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葵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外伤疾病,可引起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目前常用X线片诊断椎体骨折,CT作为补充检查方法.现选择37例脊柱骨折患者X线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脊柱骨折诊断中二者的互补作用.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PDCA循环法(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方法)是护理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之一,它是护理质量工作要经四个阶段为一循环,然后再向高一步循环,使质量步步提高.我院护理部为不断提高全院护理质量,始终走在医疗系统的前列,于2000年底在全院开展护理质量圈活动,我们科室根据放疗病人皮肤护理薄弱,成立质量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恩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一大类多肽或糖蛋白分子,大多数分子量小于80KD,由单拷贝的基因编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又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证实细胞因子是以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发挥一个整体的调节作用.近十余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因子网络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着手从细胞因子角度来解释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表明了一个新治疗方案时代的开始.
作者:张润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大量出血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当病人出现休克状态,严重危急生命时,应及时抢救治疗,密切的观察和良好的护理,以使病人转危为安.我科自1991年至2000年共收治63例,临床抢救和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玉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近9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9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993年为20%,2001年上升至57%.②1993年至1999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近2年,社会因素占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
作者:郑楚銮;陈涤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其特点是睁眼,貌似清醒,但无意识活动,有睡眠一觉醒周期,上述现象持续超过1个月者[1].该综合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预后差,长期昏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总结(PVS)40例病例,对其中20例(PVS)病人进行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取得初步成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丽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子宫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良性肿瘤的常用的手术方式.两种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如何还在探讨之中.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类寿命的延长,妇女对自身生活质量的追求,更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将对子宫切除与及子宫肌瘤剔除后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卵巢的体积及性激素进行观察,并探讨两种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的比较.
作者:任翠华;王曙光;丁晨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其大量内出血可以导致孕妇死亡,所以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1].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6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蔡伍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通过MRI图像研究无脊柱脊髓畸形的成人人群圆锥位置的变化.方法:用1.5T MRI机使用T1加权、正中矢状位自旋回波扫描,对1179例病人圆锥末端的位置进行观察.根据其与相应椎体的上、中、下1/3及椎间盘的对应关系定位.结果:圆锥末端的平均位置为L1的下1/3(范围:T12的中1/3~L3的上1/3),圆锥末端的位置呈正态分布,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01),各年龄段无差别(P>0.05).结论:本组成人人群中圆锥末端的位置从T12的中1/3~L3的上1/3,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 对麻醉和手术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葵光;王国华;张通;胡斌;仲美琳;王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法在股骨颈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将4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固定方法的不同对骨折愈合率有明显差异,但对股骨头坏死率影响不大,股骨头坏死率高低取决于创伤时股骨头血运破坏的程度.结论:空心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的愈合率高,应作为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首选内固定材料.
作者:陈印明;王存平;张文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多见,因病情危重,发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积极开颅去双侧或单侧骨片减压,致残率及死亡率有所降低,我们共治35例重型脑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谭志军;王贵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电脑微量注射泵(简称电脑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仪器.这种新型泵一般只在ICU、CCU病房中应用.但我院门诊使用电脑微量泵推注抗生素、钙剂等一般儿科常用药物,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临床操作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爱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出台以来,全国全民健身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强化健身意识,普及体育锻炼,加大对未来健康的投资,已在广泛意义上被人们接受.但由于人们普遍对运动常识了解不够,往往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这样就很容易在运动中造成损伤.运动损伤所造成的影响是严重的、它使运动员不能参加正常的训练和比赛,妨碍运动成绩的提高,缩短运动寿命,严重者还可引起残疾,甚至死亡.对一般体育爱好者来说,运动损伤将影响其健康、学习和工作,生活给广大群众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破坏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妨碍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
作者:韩晓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自2002年1月始,对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经颈前路手术摘除突出椎间盘加钢板内固定及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效果满意,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霞;易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自1998年5月至2001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文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近年来,作者对28例Angle I、Ⅱ2类错伴上切牙明显唇倾患者,采用圆澳丝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1],能明显缩短疗程.改变了以往普遍认为缩短疗程,在用方丝弓矫治过程中,圆丝仅作为常规应用于牙列的排齐、整平阶段,而在关闭拔牙间隙等阶段常规采用方丝的观念.临床证实,圆丝在关闭拔牙间隙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明显快于方丝.
作者:黄松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成功率极高的复明手术,但不论是手术的过程本身,还是术前用物准备、术后护理,都存在许多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如不加强这些感染因素的防范措施,极易造成病人术后感染,本文就白内障术后11眼同时感染铜绿假单胞菌[1]致化脓性眼内炎,终导致6眼被迫施行眼球摘除术的教训进行分析,找出白内障手术容易引起感染的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供临床借鉴和参考.
作者:袁定琼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误诊及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就67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结肠癌和39例直肠癌的误诊、复发原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治性切除51例,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45.1%;姑息性切除、内转流性手术、直肠癌单纯造口等均无5年生存率. 结论:对症状可疑病例应常规作直肠指诊,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实施正确的手术方式,严格术中无瘤操作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陶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1年8月,共对18例合并糖尿病的胃癌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明宏;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肝部分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的经验.方法:对1995年至2002年7月15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人,13例行肝部分切除进行总结.结果:在10例行肝左外叶切除,3例行肝左叶切除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在基层医院医疗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控制肝脏手术中出血,简化手术,以免导致肝功能的恶化.减少了术后结石残留和复发率.结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的手段是切除病变肝段.
作者:马小庆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