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化疗患者自我效能与癌因性疲乏改善的意义

郭海萍;洪燕

关键词:胃肿瘤, 化学疗法, 癌因性疲乏, 自我效能, 系统性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消除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自我效能方面的价值。方法84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出院前后癌因性疲乏感、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为(12.89±3.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2±10.45)分( t =12.254,P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50.92±12.47)分、(82.36±8.12)分、(79.36±5.48)分、(81.22±5.02)分、(82.36±4.96)分、(83.22±4.69)分、(81.79±3.77)分、(82.98±4.78)分、(83.04±4.6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0.986、6.123、6.982、6.104、6.721、6.402、6.812、6.742、6.232,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消除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年龄段孕产妇的骨密度表现比较

    目的:通过不同年龄孕产妇骨密度的临床比较,为妊娠期母体骨质疏松及胎儿骨发育不足的预防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84例健康孕产妇,依据患者年龄分布分为对照组(20~29岁,n =103)与观察组(30~39岁,n =81),分别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其开展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结果2组孕产妇骨密度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产妇 Z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其他骨密度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孕早期中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但孕中期与孕晚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骨密度检测是预防孕产妇骨质疏松、保证胎儿骨发育的有效保障,临床针对低龄孕产妇的孕早期阶段需给予更全面的检测措施。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效果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样选取88例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44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试验组)。出院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全面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短波自动视野检查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短波自动视野检查(SWAP)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HumphreyII 750i 电脑自动视野分析仪对正常组、早期 POAG 患者分别进行白白视野(WWP)、SWAP 检查,并对各组测得的平均偏差(MD)、图形标准偏差(PSD)、缺损点数(选择模式偏差概率图中 P ﹤0.05的异常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早期 POAG 患者的 SWAP 检测的 MD、PSD 较 WWP 检测的数值大,缺损点数多,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早期 POAG 患者42只眼中 SWAP 检测阳性者38只眼,阳性率为90.48%;WWP 检测阳性者28只眼,阳性率为66.67%。结论在 POAG 的早期诊断中 SWAP 较 WWP 更敏感,检出的阳性率更高,SWAP 较 WWP 检出的视野缺损更深范围更大,甚至能够发现一些 WWP 所不能检测出的已受损的检测位点。

    作者:刘占芬;韩冬;张晓娜;张霞;田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一家系报道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类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和共济失调疾病。多为基因内编码谷氨酰胺的 CAG 重复顺序扩增而致病,有二十余种基因类型,国外报道有三十余种亚型。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锥体束征等。我国以SCA3常见[2],表现为肌萎缩,肌阵挛,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本文报道5例都是男性, SCA3基因检测异常,以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的一个家系。

    作者:薛宏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检测对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检测对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接受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1例,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及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48 h 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碱剩余的差异。结果81例患者共存活49例,存活率60.5%;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及中心静脉压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存活组治疗2 h 后心率显著降低、每搏指数显著上升( P ﹤0.05),与此同时病死组无明显变化( P ﹥0.05);存活组0 h 血乳酸浓度低于病死组,其碱剩余高于病死组( P ﹤0.05),治疗过程中存活组、病死组血乳酸浓度均逐渐下降,存活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 ﹤0.05),且存活组乳酸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病死组( P ﹤0.05),存活组碱剩余持续上升,而病死组碱剩余在上升24 h 后迅速下降。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出现明显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上升、碱剩余下降等代谢性酸中毒状态,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状态;而对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余的定时检测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对指导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明强;张思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1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按0.5μg/ kg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继续按0.4μg·kg -1·h -1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至开始关胸。观察2组于开始关胸时按0.1 mg/ kg 静脉注射地佐辛。观察3组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联合应用。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1)、开始缝皮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5 min(T4)4个时间节点抽血测定血浆 CRP、TNF-α及 IL-10水平。记录4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程度,采用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镇静程度,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T1时4组血浆 CRP、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 T4时3个观察组血浆 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 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3组血浆 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血浆 IL-10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个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3组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均无过度镇静、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3个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可明显降低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毛丙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的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55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 =30)与对照组(n =25),研究组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近期疗效,2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的改变情况,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的改变情况,对比2组 KPS(卡氏)评分改变情况,观察2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16.00%,疾病控制率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ALT、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KPS 评分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控制疾病进展,稳定 KPS,毒副反应可耐受,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也较小,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邱恩铎;张晓晶;郑珂;商冠宁;孙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方式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86.7%,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6.7%,而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仅为5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依从率和患者焦虑评分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朱玲;李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考察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68例为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复合咪达唑仑镇静;同期选取患儿64例为对照组,采用了利多卡因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正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85.94%( P ﹤0.05);观察组的一次置镜成功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64.06%( P ﹤0.05);2组患儿镜检后0.25 h,FVC、FEV1、FEV1/ FVC 均比镜检前显著降低,( P ﹤0.05);镜检后4 h,FVC、FEV1、FEV1/ FVC 均与镜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 FVC、FEV1、FEV1/ FVC 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在麻醉后、镜检中、镜检后 SaO2检测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儿在麻醉后 MAP、SBP、DBP、HR 指标值与基础值相比均显著降低( P ﹤0.05);2组患儿在镜检后 MAP、SBP、DBP、HR 指标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比较,基础值、麻醉后以及镜检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除 SaO2检测值外,镜检中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波动均大于观察组( P ﹤0.05);其中,除 MAP值外,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观察组( P ﹤0.05)。观察组镜检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及心血管影响均较小,置镜率高,减少了不良反应。

