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分析及预防措施

刘美清;马旭;袁慧;刘玉磊;宋扬;姚兴荣

关键词:深静脉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耐药性
摘要:目的:了解深静脉导管尖端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对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及时分析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13至2014年住院患者的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从644例深静脉导管尖端标本中分离出166例阳性标本,阳性检出率为25.8%;其中革兰阳性菌60株占36.1%,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9株为主占23.5%;革兰阴性杆菌79株占47.6%,以非发酵菌45株为主占27.1%;真菌27株占1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革兰阴性杆菌中肠杆菌属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高,不动杆菌属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放置深静脉导管应严格无菌操作,尽量减少置管时间,拔除的导管应根据需要进行培养及药敏分析,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所用抗菌药物,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
河北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新进展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诊断困难、预后不佳。本文基于国内外针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现状,介绍家庭肺疾病康复计划等国外文献中出现的新方法,综合评述包括肺动脉内膜剥脱术、靶向药物、球囊肺血管成形术等在内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优势及缺点。分析指出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应更为规范化、个体化。

    作者:陈晔;张泽明;杜宇;陈露;冯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母乳喂养同伴指导对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及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同伴指导对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的研究。方法选取94例孕28周初产妇,根据孕检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产前仅使用常规产妇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母乳喂养同伴指导。观察并比较2组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产后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试验组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5.983,P ﹤0.05);试验组产后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对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为显著。结论母乳喂养同伴指导提升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同时提升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检测对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及碱剩余检测对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接受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1例,按照预后分为存活组及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入院48 h 内动脉血乳酸清除率、碱剩余的差异。结果81例患者共存活49例,存活率60.5%;2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指数、体循环阻力指数及中心静脉压在治疗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存活组治疗2 h 后心率显著降低、每搏指数显著上升( P ﹤0.05),与此同时病死组无明显变化( P ﹥0.05);存活组0 h 血乳酸浓度低于病死组,其碱剩余高于病死组( P ﹤0.05),治疗过程中存活组、病死组血乳酸浓度均逐渐下降,存活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 ﹤0.05),且存活组乳酸清除率均显著高于病死组( P ﹤0.05),存活组碱剩余持续上升,而病死组碱剩余在上升24 h 后迅速下降。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往往出现明显的动脉血乳酸水平上升、碱剩余下降等代谢性酸中毒状态,艾司洛尔联用米力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状态;而对动脉血乳酸清除率和碱剩余的定时检测有助于对患者预后的预测,对指导治疗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明强;张思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 CYFRA21-1、NSE、SCC、ProGRP 与 CEA 及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应用在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肺癌患者252例,其中小细胞肺癌48例,非小细胞肺癌204例;患有肺部良性疾病的患者65例,其中包括肺炎患者55例,其他患者肺病患者10例;健康体检人群138例。计算各个指标及联合应用的 ROC 曲线下的面积并进行比较。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96﹥ CEA 曲线下的面积0.747﹥ NSE 曲线下的面积0.655﹥ SCC 曲线下的面积0.633﹥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519,在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为0.519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952﹥ NSE 曲线下的面积0.865﹥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32﹥ CEA 曲线下的面积0.666﹥ SCC曲线下的面积0.637,在 SCC 曲线下的面积为0.637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CYFRA21-1、CEA、NSE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787﹥ CYFRA21-1、CEA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786﹥ CYFRA21-1曲线下的面积0.777﹥ CEA 曲线下的面积0.767;而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 NSE、proGRP、CYFRA21-1、CEA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987﹥ NSE、proGRP 联合检测曲线下的面积0.980﹥ ProGRP 曲线下的面积0.952﹥ NSE 曲线下的面积0.865。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鉴别中 CYFRA21-1和 CEA 具有一定的优势,两者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能;在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ProGRP 几乎可以取代 NSE;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首选肿瘤标志物为CYFRA21-1、CEA 和 ProGRP,如需要时可进一步检测 SCC。

