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刘波;罗强;王洪林

关键词:射频消融, 肝癌, 综述
摘要: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笔者就国内外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新的应用策略、疗效对照、并发症以及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射频治疗肝癌的应用提供参考.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具有微创、相对安全、疗效可靠及并发症少等特点,笔者就国内外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新的应用策略、疗效对照、并发症以及对肝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射频治疗肝癌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刘波;罗强;王洪林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影响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与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基层医院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并实施干预对策,观察其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下科室暗访和问卷调查方式,了解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并分析影响其依从性的相关因素.针对性落实干预措施,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 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手卫生设施、工作强度是影响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后临床医生手卫生依从率、手卫生指征知晓率、六步洗手法正确率得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及手卫生知识培训、改善手卫生设施、加强监察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防控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薛珍;叶仕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开颅术后感染患者S-100b蛋白及CSF含量检测的意义研究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以及脑脊液(CSF)中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为临床开颅术后抗感染治疗提供客观及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开颅术后感染患者84例作为研究组,另同期选择开颅术后无感染患者84例作为对照组,在感染急性期,检测2组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恢复期,检测2组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的含量,分析变化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 急性期,研究组患者血清与CSF中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明显高于轻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期,研究组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含量低于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logistic多元回归法分析显示,开颅术后感染与患者年龄、CSF中S-100b蛋白、NO水平及血清中S-100b蛋白、PCT、CRP水平有关联性(P<0.01).结论 开颅术后感染患者血清与CSF中S-100b蛋白含量升高,S-100b蛋白的变化与病情密切相关,对病情的预测、指导及治疗有辅助意义,可作为预测评估指标予以应用.

    作者:杨建权;周毅;汪林涛;王恒;王文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厄洛替尼通过下调CD44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下调黏附分子CD44表达抑制非小细胞肺癌转移的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厄洛替尼对HCC827细胞株的增殖抑制效应及计算药物作用48 h的IC50;采用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别从细胞及蛋白水平检测3组[control、EGF(50 ng/ml)刺激组、厄洛替尼(0.323 μmol/L)处理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MTT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厄洛替尼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也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C50为0.323 μmol/L.Transwell及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降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P<0.05).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CD44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显示:当使用EGF刺激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上调,而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CD44表达则被明显下调(P<0.05).结果提示,厄洛替尼抑制肿瘤转移可能与改变CD44表达有关.结论 使用厄洛替尼阻断EGFR信号通路后,可间接下调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CD44的表达,进而发挥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瑜玲;段媛媛;闫会敏;梁欢;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发病在4.5h内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26例,随机分为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组(A组,207例)和仅接受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B组,219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率中量表(NIHSS评分量表)在患者初就诊时及治疗后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应用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价患者出院3个月时远期预后情况.溶栓后24 h、7d行多模式核磁检查(包括颅脑MRI、MRA、MR灌注,不能行颅脑MR检查患者行颅脑CT、CTA、CT灌注检查)并分析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水平.结果 治疗后2组NHI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是A组结果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A组神经功能预后良好129例(62.5%),B组患者为126例(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7d发生颅内出血的有1例,B组有3例,均为非症状性颅内出血,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A组患者接受治疗后VEGF水平显著升高,hs-CR水平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且不会增加不良事件发生率.提示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

    作者:吕兆阳;张佩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开展死亡教育在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对基层医院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的必要性.方法 实习的120临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实习生均接受护理部安排的常规岗前培训,之后试验组再接受与死亡教育相关的培训;而对照组不接受任何与死亡教育有关的培训,后发放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2组实习护士虽然自然接受维度的得分都是高的,但是试验组的逃离接受和接近接受维度得分分别是第2、3位,而对照组的第2、3位是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并且2组的恐惧死亡和死亡逃避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临床实习护士开展死亡教育相关培训,有助于实习护士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人生观,使其今后在临床实习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临终关怀.

    作者:井秀萍;贾静;刘云凤;张文凤;龚秀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经皮微创定向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定向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52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经皮组(n=28)和传统开放组(n=24).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临床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结果 术后微创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开放组有2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有渗液,后经反复换药,3~4周后愈合.2组病例均无术后神经损伤及螺钉置入失败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 ~24个月,平均18.5个月.2组患者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等术后较术前均有显著的恢复(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VAS评分,ODI指数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2组间微创经皮组较传统开放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减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佳等优点.

