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40例临床分析

黄国武;李菊湘

关键词:老年人,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现报告如下, 实验室检查, 临床特点, 治疗
摘要:现将我院1990年至2000年10年收治的老年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40例,就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结果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河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盐制杜仲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uy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树种.杜仲是传统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益寿和降血压的作用[1].杜仲中含有较高的绿原酸,为主要药效成分之一,具有利胆、降压、升白、抗菌作用[1],同时绿原酸具有抗氧化活性[1],是有前途的食品抗氧化剂.盐制杜仲为<药典>收载的炮制品,且临床用杜仲补肾多用盐制品.为了给盐制杜仲提供现代研究的依据,我们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盐制条件的不同因素和水平进行了筛选,以期寻找到佳盐制杜仲的条件.

    作者:王玉春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股动脉注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护理

    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对2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行股动脉内直接注入尿激酶等药物进行动脉内区域治疗,配合进行康复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殷葵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自动洗胃机洗胃穿孔教训分析

    自动洗胃机在抢救急性中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使用不当可造成急性胃穿孔,这样不仅给抢救造成不利.有时还造成严重后果.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者:曾淑秀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分型

    目的:应用24h食管内胆红素与pH监测(食管内双监测)以及食管内镜检查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进行临床分型研究.方法:根据食管胆红素、pH双监测、食管内镜检查的结果同时结合病人症状将GERD分成三个型,观察病人在各型中的分布.结果:食管内24h胆红素与pH监测结果显示:Ⅰ、Ⅱ型病人的胆红素吸收值≥0.14及PH<4总时间百分比、酸反流次数和胆汁反流次数较对照组和Ⅲ型明显增加(P<0.05),而Ⅰ型和Ⅱ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Ⅲ型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GERD病人在三个临床分型中呈正态分布.Ⅰ、Ⅱ、Ⅲ型病人分别为23.3%、65.9%、10.8%.结论:临床上对GERD分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临床治疗.

    作者:詹群珊;朱惠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脊柱骨折诊断中X线与CT扫描影像的互补作用

    脊柱骨折是常见的外伤疾病,可引起局部疼痛和神经症状.目前常用X线片诊断椎体骨折,CT作为补充检查方法.现选择37例脊柱骨折患者X线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比较,探讨脊柱骨折诊断中二者的互补作用.

    作者:张利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

    自1998年5月至2001年10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粉碎性骨折24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文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

    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2年5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35例,对住院期间各时期实施有计划的全面的健康教育,减轻了病人因健康知识缺乏所引起的并发症,提高了医疗和护理质量.

    作者:闫新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新的医疗形式下工资发放办法的探索

    2000年,为促进和深化医院业务部制的各项改革,我们在全院范围内推行了临床部门部分部长年薪制、经济医师负责制、木位下岗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贯彻和运行,充分调动和激发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作者:沈嫔嫔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160例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防治对策

    随着医疗技术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龄化人口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服务已是我们每个医务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和职责.从医院资料调查分析,老年人占医院感染的39.3%,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我院160例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要点,从而为有效地控制和预防老年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作者:凌红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合并糖尿病的胃癌18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7年4月至2001年8月,共对18例合并糖尿病的胃癌行手术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明宏;王建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栓塞治疗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病,临床上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应用Magic-BDTE可脱性球囊导管和可脱性球囊,在瘘口内放置大小不一的球囊,缓慢注入欧乃派克造影剂阻塞瘘口.我科自1992年6月至1999年4月应用可脱性球囊和弹簧圈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效果满意.但部分病人出现与栓塞治疗相关的多种并发症,如脑缺血、瘘复发、脑梗塞、血管痉挛、过度灌注综合征.因此,加强术前和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提高治愈率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洪岩;董津平;李玉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60例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院感染管理是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控制和住院病人的愈后.目前已受到各级医院的十分重视.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不仅医院感染较高,而且是导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本文就60例尿毒症患者的医院感染做一回顾调查.分析尿毒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提出护理对策,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其英;倪新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如何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及其利用

    1 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医疗设备是保证医院医疗事业发展,开展以诊疗、检验、预防、教育等各项工作的重要工具.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推进医学的进步,投入大量资金购置国内外先进的高效率、高精度、高水平的仪器设备,管好、用好这些设备,减少设备突发故障和提高设备使用率,就必须科学的管理医疗设备仪器档案.因为对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可以有效的缩短维修造成的停机时间;减少医疗设备对人身上伤残;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减少供设备方的来人维修费用;为医院购置设备及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各使用设备科室提供凭证.

    作者:杨燕秋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附67例报告)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误诊及术后复发原因.方法:就67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8例结肠癌和39例直肠癌的误诊、复发原因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治性切除51例,生存5年以上生存率45.1%;姑息性切除、内转流性手术、直肠癌单纯造口等均无5年生存率. 结论:对症状可疑病例应常规作直肠指诊,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检查可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断率.实施正确的手术方式,严格术中无瘤操作是防止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陶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结石性胆囊炎发病调查及临床分析

    胆囊炎、胆石症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常并发.现将我队自1997年至2001年结石性胆囊炎30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心肌损伤血清标记物的临床应用进展

    临床应用心肌血清标记物诊断心肌损伤已有近40年的时间,至今应用已非常广泛,血清心肌标记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PTCA、旁路移植手术、心肌损伤、心脏手术、放化疗损害心肌等诊断有独到的作用.在监测冠状血管再通、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时是否抗凝或溶栓治疗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刘定彬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Miles术中应用

    目的:讨论、评估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Miles术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总结3年中采用该技术行Miles手术1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手术出血少,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效果好.结论:Miles手术操作必须遵守全直肠系膜切除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根治效果,又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王新生;查润生;龙克艰;胡霜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乳腺癌KAI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探讨乳腺癌KAI1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83例乳腺癌标本中KAI1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的阳性率48.19%(40/83)和阴性率51.81%(43/83),RT-PCR的阳性率41.17%(35/83)和阴性率57.83% (48/83).结论:免疫组化和RT-PCR的结果基本一致(P>0.05).并与乳腺癌的转移呈负相关.在Ⅲ、Ⅳ期以及发生淋巴结等转移的病人中,KAI1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

    作者:高蓓;何震宇;张萍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浅述药物致畸

    近代药物大多存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常规剂量下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或许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但应用于孕妇时就可能引起较强的毒性反应.为了孕妇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临床工作者在对妊娠期妇女进行药物治疗时应持谨慎态度,权衡利弊,并根据指征决定药物的取舍,以避免药物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强调专业人员尽可能多的掌握一些基本药物在孕妇体内的转运情况,进一步提高对药物可能发生危害性的认识,在临床工作中尤为重要.

    作者:聂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脑损伤后弥漫性脑肿胀35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多见,因病情危重,发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早期积极开颅去双侧或单侧骨片减压,致残率及死亡率有所降低,我们共治35例重型脑损伤弥漫性脑肿胀临床治疗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谭志军;王贵富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河北医学杂志

河北医学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河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