    作者:张素真;赵旭辉;李书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硫化氢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硫化氢(H2 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模型(Ischemia)组、H2 S 低剂量(L-NaHS)组、H2 S 中剂量(M-NaHS)组和 H2 S 高剂量(H-NaHS)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H2 S 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于缺血3 h 时分别腹腔注射0.7 mg/ kg、1.4 mg/ kg 和2.8 mg/ kg 的 NaHS,Sham 组和 Ischemia 组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5组大鼠均于缺血24 h 时断头取脑,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 Sham 组比较,Ischemia 组大鼠脑组织 SOD、GSH-PX 活性明显降低( P ﹤0.01),MDA 含量明显升高( P ﹤0.01);电镜观察显示神经元水肿,线粒体膜肿胀、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线粒体大量空泡化,细胞器的数量减少;与 Ischemia 组比较,M-NaHS、H-NaHS 组大鼠脑组织中 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 P ﹤0.05),MDA 含量明显降低( P ﹤0.05);电镜观察可见神经元轻度水肿,线粒体部分肿胀、内外膜结构清晰、部分嵴断裂消失,细胞器数量增多,脑缺血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H2 S 可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大鼠的抗氧化应激能力有关。

    作者:李国风;杜全胜;张勤增;解丽君;姜红;李立萍;郝娜;刘霞;张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对微种植体稳定性的作用

    目的: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对微型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8枚直径1.5 mm、长度6 mm的微型种植体植入在羊的下颌骨,以直径1.2 mm 引导钻预备1.5 mm、2 mm、3 mm、4 mm、5 mm、6 mm 的深度,旋入种植体时记录植入扭力值。用螺旋 CT 扫描骨块,测量植入位置皮质骨厚度及 CT 值,进行种植体拉出实验。结果植入扭力和拉出力值与引导钻预备深度关系密切。引导钻1.5 mm 预备深度时,种植体植入困难。引导钻预备深度在2 mm 时植入扭力较高( P ﹤0.05),预备深度3 mm、4 mm、5 mm 时植入扭力居中,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预备6 mm 时植入扭力明显低于其他组( P ﹤0.05)。拉出实验结果:预备深度2 mm 与3 mm 组间拉出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力值高,预备深度4 mm 与5 mm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预备6 mm 组拉出力值低( P ﹤0.05)。结论Ⅰ类骨引导钻预备深度明显影响种植体稳定性,引导钻预备深度应透过皮质骨,但少于种植体螺纹长度的1~3 mm。

    作者:李金平;周冠军;郄会;李晨曦;芦琳;单丽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1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 按0.5μg/ kg 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继续按0.4μg·kg -1·h -1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至开始关胸。观察2组于开始关胸时按0.1 mg/ kg 静脉注射地佐辛。观察3组为观察1组和观察2组的联合应用。对照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5 min(T1)、开始缝皮时(T2)、拔管时(T3)、拔管后15 min(T4)4个时间节点抽血测定血浆 CRP、TNF-α及 IL-10水平。记录4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程度,采用 Ramsay 镇静评分评价镇静程度,记录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T1时4组血浆 CRP、TNF-α、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 T4时3个观察组血浆 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 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3组血浆 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血浆 IL-10水平明显高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3个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3组的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明显低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4组患者均无过度镇静、低血压、恶心呕吐、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高于3个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可明显降低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有关。

