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昌松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血清指标与肝穿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62例接受过肝穿病理诊断的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Ⅳ-C)、粘连蛋白(LN),同时选取50例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62例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血清 HA、PⅢP、Ⅳ-C、LN 与病理分期、分级均呈正相关性(χ2=30.616,P ﹤0.01),并且与病理分期的正相关关系比分级明显。肝组织学纤维化不同分期、分级间与 HA、PⅢP、Ⅳ-C、LN 等血清纤维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逐渐升高,其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HA、PⅢP、Ⅳ-C、LN 检测,对于肝纤维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晓红;曹军平;王平;徐晶晶;杨廷桐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缺血性脑卒中伴2型糖尿病(DM2)患者脑内微出血(CMB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缺血性脑卒中伴 DM2患者106例,均行常规头颅 MR 及 SWI 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CMBs 发生率、数目、发布情况。结果缺血性脑卒中伴 DM2患者106例,其中 CMBs 阳性病例27例,阴性79例,CMBs 阳性组的平均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病史、口服抗栓药物史比率均明显大于阴性组,WML 分值明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2组间患者的缺血性心肌病史、房颤、高脂血症、烟酒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CMBs 阳性组的 HbA1c 和 FBG 的均值都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SWI 能清晰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伴 DM2患者的 CMBs,年龄、高血压、脑卒中史、脑白质疏松、抗栓药物服用史均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伴 DM2患者发生 CMBs 的危险因素,伴有高血压病、既往卒中史是 CMBs 的高危因素。缺血性卒中伴 DM2患者发生 CMBs 与 HbA1c 和 FBG 水平相关。
作者:施俊峰;陈峰;汤武装;王国祥;李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替硝唑、阿奇霉素),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 P ﹤0.05);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复发率为0.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7%(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春霞;李云红;冯桂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2010至2012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麻醉药品用量、麻醉药品应用频度(DDDs)及排序,限定日剂量(DDD)为测定药物的利用单位。结果2010至2012年,大部分麻醉药品应用量有上升的趋势,哌替啶注射液的应用量有下降的趋势。医院麻醉药品应用频度(DDDs)排序依次为,第一位是芬太尼注射液,总用量为6376 mg;第二位是吗啡注射液,总用量为3301 mg;第三位是吗啡缓释片,总用量为2926 mg;第四位是芬太尼贴,总用量为353 mg;第五位是哌替啶注射液,总用量为1915 mg;第六位是可待因片,总用量为331 mg。结论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符合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以及相关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物的用量方面基本合理,对于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仍然应该控制;同时需加强对麻醉药物的管理和控制,让麻醉药品在临床的应用方面,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芮昌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3D-FLASH-WE 序列是否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方法采用 SE-T1WI、TSE-PDWI-FS、3D-FLASH-WE、3D- FLASH-FS 四个序列对16例20~30岁健康志愿者行 L 4~5腰椎间关节 MRI 横断面扫描。统一标准后对各个序列所得图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出各个序列 SNR 软骨、CNR 软骨/骨皮质和 CNR 软骨/骨松质。比较四个序列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的异同。结果3D-FLASH-WE 和3D-FLASH-FS 两个序列评分结果较高(平均得分都是4.67分),二者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24),但明显高于 SE-T1WI、TSE-PDWI-FS 序列评分结果( P ﹤0.05)。3D-FLASH-WE、3D-FLASH-FS 及 SE-T1WI 序列 SNR 软骨、CNR 软骨/骨皮质均明显高于 TSE-PDWI-FS 序列( P ﹤0.05),但前三者之间 SNR 软骨、CNR 软骨/骨皮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D-FLASH-WE 和3D-FLASH-FS 序列 CNR 软骨/骨松质均较高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30),但明显高于 SE-T1WI 及 TSE-PDWI-FS序列( P ﹤0.05)。3D-FLASH-WE 序列扫描时间明显短于3D-FLASH-FS 序列,分别为3 min 4 s 和5 min 23 s。结论3D-FLASH-WE 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腰椎间关节软骨。
作者:彭守坤;崔建岭;齐俊科;荀锐;朱俊伟;马俊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水苏碱对心脏、肾脏、子宫、血管等多脏器有多种明显药理活性,是有广泛开发前景的药品资源。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水苏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归纳。如何提高水苏碱药理成分在人体的生物利用度,将是今后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叶绿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图谱式术前访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方法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2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实施图谱式术前访视。