    作者:李晓东;李冠军;王琳;步振英;刘镜;李艳宝;苗洁;张存;江仲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生脉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为临床制定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2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倍他乐克、地戈辛及卡托普利等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西药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治疗周期为1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4项心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6 min步行距离(6 MWT),同时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周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4项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研究组4项心功能指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及6 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6 MWT要明显长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内,2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头晕、窦性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好,不良反应少,有应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杨文昊;舒慧敏;刘凤阁;曾小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两种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辅助利福布汀治疗MDR-TB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MDR-TB患者14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愈率、空洞闭合率、肺内病灶吸收效果、随访痰菌转阴率、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内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辅助利福布汀治疗MDR-TB可有效促进空洞闭合,加快病灶吸收进程,提高结核杆菌清除效果,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熊先明;梁亚君;柯静;陈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IgG和CRP的影响

    目的 探讨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球蛋白G (IgG)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自收治的60例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来氟米特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IgG、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24 h尿蛋白水平治疗后下降(P<0.05);观察组24 h尿蛋白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gG、CRP水平治疗后增加(P<0.05);观察组血清IgG、CRP水平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氟米特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顽固性狼疮肾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IgG和CRP,改善患者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作者:项红秀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预防异位妊娠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预防异位妊娠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治疗的异位妊娠164例患者,按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甲氨蝶呤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与恢复正常时间、输卵管再通率、术后住院时间、PEP发生率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血β-HCG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的降低,试验组术后血β-HC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明显,且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卵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E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氨蝶呤在异位妊娠腹腔镜术后可快速降低术后血β-HCG水平,缩短恢复正常时间,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PEP发生率,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周丽红;张菊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联合监控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水平、hs-CRP及MMP-9联合监控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80例,分别测定2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及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D-二聚体、hs-CRP及MMP-9的水平,并分析D-二聚体、hs-CRP及MMP-9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1.49±0.12) mg/L、(11.38±2.12) mg/L、(332.27±54.62) μg/L]高于健康组[(0.25±0.04) mg/L、(2.14±0.51)mg/L、(124.68±27.59)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组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0.68±0.14) mg/L、(3.16±0.87) mg/L、(227.48±43.26) μg/L]低于中度组[(1.13±0.25) mg/L、(7.54±1.3)mg/L、(325.69±62.74)μg/L]、且低于重度组[(1.54 ±0.37) mg/L、(13.49±1.50) mg/L、(497.23±74.3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hs-CRP及MMP-9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联合监控D-二聚体、hs-CRP、MMP-9水平能够辅助急性脑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并可评估疾病的进展,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周华;肖玉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拇外翻术后患者的康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拇外翻术后患者康复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治拇外翻术后再次复发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中西医结合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前后X线片检查,分析X线片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度(IMA)变化,并比较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标准(AOFAS)评分变化.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足部X线片HVA、IMA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VAS、压痛和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AOFAS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1年患者未出现切口感染、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区麻木2例,残留中度拇外翻1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拇外翻术后复发能够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闫世杰;付强;侯熙智;张国辉;王江泳;王海涛;冯建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方式分析

    目的 研究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收集出院的9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信息,分析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934例患者中,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635例(67.99%),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144例(15.42%),联合使用其他类精神药物的占155例(16.59%).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比例明显高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用频率高的六种药物是:利培酮323例(34.6%),奥氮平193例(20.7%),氯氮平150例(16.1%),阿立哌唑106例(11.3%),帕利哌酮缓释片90例(9.6%),氨磺必利75例(8.0%).药物治疗方案中,前六位的治疗方案是:利培酮236例(25.3%),奥氮平120例(12.8%),帕利哌酮缓释片68例(7.3%),阿立哌唑58例(6.2%),氯氮平51例(5.5%),氨磺必利40例(4.3%).男性和女性使用阿立哌唑和氯氮平的治疗方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