    作者:毛丙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干预措施对恶性肿瘤患者生物治疗期间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进行生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生物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免疫功能指标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保证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作者:张倩;赵玉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目的:考察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68例为观察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复合咪达唑仑镇静;同期选取患儿64例为对照组,采用了利多卡因麻醉;记录并比较2组患儿气道反应和心血管反正相关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的总有效率为98.53%显著高于对照组85.94%( P ﹤0.05);观察组的一次置镜成功率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64.06%( P ﹤0.05);2组患儿镜检后0.25 h,FVC、FEV1、FEV1/ FVC 均比镜检前显著降低,( P ﹤0.05);镜检后4 h,FVC、FEV1、FEV1/ FVC 均与镜检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 FVC、FEV1、FEV1/ FVC 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在麻醉后、镜检中、镜检后 SaO2检测值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儿在麻醉后 MAP、SBP、DBP、HR 指标值与基础值相比均显著降低( P ﹤0.05);2组患儿在镜检后 MAP、SBP、DBP、HR 指标值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间比较,基础值、麻醉后以及镜检后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除 SaO2检测值外,镜检中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波动均大于观察组( P ﹤0.05);其中,除 MAP值外,对照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大于观察组( P ﹤0.05)。观察组镜检中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支气管镜检查中应用咪达唑仑镇静,对患儿气道及心血管影响均较小,置镜率高,减少了不良反应。

    作者:杨佳;李卫华;朱俊岭;甄清;黄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医院麻醉药品临床应用相关分析与研究

    目的:研究医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相关性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医院2010至2012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包括麻醉药品用量、麻醉药品应用频度(DDDs)及排序,限定日剂量(DDD)为测定药物的利用单位。结果2010至2012年,大部分麻醉药品应用量有上升的趋势,哌替啶注射液的应用量有下降的趋势。医院麻醉药品应用频度(DDDs)排序依次为,第一位是芬太尼注射液,总用量为6376 mg;第二位是吗啡注射液,总用量为3301 mg;第三位是吗啡缓释片,总用量为2926 mg;第四位是芬太尼贴,总用量为353 mg;第五位是哌替啶注射液,总用量为1915 mg;第六位是可待因片,总用量为331 mg。结论医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符合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以及相关处方管理规定。麻醉药物的用量方面基本合理,对于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仍然应该控制;同时需加强对麻醉药物的管理和控制,让麻醉药品在临床的应用方面,更加安全可靠。

    作者:芮昌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 DN 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8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应用厄贝沙坦,150 mg/ 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百令胶囊,3.0 g/次,3/ d,口服。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 C(CysC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清蛋白(U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足细胞数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骨桥蛋白(OP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7)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 BUN、Scr、Hcy、CysC、UAER、UALB、β2-MG、足细胞数及 TGF-β1、CTGF、OPN 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MP-7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治疗后 BUN、Scr、Hcy、CysC、UAER、UALB、β2-MG、足细胞数及 TGF-β1、CTGF、OPN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降低,BMP-7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百令胶囊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 BUN、Scr、Hcy、CysC、UAER、UALB、β2-MG、足细胞数及 TGF-β1、CTGF、OPN 水平,升高 BMP-7水平,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损害的功效。

    作者:刘春燕;陈云霞;苏俊平;刘欣荣;朱春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P53、PCNA、C-erb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考察 P53、PCNA、C-erbB-2阳性率与肺癌预后的相关。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 P53、PCNA、C-erbB-2蛋白在134例肺癌中的阳性率,并分析三者与患者预后间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织中 P53蛋白阳性率为40.3%,其阳性率与淋巴转移和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05或﹤0.01)。PCNA 蛋白阳性率为85.1%,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及吸烟史显著相关( P ﹤0.05或﹤0.01)。C-erbB-2蛋白阳性率为38.8%,其阳性率与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及生存期显著相关( P ﹤0.05或﹤0.01)。结论 P53、PCNA、C-erbB-2阳性表达在肺癌组织中较为常见,P53和 C-erbB-2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

    作者:朱国荣;卞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脊柱骨科病房陪护现状调查及管理研究

    目的:调查脊柱骨科病房的陪护状况,分析、寻找管理的薄弱环节,提高护理管理效能。方法采取分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并由专人收集所需要的各信息,分析陪护人员的构成因素以及原因。结果脊柱科病房的陪护人员存在率高达137%,陪护人员接受过培训的护工和有陪护经历的人仅有43例,比率仅为12.4%。陪护人员文化程度较低。结论加强陪护人员的专科知识培训,减少由陪护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护士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

