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坤福;管隽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不适)、排便频率改变,腹泻和(或)便秘及粪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稀水便或硬便等)为主要症状.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便秘与腹泻交替型三种.该病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项检查尚未显示有器质性病变存在.目前对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尚不能以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来解释其复杂症状,且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华宁;余泽云;陈霞;王宇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危险性大、年轻化的特点.虽然西药如硝酸酯类制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抗凝等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西药的耐药性、繁多的禁忌症及毒副作用等极大地限制了西药的应用.笔者近两年来根据其疾病发生机制及现代医学治疗本病所采用的扩冠、抗凝、降粘、止痛等方法,结合中医理论,我们选用有类似扩冠、抗凝、降粘、止痛等作用的中药组成心痛安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顺兴;蔺志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4年3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自制消瘀退肿止痛膏外用治疗跌打损伤引起的关节肿胀、软组织肿胀患者136例,并与口服云南白药治疗的136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春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消瘀止痛散是我院研制的中药外治方剂,多年来用于治疗各种软组织挫伤、骨关节炎,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为科学评价消瘀止痛散的消肿、止痛效果,指导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选择用药,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我们对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锦业;林买洁;梁婷银;吴群好;梁润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痤疮患者48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80例,其中男140例,女340例;年龄14~39岁,平均28岁;病程短者半年,长者10 a,平均5 a.轻症300例,重症180例.
作者:李丽;武美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我们自2004年以来,采用补肾活血方治疗5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均为我院门诊病人,男12例,女44例;年龄小40岁,大68岁;病程短2月,长26月;单侧发病32例,双侧发病24例.
作者:阚卫兵;姜玉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又称隐匿型哮喘或咳嗽性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几乎不伴有哮喘.CVA患者的慢性咳嗽症状,随着病情的迁延,可能终将出现典型的支气管哮喘症状和体征.约50%~80%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可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约10%~33%的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发展为典型哮喘.故许多作者将咳嗽变异性哮喘视为哮喘病的前驱表现.目前,西医对CVA的治疗以支气管扩张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或联合抗过敏药物为主,其近期疗效尚可,一旦停药后咳嗽极易复发,加之部分患者不愿接受长期治疗,故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有产生副作用之虑.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咳嗽变异性哮喘认识的逐步加深,尤其中医药在治疗CVA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邓屹琪;徐慧聪;张瑜;马二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哮喘是一种常见和多发的呼吸道顽固性疾病,不同的年龄与性别均可发生,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直接关系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在社区开展哮喘专科4年,经临床150余病例观察,现谈一些我对本病防治的看法.
作者:王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表现.多由于脑动脉硬化、颈椎病椎动脉受压、血液粘度增高等多种因素引起椎-基底动脉管腔变窄、血液流动速度缓慢,从而引起其供血区域脑干或小脑功能障碍[1~2].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够满意.2004年11月~2006年2月,笔者采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VBI患者4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奚耀;张微微;鲁斌;钱风华;陈越;钱义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面瘫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个病种,轻者面部表情不适或僵硬,重者口眼歪斜、头晕、头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针灸治疗面瘫疗效确切,但近几年,学术界对治疗的佳时机存在争论,有的强调在疾病发展期进行针刺效果好,有的强调静止期进行针刺恢复满意等等.由于对治疗时机的选择直接影响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因此,探索一种佳的针灸时机来治疗面瘫具有珍贵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作者:王进才;佘丽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经过不断的演进和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老年人治疗髋部疾患、重建髋关节功能常见的手段之一.随着人工髋关节设计、制作、安装技术的不断改进,其适应症和手术人数逐年增加,而近、远期疗效也逐年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整体康复护理,对提高疗效、改善并发症,改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爱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80%,具有发病率高、并发症多和危害性大的特点.阴虚燥热是本病的基本病机,临床以胃热阴虚型多见,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以加味玉女煎治疗胃热阴虚型2型糖尿病42例,取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现代医学认为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水平下降,导致女性不能适应而出现一系列的神经-内分泌失调的证候群[1].笔者自2003年以来,运用加味两地汤(两地汤为<傅青主女科>方)及心理调节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淑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应用自拟降脂散治疗高脂血症,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党参20 g(或力参10 g),黄精15 g,山楂30 g,泽泻20 g,郁金15 g,白矾5 g,决明子20 g,虎杖15 g,何首乌20 g,鸡血藤30 g,丹参30 g.
作者:仲峰;张子宝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3年2月~2005年1月,笔者运用自拟生化净露汤治疗产后恶露不绝48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均为产后20 d~2月恶露不绝者.年龄小23岁,大40岁.足月顺产35例,剖宫产13例.临床表现:产后20 d以上恶露仍淋漓不断,涩滞不爽,色紫黯,夹血块,或伴头晕乏力,或伴下腹疼痛.舌淡或紫黯或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或沉细.48例据其症、舌、脉表现皆为气虚血瘀.B超诊断:子宫复旧不全29例,宫腔少许残留19例.
作者:许振燕;王钦茂;吕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笔者运用腰夹脊穴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并设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两组共观察70例,其中,男48例,女22例.经腰椎CT或MRI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及程度.L3~4突出10例,L4~5突出54例,L5~S1突出6例;向左突出28例,向右突出31例,向后突出11例;轻度突出35例(突出物大直径小于3 mm),中度突出24例(突出物大直径3~6 mm),重度突出11例(突出物大直径大于6 mm).按初诊次序编号,应用随机数字表将病例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特点基本相同(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孔德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的边缘状态,即非病非健康状态,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功能性改变.此时人们尚未患病,但已有各种程度不同的患病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此时人的机体虽无明确疾病,但呈现活力降低、适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机体各系统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的状态,又称第三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继续发展为疾病,如果得到有效干预,机体可以重获健康.
作者:梁润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99年6月~2004年3月,笔者运用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男47例,女39例;年龄19~65岁,平均42岁;病程短1 a,长20 a;病变部位:44例为L4~5,40例为L5~S1,其余2例为L4~5、L5~S1双间隙椎间盘突出.
作者:高登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中老年人群的临床常见病.2003年1月~2006年5月,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患者110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亚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陆长清为青海省中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学科带头人.陆老从医50余载,擅长小儿脾胃病、癫痫、肾病、痹证、夜啼等病证的辨证论治,创立小儿止泻散、小儿清热散等方剂,对小儿腹泻、发热、脾胃等病药到病除,效如桴鼓.临证处方以轻灵平淡见长,巧于变通,尤善用四法诊治小儿外感咳嗽独具特色,屡用屡验,疗效显著.笔者曾于10年前随先生在儿科学习期间,深受其传,现将经验整理如下.
作者:王军瑞;王仁嫒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