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晔;张泽明;杜宇;陈露;冯欣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的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55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 =30)与对照组(n =25),研究组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近期疗效,2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的改变情况,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的改变情况,对比2组 KPS(卡氏)评分改变情况,观察2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16.00%,疾病控制率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ALT、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KPS 评分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控制疾病进展,稳定 KPS,毒副反应可耐受,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也较小,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邱恩铎;张晓晶;郑珂;商冠宁;孙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深静脉导管尖端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分析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至2014年住院患者的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中分离出166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5.8%;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占36.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为主占23.5%;革兰阴性杆菌79株占47.6%,以非发酵菌45株为主占27.1%;真菌27株占1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不动杆菌属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放置深静脉导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置管时间,拔除的导管应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所用抗菌药物,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美清;马旭;袁慧;刘玉磊;宋扬;姚兴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脊柱骨科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专人收集所需要的各信息,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因素以及原因。结果脊柱科病房的陪护人员存在率高达137%,陪护人员接受过培训的护工和有陪护经历的人仅有43例,比率仅为12.4%。陪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减少由陪护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秋玲;王静;李宝丽;张圣涵;付瑞瑞;苏俊才;庞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水苏碱对心脏、肾脏、子宫、血管等多脏器有多种明显药理活性,是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药品资源。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水苏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如何提高水苏碱药理成分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叶绿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68例为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复合咪达唑仑镇静;同期选取患儿64例为对照组,采用了利多卡因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正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85.94%( P ﹤0.05);观察组的一次置镜成功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64.06%( P ﹤0.05);2组患儿镜检后0.25 h,FVC、FEV1、FEV1/ FVC 均比镜检前显著降低,( P ﹤0.05);镜检后4 h,FVC、FEV1、FEV1/ FVC 均与镜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 FVC、FEV1、FEV1/ FVC 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在麻醉后、镜检中、镜检后 SaO2检测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儿在麻醉后 MAP、SBP、DBP、HR 指标值与基础值相比均显著降低( P ﹤0.05);2组患儿在镜检后 MAP、SBP、DBP、HR 指标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比较,基础值、麻醉后以及镜检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除 SaO2检测值外,镜检中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波动均大于观察组( P ﹤0.05);其中,除 MAP值外,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观察组( P ﹤0.05)。观察组镜检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及心血管影响均较小,置镜率高,减少了不良反应。
作者:杨佳;李卫华;朱俊岭;甄清;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护理促进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抽样选取88例并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44例采用传统常规护理(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试验组)。出院3个月后,随访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的康复情况。结果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结论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全面实施重症监护护理,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9至2014年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为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及肺结核的监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110573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结核病筛查,所有人员均进行 X 线胸片检查;若胸片所见疑似结核或有疑似结核的体征和症状的,转交地方传染病防治医院进行确诊。然后以检出率为指标,按照职业类别、年龄构成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北省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监测整体数量相对较为稳定,传染病检出率存在一定波动。结论目前河北省出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监测工作应以出国劳务、留学人员及海员为主,入境人员以非洲来源地为主,重点监测年龄段应为21~50岁青壮年人群。
