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晓冬
目的 探讨皮炎湿疹疾病进展与其皮损微生物感染种类、数量及炎性因子的关联.方法 于患者皮炎湿疹皮损部位皮肤、非皮损部位皮肤同时取材做微生物培养,对培养结果进行常规菌种鉴定和菌落计数,比较皮炎湿疹疾病进展组与无进展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检测结果.结果 125例皮炎湿疹患者的皮损处微生物培养阳性者共占66.4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达到33.60%,较该组患者在非皮损部位细菌及真菌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皮损进展继发感染的患者皮损部位金葡菌检出率76.67%显著高于临床皮损无进展患者及对照组(P<0.05);皮损进展继发感染患者血清中多种炎性介质的含量明显高于皮损无进展患者的指标(P<0.05).结论 皮炎湿疹疾病进展与其皮损部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葡菌平均密度密切相关,相关炎性因子可能为皮炎湿疹早期诊治和预后评判提供参考.
作者:邓俊峰;楼芳;焦继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的血清CEA、CA15-3水平;比较乳腺癌组手术前后及有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分析CEA、CA15-3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CEA、CA15-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则水平显著降低,但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则明显升高,CEA、CA15-3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转移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志勇;陈从华;明炜;龚顺松;侯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微型钢板内固定和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及其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门诊就诊的后踝大块骨折的患者9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AOFAS评分和并发症比较,2组治疗前后踝关节跖屈,背伸,外翻和内翻活动测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优良率为79.1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2=4.6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水平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AOF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2组治疗前跖屈、背伸、外翻和内翻活动测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跖屈和背伸活动度测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外翻和内翻活动测量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升高或降低水平更为显著(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8%(x2=6.075,P<0.05).结论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大块骨折的疗效明显优于空心钉内固定,具有疗效确切,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有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戚晓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口腔专业学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信行的现状,防治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整群抽取的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北京口腔专业学生医院感染知信行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研究发放调查问卷368份,回收368份,有效问卷354份,有效率96.2%.口腔专业学生的医院感染知信行各维度得分高低依次为行为维度(4.31±0.54)、知识维度(4.05±0.38)和态度维度(3.46±0.42).不同见习和专业的口腔专业学生的知识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实习类型、专业和学历的口腔专业学生的态度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实践类型的口腔专业学生的行为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北京口腔专业学生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认知度偏低,学校及医院在医院感染控制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作者:石凤红;曲素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下调黏附分子CD44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厄洛替尼对HCC82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应及计算药物作用48 h的IC50;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细胞及蛋白水平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厄洛替尼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50为0.323 μmol/L.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当使用EGF刺激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上调,而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CD44表达则被明显下调(P<0.05).结果提示,厄洛替尼抑制肿瘤转移可能与改变CD44表达有关.结论 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间接下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瑜玲;段媛媛;闫会敏;梁欢;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感染需氧菌性阴道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46例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孕妇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研究组给予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阴道填塞,每晚1次,连续7d.对照组按常规治疗,给予克林霉素磷酸酯阴道泡腾片,阴道上药,每晚1次,连用7d.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合溶葡萄球菌酶杀菌纱布治疗妊娠期需氧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且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铭娜;娄玉芹;张陈彦;孙东霞;张立新;胡丽亚;祁美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探讨干扰素喷雾、中药和抗病毒三联疗法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为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治疗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收集102例病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应用干扰素喷雾、中药和抗病毒三联疗法.结果 102例病例中,以0~3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多在4~6月.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4例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者,占87.5%,50例C反应蛋白≥10 mg/L者,占49%.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春季小儿多发呼吸道疾病,需加强与手足口病的鉴别,应用干扰素喷雾剂、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制剂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效果较显著.