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及入室时心理应激反应,干预前及术后3 d 应用焦虑自评表(SAS)以及抑郁自评表(SDS)对2组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肝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输液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而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图谱式术前访视能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的情绪,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李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疆地区皮肤肿瘤的发病情况,探索其与年龄、发病部位、良恶性分类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近十年收治的皮肤肿瘤患者192例,完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0年间皮肤肿瘤的患者例数呈升高趋势,其中以恶性皮肤肿瘤增长趋势明显。2005至2009年,确诊皮肤肿瘤患者62例,其中皮肤恶性肿瘤31例;2010至2014年,确诊皮肤肿瘤患者130例,其中皮肤恶性肿瘤80例,后5年年患病例数多于前5年患病总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本病的发病年龄与发病人数之间存在曲线相关关系( F =6.193,P =0.035),方程为y =-1.903x2﹢22.593x;患者从0~60岁呈升高趋势,60岁以上人数呈下降趋势,其中以51~60岁以及61~70岁为患病高峰。4种类型的皮肤肿瘤均可见于全身各处,以头面部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新疆地区皮肤肿瘤的患病率及良恶性分类与发病年龄,患病部位密切相关,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种玲玲;袁永革;徐益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考察 P53、PCNA、C-erb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P53、PCNA、C-erbB-2蛋白在134例肺癌中的阳性率,并分析三者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 P53蛋白阳性率为40.3%,其阳性率与淋巴转移和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05或﹤0.01)。PCNA 蛋白阳性率为85.1%,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及吸烟史显著相关( P ﹤0.05或﹤0.01)。C-erbB-2蛋白阳性率为38.8%,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及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05或﹤0.01)。结论 P53、PCNA、C-erbB-2阳性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较为常见,P53和 C-erbB-2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朱国荣;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河北省2009至2014年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检出情况及流行病学资料,为早期发现肺结核患者及肺结核的监测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北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110573名出入境人员进行结核病筛查,所有人员均进行 X 线胸片检查;若胸片所见疑似结核或有疑似结核的体征和症状的,转交地方传染病防治医院进行确诊。然后以检出率为指标,按照职业类别、年龄构成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河北省出入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监测整体数量相对较为稳定,传染病检出率存在一定波动。结论目前河北省出境人员传染性肺结核监测工作应以出国劳务、留学人员及海员为主,入境人员以非洲来源地为主,重点监测年龄段应为21~50岁青壮年人群。
作者:闫冀焕;史玲莉;李云;周汝明;沈军;吴志茹;李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硫化氢(H2 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模型(Ischemia)组、H2 S 低剂量(L-NaHS)组、H2 S 中剂量(M-NaHS)组和 H2 S 高剂量(H-NaHS)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H2 S 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于缺血3 h 时分别腹腔注射0.7 mg/ kg、1.4 mg/ kg 和2.8 mg/ kg 的 NaHS,Sham 组和 Ischemia 组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5组大鼠均于缺血24 h 时断头取脑,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 Sham 组比较,Ischemia 组大鼠脑组织 SOD、GSH-PX 活性明显降低( P ﹤0.01),MDA 含量明显升高( P ﹤0.01);电镜观察显示神经元水肿,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线粒体大量空泡化,细胞器的数量减少;与 Ischemia 组比较,M-NaHS、H-NaHS 组大鼠脑组织中 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 P ﹤0.05),MDA 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电镜观察可见神经元轻度水肿,线粒体部分肿胀、内外膜结构清晰、部分嵴断裂消失,细胞器数量增多,脑缺血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H2 S 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大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作者:李国风;杜全胜;张勤增;解丽君;姜红;李立萍;郝娜;刘霞;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联合的治疗方法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方式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98.3%,而对照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率为86.7%,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有效治疗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6.7%,而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仅为53.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患者在遵医依从率和患者焦虑评分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疾病的治疗有效率,增强患者的满意度,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以及预后具有重要影响。
作者:朱玲;李经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诊断困难、预后不佳。本文基于国内外针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现状,介绍家庭肺疾病康复计划等国外文献中出现的新方法,综合评述包括肺动脉内膜剥脱术、靶向药物、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等在内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势及缺点。分析指出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更为规范化、个体化。
