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宏;王建华
目的:探讨乳腺癌KAI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83例乳腺癌标本中K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的阳性率48.19%(40/83)和阴性率51.81%(43/83),RT-PCR的阳性率41.17%(35/83)和阴性率57.83% (48/83).结论:免疫组化和RT-PCR的结果基本一致(P>0.05).并与乳腺癌的转移呈负相关.在Ⅲ、Ⅳ期以及发生淋巴结等转移的病人中,KAI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
作者:高蓓;何震宇;张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其大量内出血可以导致孕妇死亡,所以一直被视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早期妊娠并发症[1].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异位妊娠6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蔡伍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2000年,为促进和深化医院业务部制的各项改革,我们在全院范围内推行了临床部门部分部长年薪制、经济医师负责制、木位下岗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贯彻和运行,充分调动和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沈嫔嫔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电脑微量注射泵(简称电脑微量泵)是一种用少量液体将药物精确、微量、均匀、持续地泵入体内的新型泵仪器.这种新型泵一般只在ICU、CCU病房中应用.但我院门诊使用电脑微量泵推注抗生素、钙剂等一般儿科常用药物,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临床操作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爱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探讨对急性期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本组创伤性膈疝11例,膈肌损伤原因:胸部闭合性损伤9例,开放性损伤2例.诊断根据胸腹部创伤史,创伤部位疼痛,呼吸困难,气管移位,伤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伤侧下胸部闻及肠鸣音等症状体征,X线胸片在膈上见胃肠腔的典型影像,超声检查在膈上见肝脏脾脏的回声等,证实急性期病例10例,慢性期1例.手术治疗术前置胃管减压,根据创伤部位及合并伤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还纳疝入胸腔的脏器,根据膈肌裂口状况选择不同缝合方法修补缝合膈肌裂口.结果:11例手术痊愈10例, 1例因合并严重的肺挫伤,失血性休克,呼吸性衰竭死亡.结论:对创伤性膈疝及早明确诊断是获得及时救治的关键.急性期创伤性膈疝可因严重的原发性创而掩盖膈疝的症状而延误诊断,应予以重视.
作者:蔡吉祥;林永德;崔恒江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改进普通石蜡制片方法,提高病理大标本的制片速度.方法:对普通石蜡制片程序进行改进,用AAF液替代甲醛固定,将固定后的标本放入含有10ml无水酒精的试管中离心,在真空干燥箱内减压浸蜡.对同一标本分别采用提速法和普通石蜡切片法制片,进行对照观察. 结果:标本固定用30min,脱水100min,浸蜡120min,切片薄而完整,完全符合诊断要求.结论:从开始制片到做出病理诊断,全过程为6h,比普通石蜡制片方法提前了66h,诊断准确可靠.
作者:孟建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奥扎格雷纳(Ozagrel Sodium Injection)是一种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药,是由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新药,我院从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应用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研究.
作者:龙德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991年,德国学者Wallner首次报道用磁共振成像(MRI)快速梯度回波序列(FGE),二维重T2加权稳态自由进动(Steady-state free procession,SSFP)和三维后处理技术,在冠状位、矢状位上显示出类似于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的胆管系统图像,并将这项检查命名为磁共振胆管成像(MR cholangiography MRC).此后通过快速自旋回波技术(FSE)成功地获得了胆管和胰管的图像,称之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近年来,MRCP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作者:张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误诊及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就67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结肠癌和39例直肠癌的误诊、复发原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治性切除51例,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45.1%;姑息性切除、内转流性手术、直肠癌单纯造口等均无5年生存率. 结论:对症状可疑病例应常规作直肠指诊,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实施正确的手术方式,严格术中无瘤操作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陶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现将我院1990年至2000年10年收治的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40例,就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国武;李菊湘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吲哒帕胺与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21例进行治疗,4周后观察血压、心功能、心率、血脂、血糖、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到血压稳定下降,有效率90.5%(P<0.01);心功能改善,有效率85.7%(P<0.01);心电图缺血性改变有恢复,副作用轻微.结论:苯那普利和利尿剂吲哒帕胺联合使用,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有降压和改善心功能双重作用.
作者:刘月艳;姚立新;刘桂芹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大量出血伴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当病人出现休克状态,严重危急生命时,应及时抢救治疗,密切的观察和良好的护理,以使病人转危为安.我科自1991年至2000年共收治63例,临床抢救和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陈玉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讨论、评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Miles术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总结3年中采用该技术行Miles手术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结论:Miles手术操作必须遵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新生;查润生;龙克艰;胡霜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在患者的心肺复苏过程中,除心脏和大脑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外,由于长时间胸外按压或按压方法不正确,常可导致肺挫伤,造成患者咯血,后者使气道管理变得更加困难,组织缺氧和器官损伤进一步加重[1].笔者曾采用肾上腺素气管内给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方;孟庆义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一大类多肽或糖蛋白分子,大多数分子量小于80KD,由单拷贝的基因编码,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一种细胞因子可由多种细胞产生,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一种细胞因子又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已证实细胞因子是以网络的形式发挥作用,互相拮抗,互相协同,发挥一个整体的调节作用.近十余年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细胞因子网络在心血管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并着手从细胞因子角度来解释和治疗心血管疾病,表明了一个新治疗方案时代的开始.
作者:张润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拟在颈、臂神经丛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BP:17/10kPa,HR:84bpm,心电图和其它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8.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以右颈外静脉与右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为穿刺点,进针约1.5cm遇骨质,退回少许,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的等容混合液,内加1:20万肾上腺素)5ml.继之以环状软骨向后水平线与右肌间沟交点为穿刺点,进针约1.5cm,患者诉异感明显,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局麻药(同上)15ml.2min后,患者突然全身抽搐,听诊无心音,心电图示波呈直线,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控制呼吸,同时立即静注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g,安定20mg.约2min后心搏恢复,BP:18/11kPa,HR:140bpm,经补碱、降颅压等措施后约15min心电图、呼吸恢复正常,BP:16/9kPa,HR:110bpm.拔除气管导管,送至病房.
作者:邵明忠;张喜芹;王明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近年来,作者对28例Angle I、Ⅱ2类错伴上切牙明显唇倾患者,采用圆澳丝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1],能明显缩短疗程.改变了以往普遍认为缩短疗程,在用方丝弓矫治过程中,圆丝仅作为常规应用于牙列的排齐、整平阶段,而在关闭拔牙间隙等阶段常规采用方丝的观念.临床证实,圆丝在关闭拔牙间隙治疗中所取得的疗效明显快于方丝.
作者:黄松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35例,对住院期间各时期实施有计划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减轻了病人因健康知识缺乏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闫新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多见,因病情危重,发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积极开颅去双侧或单侧骨片减压,致残率及死亡率有所降低,我们共治35例重型脑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谭志军;王贵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我科自2002年1月始,对8例颈椎病患者进行了经颈前路手术摘除突出椎间盘加钢板内固定及钛网植骨融合术,术后效果满意,住院期间无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霞;易琦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