子拮抗剂优于转换酶抑制剂.
作者:郭慧峰;钟远;谈世进;黄高忠;崔亮;张臻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产褥期是指产妇从胎盘娩出至全身各系统逐渐恢复到未孕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需要6~8周.这段时期母亲心理状态、休养环境、饮食、卫生习惯以及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了解和利用程度,对母婴健康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层孕产妇大都居住在农村,文化水平低,经济能力差,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缺乏.
作者:鲁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还会逐渐增多,其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1996年3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BPH采取以下三种术式: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TVP),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Madigan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
作者:吴长明;角桂玲;夏岳山;李子安;杨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35例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状况寻找预防措施,减少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35例护理人员锐器损伤的科室分布、损伤发生环节、损伤部位、损伤后采取的防护措施、被损伤者的心理状态、损伤人员所接触到的感染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在35例锐器损伤中急诊科为9例,新生儿科为7例,居全院之首;在抽血及拔针时发生的损伤分别为28%及31%;35例护理人员锐器损伤后均能采取防护措施;57%护理人员被锐器伤后感到害怕,14%人员感到恐惧;损伤人员所接触到的感染源HBV为42%,不祥为34%.结论:护理人员面临锐器损伤的职业危险,各方面应采取对策,预防和控制锐器损伤.
作者:杨水兰;吴瑞雪;邹晓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7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物,15例(88.2%)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2例(11.8%)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劈开.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76.5%),滤泡性腺瘤3例(17.6%),甲状腺滤泡状腺癌1例(5.9%).术后出现喉返神经损伤表现1例(5.9%),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结论:CT检查有助于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和术前评估.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入路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适用于大部分病例,手术创伤较小,安全可靠.
作者:赖远辉;王小平;刘奕山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