作者:魏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持续质量改进降低神经外科ICU非计划性拔管事件(UEE)的作用.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常规护理的神经外科ICU置管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联合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持续质量改进神经外科ICU置管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UEX事件发生率、护理舒适度、疼痛程度与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UEX发生率明显降低,轻度疼痛率相对增高,重度疼痛率明显降低,护理满意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环境舒适、社会文化舒适、精神心理舒适与生理舒适等四个维度护理舒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根因分析法的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显著降低神经外科ICU非计划性拔管事件,提高护理舒适度与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林;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外肺水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自我院严重脓毒症ARDS患者6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均入院后采取常规治疗,对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乌司他丁.2组疗程均为3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分指数(PaO2/FiO2)及28 d生存情况.结果 2组MAP治疗后增加,而HR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MAP治疗后高于对照组,HR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ELWI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ELWI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PaO2和PaO2/FiO2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PaO2和PaO2/FiO2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8 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严重脓毒症ARDS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ELWI变化,具有重要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潘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影响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并实施干预对策,观察其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下科室暗访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并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针对性落实干预措施,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手卫生设施、工作强度是影响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后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指征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得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及手卫生知识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监察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防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薛珍;叶仕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hs-CRP及MMP-9联合监控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测定2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及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hs-CRP及MMP-9的水平,并分析D-二聚体、hs-CRP及MMP-9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1.49±0.12) mg/L、(11.38±2.12) mg/L、(332.27±54.62) μg/L]高于健康组[(0.25±0.04) mg/L、(2.14±0.51)mg/L、(124.68±27.5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0.68±0.14) mg/L、(3.16±0.87) mg/L、(227.48±43.26) μg/L]低于中度组[(1.13±0.25) mg/L、(7.54±1.3)mg/L、(325.69±62.74)μg/L]、且低于重度组[(1.54 ±0.37) mg/L、(13.49±1.50) mg/L、(497.23±74.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联合监控D-二聚体、hs-CRP、MMP-9水平能够辅助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并可评估疾病的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周华;肖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52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皮组(n=28)和传统开放组(n=24).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临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 术后微创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开放组有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有渗液,后经反复换药,3~4周后愈合.2组病例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及螺钉置入失败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4个月,平均18.5个月.2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2组间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佳等优点.
作者:李晓东;李冠军;王琳;步振英;刘镜;李艳宝;苗洁;张存;江仲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COPD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工作,观察组实施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分析2组患者肺部康复情况[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呼气峰值流量(PEF)]、肺功能病变改善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尺度评分(VAS)和EQ-5D指数对2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FVC、FEV1、P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VC(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病变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EQ-VAS和EQ-5D指数均得到提高,其中观察组EQ-VAS和EQ-5D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OPD患者护理中采用呼吸内科-家庭病床一体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肺部功能,促进肺功能康复,具有使用价值.
作者:江剑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人群胆汁中细菌新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素敏感性变化.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432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样本,对其中致病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记录致病菌种类,分析不同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32例样本中细菌阳性率高达83.8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15%,革兰氏阳性菌占37.29%,还有0.55%的患者属于真菌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对舒巴坦、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很低,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和利奈唑胺等的耐药率都很低,而对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等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造成胆汁感染的细菌种类逐渐增多,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增强,在治疗中应有选择的使用抗菌素,结合细菌药敏结果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对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实习的120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实习生均接受护理部安排的常规岗前培训,之后试验组再接受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培训;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与死亡教育有关的培训,后发放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组实习护士虽然自然接受维度的得分都是高的,但是试验组的逃离接受和接近接受维度得分分别是第2、3位,而对照组的第2、3位是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并且2组的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相关培训,有助于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使其今后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
作者:井秀萍;贾静;刘云凤;张文凤;龚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观察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即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的年龄、性别相关性分析.方法 12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按性别及年龄分为女性及男性青年组(≤44岁)和女性及男性中老年组(>45岁),每组30例.所有志愿者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e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人为确定DWI感兴趣区(ROI为(22 ±2)mm2],感兴趣区选定在白质区,机器自动测出左、右侧中央前回及左、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数据,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ADC值差异.分析中央前、后回白质区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左、右侧中央前回及左、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女性与男性右侧中央前回白质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女性与男性左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左、右侧中央前回及左、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性改变,即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增加.青年男性右侧中央前回白质区ADC值大于青年组女性,中老年男性左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大于中老年女性.
作者:周玲;耿左军;董立英;吴秉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MDR-TB患者14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愈率、空洞闭合率、肺内病灶吸收效果、随访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内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MDR-TB可有效促进空洞闭合,加快病灶吸收进程,提高结核杆菌清除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熊先明;梁亚君;柯静;陈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预防异位妊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164例患者,按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恢复正常时间、输卵管再通率、术后住院时间、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血β-HC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的降低,试验组术后血β-HC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可快速降低术后血β-HCG水平,缩短恢复正常时间,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PEP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周丽红;张菊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单通道与双通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通道组(共30例,32椎体)和双通道组(共32例,33椎体),分别采用单通道与双通道PKP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灌注量及疼痛缓解情况、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单通道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灌注量均明显少于双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和1年随访时,VAS及ODI评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2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双通道组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3例和5例,单通道组发生椎弓根内壁穿透2例,其中并发脑脊液漏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就短期而言,单通道与双通道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均有效,但单通道操作对医师技术要求更高,风险相对更大.
作者:曲宪芳;杨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笔者就国内外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新的应用策略、疗效对照、并发症以及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射频治疗肝癌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波;罗强;王洪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