    作者:范萌;傅可月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胆道感染人群胆汁中细菌新分布情况及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胆道感染人群胆汁中细菌新分布情况及其对抗菌素敏感性变化.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治疗的432例胆道感染患者胆汁样本,对其中致病菌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记录致病菌种类,分析不同致病菌对常见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32例样本中细菌阳性率高达83.80%.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2.15%,革兰氏阳性菌占37.29%,还有0.55%的患者属于真菌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对舒巴坦、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都很低,而对氨苄西林和四环素的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和利奈唑胺等的耐药率都很低,而对苯唑西林和头孢西丁等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造成胆汁感染的细菌种类逐渐增多,细菌耐药性进一步增强,在治疗中应有选择的使用抗菌素,结合细菌药敏结果合理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秋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脑活素联合阿昔单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保护剂脑活素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昔单抗的联合运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其中A组给予脑活素加常规治疗,B组给予脑活素加阿昔单抗再加常规治疗,C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加安慰剂.3组均取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4周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结果 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MMSE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Mo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MoC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间相比,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活素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但脑活素联合阿昔单抗并未增加其单独使用的疗效,然而阿昔单抗也并未增加出血的风险.

    作者:杜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正常脑老化过程中中央前、后回白质区ADC值与年龄和性别比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观察中央前回与中央后回(即运动中枢与感觉中枢)白质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的年龄、性别相关性分析.方法 120例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按性别及年龄分为女性及男性青年组(≤44岁)和女性及男性中老年组(>45岁),每组30例.所有志愿者均行颅脑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e resonance imaging,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人为确定DWI感兴趣区(ROI为(22 ±2)mm2],感兴趣区选定在白质区,机器自动测出左、右侧中央前回及左、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数据,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ADC值差异.分析中央前、后回白质区ADC值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结果 相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左、右侧中央前回及左、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女性与男性右侧中央前回白质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老年组女性与男性左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脑老化过程中,左、右侧中央前回及左、右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与年龄呈线性正相关性改变,即随着年龄增长ADC值逐渐增加.青年男性右侧中央前回白质区ADC值大于青年组女性,中老年男性左侧中央后回白质区ADC值大于中老年女性.

    作者:周玲;耿左军;董立英;吴秉坤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农村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高危因素及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农村女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高危因素及综合防治效果.方法 以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诊治的215例VVC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检测其菌种分布情况,选择同期真菌培养阴性200例女性为对照组,对2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娩次数等资料比较,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VVC高危因素.另外给予VVC患者综合防治干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菌种分布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80.47%;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VVC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既往VVC病史、流产次数≥2次、1年内性伴侣数≥2个、抗生素应用、月经期卫生差、非经期使用护垫与乱用阴道冲洗液;中西医结合干预后有效率高达91.1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症状体征总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 β)、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C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常见,其发病危险因素多,包括既往VVC病史、抗生素应用、月经期卫生差、非经期使用护垫等;中西医结合治疗VVC疗效明确.

    作者:崔凤枝;于海心;堵晓萍;袁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检测患者外周血清CEA、CA15-3水平在乳腺癌手术前后的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78例为乳腺癌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作为良性疾病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对象的血清CEA、CA15-3水平;比较乳腺癌组手术前后及有无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分析CEA、CA15-3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4周,乳腺癌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复发转移患者的血清CEA、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患者(P<0.05);CEA、CA15-3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明显升高,术后则水平显著降低,但术后复发转移患者血清CEA、CA15-3水平则明显升高,CEA、CA15-3联合检测对患者复发转移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张志勇;陈从华;明炜;龚顺松;侯国强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疱疹性咽峡炎应用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探讨干扰素喷雾、中药和抗病毒三联疗法对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效果,为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治疗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 收集102例病例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应用干扰素喷雾、中药和抗病毒三联疗法.结果 102例病例中,以0~3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发病多在4~6月.以发热为首发症状,64例白细胞总数大于10×109/L者,占87.5%,50例C反应蛋白≥10 mg/L者,占49%.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疱疹性咽峡炎作为春季小儿多发呼吸道疾病,需加强与手足口病的鉴别,应用干扰素喷雾剂、阿昔洛韦、联合中药制剂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效果较显著.

    作者:魏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