    作者:王秋玲;王静;李宝丽;张圣涵;付瑞瑞;苏俊才;庞建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河北医药》杂志第六届编辑委员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短波自动视野检查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短波自动视野检查(SWAP)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HumphreyII 750i 电脑自动视野分析仪对正常组、早期 POAG 患者分别进行白白视野(WWP)、SWAP 检查,并对各组测得的平均偏差(MD)、图形标准偏差(PSD)、缺损点数(选择模式偏差概率图中 P ﹤0.05的异常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早期 POAG 患者的 SWAP 检测的 MD、PSD 较 WWP 检测的数值大,缺损点数多,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早期 POAG 患者42只眼中 SWAP 检测阳性者38只眼,阳性率为90.48%;WWP 检测阳性者28只眼,阳性率为66.67%。结论在 POAG 的早期诊断中 SWAP 较 WWP 更敏感,检出的阳性率更高,SWAP 较 WWP 检出的视野缺损更深范围更大,甚至能够发现一些 WWP 所不能检测出的已受损的检测位点。

    作者:刘占芬;韩冬;张晓娜;张霞;田爱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prostate,TUPKRP)治疗不同体积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不同体积 BPH 的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前列腺体积60~80 ml 者126例为Ⅰ组,前列腺体积在80~120 ml 者为Ⅱ组98例;2组患者均给予 TUPKRP 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前列腺质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及术前、术后相关症状评分,术后有关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未发生电切综合征,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Ⅱ组患者短,切除前列腺质量较Ⅱ组患者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在 IPSS、IPSS1、IPSS2较术前降低,3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UPKRP 治疗大体积的 BPH 患者,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预后恢复良好,与小体积 BPH 相当,值得推广。

    作者:张元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治疗的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55例,依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 =30)与对照组(n =25),研究组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沙利度胺单药治疗,观察对比2组近期疗效,2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的改变情况,2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的改变情况,对比2组 KPS(卡氏)评分改变情况,观察2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作用。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33.33%,疾病控制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16.00%,疾病控制率为84.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量等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ALT、AST、尿素氮、肌酐等肝肾功能水平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 KPS 评分变化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阶段出现的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复发难治性软组织肉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多西他赛进行联合治疗,能够控制疾病进展,稳定 KPS,毒副反应可耐受,对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影响也较小,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作者:邱恩铎;张晓晶;郑珂;商冠宁;孙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抗感染治疗(替硝唑、阿奇霉素),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04%( P ﹤0.05);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试验组复发率为0.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87%(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春霞;李云红;冯桂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综合性围术期护理对提高颌面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满意度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性围术期护理提高颌面外伤患者手术治疗的满意度。方法选取收治的颌面外伤患者80例,患者依据护理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性围术期护理,然后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的 VAS 评分和 VD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 VAS 评分和 VDS 评分、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为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 P ﹤0.05)。结论综合性围术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颌面外伤患者手术治疗护理满意度,同时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邱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手术疗效与隐性失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与隐性失血之间的关系,指导术后临床输血。方法选取收治的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45例,随机分为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组(A 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 组)和人工髋关节置换组(C 组),每组15例,术后补充液体以人体生理需要量(50 ml/ kg)为准。记录不同手术时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评价患者手术的基本情况;应用髋关节 Harris 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恢复情况,并根据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计算总体失血量,得出隐性失血量。结果 A 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长于 B、C 组( P ﹤0.05);C 组 Harris 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 P ﹤0.05);A 组总失血量(496±23)ml,隐性失血量(228±19)ml;B 组总失血量(595±26)ml,隐性失血量(283±23)ml;C 组总失血量(633±16)ml,隐性失血量(301±1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主要发生于术后前3 d。术后6个月时,B 组和 C 组髋关节 Haris 评分明显高于 A 组。结论老年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与隐性失血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郭颖;石建芸;仇晓华;陈为国;马宝银;刘海峰;张猛;王满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河北医药杂志

河北医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