    作者:杨佳;李卫华;朱俊岭;甄清;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53、PCNA、C-erb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考察 P53、PCNA、C-erb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P53、PCNA、C-erbB-2蛋白在134例肺癌中的阳性率,并分析三者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 P53蛋白阳性率为40.3%,其阳性率与淋巴转移和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05或﹤0.01)。PCNA 蛋白阳性率为85.1%,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及吸烟史显著相关( P ﹤0.05或﹤0.01)。C-erbB-2蛋白阳性率为38.8%,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及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05或﹤0.01)。结论 P53、PCNA、C-erbB-2阳性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较为常见,P53和 C-erbB-2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朱国荣;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新进展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诊断困难、预后不佳。本文基于国内外针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现状,介绍家庭肺疾病康复计划等国外文献中出现的新方法,综合评述包括肺动脉内膜剥脱术、靶向药物、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等在内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势及缺点。分析指出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更为规范化、个体化。

    作者:陈晔;张泽明;杜宇;陈露;冯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围术期心理干预联合背景音乐疗法对剖宫产患者疼痛、焦虑及血压、心率的影响

    目的:对剖宫产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心理干预联合音乐疗法缓解焦虑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方法选择实施硬膜外麻醉手术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实行背景音乐加心理干预的护理,对照组未采取。2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理的恐惧紧张焦虑程度,手术前及手术开始15 min,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及术后1 d 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的紧张焦虑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1);手术前及手术开始15 min 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较对照组平稳;且术后疼痛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心里干预和音乐疗法护理可以放松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使血压和心率趋于平缓,缓解疼痛,积极地配合手术,同时提高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李东丽;袁静;许萍;容维;毛慧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 CYFRA21-1、NSE、SCC、ProGRP 与 CEA 及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肺癌患者252例,其中小细胞肺癌48例,非小细胞肺癌204例;患有肺部良性疾病的患者65例,其中包括肺炎患者55例,其他患者肺病患者10例;健康体检人群138例。计算各个指标及联合应用的 ROC 曲线下的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96﹥ CEA 曲线下的面积0.747﹥ NSE 曲线下的面积0.655﹥ SCC 曲线下的面积0.633﹥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519,在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为0.519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952﹥ NSE 曲线下的面积0.865﹥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32﹥ CEA 曲线下的面积0.666﹥ SCC曲线下的面积0.637,在 SCC 曲线下的面积为0.637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CYFRA21-1、CEA、NSE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787﹥ CYFRA21-1、CEA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786﹥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77﹥ CEA 曲线下的面积0.767;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NSE、proGRP、CYFRA21-1、CEA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987﹥ NSE、proGRP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980﹥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952﹥ NSE 曲线下的面积0.86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鉴别中 CYFRA21-1和 CEA 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能;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ProGRP 几乎可以取代 NSE;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首选肿瘤标志物为CYFRA21-1、CEA 和 ProGRP,如需要时可进一步检测 SCC。

