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楚銮;陈涤瑕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由于鼻咽癌的解剖部位复杂,容易侵犯邻近组织和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在治疗时设野复杂,照射面积大,所以病人出现的相应器官和全身的反应也较重.我科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鼻咽癌200例.我们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密切观察病人在放疗期间的病情变化,尽早做好护理工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轻病人心理和身体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顺利地完成放疗计划.
作者:赵成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多见,因病情危重,发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积极开颅去双侧或单侧骨片减压,致残率及死亡率有所降低,我们共治35例重型脑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谭志军;王贵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近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9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3年为20%,2001年上升至57%.②1993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作者:郑楚銮;陈涤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其大量内出血可以导致孕妇死亡,所以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1].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6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蔡伍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开展QC小组活动,是为了给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医院管理与不断改进提供一种活动形式,目的是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全体人员的素质.市场经济越发展,质量越重要,QC小组活动越有用武之地.因此,作为QC小组的主管部门,应积极发动群众,深入开展QC小组活动,通过活动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
作者:杨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临床应用心肌血清标记物诊断心肌损伤已有近40年的时间,至今应用已非常广泛,血清心肌标记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PTCA、旁路移植手术、心肌损伤、心脏手术、放化疗损害心肌等诊断有独到的作用.在监测冠状血管再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是否抗凝或溶栓治疗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刘定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食管胆红素、pH双监测、食管内镜检查的结果同时结合病人症状将GERD分成三个型,观察病人在各型中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Ⅰ、Ⅱ型病人的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Ⅰ型和Ⅱ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Ⅲ型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ERD病人在三个临床分型中呈正态分布.Ⅰ、Ⅱ、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临床上对GERD分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临床治疗.
作者:詹群珊;朱惠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误诊及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就67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结肠癌和39例直肠癌的误诊、复发原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治性切除51例,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45.1%;姑息性切除、内转流性手术、直肠癌单纯造口等均无5年生存率. 结论:对症状可疑病例应常规作直肠指诊,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实施正确的手术方式,严格术中无瘤操作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陶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胆囊炎、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常并发.现将我队自1997年至2001年结石性胆囊炎30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PDCA循环法(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方法)是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之一,它是护理质量工作要经四个阶段为一循环,然后再向高一步循环,使质量步步提高.我院护理部为不断提高全院护理质量,始终走在医疗系统的前列,于2000年底在全院开展护理质量圈活动,我们科室根据放疗病人皮肤护理薄弱,成立质量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恩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一大类多肽或糖蛋白分子,大多数分子量小于80KD,由单拷贝的基因编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又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证实细胞因子是以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发挥一个整体的调节作用.近十余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因子网络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着手从细胞因子角度来解释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表明了一个新治疗方案时代的开始.
作者:张润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血压、心功能、心率、血脂、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到血压稳定下降,有效率90.5%(P<0.01);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5.7%(P<0.01);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恢复,副作用轻微.结论:苯那普利和利尿剂吲哒帕胺联合使用,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有降压和改善心功能双重作用.
作者:刘月艳;姚立新;刘桂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大量出血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当病人出现休克状态,严重危急生命时,应及时抢救治疗,密切的观察和良好的护理,以使病人转危为安.我科自1991年至2000年共收治63例,临床抢救和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玉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外伤疾病,可引起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目前常用X线片诊断椎体骨折,CT作为补充检查方法.现选择37例脊柱骨折患者X线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脊柱骨折诊断中二者的互补作用.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对2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股动脉内直接注入尿激酶等药物进行动脉内区域治疗,配合进行康复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殷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医疗设备是保证医院医疗事业发展,开展以诊疗、检验、预防、教育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推进医学的进步,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国内外先进的高效率、高精度、高水平的仪器设备,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和提高设备使用率,就必须科学的管理医疗设备仪器档案.因为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可以有效的缩短维修造成的停机时间;减少医疗设备对人身上伤残;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减少供设备方的来人维修费用;为医院购置设备及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各使用设备科室提供凭证.
作者:杨燕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带锁髓内钉技术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方法.它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弹性固定,抗旋转和抗短缩,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等优点,我院自2000年以来开始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共50例.因手术过程复杂,专业性较强,手术护士应全面了解手术过程,掌握各种器械的性能及用法,这样才能提高配合质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杏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4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固定方法的不同对骨折愈合率有明显差异,但对股骨头坏死率影响不大,股骨头坏死率高低取决于创伤时股骨头血运破坏的程度.结论:空心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的愈合率高,应作为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首选内固定材料.
作者:陈印明;王存平;张文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改进普通石蜡制片方法,提高病理大标本的制片速度.方法:对普通石蜡制片程序进行改进,用AAF液替代甲醛固定,将固定后的标本放入含有10ml无水酒精的试管中离心,在真空干燥箱内减压浸蜡.对同一标本分别采用提速法和普通石蜡切片法制片,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标本固定用30min,脱水100min,浸蜡120min,切片薄而完整,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从开始制片到做出病理诊断,全过程为6h,比普通石蜡制片方法提前了66h,诊断准确可靠.
作者:孟建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探讨对急性期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本组创伤性膈疝11例,膈肌损伤原因:胸部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2例.诊断根据胸腹部创伤史,创伤部位疼痛,呼吸困难,气管移位,伤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伤侧下胸部闻及肠鸣音等症状体征,X线胸片在膈上见胃肠腔的典型影像,超声检查在膈上见肝脏脾脏的回声等,证实急性期病例10例,慢性期1例.手术治疗术前置胃管减压,根据创伤部位及合并伤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还纳疝入胸腔的脏器,根据膈肌裂口状况选择不同缝合方法修补缝合膈肌裂口.结果:11例手术痊愈10例, 1例因合并严重的肺挫伤,失血性休克,呼吸性衰竭死亡.结论:对创伤性膈疝及早明确诊断是获得及时救治的关键.急性期创伤性膈疝可因严重的原发性创而掩盖膈疝的症状而延误诊断,应予以重视.
作者:蔡吉祥;林永德;崔恒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