作者:陈晔;张泽明;杜宇;陈露;冯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脊柱骨科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专人收集所需要的各信息,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因素以及原因。结果脊柱科病房的陪护人员存在率高达137%,陪护人员接受过培训的护工和有陪护经历的人仅有43例,比率仅为12.4%。陪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减少由陪护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秋玲;王静;李宝丽;张圣涵;付瑞瑞;苏俊才;庞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化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 NSCLC 患者60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共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 NSCLC 患者化疗前和正常对照组甲状腺功能,对比 NSCLC 患者化疗前不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的甲状腺功能,对比 NSCLC 患者化疗前和化疗后有效/无效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NSCLC 患者化疗前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T3)、总甲状腺素( TT4)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1)。低分化组化疗前的 FT3、FT4、TT3、TT4显著低于中、高分化组,TSH 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组( P ﹤0.05);Ⅲb ~Ⅳ期组化疗前的 FT3、FT4、TT3、TT4显著低于Ⅱb ~Ⅲa 期组,TSH 显著高于Ⅱb ~Ⅲa 期组( P ﹤0.01)。化疗后有效的 NSCLC 患者 FT3、FT4、TT3、TT4较化疗前显著升高,TSH 显著降低( P ﹤0.05);化疗后无效的 NSCLC 患者 FT3、FT4、TT3、TT4较化疗前和化疗后有效患者降低,TSH 显著升高( P ﹤0.05)。结论在 NSCLC 患者中,化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可以用于判断病情和评价化疗疗效。
作者:张丽华;李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不同年龄孕产妇骨密度的临床比较,为妊娠期母体骨质疏松及胎儿骨发育不足的预防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84例健康孕产妇,依据患者年龄分布分为对照组(20~29岁,n =103)与观察组(30~39岁,n =81),分别采用超声骨密度仪对其开展桡骨远端骨密度测量。结果2组孕产妇骨密度异常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孕产妇 Z 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其他骨密度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孕早期中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但孕中期与孕晚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骨密度检测是预防孕产妇骨质疏松、保证胎儿骨发育的有效保障,临床针对低龄孕产妇的孕早期阶段需给予更全面的检测措施。
作者:徐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消除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自我效能方面的价值。方法84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出院前后癌因性疲乏感、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为(12.89±3.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2±10.45)分( t =12.254,P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50.92±12.47)分、(82.36±8.12)分、(79.36±5.48)分、(81.22±5.02)分、(82.36±4.96)分、(83.22±4.69)分、(81.79±3.77)分、(82.98±4.78)分、(83.04±4.6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0.986、6.123、6.982、6.104、6.721、6.402、6.812、6.742、6.232,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消除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郭海萍;洪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的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55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 =30)与对照组(n =25),研究组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近期疗效,2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的改变情况,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的改变情况,对比2组 KPS(卡氏)评分改变情况,观察2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16.00%,疾病控制率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ALT、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KPS 评分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控制疾病进展,稳定 KPS,毒副反应可耐受,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也较小,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邱恩铎;张晓晶;郑珂;商冠宁;孙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不同体积 BPH 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体积60~80 ml 者126例为Ⅰ组,前列腺体积在80~120 ml 者为Ⅱ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 TUPKRP 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前列腺质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及术前、术后相关症状评分,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未发生电切综合征,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Ⅱ组患者短,切除前列腺质量较Ⅱ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在 IPSS、IPSS1、IPSS2较术前降低,3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UPKRP 治疗大体积的 BPH 患者,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预后恢复良好,与小体积 BPH 相当,值得推广。
作者:张元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