    作者:张素真;赵旭辉;李书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手术疗效与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与隐性失血之间的关系,指导术后临床输血。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A 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 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C 组),每组15例,术后补充液体以人体生理需要量(50 ml/ kg)为准。记录不同手术时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评价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应用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并根据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计算总体失血量,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 A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 B、C 组( P ﹤0.05);C 组 Harris 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 P ﹤0.05);A 组总失血量(496±23)ml,隐性失血量(228±19)ml;B 组总失血量(595±26)ml,隐性失血量(283±23)ml;C 组总失血量(633±16)ml,隐性失血量(30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术后6个月时,B 组和 C 组髋关节 Haris 评分明显高于 A 组。结论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与隐性失血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郭颖;石建芸;仇晓华;陈为国;马宝银;刘海峰;张猛;王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乙肝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检测与肝穿病理结果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肝穿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过肝穿病理诊断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粘连蛋白(LN),同时选取50例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62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 HA、PⅢP、Ⅳ-C、LN 与病理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性(χ2=30.616,P ﹤0.01),并且与病理分期的正相关关系比分级明显。肝组织学纤维化不同分期、分级间与 HA、PⅢP、Ⅳ-C、LN 等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逐渐升高,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PⅢP、Ⅳ-C、LN 检测,对于肝纤维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晓红;曹军平;王平;徐晶晶;杨廷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NSCLC 患者化疗前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 NSCLC 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共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 NSCLC 患者化疗前和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对比 NSCLC 患者化疗前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甲状腺功能,对比 NSCLC 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有效/无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NSCLC 患者化疗前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低分化组化疗前的 FT3、FT4、TT3、TT4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TSH 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 P ﹤0.05);Ⅲb ~Ⅳ期组化疗前的 FT3、FT4、TT3、TT4显著低于Ⅱb ~Ⅲa 期组,TSH 显著高于Ⅱb ~Ⅲa 期组( P ﹤0.01)。化疗后有效的 NSCLC 患者 FT3、FT4、TT3、TT4较化疗前显著升高,TSH 显著降低( P ﹤0.05);化疗后无效的 NSCLC 患者 FT3、FT4、TT3、TT4较化疗前和化疗后有效患者降低,TSH 显著升高( P ﹤0.05)。结论在 NSCLC 患者中,化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可以用于判断病情和评价化疗疗效。

    作者:张丽华;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母乳喂养同伴指导对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同伴指导对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94例孕28周初产妇,根据孕检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产前仅使用常规产妇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母乳喂养同伴指导。观察并比较2组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试验组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983,P ﹤0.05);试验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为显著。结论母乳喂养同伴指导提升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同时提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缺血性脑卒中伴2型糖尿病患者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缺血性脑卒中伴2型糖尿病(DM2)患者脑内微出血(CMB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缺血性脑卒中伴 DM2患者106例,均行常规头颅 MR 及 SWI 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CMBs 发生率、数目、发布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伴 DM2患者106例,其中 CMBs 阳性病例27例,阴性79例,CMBs 阳性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病史、口服抗栓药物史比率均明显大于阴性组,WML 分值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2组间患者的缺血性心肌病史、房颤、高脂血症、烟酒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MBs 阳性组的 HbA1c 和 FBG 的均值都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SWI 能清晰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伴 DM2患者的 CMBs,年龄、高血压、脑卒中史、脑白质疏松、抗栓药物服用史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伴 DM2患者发生 CMBs 的危险因素,伴有高血压病、既往卒中史是 CMBs 的高危因素。缺血性卒中伴 DM2患者发生 CMBs 与 HbA1c 和 FBG 水平相关。

    作者:施俊峰;陈峰;汤武装;王国祥;李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作用

    目的: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对微型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直径1.5 mm、长度6 mm的微型种植体植入在羊的下颌骨,以直径1.2 mm 引导钻预备1.5 mm、2 mm、3 mm、4 mm、5 mm、6 mm 的深度,旋入种植体时记录植入扭力值。用螺旋 CT 扫描骨块,测量植入位置皮质骨厚度及 CT 值,进行种植体拉出实验。结果植入扭力和拉出力值与引导钻预备深度关系密切。引导钻1.5 mm 预备深度时,种植体植入困难。引导钻预备深度在2 mm 时植入扭力较高( P ﹤0.05),预备深度3 mm、4 mm、5 mm 时植入扭力居中,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预备6 mm 时植入扭力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05)。拉出实验结果:预备深度2 mm 与3 mm 组间拉出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力值高,预备深度4 mm 与5 mm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预备6 mm 组拉出力值低( P ﹤0.05)。结论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明显影响种植体稳定性,引导钻预备深度应透过皮质骨,但少于种植体螺纹长度的1~3 mm。

    作者:李金平;周冠军;郄会;李晨曦;芦琳;单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脊柱骨科病房陪护现状调查及管理研究

    目的:调查脊柱骨科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专人收集所需要的各信息,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因素以及原因。结果脊柱科病房的陪护人员存在率高达137%,陪护人员接受过培训的护工和有陪护经历的人仅有43例,比率仅为12.4%。陪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减少由陪护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秋玲;王静;李宝丽;张圣涵;付瑞瑞;苏俊才;庞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