作者:闫冀焕;史玲莉;李云;周汝明;沈军;吴志茹;李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对微型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直径1.5 mm、长度6 mm的微型种植体植入在羊的下颌骨,以直径1.2 mm 引导钻预备1.5 mm、2 mm、3 mm、4 mm、5 mm、6 mm 的深度,旋入种植体时记录植入扭力值。用螺旋 CT 扫描骨块,测量植入位置皮质骨厚度及 CT 值,进行种植体拉出实验。结果植入扭力和拉出力值与引导钻预备深度关系密切。引导钻1.5 mm 预备深度时,种植体植入困难。引导钻预备深度在2 mm 时植入扭力较高( P ﹤0.05),预备深度3 mm、4 mm、5 mm 时植入扭力居中,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预备6 mm 时植入扭力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05)。拉出实验结果:预备深度2 mm 与3 mm 组间拉出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力值高,预备深度4 mm 与5 mm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预备6 mm 组拉出力值低( P ﹤0.05)。结论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明显影响种植体稳定性,引导钻预备深度应透过皮质骨,但少于种植体螺纹长度的1~3 mm。
作者:李金平;周冠军;郄会;李晨曦;芦琳;单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2010至2012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麻醉药品用量、麻醉药品应用频度(DDDs)及排序,限定日剂量(DDD)为测定药物的利用单位。结果2010至2012年,大部分麻醉药品应用量有上升的趋势,哌替啶注射液的应用量有下降的趋势。医院麻醉药品应用频度(DDDs)排序依次为,第一位是芬太尼注射液,总用量为6376 mg;第二位是吗啡注射液,总用量为3301 mg;第三位是吗啡缓释片,总用量为2926 mg;第四位是芬太尼贴,总用量为353 mg;第五位是哌替啶注射液,总用量为1915 mg;第六位是可待因片,总用量为331 mg。结论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符合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以及相关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物的用量方面基本合理,对于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仍然应该控制;同时需加强对麻醉药物的管理和控制,让麻醉药品在临床的应用方面,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芮昌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不同体积 BPH 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体积60~80 ml 者126例为Ⅰ组,前列腺体积在80~120 ml 者为Ⅱ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 TUPKRP 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前列腺质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及术前、术后相关症状评分,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未发生电切综合征,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Ⅱ组患者短,切除前列腺质量较Ⅱ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在 IPSS、IPSS1、IPSS2较术前降低,3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UPKRP 治疗大体积的 BPH 患者,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预后恢复良好,与小体积 BPH 相当,值得推广。
作者:张元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肝穿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过肝穿病理诊断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粘连蛋白(LN),同时选取50例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62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 HA、PⅢP、Ⅳ-C、LN 与病理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性(χ2=30.616,P ﹤0.01),并且与病理分期的正相关关系比分级明显。肝组织学纤维化不同分期、分级间与 HA、PⅢP、Ⅳ-C、LN 等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逐渐升高,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PⅢP、Ⅳ-C、LN 检测,对于肝纤维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晓红;曹军平;王平;徐晶晶;杨廷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是一类中年发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和共济失调疾病。多为基因内编码谷氨酰胺的 CAG 重复顺序扩增而致病,有二十余种基因类型,国外报道有三十余种亚型。主要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锥体束征等。我国以SCA3常见[2],表现为肌萎缩,肌阵挛,面肌及舌肌纤颤,眼睑退缩,形成凸眼。本文报道5例都是男性, SCA3基因检测异常,以行走不稳为主要表现的一个家系。
作者:薛宏艺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与隐性失血之间的关系,指导术后临床输血。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A 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 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C 组),每组15例,术后补充液体以人体生理需要量(50 ml/ kg)为准。记录不同手术时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评价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应用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并根据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计算总体失血量,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 A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 B、C 组( P ﹤0.05);C 组 Harris 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 P ﹤0.05);A 组总失血量(496±23)ml,隐性失血量(228±19)ml;B 组总失血量(595±26)ml,隐性失血量(283±23)ml;C 组总失血量(633±16)ml,隐性失血量(30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术后6个月时,B 组和 C 组髋关节 Haris 评分明显高于 A 组。结论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与隐性失血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郭颖;石建芸;仇晓华;陈为国;马宝银;刘海峰;张猛;王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替硝唑、阿奇霉素),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 P ﹤0.05);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复发率为0.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7%(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春霞;李云红;冯桂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进行生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生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保证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张倩;赵玉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D-FLASH-WE 序列是否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方法采用 SE-T1WI、TSE-PDWI-FS、3D-FLASH-WE、3D- FLASH-FS 四个序列对16例20~30岁健康志愿者行 L 4~5腰椎间关节 MRI 横断面扫描。统一标准后对各个序列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出各个序列 SNR 软骨、CNR 软骨/骨皮质和 CNR 软骨/骨松质。比较四个序列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的异同。结果3D-FLASH-WE 和3D-FLASH-FS 两个序列评分结果较高(平均得分都是4.67分),二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24),但明显高于 SE-T1WI、TSE-PDWI-FS 序列评分结果( P ﹤0.05)。3D-FLASH-WE、3D-FLASH-FS 及 SE-T1WI 序列 SNR 软骨、CNR 软骨/骨皮质均明显高于 TSE-PDWI-FS 序列( P ﹤0.05),但前三者之间 SNR 软骨、CNR 软骨/骨皮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D-FLASH-WE 和3D-FLASH-FS 序列 CNR 软骨/骨松质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0),但明显高于 SE-T1WI 及 TSE-PDWI-FS序列( P ﹤0.05)。3D-FLASH-WE 序列扫描时间明显短于3D-FLASH-FS 序列,分别为3 min 4 s 和5 min 23 s。结论3D-FLASH-WE 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
作者:彭守坤;崔建岭;齐俊科;荀锐;朱俊伟;马俊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消除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自我效能方面的价值。方法84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出院前后癌因性疲乏感、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为(12.89±3.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2±10.45)分( t =12.254,P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50.92±12.47)分、(82.36±8.12)分、(79.36±5.48)分、(81.22±5.02)分、(82.36±4.96)分、(83.22±4.69)分、(81.79±3.77)分、(82.98±4.78)分、(83.04±4.6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0.986、6.123、6.982、6.104、6.721、6.402、6.812、6.742、6.232,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消除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郭海萍;洪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高压氧(HBO)后处理对大鼠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 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高压氧后处理组(HBO ﹢ IR 组),每组12只。麻醉后在大鼠腹部形成以右侧腹壁下浅动脉为蒂的扩大腹部皮瓣,IR 组及 HBO ﹢ IR 组皮瓣用显微血管夹阻断血供3 h后恢复血供。术后12 h 开始给予相应压力的 HBO 后处理,2次/ d,连续7次,每次1 h,2次之间间隔10 h。其他2组处于常压空气中。术后第8天处死大鼠,沿皮瓣血管轴在皮瓣中段取材。HE 染色观察组织炎症浸润,RT-PCR 法测定组织 ICAM-1、MMP-9的表达。结果 HE 染色显示:相同取材部位 HBO ﹢ IR 组皮瓣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 IR 组轻。与 IR 组相比,HBO ﹢ IR 组 ICAM-1、MMP-9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HBO 后处理可通过抑制ICAM-1、MMP-9表达,减轻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炎性反应,提高皮瓣成活率。
作者:程行健;张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 CYFRA21-1、NSE、SCC、ProGRP 与 CEA 及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肺癌患者252例,其中小细胞肺癌48例,非小细胞肺癌204例;患有肺部良性疾病的患者65例,其中包括肺炎患者55例,其他患者肺病患者10例;健康体检人群138例。计算各个指标及联合应用的 ROC 曲线下的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96﹥ CEA 曲线下的面积0.747﹥ NSE 曲线下的面积0.655﹥ SCC 曲线下的面积0.633﹥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519,在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为0.519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952﹥ NSE 曲线下的面积0.865﹥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32﹥ CEA 曲线下的面积0.666﹥ SCC曲线下的面积0.637,在 SCC 曲线下的面积为0.637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CYFRA21-1、CEA、NSE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787﹥ CYFRA21-1、CEA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786﹥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77﹥ CEA 曲线下的面积0.767;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NSE、proGRP、CYFRA21-1、CEA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987﹥ NSE、proGRP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980﹥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952﹥ NSE 曲线下的面积0.86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鉴别中 CYFRA21-1和 CEA 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能;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ProGRP 几乎可以取代 NSE;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首选肿瘤标志物为CYFRA21-1、CEA 和 ProGRP,如需要时可进一步检测 SCC。
作者:张素真;赵旭辉;李书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